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时尚旅游方式:解读真正的低碳旅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4 19:0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歌本哈根气候峰会的无疾而终,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我们追求舒服生活的同时,也正在增加碳排放量。我们发现地球越来越暖和,天气越来越怪异,很多动物濒临灭绝,一些岛国接近海平面……有一天地球会变得不适合人类生存了。这一切并非危言耸听。但是,旅行是一个享乐的过程,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减碳停止旅行活动是不现实的,也许从今天起,作为一个热爱自然的旅行者,你可以用心想想,我们在旅行中,可以怎样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减少给地球、给大自然带来的伤害。



行前“补碳”

   “补”碳 为碳排放埋单

  如今,什么样的旅游方式最时尚?无疑,碳补偿成为一大热点。工业社会以来人类无节制的高碳活动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场生态危机。对于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环保“补”碳游成为一种潮流。碳补偿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出游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各种途径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解码 “补”碳

 “补”碳,就是碳补偿,即Carbon Offset,也叫碳中和。“碳补偿”就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再自己亲身参与或者通过第三方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行前“补”碳 计算“碳足迹”

  在制订好出游计划之后,我们就可以估算自己的“碳足迹(CarbonFootprint)”了。碳足迹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而言,就是指个人的“碳耗用量”。

  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人坐飞机出行,飞机会消耗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瓶装水,表面看和二氧化碳排放无关,但在这瓶水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其实也产生了排放。

  目前已有许多网站提供专门的“碳足迹计算器”,只要输入你的某种生活数据,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碳足迹。比如,进入山水自然保护中心(www.hinature.cn/co2/)网站,在“碳足迹计算器”中输入使用汽油10公升,计算得出相当于排放了22.514公斤二氧化碳。

  现有的多数“碳足迹”计算器虽然版本众多,但是计算碳足迹的意义在于,一旦明白了你的碳足迹从哪里来的,你就可以设法去减少它。

  参与交通碳补偿计划

  作为航空乘客而言,也可为碳排放买单,这就是一些航空公司提出的碳补偿计划。随着家庭、企业和运输系统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长,碳补偿作为一种自主减排新方法正日益受到瞩目。国际上已由若干家航空公司推出此项业务,如中国香港国泰航空、美国联合航空公司都推出了系列产品。

  举例来说,美国大陆航空公司就与非盈利机构可持续发展旅游国际组织合作,推出碳补偿计划。此项计划是自愿性的,可以让乘客了解到其选乘航线行程的碳排放量并可以通过其计算出的碳排放量,向可持续发展旅游国际组织进行补偿捐献。在国泰航空网站上看到,只需在网站登入“飞向更蓝天”网页,根据提示填好相关数据,系统内的网上计算器就会根据飞行里程及客舱级别计算出碳排放量和所需的“碳费”。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际上对于“碳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碳排放量的计算难以直接作出比较,因为不同的航空公司各自有一套计算碳排放量的方法,且诸如机种、乘客的组成类别、货物的分配以至机舱设施及航线结构等数据可能相差甚远。


大厦本身就是发电厂

    入住碳中和酒店

  旅途中的酒店也是碳排放的大户,因而要做到碳补偿,最好首先就住绿色和碳中和的酒店,少排碳甚至不排碳。中国首座太阳能大厦是位于北京近郊——河北保定的中国电谷锦江国际酒店。这座太阳能光伏大厦将太阳能玻璃幕墙融入到整体设计之中,建筑外立面采用大规模呼吸式太阳能玻璃幕墙。整座大厦的发电量可达0.3兆瓦,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站。整个立面体现出线路板的设计理念,不锈钢板代表着线路板上的电气组件,太阳能玻璃组件代表导体,导体将组件连接起来就把线路板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厦外墙的五个不同方位安装了4500平方米太阳能玻璃幕墙,遮阳、环保、节能,而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可产生电能。

  在外围护结构方面,大厦屋顶采用了挤塑聚苯板保温,外墙采用5cm厚挤塑聚苯板抹灰系统,外窗则采用低能耗中空玻璃铝合金窗。大厦主楼南立面5~24层采用的是呼吸式太阳能玻璃幕墙,大规模、多角度采用了光伏发电技术,安装并网容量为0.3兆瓦。

  此外,大厦还采用了污水源热泵系统,其基本原理即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来进行板式换热;为了突出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整个大厦的卫生冲厕、消防中水、洗车、浇花等均采用中水,不仅大厦达到零排放,而且使用后的中水将再次返回到污水处理厂作为热电厂循环水二次使用,使污水实现循环利用。

  种树进行碳补偿是一种时尚的新方式。

  旅行植树 推广可再生能源

  碳补偿是自愿行为。碳补偿资助的项目种类繁多,比如通过义工旅行或者通过特定组织,参与到减碳活动中来,包括植树造林、研发可再生能源、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等等。

  2003年,美国电影演员迪卡普里奥就付钱在墨西哥植树,因此宣称自己是美国第一个碳补偿公民。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碳补偿方式,如不久前携程旅行网推出碳补偿活动,出游者可用积分兑换树苗,由知名环保组织安排栽植,为自己的旅行进行碳补偿。预订机票时,将根据其飞行里程,提醒客人该次旅程航空飞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减少这些二氧化碳而需要种植的树木数量,并提供相应的碳补偿选项。客人可用其积分兑换树苗,最后由环保组织“上海根与芽”安排栽植,地点在位于内蒙库伦旗的植树基地,种植树木为属于杨树和槐树杂交品种的“通林五号”。

  另外,早在2008年12月,中国首个官方碳补偿标识——中国绿色碳基金碳补偿标识发布。如果公众愿意加入“消除碳足迹,参与碳补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活动,自愿捐资到中国绿色碳基金进行“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活动,就可获得碳补偿标识。


用柳条编制而成的科技馆

    在2009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围绕着节能减排,上演了一场场唇枪舌剑的好戏,虽然台面上的博弈已暂告一段落,但台面下的讨价还价依然激战正酣。同样,流行语“减碳”也成为热门词汇。人们对温室效应下全球暖化的警觉越来越高,对减碳低碳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其实,减碳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旅游也是如此,在旅途中如何减碳,进行碳中和,倡导健康生态、环保节能的低碳出游方式成为每个地球人追求的目标。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各种以碳为主题的科技馆,或者在减碳方面做得极好的布展吧,或许对我们会有所启示。

  解码 减碳

  环境日益恶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全球变暖,这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的。说到减碳,那当然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旅途中倡导一种低碳的生活习惯。

  低碳游VS高碳游

  旅途中少使用空调、不用一次性餐具、选择淋浴、洗衣服自然晾干不用洗衣机甩干、乘飞机少带行李、多购买本地时令蔬果……很多减碳生活方式,只需要你稍稍改变一下生活习惯,就能实现。

  而高碳的出游方式,则包括大排量汽车、房车远距离出游,不循环利用书本纸张,野外燃烧树木和炭,乃至大量购买非季节性产品、购物时过度包装都间接排出大量的碳。这些行为应该有所节制。

  杭州低碳博物馆:全球首个以碳为主题的科技馆。
  
    推荐理由:杭州低碳科技馆是全球首个以碳为主题的科技馆,倡导低碳生活,展示最新的减碳成果。该馆计划2010年春节前后主体结构封顶,5月布展,明年上半年开馆。作为全球首家正在建造中的低碳科技馆,杭州低碳科技馆将成为绿色建筑展示中心、低碳科技普及中心、低碳学术交流中心。

  减碳ing:低碳是个很前沿的话题,学术界也没有准确的概念界定;低碳包括了节能减排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低碳科技馆的主展厅包括碳的世界、全球变暖、低碳的城市、低碳的生活和低碳的未来等5个方面。科技馆还将在“儿童科技”专题厅中设计一批参与性、趣味性强的好玩项目。

  其中“低碳的生活”一章,包含“零碳小屋”、“计算你的碳足迹”、“家居照明节能设计大赛”、“城市节能大比拼”等内容,通过互动展品和特种展项,让游客体验如何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做到减排节能环保,尽量减少自身碳排放。

  交通:杭州低碳科技馆选址在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闻涛路以南,秋水路以北,江汉路以东,腊梅路以西地块。


加州科学博物馆

    最节能减碳的自然史博物馆:加州科学博物馆

  推荐理由:在全球各地蜂拥而起推动的环保、生态可持续的绿建筑及一片节能减碳的呼声中,2008年9月,加州科学博物馆面世。这座目前全球排行前10名的自然史博物馆,也是美国最新的博物馆之一,耗时10年,耗资4.8亿美元,它比一般建筑环保70%,全球至今仅有70栋建筑达到这一标准。建筑本身充分落实了该馆提醒人们对环境的关怀,以及与大地和谐共生及对话的理念。

  减碳ing:意大利知名建筑师Renzo Piano先将原来散落在金门公园内12间建筑物内的300位博物馆员工以及2000万件自然史标本全部容纳在绿草如茵的半圆形生态屋顶之下。

  博物馆的主体为两个巨大的圆球体——天文馆及热带雨林,两球体内侧各以北加州海岸及菲律宾珊瑚礁来搭配阳光四射的中央广场。两球体的外侧为开放式的特展区,目前正在展出“生态变化:加州气候的变迁”特展,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观众一旦搭上热带雨林的电梯往上升,现场可顺便观赏电梯外鸟儿及蝴蝶飞翔的实景。在玻璃屋顶参观之后,观众可到楼下一层水下世界,以及一楼珊瑚礁及北加州海岸向地下一层延伸展示区。水族馆内装有一百多只内有鱼群、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的水箱。每小时一次,水箱内的光线会自动暗淡,整个房间瞬间转变成360度的投影剧场。

  在长满了加州本地植物的生态屋顶,观众在此可闻到野花的芳香,也是本地鸟类、蝴蝶和其他本地野生动物筑巢之地。这种生态隔热板大大减少了空调所耗费的能源。有别于一般博物馆大半被紧密的装潢设计覆盖和使用大量的灯管,该馆90%的空间是运用自然光源,大量降低电量使用以及电灯所产生的热。博物馆内的另一项巧思为暖气从地板内吹送出来,可节省10%的电费。博物馆的支柱为再生钢材,隔缘层则采用再生的蓝色牛仔布,又可省下30%~35%的耗能。

  交通:坐落在旧金山金门公园内,周一至周六早9点半至下午5点开放,周日上午11点到下午5点开放。

  门票:正常票价成人27美元,每月第三个周三免费。

  各国场馆减碳展示全体验:上海世博会

  推荐理由: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东道主,中国政府在上海世博会的规划和设计、场馆建设和业务方面,将充分实践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体现世博会举办国的科学和技术创新,各国园区都积极落实减碳方案,实施低碳零碳概念。

  减碳ing:伦敦零碳馆由两栋零二氧化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组成,坐落在上海馆的北侧。世博会伦敦零碳馆的展示工作分为零碳示范房、零碳展示、零碳行动、零碳体验和零碳标识、零碳媒体。通过全方位的访客体验,可以实现访客对于对抗气候变化的建筑体验和感知。零碳示范房为零碳馆三四层的六套样板房,每套样板房内,将征集最环保的建筑和室内产品,让访客体验六种生活方式的零碳屋,体验包括未来风格、田园风格、极少主义等。

  零碳展示是一系列为期半个月的主题零碳展,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建筑科学院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一系列组织将于展馆中设置一系列的技术主题展,从各个角度展示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成就。零碳行动是结合零碳餐厅、零碳报告厅和零碳大厅组织的一系列为期半天的讲座系列、酒会系列和活动仪式,包括零碳服装节、零碳艺术节等,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活动实现多元化的视角。零碳风物是一系列场馆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我们将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让访客体验零碳的生活方式,包括零碳厨房、零碳餐厅和零碳商店等等。

  西班牙国家博物馆由数以千计的柳条编织而成。建筑材料均采用环保材料,主要是弯曲的钢梁相交形成的篮子结构,外墙覆盖相同柳条。在主展馆,通过半透明纸作为材料,利用太阳能顶部达到节能效果。

  交通:上海世博会场地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

  门票:上海世博会门票销售不采用实名制。购买渠道相当多,最方便的是通过世博会网站www.expo2010.cn预订或查询世博会指定门票销售代理商。


自行车专用道

    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不仅要低脂、低盐和低糖,还低碳,最好能做到零碳。在旅途中,通过飞机、火车、汽车出游,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增加碳排放。只有通过节油、节气和节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才是眼下最热门的低碳生活原则。因而,自行车和徒步等传统出游方式正因为低碳甚至零排放,环保且贴近自然生态,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解码零碳

  零碳,是指无限地减少污染物排放直至零的活动。就其内容而言,一是要控制出游过程中不得已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将其减少到零。

  零碳出游:自行车

  讲求绿色环保低碳甚至零排放,自行车可谓最廉价、最亲切、最便捷的出行工具,而骑自行车出游可以自由控制时间和路线,既环保健康,又可以贴近自然,想走就走,想停就停,随时都能近距离欣赏美景。作为一种健康环保、时尚休闲的旅游方式,自行车旅行在欧美已蔚然成风。眼下这股风潮已经吹到国内。

  在广州市区一两百公路范围内,就能觅到几处车少、景美和空气新鲜、适合骑自行车的地方。除了骑单车,还有许多休闲项目可以选择,或者什么都不干,就一家人或一群朋友在草坪上晒晒冬日暖阳,这样的时光就已经很美好了。

  骑行亮点:离广州仅一小时车程的增城同时拥有高山湖泊、原始森林、浅滩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尤其是全长50公里的增城休闲自行车道全线贯通了,这条被誉为广东最美的自行车道,一边是碧绿秀丽的清溪小河,一边是繁茂绵延的山林,与机动车道完全分离,让游客可安心地骑车“慢游”。

  推荐线路:车道起于荔城街增城大桥,途经小楼镇,止于派潭镇榕树下村,全长50公里,分为荔城段、小楼段和派潭段。

  这条自行车道沿江、沿村落蜿蜒穿行,设有观景台、亲水平台等,将增江沿岸风光、田园风光、山林风光融入其中。整条自行车道设置了多个服务区,配置自行车棚、凉亭、小卖部、洗手间等设施,并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转入小楼段时,可以选择在何仙姑家庙和报德祠或小楼人家等景区停下来,稍作休息。自行车道的最后一段是派潭段,全长18公里,南接小楼,北止于榕树下村。沿途风光旖旎,有派潭河风光、高陂头驿站等景区景点。

  交通:先驾车到增城,广州—机场高速(京珠高速)—街北高速(从化街口出口)—105国道—温南公路(15公里),增城段专用车道,路况良好。

  骑行亮点:全国首条有氧运动观光自行车道位于肇庆市七星岩景区内。星湖自行车绿径全长10公里,是一个繁花拥抱,既可赏湖又可观山的自行车游道。

  推荐线路:七星岩环湖单车道全长十公里,全线分为鸟语仙境段、浪漫怀旧段、拂尘踏香段。

  从七星岩风景区北门广场的总入口起步,穿越四季花径,过禾仙桥,经阿坡路,到禅园路。这一段被称为拂尘踏香路,一路经过苗圃、花圃、果园等,适宜慢骑。经苗圃场、犀牛岗,到达七星岩大桥,这一段被称为浪漫怀旧路,路面保持原汁原味,适合一家老小合家欢或情侣寻求浪漫情怀。经岩榄堤,绕大榄岗,穿过仙果园,进入狮岗南路,经石牌堤回到起点,这一段被称为鸟语仙境路,是整条自行车绿径的高潮。此段沿途可以观赏到杉林野趣、敞天石洞等景点,可尽情欣赏仙女湖的灵秀。

  景区内也建成了不少相应配套设施,包括在北门广场和东方禅林入口设立两个单车驿站,该车道对安全十分在意,沿路的急转弯处用废旧轮胎设置防撞墙、河堤危险处用绳网拦挡等安全设施,还有道路指引牌、安全指示牌等。沿途还设立单车维修补给点、应急救助站以及咨询等服务一应俱全。


徒步探险

    双脚丈量大地 零碳出游:徒步

  说到零排放,非徒步莫属了,不仅环保,而且还能很好地锻炼身体。现在广州市内的徒步爱好者的群体越来越多,火炉山和凤凰山的徒步线路已经非常成熟。其实,广东省内徒步线路非常众多,路途中有村落可作休整。沿途风景秀丽壮美,令人流连而忘却疲劳。

  穿越海岸线

  徒步亮点:深圳大鹏半岛是中国8大最美沙滩之一,还没有被大规模开发的东冲、西冲更是最美的海岸线,从东冲到西冲的徒步穿越,是一条典型的短线穿越路线。

  推荐线路:东冲—岸崖秃—贵仔角—穿鼻岩—西冲,东冲到西冲的海岸线穿越需要3~5小时,途中可以玩刺激的攀岩、缓降活动。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东冲、西冲穿越比较初级,路途虽不短但交通方便。

  东冲沙滩位于南澳镇七娘山脚下的东冲村,无边的大海把天空和山谷也染成了湛蓝,金色的沙滩格外耀眼。而西冲却淳朴柔美,西冲的海温柔得像一抹浣纱。上山的路不难走,全都有踩出来的小道,沿着走就可以了。

  交通:从广州坐车到深圳,在汽车站正门路边公交车站坐360车到南澳后打摩托车到西冲。建议从西往东走,全程约4.5小时。

  住宿:南澳镇或东西涌的海边木屋旺季费用约300元左右。海滩很适合安营扎寨,附近有淡水洗澡。

  英西峰林 人在画中走

  徒步亮点:英西峰林走廊位于英德西南的九龙和黄花镇一带,分布着上千座石灰岩山峰,步步皆画。

  推荐线路:全程是乡村小路和公路。从水浸坪开始围绕九龙镇、黄花(明迳)两镇任意行走,中午在明迳镇午餐,晚上在岩背或黄花镇住宿,第二天看岩背附近的天然英石林,中午从岩背坐车返回。徒步线路约20公里,徒步时间约为12小时,要求有较好的体能。

  行走在这段徒步线路会有人在画中走的感觉。徒步经过两大峰林,其中千军峰林,所有的石峰皆向东倾斜,如同一队队准备冲锋的士兵;公正溪树峰林则是一山一景致。

  交通:从广州乘大巴到清远再转车到英德九龙镇。

  住宿:九龙镇的九龙宾馆双人房价约120元~140元;九龙镇政府招待所有独立洗手间,房价40元/人。

  零碳出游:帆船、滑板

  只有少数运动能像帆船一样带给人们如此多的选择和自由,那种驾驭风浪与空气追逐的感觉恐怕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真切地体会到,而且通过借助大自然的利用,完全不用担心任何碳排放的问题。

  风行亮点:汕尾红海湾是天然海港,海水清澈无污染。一年四季半岛两边一边风平浪静,一边波涛拍岸,“遮浪”因此而得名。遮浪岛拥有广东省内最天然、干净的海滩;这里风浪大,是广东省风帆基地所在地,适合海上运动。广东红海湾国际海上运动俱乐部也建于此,俱乐部还安排刺激的海上风情游、浪漫的风帆之旅等独特的项目。

  推荐线路:2010年广州亚运会帆船比赛就设在汕尾遮浪镇红海湾举行。为此将建设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艇库,新建200个泊位的帆船浮码头。在这里,学者经过培训就能上手,穿上救生衣或者防水胶裤,就能出海了,当然格外建议多付服务费让教练陪同。驾船避过逆风,左手拉帆右手掌舵,转弯后迅速坐到船的另一侧。乘风破浪,驾驭自由的感觉非常潇洒,是一种特别快乐的感觉。于碧海蓝天间,海风拂面,心情也为之爽朗,于此时撒网捕鱼,试试运气。

  交通:位于汕尾市东18公里处,走广惠高速,转入深汕高速,约3小时车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2 04:51 , Processed in 0.08720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