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刊:中国“人才流入”计划见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6 22:0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11月16日

美国《新闻周刊》11月14日文章,原题:偷取科学家 近15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实施“人才流入”计划———从美国吸引顶尖科学技术人才回国,并已取得成效。创建于2003年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即是其中一项重要成就。不再听任美国筹款压力的摆布,也摆脱了中国国有研究机构的陈词滥调,这里的研究人员表示,在中国政府资助下,他们的实验室环境甚至超过了他们对美国的预期。这是切实体会,因为20多名成员都曾留学美国。

  30年前,当邓小平开启经济改革时,他就洞悉了人才引入不可避免。多年来,中国遭遇了严重的人才流失。截至2008年下半年,在1979年后出国留学的约140万人中只有39万回国。但如今,邓的继任者们正竭尽全力吸引最优秀人才回国。“海归将成为一种创新催化剂”,欧美同学会的亨利?王辉耀说。

  实际上,北京将创新视为经济调整的灵丹妙药。利用其世界级的教育背景和通晓英语(的优势),海归是创建能提升中国经济食物链的公司的关键所在。政府正为这些海外中国科学家、金融专家和管理人才提供优越的工作机会,还有“欢迎回国”的百万元安家费。

  诚然,从本质上讲,创造力并非通过从上至下的强制性措施就能奏效。尽管西方对中国的庞大科学规模和工程梯队表现得神经兮兮,混乱无序依旧在制约着中国学术和研究领域的创造性思维。如今,中国撰写的论文数量超过日德英的总和,每年颁发的学位比美印之和还多,但这些领域的质量标准仍是个问题。

  其实北京希望回国人员有助于创建一种创新氛围浓厚的环境。“他们懂得知识产权需要保护,知道如何按照国际规则行事。他们将起到带头作用并向领导层提供政策建议”,美国留学归来并创建了为高层决策者撰写公文的“海归智库”的亨利?王表示,在禁止外国媒体报道2008年3月拉萨暴乱后,有影响力的归国人员建议政府取消此类限制。此后,外国记者在四川地震和乌鲁木齐骚乱方面有了更多报道权。

  虽然没人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中国混乱的学术系统,但许多回国人员都为所在的大学科系、实验室和企业引进良性程序。尽管海归们对这种增长的贡献很难量化,但他们的作用举足轻重。迄今为止,海归们在学术和商业领域表现得最为抢眼,但他们也已开始渗入政府机构。一位官员表示,除了创新,海归职位的变迁亦在改变着中国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30 15:00 , Processed in 0.157321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