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最有年味的地方 百年迪化街年货大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0 19:1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北“年味”只有在台北老城区的迪化街才能“闻到”。春节期间走进这条百年老街,叫卖声,声声入耳,来来往往的顾客,大包小包在手,人挤人。街两旁各式干货、小食等年货一应俱全,琳琅满目,在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中,迪化街就是一幅古色斑斓的画卷,其八百米长的街,足以让人饱“闻”浓浓的传统风韵中的“年味”…


迪化街曾是台北最繁华的商业区

  台湾商界流传"没在迪化街打过滚,就没有资格谈生意"的名言。迪化街除了成就台湾许多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外,还有就是浓浓的年味。

  一般人口中的大稻埕指的是今日台北车站西北方,滨淡水河一带,原来是一大片晒谷广场而得名,为继艋舺之后兴起的区城,形成繁荣的商业区。迪化街系大稻埕的中心街市,在过去来自大陆的丝绸、陶瓷、药材和工艺品,经大稻埕码头转运至台湾各,台湾各地的米、糖、樟脑也经由此地出口,大稻埕码头俨然是当时最繁华的集散地。距离码头不远的迪化街,就在方便货物进出又不怕淹水的地利条件下,成为北部首屈一指的商品交易中心。


迪化街是南北货集中点

  迪化街是南北货集中点

  清咸丰元年(西元一八五一年),林蓝田在迪化街建立了最早的三间店铺(即今一五四号的林益顺),两年之后,林右藻带领“顶下郊拼”失势落难的人,来到大稻埕迪化街定居并开展市街,林右藻当时所设商行,即是今日位于一零五号的林复振商行。而隔壁相连的一零七、一零九两栋外观相似的店铺,也是林家所兴建的,为大稻埕最古老的商行之一,开创出全台湾批发生意的蓬勃局面。刘铭传担任第一任台湾巡抚时,曾将大稻埕规划为外侨居留地和商埠,当时大小轮船布满码头,直抵淡水。


迪化街是台北人采购各色年货的首选

  迪化街自大稻埕开发以来一直是最核心的区域,也是台北市现存最完整也是最具历史意义的老街,走进老街看看,闽南、洋楼、现代主义及仿巴洛克式建筑特色一一呈现,时代的轨迹在此留下痕迹。 迪化街在日据时期建造的许多建筑,是由身日本建筑师学习西洋建筑的陈三川、陈旺来兄弟所造,虽然大致将之归为上述四类,但仔细观察却可发现各栋建筑巧妙不同,虽说是仿自西洋,但实际上亦揉合了台湾民情风俗于其中,可说是相当具有创意,值得大家细细品味与欣赏。


迪化街最吸引人的是台北城欠缺的年味

  各式干货一应俱全

  迪化街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现今台北城最欠缺的浓厚年味与南北货品。至今仍可看出其旧日的风貌及活跃的商业活动,是逢旧历年市政府举办年货大街活动:店家前面挤得水泄不通,来往行人忙着试吃、选购过年食品。另外迪化街也是台湾地区布帛、中药、南北货最大的批发市场。


迪化街不止有干货

  一般人心目中的迪化街,是除了窄小的路街、骑楼下满满的南北货、中药材,以及街上两侧古意盎然的老建筑外,就不剩其他任何印象与意义了。其实,迪化街最珍贵的是对于大稻埕,甚至是对于台北市的历史意义。如果您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迪化街的历史,挑个天气晴朗的下午来此走一走,您将可以看到一世纪前的古老台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2 04:54 , Processed in 0.072397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