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谈日本战国里的“美女”与日本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0 10:0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12-20   来源:凤凰网历史专稿
   日本的战国时代,从“南北朝时代”结束时开始算起,时间并不长,连“安土桃山时代”都码在一起,也不过百年。

不过真要是严格按照这个时代划分的话,“战国三美人”中的第一位静御前(しずかごぜん,约1169-1189)就不成立了,因为她生活在平安时代至镰仓时代之间,距战国时代差了好几百年。

话说,因此我对“战国三美人”这一说法到底是怎么冒出来的,一直非常好奇。

只不过,如今时世,穿越大盛行,静御前被穿越也不出奇啊不出奇……

虽然在年代方面有点混乱,但我还是很愿意聊聊静御前的,因为她确实很有故事,虽然有关她的记载只是那么一点点……咳咳,很不错啦,等俺在若干年后翘掉,又再过千八百年后,连提都不会有人提起俺是个啥东东滴,更表说被称为美女嘹……

……不过,如果是度过静御前这样的人生而被后人仰慕,那还是算了吧,我没啥志气,人生最大理想是能做一个衣食无忧快活健康的百岁老太太,哪怕身后无声无息……

同理,对于织田信长成天介高唱“人生五十年”这曲子,我也是很有看法地,他就不能唱点别的么……兆头不好瓦,织田信长果然只活了四十九岁……还是虚岁……

静御前的人生非常短暂,但她短暂人生的背景却是一个乱世,一个因为不壮阔而显得尤其纠结的乱世。

“平安时代”,顾名思义,是日本定都平安京的时代,前后四百年。

这个时代始于日本第五十代桓武天皇。这位天皇在位期间,宫廷纷争不断,尤其是储位之争掀起的骨肉相残,更使皇宫之中阴风惨惨。于是京城皇宫换了又换,直到794年迁都平安京,才算是告一段落。

不过搞笑的是,虽然桓武天皇因祈求平安而为新京定名“平安”、虽然在很多小说戏剧中,“平安时代”更象是一个富于梦幻色彩的名词,但浮华繁艳的平安京在后世的传说中,仍然以鬼怪乱舞、人妖联姻著称。就连平安时代最著名的阴阳师安倍晴明,传说都是人与狐女所生。

在这样一座城市里,自然弥漫着浓烈的日本本土神道巫风,有事没事就避避物忌、出门之前不看天色只打卦象,成为皇族、大臣、乃至平民们的生活方式。各类神殿中供奉神灵的巫女,当然也就数量可观。

巫女奉神,并向神灵献祭祀舞的神乐制度,在日本由来已久。据说最早可以溯源到传说中的神代。

话说,自从开天辟地日本诞生之后,有男女二神来到了日本岛,男的叫伊邪那岐命,女的叫伊邪那美命。兄妹二人在日本岛上建了天之御柱和八寻殿,然后绕着御柱转圈唱求婚歌,结为夫妻。

兄妹婚的成果可想而知,连生了两个孩子都有毛病,于是便向天神求助。天神说原因是当初转柱的时候,先开口求婚的是女方。兄妹俩便重打锣鼓另开张,围着柱子又转了起来。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先开口唱情歌的换成了男方。

果然这一次就顺利多了,接连生下了包括日本列岛、河神、风神、山神、木神等等在内一大堆有模有样的孩子。不幸的是后来伊邪那美命在生火神的时候,愣是被这个儿子给烧伤致死了。

伊邪那岐命想念妹妹,赶到地下的黄泉国去想将她带回人间。谁知当他去到的时候,却看见漂亮的妹妹已经变成了一具腐尸。

腐尸的模样可想而知,那简直就是天雷啊----没错,尸体上还真有八柱雷神缠绕。伊邪那岐被彻底“雷”倒了,吓得抱头就跑。伊邪那美的魂魄怎么追也追不上。两人就此断了夫妻情份。

返回人间之后,伊邪那岐决定要好好地清洗身上沾染的黄泉秽物,洗左眼时,左眼里生出了天照大神,洗右眼时,右眼生出了月读命神,洗鼻子时,鼻中生出了建速须佐之男命。

须佐之男成天哭个没完,伊邪那岐问儿子哭啥,他回答说他是在为母亲而哭。这可把当爹的气坏了,干脆赶他去黄泉国长驻。

须佐之男启程前往黄泉国之前,先到姐姐天照大神所住的高天原去了一趟。于是姐弟俩发生了争执。结果是天照大神落了下风,只得躲进天之岩屋。

主神藏匿不出,整个高天原顿时乱了套,天地一片黑暗,灾祸不断。为了让天照大神重新走出岩洞,高天原上的人与神们想了各种方法,但是都不奏效。最后出场的是天宇姬命。

这位天宇姬命在岩洞前手舞足蹈、踏桶成声,一幅神灵附体的抽风模样,直跳得衣衫散乱、极不雅观。于是旁观的诸神象一群无赖汉般哄堂大笑,这奇怪的笑声竟将天照大神给引出了洞穴。

若干年后,天照大神的孙子迩迩艺命降生,却被人阻住了降生之路,也是这位天宇姬命前去谈判讲数。从此以后,天宇姬命及其一族就得到了“猿田”这个姓氏,被称之为“猿女君”。

此族以母系传承,因此没有“守身如玉”这一说。就象当年天宇姬命在岩洞外做的那样,在皇家祭祀时由她们向神献舞,藩国进献给天皇的海产,猿女君也例必分得一份。这种由巫女表演的神乐,在后来的漫长时间中,逐渐发展成了歌舞伎、能乐、狂言等等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猿女君家族的巫女渐渐式微,供奉天照大神的巫女改由皇族女子出任,称“斋宫”。

与韵事不断的猿女君巫女不同的是,斋宫必须由皇族少女出任,在任期间不得婚配。当然,那并不是说斋宫就一定要终生不嫁,历史上很多斋宫在卸任后都进了天皇的后宫,还有成为天皇嫡妻的。

日本的神宫实在太多,要求清心寡欲的皇族巫女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巫女还是在民间,她们奉神歌舞,身兼灵媒,私生活也比较自由,“白拍子”就是这类巫女中的一支。

所谓的“白拍子”,其实就是形容巫女们在神殿中向神献舞时,穿着平安时代贵族的白色礼服、戴着金色立乌帽的样子。由于这种女扮男装的造型特立独行,很受喜爱,“白拍子”便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巫女都因为跳“白拍子”而出入王公贵族之家,并发生一系列风流韵事。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静御前的人生展开了序幕。她的母亲就是当时平安京中一位艺名矶禅师的“白拍子”,她的父亲是谁却无法确认。

做为巫女的女儿,静御前毫无悬念地也成了一位“白拍子”,并且以舞艺出众闻名。真正使她声名大振的事件发生在她十四岁的时候。

这一年京城大旱,各种祭祀祈雨的方法都用遍了,也不见天上降下一滴雨来。

于是有人提出,祈雨的方法不对。雨神喜爱美女,弄一群和尚诵经,根本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朝廷觉得很有道理,就选了一百名年轻女子去神泉苑向雨神祀雨。

这法子果然有用,巫女们一个个上前献舞,等轮到静御前献舞的时候,天色大变,大雨终于倾盆而下。

于是,旱灾结束了,静御前也因为雨神的嘉许,得到“日本第一美女”的称号。后白河法皇金口亲封她为“日本一”。

静御前到底是不是美到“日本一”的程度,现在已经是无法说清的事了。何况雨神的审美观很有可能与凡人不同……不过她从此成名,也因此认识了朝廷的大功臣源义经,并很快就成了他的小妾。

与长于鼓乐衣袂中的静御前不同,源义经的人生就是乱世的一部总集。真要讲起来的话,又是话说从前了……

源氏,是日本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姓氏。每当提起这个姓氏,总是让人不由联想起紫式部的小说《源氏物语》。

紫式部是日本著名外戚世家藤原氏的族人,本名藤原香子(?),父亲藤原为时曾任式部丞,她因此被称做紫式部。

按照日本古代皇室外戚们血亲通婚的惯例,紫式部所嫁的丈夫是比她年长二十多岁的族人藤原宣孝,老夫少妻的结果是很快就青年寡居。此后她成了皇后藤原彰子身边的女官,负责向皇后传授乐府。据说彰子的父亲、赫赫有名的权臣藤原道长曾经有心于她,却被她借故婉拒。此后她便开始创作流名后世的《源氏物语》五十四卷,因文字精美、深知宫闱秘闻而被一条天皇誉为是“善谙熟日本纪者”,所以她又被尊称为“日本纪局”。她唯一的亲生女儿藤原贤子则是太宰大贰高阶成章之妻,因任后一条帝乳母而被封为大贰三位。

《源氏物语》中的主人公被设定为桐壶帝之子,因为母亲身份卑微而被降入臣藉,赐姓源氏,因姿容出众被称做“光源氏”。此书花了极大篇幅描述宫闱隐私,尤其是光源氏的风流艳史。不过有意思的是,此书中的天皇庶子光源氏只是一个假托,她其实在写藤原道长----那位权倾天下数十年、有三个皇后女儿、两个天皇外孙、两个关白儿子、一个右大臣儿子、两个权大纳言儿子的御堂关白藤原道长。

虽然《源氏物语》所写的是藤原道长,但关于源氏这一姓氏来历的描写却是真实的。与源氏来历相同的还有一个著名的“平氏”。

日本第五十二代嵯峨天皇后宫充裕,一生共有五十多个子女,因此造成皇室财政困难,不得不将一部分庶出子女降为臣籍。弘仁五年(公元814)五月八日,第一批四皇子、四皇女被降籍赐姓为源氏,后来又有十三名皇子、十一名皇女被降为臣籍,同样赐姓源氏。从此开始,日本先后有二十一位天皇曾将皇族降籍为源氏,称源氏二十一流。其中最为显赫的是清和源氏,开山祖是五十六代清和天皇之孙源经基。

自嵯峨天皇以后,将皇族降为臣籍就成了常事,公元825年,第五十代桓武天皇之孙葛原亲王之子高栋亲王被降为臣籍,称桓武平氏。虽然还有仁明平氏、文德平氏、光孝平氏等等流派,但仍然以桓武平氏为最。

静御前的丈夫源义经,就出身于清和源氏分支之一的河内源氏。而源义经之所以成其为朝中重臣并得娶静御前,与桓武平氏又有漫长的因果关系。

静御前的丈夫源义经,就出身于清和源氏分支之一的河内源氏。而源义经之所以成其为朝中重臣并得娶静御前,与桓武平氏又有漫长的因果关系。

平源二氏身为皇胤,降为臣籍后都出仕为官。各家宗支日盛、田土庄院兴隆,培养一支看家护院、协助主人横行乡里的庄兵队伍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忠实于各大家族的武装力量就此渐次出现。随着武力值的增加,各大家族也越发嚣张起来,他们的庄园就如同一个个国中之国,中央政府不敢向他们收税,地方官吏也不敢进入。这样的私人军事集团影响日渐增强之后,“武士”阶层便出现了。

话说那时的日本承平已久,皇室和地方官员们成天吟歌诵诗,完全没有危机意识,直属于国家和地方的兵役制度也有名无实。但是皇族高官们之间的权力斗争却一直没有停歇,必要的时候也免不了兵戎相见,在这样的情况下,京城政府往往无兵可用,反而要倚靠地方武士阶层的力量。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武士阶层的实力便越来越强大了。

大约在公元935年左右,关东地方的平氏豪强之一平将门,仗着军事实力到处兼并别人的土地,终于有一天兼到了自家长辈头上。小子无礼,长辈兄弟们当然不甘示弱。于是同族操戈,一场混战之后,平将门竟将伯父平国香和三个源氏姻亲兄弟都杀掉了。此后平将门气焰愈涨,干脆在939年自封为“新皇”,发动叛乱,并且一路攻城掠地无比顺利。传说他生于903年,正是一代忠臣菅原道真被无辜害死的时候,于是有巫女声称平将门叛乱是菅原道真的报复。传说越来越玄乎,最后连平将门的妈都被传成了龙神。

京城里的天皇贵戚们本就没有征讨的实力,如今听说平将门背后有菅原道真怨灵所率的八幡大菩萨八万大军撑腰,更是连勇气都没有了。便想了个馊主意,派人去寻找被平将门所杀的伯父平国香之子平贞盛,派他去跟平将门对阵。

平贞盛虽与平将门是堂兄弟,却自幼不和,如今又加上杀父深仇,遂摆出一幅死磕的架势,果然如有神助,在随后的一场战役中一箭射死了平将门。

平将门虽然叛乱被诛,但由于平乱的功臣仍然是平氏家族,所以这个武士家族反而越发昌盛起来。九十年后的1028年,平将门的侄儿平忠常效法伯父的榜样,也造反了。

对于平忠常的造反事件,京城里的做法是依样葫芦,先是让他的堂兄平直方去征讨。平直方征讨失利后,又改派源氏家族成员源赖信去征讨。从此揭开了红白旗之争的序幕。(在后来的“平治之乱”中,平氏家族用红旗,源氏家族用白旗)

平源二氏的第一次交锋,以平忠常丧命结束。源氏家族顿时炙手可热,源赖信的儿子源赖义还被平直方召为女婿,给平氏生下了三个外孙:源义家、源义纲、源义光。这三个儿子就是后来源家武将的直系祖先,源义家更是“武士道”的第一样范,为奠定源氏家族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155年,日本皇室与权臣藤原氏因为皇位继承权的问题,不但彼此对立,各自的内部也闹得你死我活。按照惯例,双方拉拢源平二氏武将为自己的武装:支持崇德上皇与藤原赖长的是源家将,支持后白河天皇与藤原信西的则是平家将平清盛一门及源家将之一的源义朝。

这场战乱被称为“保元之乱”,它的表面结果,是后白河天皇胜出。源家将除源义朝外全军覆没,平家将风光无限。但真正的获胜者是握住了军事实力的武士阶层。

“保元之乱”结束后,后白河天皇让位给二条天皇,自己退为上皇,对藤原信西与平清盛大加重用。这使得其它的藤原氏外戚十分嫉妒,源义朝更是愤怒:他为后白河效忠,打赢了崇德上皇,逼得父亲源为朝切腹自杀、源家中落,换来的却是后白河的偏心眼。更羞辱的是源义朝为了投靠藤原信西,曾主动向藤原信西提亲,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信西的儿子,居然也被拒绝。(PS:据说源为朝是开创武士切腹自杀之风的第一人)

1159年十二月六日,源义朝与藤原信赖等人趁平清盛家族外出之机,发动“平治之乱”。

在拉锯式的交锋中,源义朝和藤原信赖最后败给了平氏家族。藤原信赖被斩,源义朝则于1160年2月11日被暗杀。

平氏则成为最大的赢家,他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背景,带着首席功臣的光环闪亮登场,一举掌握了国家的实权。而皇室与摄政外戚则两败俱伤。

两场政变的开端,都是皇室与摄政外戚之间的权力斗争引发,但他们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彼此的权力斗争全倚赖武士家族的支持才能决出胜负。这当然无异于开门揖盗,从此日本滑进了乱世,走向了武士家族互相攻伐的战国时代。

源义朝死时38岁,他有九个儿子:嫡长子义平暗杀平清盛未遂被杀,嫡次子朝长在战斗中因身负重伤不治被父亲手刃,嫡三子赖朝时年十三,被俘后本该被处死,却因为平清盛的继母池禅尼一时心软而被改判流放伊豆。(这位源赖朝将是未来开创日本武士幕府时代的第一人)

源义朝其余的儿子分别是四子源义门、五子源希义、六子源范赖、七子源全成、八子源义圆、第九子就是静御前的丈夫源义经。他和七哥八哥是同母所生,母亲是源义朝的小妾常盘。

按照斩草除根的惯例,源义经本来是必死无疑,但他那美貌非凡的母亲常盘此时只得24岁,平清盛一来垂涎她的美色,二来被继母池禅尼日日念叨,杀心消退,终于留下了源义经兄弟的小命。

常盘又称常盘御前,她曾经是后宫女官,侍奉第76代近卫天皇之妻藤原呈子,在侍御诸女中,她的姿色是最出众的。

那年头的日本,大臣武将与后宫女官眉来眼去明铺暗盖蔚为“雅事”,于是不知如何,她就成了时任左马头的源义朝之妾。源义朝政变被杀后,平清盛找不到常盘母子四人,便把她的母亲抓了起来,逼得常盘不得不现身救母。弱女孤儿的凄苦之状使平清盛心生怜悯,硬是不顾亲族们的反对意见将母子四人的性命都宽恕了。

平清盛如此善良的关键原因在于:常盘是美女,若换成黄脸婆就不灵光了。事实也是如此,常盘成了平清盛的一名侍妾。

常盘从此带着三个姓源的儿子在平家住了下来,期间还为平清盛生下了一个女儿廊御方。然而好景不长,女儿才长到两三岁,平清盛就厌倦了常盘,最后干脆将她当成礼物送给了藤原氏外戚大藏卿一条长成为妾。任凭命运播弄的常盘此后又生下了最小的儿子一条良成。

平清盛既然有心抛弃常盘,当然也不可能厚待她的儿子。他先是把幼名牛若(うしわかまる)的源义经送到乡村,后来又把他送到山城国鞍马山寺出家为僧,起法号曰“遮那王”。

出家为僧时,牛若只有七岁,他的师父叫觉日(或曰圆乘)。

觉日和尚倒是很好地履行了平清盛的嘱托,在他的隐瞒管教下,牛若一直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直到十一岁的时候,这个禁忌终于被打破,牛若得到了一本族谱,并从其它人那里得知了真相。从此,他立下了报仇雪恨的志向,想方设法地学习武艺和兵法。

遮那王是怎么学习到武艺的?据说是鞍马山妖怪乌天狗教的。这实在太玄了,若说是与源氏有些瓜葛的隐士,还更能说通吧……

总之,牛若报仇心切,很快就将武艺兵法都学得出神入化。终于被住持给发现了。于是逼他正式剃发出家,以免除后患。但这时候的牛若已经是个不好打发的小孩,面对老和尚的唠叨,他从推脱直到动用武力威胁,老和尚终于败下阵来,没能把他剃度出家。

此后,牛若开始谋划出逃,终于在黄金商人吉次信高的协助下,于1174年3月逃离鞍马山,投奔了奥州的藤原秀衡,并在路上举行了“元服”仪式,正式改名为“源义经”,称九郎。

据说源义经到达奥州前夕,藤原秀衡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黄金鸽子向自己飞来。他深信源义经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物,因此给予源义经极热情的款待,宾主相得,十分融洽。

接下来的六年间,源义经在奥州习武练兵,培养家臣,还颇有些风流韵事,不到二十岁就做了父亲,与奥州某女子生下了一个女儿。这大概是他一生中过得最幸福平静的光阴了。

源义经在平安京、鞍马山、奥州三地一共度过了约二十年,这二十年间,他嫡兄源赖朝的人生也并不平静。

源赖朝的出身比源义经要高得多,他是嫡子,生母由良御前更出身名门望族,热田大宫司藤原季范正是他的外祖父。平治元年(公元1159)他年方十二岁,就已经被朝廷先后封授右近卫将监、上西门院藏人,改补藏人。这一年,身为庶九子的源义经才刚刚出世。不过,第二年源家就遭了殃,在政治斗争中败阵,十三岁的源赖朝也被平清盛流放到伊豆去了。

据说源赖朝相貌英俊仪表不凡,他被解送流放时,围观的贵官百姓就因此惊叹连连,说:“此子风采异常,这样的人竟不杀掉,无异于放虎归山。”

初到流放地的源赖朝虽然失去了他表现“虎”威的战场朝堂,却仍然充分展现了他彪悍的胆量……

话说,在伊豆地方负责监视源赖朝的人,是清盛使伊东祐亲和北条时政。为了充分监管,按一向以来的规矩,这样的人是要在监管官员府中居住的。谁知负责监管源赖朝的两位官员却因此引火烧身。
首先倒霉的是伊东祐亲。清盛使大人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关在自己家里已经丧失了人身自由的落魄小子,居然还敢把主意打到自己女儿的身上来。等到伊东祐亲发现事情不妙时,伊东小姐已经珠胎暗结,生下了一个大胖儿子千鹤。

伊东祐亲勃然大怒,又怕被平清盛以为自己在搞政治投机,连忙把这个不受欢迎的外孙溺毙,又神速地将女儿嫁给江间小二郎,然后腾出手来准备找个岔子把源赖朝干掉。

伊东祐亲什么都计划好了,就是没想到连自己的儿子都已经被源赖朝给洗了脑,就在他万事俱备准备下手的时候,儿子祐清却跑去给源赖朝通风报信,终于功亏一篑,叫源赖朝给逃到北条时政家去了。

跑到北条时政家继续“监视居住”生涯的源赖朝仍然不安分,事实上他生来也就是个无赖胚子,日后在官场战场上是这样,如今在寻常生活中更是这样。他很快就在北条府邸里故伎重施,趁着北条时政出差在外的机会,勾搭上了北条家的大小姐政子。

蒙在鼓里的北条时政办完差事,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带回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施展全身解数,给宝贝女儿说下了一门上好的亲事,对象是伊豆即将上任的八目代官平兼隆,虽然他是因为去年与父亲平信兼闹翻才离开京城来伊豆国,但一年之后就已经当上了代官,仍然可算是年轻有为,何况他毕竟是平氏族人,在京城时又是后白河上皇的亲信“京武士”,前途未可限量。

可想而知,当北条时政得知宝贝女儿居然已经跟家里的落魄小白脸搞到一起去的时候,简直七窍生烟。但在这节骨眼上他不敢轻易发作,一心想着蒙混过关:只要把女儿嫁过门去,就能一床锦被遮盖了。

然而,就在大婚的那个夜晚,北条政子居然趁着月黑风高逃之夭夭了。她不是一个人跑掉的,和她一起的还有源赖朝。这个三十岁的无赖汉当然不会坐等便宜外父来动刀子,而是象上次一样脚底抹油,不过对比起上次来就要赚得多,白白拐到了一个老婆不算,还逼得北条时政不得不站到与平家对立的一面。

同时,这件事也充分展现了北条政子远比伊东小姐彪悍百十倍的性格特质,正是她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使她足堪与源赖朝相匹配,也使她能够在日后成为掌管天下的“尼姑将军”。

虽然我们无法确认这起载入史书的私奔事件发生的详细时间,但从倒霉蛋平兼隆的履历表上可以大致推断时间应该在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的五六月间。因为平兼隆是这年六月开始担任伊豆目代的。

三个月后,8月17日,源赖朝起兵了,目标:“灭平氏”。

此时的日本,仍然是平氏家族独大,而平氏家族的首领,则二十年如一日地由源义经曾经的继父平清盛担任。

但、反平氏的末日阴影,已经笼罩在平氏家族和平清盛的头顶上。丧钟已经敲响,源赖朝的起兵和源义经的加入,将把平家逼上最后的末路。

平清盛生于1118年,属伊势平氏,始祖是桓武天皇第五皇子葛原亲王之孙高望王。高望王被赐姓平氏降为人臣,授官上总介,自平高望之子平国香以后直至平清盛的祖父平正盛,整整六代人,虽然都是地方国造豪强,却始终没有得到过“殿上人”的高籍。因此,平清盛竟能够成就平氏天下,除了他家代代相继的军事实力,就多了一个话说从前的故事。

话说白河天皇有一个心爱的女儿媞子内亲王,是中宫皇后藤原贤子的嫡女,四岁时担任伊势斋宫,九岁时因母亲病逝辞去斋宫之职。贤子中宫是白河天皇最宠爱的女人,在她病逝三年后,白河将皇位让给了贤子所生的堀河天皇。堀河当时只有七岁,白河便将媞子内亲王册封为“准母”,让她姐代母职照顾堀河。

又过了四年,堀河的曾祖母阳明门院老太太发布命令,要求堀河迎娶她最宠爱的孙女笃子内亲王。

笃子内亲王此时已经三十二岁了,比侄儿堀河足足大了二十岁有余,怎么看都不是般配的夫妻。但阳明门院老太太身份尊贵,就算是白河上皇,也得管他叫一声祖母。对于她的意旨,白河上皇与堀河天皇必须照办。于是在笃子入宫授封女御。与此同时,父子俩为表不满,将媞子册封为崛河天皇中宫。

这项人事安排,无疑使阳明门院相当郁闷。两年后,老太太行将就木,仍旧对此耿耿于怀。为了让祖母死得瞑目,白河上皇不得不将笃子女御晋封为中宫,十六岁的媞子因此被免去后位改封“郁芳门女院”。

阳明门院虽然能动用威权让笃子正位中宫,却不能让笃子得到堀河天皇的宠爱,笃子一生也未曾生育。
媞子晋位女院后,享受与上皇同等的待遇,与父亲白河上皇“居则同宫,行则同车”。

有道是福无双至,这种得到父亲和胞弟双重宠爱的生活,媞子并没有享受多久。五年后她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一岁。

媞子妙龄夭逝,对白河与崛河都是莫大的打击。白河上皇居丧,堀河天皇废朝。周年忌的时候,白河上皇与崛河天皇又分头到寺庙里为媞子做法事,还将媞子居住过的宫院改建为佛寺,为她祈求冥福。

这时候正是平清盛祖父平正盛执掌平家的时候。他见上皇与天皇如此看重媞子,便当机立断,主动献出一批自家的田产做为这所佛寺的庙产。

这项极具眼光的钻营,使平正盛得到了白河上皇父子的青睐,大受重用的同时不断升官,他的儿子平忠盛也因此得益,做了白河上皇的亲信北面武士,每日随扈,三十六岁就得到了殿上人的资格,还娶了白河上皇的女官为妾,生下了萨摩国国守平忠度。关于其嫡子平清盛的身世疑云,也就由此展开。

据说白河上皇风流成性,除了宫中女眷,还与名妓有染,后来更将怀有身孕的名妓嫁给平忠盛为妻,从而使自己的私生子得到了平家继承人的头衔,这个私生子就是平清盛。

这个传说很有趣,但更多正式的记载则对其生母身份另有说法。有的说她是宫女兵卫佐局,有的说她是白河上皇的祇园女御,有的说她是祇园女御之妹,还有的说她是鸟羽天皇之妻藤原璋子的侍女――但不管生母究竟是谁,平清盛是白河上皇之子的说法似乎是得到公认的。这也就能够解释他成年后执掌天下而无人异议的情形了。

平清盛十一岁时已经做到从五位的官职,三十五岁时成为伊势平家的掌门人。此后他的政治投机接连成功,在保元之乱和平治之乱后,他击败了源氏武将,地位也扶揺直上,直至位极人臣、掌控实权。

平清盛执掌天下,除了实力和身世,还有一件法宝,就是历代权臣们都沿用的手段:做外戚,拥立有自家血统的皇子为帝。

天皇是日本历史上非常有趣的存在,虽然地位崇高如神,但通观日本历史,天皇掌握权力的程度却是远远不如权臣的。虽然权臣们的族谱往往也写着自家是神之后裔,然而天皇才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权臣的地位必须由天皇来赋予。于是历代天皇往往就成了权臣们高高供起的吉祥物,选一个听话的吉祥物并将他绑上自家战车,就成了权臣的首要任务。

天皇无实权的情形,对日本朝野来说是很好接受的正常现象。因为日本地方势力向来庞大,多少带有上古氏族部落联盟的色彩。而这些姓氏的获得与失去,都由天皇发布。如臣、连、君、别、宜、公、首、史等等。其中君、臣、连的姓氏因为与天神、天皇有血统关系而最为尊贵。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套国家制度,大约如下:大君负责奉神,大连掌控军事,大臣负责政务。以下还有世袭朝官的伴造、地方贵族的国造、国以下诸县之长诸姓之长的县主等等。

大君原是古称,后来日本圣德太子给隋炀帝写了一封国书,将日本大君的称谓拔高为“天皇”,从此定谳。这职位因缺少实际好处而成就世界君王史上“万世一系”的奇迹。大连与大臣是地道的肥缺,则被皇戚贵族地方豪强们争抢不休,战事往往因此而起,互相争抢的众部族也就很难永远将宝座据为己有。得势上位者可使用最为尊贵的姓氏,还可以将大连、大臣的要职世袭下去,直到本族在权力斗争中落败为止。

大连之职,始于大伴氏,终结于物部氏。而在大臣这项职务方面,却一直不断发展进步,其中最NB的是苏我氏、藤原氏。苏我氏开创了与天皇联姻,并策立与自家有姻亲血缘关系者为天皇的先例。苏我氏传到苏我入鹿时,被藤原氏的开山祖镰足设计剿灭,但苏我氏这项了不起的创意,却被藤原氏继承并发挥得登峰造极,一直延绵到今天。

平清盛掌握权力之后,当然也要照抄苏我氏与藤原氏的先例。

按血亲联姻的传统,平清盛的正妻也是平氏族人,是贵族平时信的女儿平时子。时子有个异母妹妹滋子,比后白河天皇小十五岁,平清盛将她送进宫去做了女御。她为后白河天皇生了个儿子叫仁宪亲王。

仁宪长到六岁,平清盛就迫不及待地把他拥立为80代高仓天皇,两年后就把自己十四岁的次女平德子送进皇宫,做了表弟的女御,次年晋为皇后。

在这段时间里,平清盛一路官运亨通,跳过左大臣右大臣的阶梯直接晋升正一位太政大臣,于五十一岁时成为武士出身而执掌天下的第一人。

出任太政大臣三个月的时候,平清盛大病一场,为了祈福而出家入道,起法名净海。果然神灵保佑,病很快就好了。这位“入道相国”虽然出家,仍然抓着权力不放,阖家老幼也随之发达,平氏一门公卿十六,殿上人三十多,京城以外担任地方长官职务的六十多,可谓权倾朝野。

除了皇后平德子,平清盛其它的女儿们也出人头地,分别是花山院左大臣藤原兼雅夫人、六条摄政藤原基实夫人白河君、普贤寺公藤原基通夫人、冷泉大纳言隆房卿夫人、七条修理大夫信隆卿夫人。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出身卑微的女儿,一个是安艺国严岛神社的巫女所生,做了后白河上皇的女官,一个是76代近卫天皇妻藤原呈子的侍女常叶所生,做了姐姐藤原兼雅夫人的滕,称廊下君。
与平清盛有瓜葛的女人当然很多。但这位入道相国薄情寡义,对女人们的宠爱来得快也去得快,严岛神社巫女和侍女常叶因为生下了孩子,待遇还算不错,其它女人的遭遇就悲惨多了。当时平安京里著名的白拍子舞女祇王、祇女、阿佛都曾与平清盛有来往。只是三个女人都命苦,红颜未老恩先断,年纪轻轻(21、19、17)地不但被抛弃,而且被驱逐侮辱,最后只得一起出家为尼了。

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女人等同于宠物,但从对待宠姬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平清盛对待上司与同僚的态度:专横而且情绪化。他与连襟后白河上皇之间的关系也是跌宕起伏。最初的时候好得蜜里调油,后来却成了死对头。外孙才满周岁,平清盛就跟后白河上皇彻底翻了脸,发动“治承政变”,将后白河幽禁于鸟羽殿,亲信也统统撤职,换上平家人马。随后便在次年二月(公元1180)逼女婿高仓天皇退位为上皇,将两岁的外孙拥立为81代安德天皇。

就这样,平清盛终于在他62岁的时候,当上了真正的摄政外戚。

就这样,平清盛终于在他62岁的时候,当上了正宗摄政外戚:天皇的外祖父。他不遗余力地与诸皇族贵戚结亲,由此制造的宫闱秘闻甚多:

平清盛女儿之一的花山院左大臣藤原兼雅夫人,八岁的时候曾经与藤原成范订婚,后来因为政治斗争的原因,在平治之乱后退了婚,改嫁藤原兼雅。这位藤原成范虽然官爵不显,却以风流倜傥闻名,他酷爱吉野山的樱花,在自己的领地里遍植樱花。据说他家的樱花花期长达二十一天,人称樱花二十一,又称樱町成范。他后来有个女儿名叫小督局,以美貌闻名。

当时高仓天皇的皇后,是平清盛次女平德子。她身边的侍女葵前宠倾后宫,人称“葵女御”。葵前早逝以后,平德子又向高仓天皇引荐了小督局。

然而小督入宫虽然得宠,却不象葵前那样乐于帮助平德子皇后。她在入宫以前还有个情人,是平清盛的另一个女婿藤原隆房。她入宫以后不再理睬藤原隆房,使得这位多情公子郁郁寡欢。

这两件事使平清盛牙齿发痒,认为小督是致使自己女儿失宠女婿忧郁的祸根,发誓非要报复不可。小督听到风声就逃出了皇宫,平清盛为惩戒高仓天皇,把平德子关在娘家不准回宫,也不让高仓天皇召幸后宫中的任何女子。高仓天皇孤家寡人难捱,暗中派人把小督找了回去。没过多久,小督就生下了第二皇女范子内亲王,也就是后来的土御门天皇准母兼皇后宫。

内亲王的出生,暴露了高仓与小督的地下情,平清盛闻讯亲自到皇宫中捉拿小督。见她确实美貌,便有心将她据为己有。被拒绝之后恼羞成怒,逼她出家为尼。小督时年二十三岁。高仓天皇去世后她移居大原,不知所终。

平清盛的另一个女儿嫁做七条修理大夫信隆卿夫人,这位信隆卿也有个女儿,名叫藤原殖子,和姨妈共侍一夫,做了高仓天皇的典侍,生下两个儿子:守贞亲王(即后高仓院太上法皇)、后鸟羽天皇。

但是,在广结姻亲的同时,平清盛也捅了大娄子,幽禁上皇、废黜天皇,再加上他跋扈的作风,痛恨平氏的人越来越多。小天皇安德即位不久,皇族成员以仁王就发布了讨伐平氏的檄文。

以仁王本是后白河上皇的次子,照理来说,他是有继承王位之权的,但平清盛为了扶持自家女婿和外孙,连个亲王的封号都没有给他。同样被平家压制的还有老将源赖政。双方一拍即合,号召各地的僧兵和义士一起反平。可惜事起仓促,没多久就被平家大军镇压,七十七岁的源赖政自刎,三十岁的以仁王则于当年五月二十七日被平家军射杀。

以仁王和源赖政虽死,反平氏的星火却愈烧愈旺。

源赖朝与以仁王虽然先后战死,平清盛却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平氏政权正处在危险之中。五月底,他向连襟后白河法皇、女婿高仓上皇、外孙安德天皇宣布,限三天之内迁都,由平安京迁往平家的大本营福原(今神户)。

六月初二,迁都行动就这样仓促上马了。可怜公卿大臣们连行李都没收拾妥当就被赶上了路,到达福原后却发现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就这样将就熬到了十一月,福原的皇宫总算草草建成,天皇祖孙三代刚刚住进去不到半个月,平清盛却又断然下令全体迁返平安京,启程时间为十一月二十六日。

这样莫明其妙的折腾,不但证明了平清盛的霸道程度,也证明他已经是个精神不正常的老年变态了。平家的统治在他这场折腾之后,更是失尽人心。

就在平清盛疯狂折腾的同时,源赖朝于八月起兵了。一路众人响应,一路势如破竹。尤其是治承四年十月二十日(公元1180年11月9日)的富士川之战,源赖朝的军队更是不战而胜,平家军居然被水鸟惊起的声音吓得溃逃,把平清盛气得暴跳如雷。

第二年春天,气怒交加的平清盛患高烧病,没几天就死了,享年六十四岁,平家由其次子平宗盛继承。

听说源赖朝起兵反平,源义经十分兴奋,带着自己和藤原秀衡的家臣共计三百余人,赶去与源赖朝会合。时隔二十年之后,兄弟俩终于在黄濑川地方相遇。此时富士川之战已经结束,兄弟俩遂率部退回镰仓,全力经营据点,培植实力,以待后起。当时起兵讨平的还有另一支源氏兵马,战斗力很强,首领是源赖朝的堂弟源义仲,又称木曾义仲。虽然都是源家人,义仲的父亲却是被源赖朝源义经的大哥源义平所杀,所以两家结有深仇。源义仲此时还算聪明,知道双方必须互为倚助,便将自己的儿子义高送往镰仓为质,与源赖朝的女儿大姬订了亲。从此他再无顾忌,一路狂杀猛砍,逼得平宗盛带上安德天皇、平德子皇太后,挟带镜剑玉“三神器”,率举族西逃。志得意满的源义仲遂于宽永元年(公元1182)七月二十八日长驱直入京城,领受了后白河上皇的册封,直做到征夷大将军。

源义仲虽然做了大官,行事却象未开化的野人。他急于当拥立功臣,也不管安德天皇仍在,更不管“三神器”失踪,非要逼着后白河册立以仁王之子北陆宫当天皇不可。后白河怒不可遏,坚持册立了儿子高仓与殖子典侍所生的后鸟羽天皇。皇室在这等大事上没买源义仲的帐,心里难免发慌,便想起了远在镰仓的源赖朝,暗中联络,希望他能进京勤王杀掉源义仲。


源赖朝这时已经将关东经营得十分稳固,实力也积蓄充分。但他仍然不急于起兵,而是坐地起价,直到皇室答应他几乎所有的要求之后,才于寿永二年(公元1183)11月19日派异母弟弟源范赖、源义经率兵上京。第二年1月,源义经兄弟与木曾义仲在京城郊外开战,义仲惨败,败逃途中被杀于近江的栗津,时年三十一岁。

源义仲的胡作非为、两支源家军之间的战事,都给平家提供了喘息之机。为了彻底扫灭平家,在源义仲伏诛后,后白河下令源范赖源义经出击平氏。

接下来的战事,源平两家各有胜负,源义经的军事天才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决战在1185年3月24日清晨开始,地点是关门海峡的坛之浦。这也是自1180年以来长达六年的“源平合战”中最重要的一战。

这场海战双方集结了一千多艘船只,开始时占上风的是平家,但由于未能速战速决,战事一直拖到午后,这时海面潮水转向,局势来了个大逆转,最终源家胜出。

眼见大势已去,平家诸将及女眷们都投海身亡。平清盛的遗孀平时子跳海时则背上了8岁的外孙安德天皇和“三神器”,皇太后平德子也跳了下去。源家军拿着杆子一通乱捞,最后只捞上了平宗盛父子和平德子。

此战之后,平家彻底覆灭,属于源家的时代开始了。

坛浦之战后,平家彻底覆灭,属于源家的时代开始了。

然而,这个源家的时代,只属于源赖朝,等待源义经的是鸟尽弓藏的结局。

源义经的死,一般都认为是源赖朝忌惮弟弟的本领,源义经是悲情美少年……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源义经自己的责任更大,尤其他不够心狠、再加上年青气盛功名心重,就更是糟糕。如果他能多忍耐一些,延缓源赖朝动手的速度,也许兄弟俩很有可能结局互换。

源赖朝疑心很重,早在派义经与范赖出兵剿灭义仲前,他就特别叮嘱过两个弟弟,非经允许,不得接受皇家封赏的官爵。范赖老实照办,义经却毕竟年青,功名心重,并没有把赖朝的话放在心上,灭义仲后,他接受了后白河的诰封,做了检非违使,再升从五位下,得升殿之荣。

义经的晋升使赖朝非常不满,他认为这是义经在主动向皇室靠拢,图谋另起炉灶的表现。虽然迫于范赖实在不通军事,不得不用义经领兵,他的忌惮之意却是越来越重了。

坛之浦海战后,赖朝不许义经率兵进入镰仓城,对义经的解释求饶也听不进去。义经对老哥的做派相当不满,虽然写了赔罪书,私下里却大发脾气曰:凡是讨厌源赖朝的人都来找我,我们一起整他!

智商啊智商……

平家覆灭后,范赖和义经都有了掌军之权,赖朝便派出自己的亲信去做弟弟们的监军。范赖很老实,有什么事都跟监军商量,义经却与派给他的监军梶原景时翻了脸,凡事都瞒着景时。这使景时非常不满,不停地向赖朝打小报告。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源赖朝与叔父源行家不和,想除掉叔父。行家躲到京城里,与义经秘密来往。这当然瞒不过赖朝的耳目,他传令义经杀掉行家,义经却不忍下手,以自己身体不适推脱。这不合时宜的善念进一步触怒了赖朝,他认定这个弟弟心有异志了。

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我觉得源义经是肯定起了异心的,但是他不如源赖朝心黑手狠脸皮厚。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没有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由自己独力经营的牢固地盘。

除了心怀异志,源赖朝还有另外两条声讨源义经的理由:

第一,与皇太后有私通嫌疑。坛之浦海战后,源家军从水里捞出的那位平德子皇太后,是一路乘着源义经的座船,两人共舟同返京城的。平德子虽然顶了个太后的名号,其实只不过三十岁。不得不说义经的这项安排十分有问题。再结合一下日本的风俗,别说赖朝要投诉,就是我也不免要怀疑。

第二,偷娶敌人之女。源赖朝有个非常重要的亲信叫河越重赖,其妻是赖朝乳母比企局的次女。义经到镰仓以后,赖朝又作主让义经娶了重赖的女儿乡御前。这当然是亲上加亲、笼络再笼络的好事。谁知义经率兵进京后,不但接受皇家官爵,而且广纳姬妾,著名白拍子舞姬静御前倒也罢了,更严重的是平时忠的女儿也在他宠爱的女人名单里面。平时忠何许人也?他可是平清盛的小舅子,“非平家不人”的名言就是他说的(除平家以外的人都是贱类)。坛浦之战后他把漂亮的女儿送给义经,义经也就饶了他的性命。此项罪名进一步坐实义经色胆极大,私通皇太后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增加。

怒火中烧的源赖朝遂以这几项极不光彩的罪名为由,从镰仓派人去京城暗杀义经。于是义经抢先翻脸,和叔父行家一起奏请朝廷,要求讨伐赖朝。

对于这样一团糟的内情,朝中公卿都很是不满,内大臣藤原兼实更直言不可,因为源赖朝怎么说也是兄长,何况弟弟有错在先,如今弟弟竟然还要讨伐哥哥,哪有这个道理?

但是源义经听不进劝说,事实上他已经只有与源赖朝兵戎相见了。几天后,后白河还是颁下了讨伐赖朝的旨意。

性格决定命运,决定历史走向。

男女关系决定命运,决定历史走向。

源义经的性格有问题,男女关系更有问题。源赖朝站在道义和道德的制高点上,显得正义凛然,源义经从一开始就输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2 07:43 , Processed in 0.075777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