|
(转帖)
鲁迅第一次买房
鲁迅一生买过两次房,其中第一次买房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买的是西直门内一座四合院。
这座四合院前后三进,有正房有厢房有耳房有花园,还有一个小跨院,将近30间房,成交价是3500块(银元,下同)。鲁迅钱不够,是跟弟弟周作人合买的。周作人手头也不富裕,两人征得母亲同意,把绍兴老家的祖宅卖了,卖了1000块。然而房款还是不够,鲁迅又去银行申请了为期三个月的短期贷款,贷了 500块,才把房款凑齐了。
当时北京房地产业远不如上海发达,没有专业的房地产开发商,市场上卖来卖去的多是二手房,所以房产中介大行其道。鲁迅哥俩买这套四合院时也请了中介。请中介得掏佣金,买主得按成交价的3%付给中介佣金,卖主得按成交价的2%付给中介佣金。
鲁迅哥俩买这套四合院时,那个卖主觉得要价3500块有点儿吃亏,自己该出的那份儿佣金也让鲁迅哥俩掏了。也就是说,为买这套四合院,鲁迅哥俩应付5%的佣金,总共是175块。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只付了173块,少付了两块。
今天买房得缴税,民国时买房一样得缴税。在1919年买房,需要缴3%的契税、8%。的教育附加、9%。的教员经费、5%。的解厅自治费,还有2%。的参议会经费,税率总共是5.2%。鲁迅哥俩的购房款是3500块,得缴182块的税费。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只缴了180块,少缴了两块。
前面说过,鲁迅还去银行贷了点儿款。当时贷款利息很高,鲁迅申请三个月的短期贷款,利息是13%,他贷500块,得还565块,相当于年利52%,远远高于我们现在的贷款利率。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金融业比较落后,运营成本高,经营风险大,所以银行也好、钱庄也好、当铺也好,所有金融机构都在用很高的贷款利率来保证有利可图。
鲁迅第二次买房
鲁迅买房住了不到四年,就因为跟周作人发生矛盾搬了出去,房子让给周作人一家住,他带着母亲和媳妇搬到砖塔胡同,租了一处民房暂时安身,同时筹划着买第二套房子。
1924年5月,鲁迅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瞧中一处四合院(就是现在的北京鲁迅博物馆),花800块大洋买了下来。这座四合院比八道湾那座可小多了,只有3间南房,3间正房,东西各一间小厢房,没有跨院,正房后面有一口井,几棵树,一片小小的花园。由于房子有些破旧,鲁迅又花了将近200块大洋翻修,还置买了一些简单的家具。
1924年京城米价是6块大洋一石。民国一石大米大概80公斤左右,按粮食比价来算,当时一块大洋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50元。也就是说,鲁迅第二次买房只花了4万元(不算翻修费)。
4万元就能买套四合院,虽然破旧了一些,但毕竟是在北京,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实在是便宜得很。
不过房子这么便宜,鲁迅还是买不起,他头一次买房时七拼八凑,这回买房还是七拼八凑:借了朋友许寿裳400块大洋,借了另一个朋友齐宗颐400块大洋。除了翻修费用和买家具的钱是靠他自己的积蓄,整个购房款全是借的。
鲁迅收入并不低,他在教育部上班一度拿到300块的月薪,另外还给报刊写稿,给出版社译书,工资加稿酬,高峰时期每月五六百块都不止,换成人民币差不多近3万元。假如他挣的每一块钱都能存起来的话,像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那样的四合院,一年下来轻轻松松能买好几处。可惜他开销实在太大,总也攒不了钱。
实在讲,民国时期的北京房价实在低得喜人,民国前期北京城郊一亩耕地还不到半块大洋,城区一亩宅基地最多几十块大洋,王府井附近两进两跨的新建四合院,已经装修好的,甚至150块大洋就能买下。相比起来,鲁迅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的这处四合院倒是买得太贵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