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9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有一个“星星的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11 18:2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有一个“星星的孩子”

(转帖)

在中国广东深圳,有一群特殊的母亲,她们比普通母亲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汗水,收获的幸福和快乐却更少……她们,就是自闭症患儿的母亲。


我有一个“星星的孩子”


——关注自闭症患儿的母亲
本报记者 刘琨亚






  家有自闭症孩子,治疗康复的路漫漫。 山青图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目前有自闭症儿童接近万人。

  自闭症在医学上被称为儿童孤独症,患儿常见的表现为极度离群,语言发育迟缓,对某件事物有特殊偏执,甚至有自残或攻击性行为。自闭症是一种抑制性疾病,即每个病人发病的原因、表现都不尽相同,现在还没有发现自闭症的确切致病机理,也没有根治自闭症的方法。

  许多自闭症患者永远也无法融入主流社会,这对患者本身是一种噩梦,对于他们的母亲来说,这是一种一生一世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一生一世的折磨。

  “自闭症儿童的母亲们要经历许多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这种痛苦,除了心理上的,同样有身体方面的,作为自闭症儿童的母亲,这就意味着她们必须把自己全身心的奉献给孩子,我们这里很多患儿的母亲,都专门因此而辞职。”深圳自闭症研究会仁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周瑾主任告诉记者,她接触了许多的自闭症患者的母亲,当发现孩子患上了自闭症以后,她们都经历了震惊、痛苦、挣扎、埋怨等艰难心路历程,但最终都能够坚强地站起来面对困难,自强自立。她们积极地寻求让孩子康复的办法,希望能够让孩子拥有普通儿童的那种生活。

  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正是一群这样的母亲发起建立的。

  周瑾说,社会的偏见常常使得这些母亲承受更大的压力,甚至出现家庭危机。“在我接触的自闭症家庭中,大约有三成夫妻因此离异,母亲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的重担,但没有一个会因此放弃孩子。”

  摆在我手头上的,有一些母亲的资料,虽然不能提起她们的真实姓名,但这丝毫不会减少我们对她们的敬意——

  周女士,5年前辞去工作,带着孩子在全国各地奔走治疗,花费30万元,而她自己,每餐的伙食标准不超过5元;

  杨女士,为了让患上自闭症的儿子能够有一个好的环境,她挨家挨户拜访小区的每个人,向他们讲述自闭症的知识,希望儿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宽容;

  张女士,因为前夫想遗弃自闭症的儿子而她毅然与其离异,为了专心照顾儿子,她两次放弃了再次组成家庭的机会;

  邢女士,为了查阅关于自闭症的最新资料,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她硬是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学习了大学本科以及研究生英语……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无法在这里一一列举,正是这些坚强而伟大的母亲,用她们的爱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晴空,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向这些崇高的母亲致敬。

  A

  “星星的孩子”之母亲

  盼能收到母亲节礼物

  本报记者 李福莹

  自闭症孩子的母亲,母亲节注定要比其他母亲过得晚一些。儿子满4周岁了,黄小姐仍然一次都没有收到儿子的母亲节祝福,因为儿子是自闭症患儿。

  接受采访时,黄小姐显得要比其他自闭症儿童的妈妈乐观一些,豁达一些。她说,既然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伤心也没有用,她能做的只有坚持。

  黄小姐的儿子名叫子先,两岁多的时候,儿子还不会说话,连爸爸、妈妈也叫不清楚,黄小姐觉得儿子很多方面与其他孩子都不大一样。带到广州求医,最后被确诊为自闭症。“当时,我根本不了解自闭症是怎么回事,甚至没有想得有多严重。我们甚至以为,孩子只要找个特殊学校,进行一两年的康复训练,病也许就好了。直到后来深入了解,到网上查阅各种资料,才知道自闭症的严重性。”

  黄小姐告诉自己,担心再多也没有用,必须行动起来。从去年开始,她就辞职在家,专职陪儿子进行各方面的康复训练。家里人对黄小姐的做法并不是很支持,觉得花那么多的钱,花那么大的代价,也不能把孩子变成健康的孩子。但黄小姐非常坚定,她说,6岁之前是自闭症患儿的最好训练时间,作为母亲,她不能让儿子失去这个机会。

  “我儿子特别喜欢笑,每次看到他笑,我心里就很舒服了。”黄小姐告诉记者,儿子的一点点进步都让她欣喜若狂,比如发一些简单的音节,会自己独立小便了,会自己穿衣服了。3岁多,儿子才会清晰地叫“妈妈”,那一声声“妈妈”,让她已经很满足。

  为了给孩子治病,老公一天到晚忙于工作,带孩子的任务基本都落在黄小姐身上。生活压力、心理压力,并没有压垮这个家庭。每逢周末,黄小姐会坚持带儿子去公园玩,公交车上,偶尔会投来异样的眼光,但黄小姐不怕,无论他是什么样的孩子,关键他是自己的儿子,自己是他的母亲。



  “星星的孩子”之母亲

  不抛弃不放弃

  本报记者 李福莹

  一年前,当史小姐知道儿子小鱼被确诊为自闭症时,她的大脑一片空白。史小姐告诉记者,当时离开医院,电梯从7楼下到1楼,电梯门开了她都不知道,是后面的人推她,她才恢复了意识。

  小鱼是个早产儿,各方面一直比较落后,9个月才会笑,到两岁多的时候,大人对他讲话,他仍然听不懂,只会发“拜拜”两个音。史小姐一直以为儿子是“脑发育落后”,四处求医,最后到广州请专家论证,才确诊为自闭症。

  “做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史小姐告诉记者,她常年吃不好、睡不好,生孩子之前自己还有90多斤,现在体重只有80斤,身心的巨大压力让她日益消瘦。孩子的爸爸平时不大会表现什么,偶尔与朋友喝酒时,才会说说内心的难受。让史小姐最难过的是,自从小鱼被确诊为自闭症以来,孩子的爷爷奶奶从来都没有关心过这个孩子,甚至在电话中连一句话都没有提及过这个孙子。

  采访时,史小姐仍然忍不住掉眼泪,她说自己到现在还没有调节好,仍无法完全接受这个事实。儿子两岁多时,连最简单的爸爸、妈妈都不会叫,经常无意识地称她为“阿姨”。“儿子每叫我一次阿姨,我的眼泪就立刻流下来,心里太难过了。”史小姐说。

  如今,史小姐的儿子在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进行康复训练,语言功能、动作功能等有了一定的进步。与很多自闭症孩子不同,小鱼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能说的话却依然很少,目前3岁多的他,最长只能说6个字的句子。史小姐说,她刚搬到现在的住处时,邻居还很高兴,说自己的孩子有伴了。可一个月后,邻居就问我有没有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小鱼再去他家,邻居就不给他开门了。“这不能怪邻居,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孩子不一样,比如人家给他一个苹果,如果他不要就会直接把苹果摔到地上。”

  按照有关政策,她可以再生一个小孩。可是,史小姐坚决不要,她说,如果再生一个小孩,就意味着对小鱼的放弃,是她这个当母亲的没有尽力。另外,对于那个小的也不公平,意味着他从出生就要承担照顾哥哥的责任。“母亲”两个字,就意味着不放弃,哪怕一个对于其他小孩很简单的事情,自己的儿子就得教上十次、百次,母亲也要承担这个责任。

  史小姐告诉记者,她不敢想太远的事情,只想现在尽力,让孩子掌握生活的自理能力。毕竟,她没有办法陪儿子走一辈子。去年母亲节,老公买了一支康乃馨,让儿子送给妈妈。那是史小姐第一次收到母亲节礼物,她不知道这辈子,儿子能否真正理解“母亲”之于他的涵义。


  C

  “星星的孩子”之母亲

  残疾妈妈与自闭儿子

  本报记者 杨慧

  王王月容25岁时生下了第一个儿子,35岁生第二个儿子兵兵,虽然是高龄产妇,她小心翼翼养胎,任何不该吃的都没有吃,整个妊娠过程非常顺利,顺产生出来的儿子七斤四两,各项指标合格,非常健康。王王月容与老公虽然在深圳是月收入不到2000元的普通打工者,但是儿子给他们带来了满足感却非常强烈。

  一岁10个月的时候,兵兵被医院诊断为自闭症,这一下王王月容感觉就像天都塌下来了,完全接受不了,自杀的心都有了。她说命运对她真是太不公平了,自己小时候因为打针打坏了神经,留下了跛脚的后遗症,因为这个残疾,她不能出去工作,现在来了个孩子竟然是自闭症。

  两岁多的兵兵就是不说话,王王月容带着她到处求医,看这个病实在是很贵,家里的收入本来只能刚好维持家里的最低生活水平,实在不能承受更多的一点负担了。幸运的是,在儿童医院王王月容遇到一个家长,介绍她来了深圳市罗湖区康复服务中心。这下子才解决了王王月容一家的大问题,因为在这里不仅一周五天,每天全天对兵兵进行康复训练,而且每个月2000元的学费完全都由中心资助。对于王王月容来说,需要的就是坚持训练的耐心和恒心了。每天早晨6点30分,王王月容带着兵兵从平湖的家出门,7点赶上车,到了康复中心9点过,下午4点30分放学,回到家里也是7点过了。在外面做了一天苦力的老公回来热饭都没有一口,有时候还要把饭给他们娘俩煮上,王王月容心里很过意不去。

  虽然又苦又累,但是儿子身上的成效却是让王王月容夫妇欣慰的,兵兵不仅会说一些简单的话了,也还能认识一些字和数字。有时候也表达一些情感,馋了就说:“妈妈我想吃雪糕。”现在王王月容洗衣服说没有拿衣架,兵兵就去拿衣架。

  在康复中心,王王月容遇到了很多好心人,有些家长不断给孩子衣服,不仅给旧衣服,有时候还买新衣服。王王月容心里却不好受,成了社会的包袱,如果孩子没有问题,自己至少可以在家里接一些手工活。现在却处处需要人资助,心里很难过。即使这样,王王月容也没有闲着,每天在康复中心,她都坐在那里忙活,要么是织毛衣,要么是十字绣,现在她正在绣一张很大的十字绣,有彩霞有长城。这些东西让她很费时间,而且眼睛很累,但是她并不知道这个东西怎么能换到钱。

  王王月容对于儿子的最高期望,就是以后生活能够自理,不要麻烦其他人。王王月容的大儿子一直在湖北由外婆抚养,最近王王月容希望暑假接他来这里和弟弟相处一些感情,可能以后自己和老公只能希望兵兵的哥哥能照料一下弟弟的生活了。但就是把大儿子接过来的路费,王王月容还在发愁呢。

  兵兵康复的过程,将会非常漫长,王王月容希望他逐渐能有一部分时间“下楼”去上课。“楼下”是正常儿童的幼儿班,有几个恢复得好的孩子就已经有半天去正常儿童的幼儿班去上课了。

  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王王月容总结到,但是最令她伤心的是,社会上有些人对自闭症孩子的歧视。有些人就很嫌弃地说,你们自闭症的孩子就应该到自闭症该呆的地方。王王月容说,其实我们小孩没有什么啊,也不会对其他的孩子有伤害,为什么这么歧视?她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以后兵兵不会面对太多歧视。

  (以上人物皆为化名)




  “星星的孩子”之母亲

  自闭孩子子瑜

  的四年成长路

  本报记者 杨慧

  张子瑜的妈妈不太愿意提家里的情况,却很乐于讲述儿子接受训练以后的成长和变化。子瑜今年9岁,5岁开始在康复中心训练,之前去过广东很多等地方机构训练。那个时候,他的语言很差,气息低弱,只能用模糊弱小重叠的语言称呼爸爸妈妈公公婆婆,被逼急时可以快速并十分模糊的声音鹦鹉学舌,叫他名字不一定有反应;他一直喜欢自己玩,乱跑,喜欢玩水,用卡片或者瓶子敲门牙;认知、理解、表达能力很差,指认身体部位、简单卡片指认都难完成;精细能力很差,只能完成穿大木珠子,不会搭积木拧瓶盖涂色等,难在几个物品或卡片中选出或者指出所要求的;大小便不能自理,自己进食难完成;很懒惰,不愿意动手或者进行运动,配合、模仿都很差;容易闹情绪,很讨厌学习,特别是精细和运动……

  那个时候,子瑜的问题真是太多了,子瑜妈妈一时想不起怎么描述。记忆最深刻的是当他大小便在裤子上时候,会看大人脸色,这时会比较乖。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依赖家人,类似于一种信任的情感。后来老师发现这孩子的突破口在他的优势——情感。

  老师们给子瑜训练了差不多两年时间,他在语言、情感、交流、认知、理解、记忆、观察等方面进步很大,特别是认知理解和情感交流。现在他在语言上能用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会主动向亲人问候,能用简单的语言对图像、图画或者发生过的事情进行描述,但声音不够响亮,着急时语速过快;情感很丰富,自然表达高兴、得意、委屈、撒娇、生气、气馁、沮丧等,会主动找亲人玩耍,主动寻求帮助;观察能力、记忆力很不错,甚至能简单描述一年前去海边以及到黄山旅游的情形了;其他的认知、理解能力也好多了,课文学习过后,随意就课文对他提问,大多都能正确回答,并且会修正老师给出的错误答案,数学的简单加减已会运用,但因为精细是孩子最弱的一项,也是子瑜妈妈很担心的,目前他写字还需要辅助,但能在几十种卡片中找出指定的。

  现在子瑜的生活自理尚可,自己去大小便、穿衣鞋;几乎改变了驼背、玩手指、攻击等习惯。子瑜最大的一个进步是在某个程度上会主动学习,或者说学会了一种自己学习的方法。目前子瑜已经能够上午在正常小学下午回康复中心,在小学基本没有老师专门管他,但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很多,在记忆力和某些方面理解能力甚至比很多正常孩子出色, 同学平时都喜欢带他玩,所以他在孩子天性方面进步很快,越来越接近正常孩子了。说到这里,子瑜的妈妈哽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6 09:51 , Processed in 0.256226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