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融危机下中日企业家关注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6 13:2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12月16日

“参加此次论坛,我们力图发现和了解此前中日合作中没有涉及的那些领域,能够在这些领域展开合作,是我们所期望的。”日本资生堂(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馆周三在参加首届“中日青年经济领袖对话暨中日企业家高峰论坛”时告诉本报记者。

    11月23日~24日,首届“中日青年经济领袖对话暨中日企业家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次论坛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日本青年会议所、日本每日新闻社主办,中国青年报社、日本每日新闻社承办。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松下电器公司、DOWA同和控股公司、西武集团等近30家日本著名企业的负责人,三一重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恒源祥(集团)公司等30多家中国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虽然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金融危机的影响至今犹在,在这种背景下,参加这次活动的很多企业家表示,希望能够找到更多新的合作领域。

    务实交流是合作的基础

    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第五工程局董事长高建林早年曾经留学日本,利用论坛的休息时间,他主动与日本企业家进行了交流。他对记者说:“我和对方主要是探讨一些可以合作的领域,这种面对面的务实探讨非常有必要。”

    高建林所在的企业一直从事建筑装饰行业,但中日两国间旅游业的发展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他希望日本方面对中国人的签证业务能够提高效率,更加便捷,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繁琐程序;随着中国人去日本旅行的档次提高和深度加大,在接待设施上加注中文标志很有必要,“如果有更多的日本人能够说中文,我想日本旅游市场将会非常大”。

    日本青年会议所国际协力关系委员会委员长小笠原启之介绍,日本青年会议所的成员中,有很多青年企业家,他们中的很多人与中国的企业家从来没有过任何交流,这次来参加论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与中国的青年企业家加强交流,在交流中寻找商机。

    “我们在与中国企业家的交流中首先要学会怎样在中国办一家合资或独资企业。日本的中小企业经营很困难,它们的经营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很大的支持,但到中国投资做企业就要注意经营方式的不同。”小笠原启之表示,中日企业家互相之间的交流非常务实。

    日本松下电器中国公司董事长城阪俊郎也表示,公司在强化业务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审批项目,如果是一些跨地区的项目或者是对外资进行的增值减值,审查会花很长时间,“为了充实业务的基础进行新的投资,我们希望中方能够简化审查手续,使我们更方便地获得审批”。

    达成合作需要求同存异

    “我们的长相很相似,90%的部分都是相同的,但是往往这10%的差异可能会使得我们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取得成功,按我们过去的体会,可能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大连东软集团与日本的IT企业已经有长达20年的合作,该集团副总裁张秀邦深有感触。

    张秀邦认为,中日企业最大的差异在于,日本的企业可能更多地是在开始的时候把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风险、所有该采取的步骤都想得很清楚,再考虑下一步的对策,而中国的企业则是有机会就去尝试,这个差异在双方合作的时候可能会导致相互之间不信赖。他建议,日本企业来中国投资时应该做好准备:首先要选择一个最好的合作伙伴,加强本地化;其次要加强两国间人才的交流,提升各类人才的水平。

    在近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了很好的发展势头,这让很多日本企业家都看好中国的市场。日本DOWA同和控股公司社长山田政雄就表示,同和公司在2003年与苏州政府合资成立一家企业,从事中国国内产生的电脑、手机、机电的再生利用,即使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这家企业仍然开始有了盈利。目前,同和公司还在天津建立了一个废旧家电的处置工厂,对废旧家电进行环保再利用。

    高建林说,他在日本企业学习期间所学到的人本化的管理理念、科学细致的生产经营方式、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和充满亲和力的企业文化建设,都在自己的企业中得到了运用。他认为中日企业家应该以相互信任为基点,求同存异,更加积极、真诚和务实地开展全面深入的沟通。

    以建筑业为例,高建林认为日本建筑界不乏全球的行业翘楚,很多企业在设计理念、新材料开发运用、施工技术、生产组织方式及企业管理方面有着宝贵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同时,这些行业优势在中国也会大有用武之地。

    借鉴经验才能共赢未来

    “日本企业在能源、环保等领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怎样处理好社会发展与节能环保的关系,这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与日本企业家交流后,恒源祥(集团)公司副总裁吴封敏认为,中日两国之间一直在互相借鉴和学习,从唐代到今天,从文化方面到企业管理方面,中日之间只有互相借鉴才能共赢未来。

    日中经济协会理事长清川佑二表示,日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体验到了石油危机和产业公害以及出口顺差的问题,并开始对这些问题予以纠正,这些有益的经验完全可以推广到中国。中国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开始致力于扩大消费,实现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平衡增长,同时也开始从政策上推进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问题的改善,而日本的节能技术优势明显,日中企业间应加强合作。

    张季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经济研究室主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秘书长,他长年研究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此次论坛上,他提醒在场的日本企业界代表:“日本对华投资现在有非常广阔的潜在空间,其实,日本对华投资在以下几个领域都会取得很大的利润回报,第一个是汽车,第二个是节能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三是高速铁路,第四是核电站。”

    张季风表示,从政府层面来看,他希望双方政府积极推动中日韩协议的签署,建立中日政府共同出资的中日节能环保基金,推动构筑东亚共同体的进程。首先要建立中日能源环境共同体,因为中日两国在能源环境领域方面的合作前途非常广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5 08:44 , Processed in 0.068682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