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ell》免疫耐受分子机制新观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 12:0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Cell》免疫耐受分子机制新观点


日期: 2010-01-20  





哈佛大学医学院病理系,Broad研究所,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的Cell上发表免疫耐受研究机制新进展Aire's  Partners  in  the  Molecular  Control  of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此时机体对其他抗原仍可作出正常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同正常的免疫应答一样:需抗原诱发,经过诱导期,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因此免疫耐受也称为负免疫应答。1975年著名免疫学家Burnet提出克隆选择学说,并以克隆清除(clonal  deletion)学说解释免疫耐受现象。

最近的研究发现,部分内分泌相关蛋白,如胰岛素及甲状腺球蛋白,可表达于胸腺随质区上皮细胞,这类蛋白虽为组织特异,却可致中枢免疫耐受,这些蛋白在胸腺上皮细胞的表达受自身免疫调节基因编码蛋白(autoimmune  regulator  gene,AIRE)调控,若AIRE基因缺陷,这些蛋白则不能在胸腺上皮细胞表达,导致多器官特异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调节基因编码蛋白(autoimmune  regulator  gene,AIRE)诱导的组织特异的自我抗原(peripheral-tissue  self-antigen,PTAs),具有促进克隆丢失(clone  deletion)的功效。

克隆排除又称克隆丢失(clonal  deletion)是指在具有不同特异性TCR的淋巴细胞群体中,对某一种特定抗原起反应的淋巴细胞克隆被排除或丢失,这在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中可能是最重要的机制。Burnet最先提出,在胚胎期,某些淋巴细胞克隆的受体接触相应抗原(包括自身抗原和外来抗原)时即被消除或“禁忌”。以后的研究证实了Burnet的这一学说,同时又对该学说作了许多新的补充。淋巴细胞的克隆排除主要发生在中枢免疫器官,但在外周免疫器官也可发生成熟淋巴细胞的克隆排除。

Aire靶向调节PTA的转录的机制一直是个谜。研究小组选用大量的质谱仪器进行免疫共沉淀试验,同时用RNAi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基因功能分析,发现大量的蛋白与Aire的调节功能有关。

研究发现,这些蛋白按照功能可分为4类,核转运、染色质粘合、转录和pre-mRNA预处理类。一类Aire相关蛋白与DNA蛋白激酶作用的,与一组蛋白合作解决DNA双链断裂问题,或是促进转录延伸。另外一类Aire蛋白的作用集中在pre-mRNA剪接和成熟上,这些相互作用更好地解释了PTA处理过程。

这些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研究Aire的模型,Aire具有广泛的作用靶位,具有轻微诱导染色质的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5 04:35 , Processed in 0.146008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