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合早报:中国人不能获诺奖源自好面子文化传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1 12:5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10月11日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日刊文认为,中国学者之所以总只能扮演诺贝尔奖的看客角色,其原委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中国学者的开创性存在不足的欠缺,恐怕也有诺奖评委可能存在偏见的因素。但不管怎么说,低俗的好面子做派就是“最大短腿”。

  文章摘编如下:

  随着新一届诺贝尔奖的陆续公布,有关中国本土学者至今无一入选的尴尬现实,便又成为中国媒体和网友共同展开讨论的热门话题。中国学者之所以总只能扮演诺贝尔奖的看客角色,其原委肯定是多方面的,在笔者看来,好面子做派是“最大短腿”。

  需要强调,不论是现象层面的诺奖荣誉,还是实际层面的社会发展,其根本推动力几乎都源自各国大学的相关表现。其实,中国人好面子的行为方式不仅传承久远,而且表现万端。多少年来,由于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好面子作为几乎层出不穷,豪华的大学校门曾经成为议论热点的事实便是又一例证。

  豪华校门是缩影

  尽管很多遭贬斥的大学都对网络上流传的关于自己校门的高昂造价予以了否定,甚至还以自己校门的造价仅有几百万元的事实来标榜自己的节省意识,但人们的质疑是,仅仅一个校门便要投资数百万元,这难道还不够铺张吗?如果将这些钱用来解决贫困学生的学费问题,不是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吗?甚至还有网友贴出了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门照片,并加了注释:“已经灰黑的红砖垛,一个黑色的铁栅门,红砖垛上嵌了刻着校名的石头。我不能不相信,这就是哈佛大学的大门。”

  毫无疑问,国内高等教育的管理者肯定都知道当了20年哈佛校长的科南特关于大学地位的评价,那就是:“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

  对于这样一则彰显大学精神的至理名言,国内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却置若罔闻,显然,弥漫于社会的好面子做派已然将这些“未来精英的塑造者”裹挟进去。国内诸大学竞相在门脸上展开角逐固然荒谬,但这何尝不是社会好面子风潮的一个缩影?

  好面子源自急功近利

  正是由于文化积淀与社会现实的交互作用,从而也就使得好面子作为对自己的创造活力构成了万劫不复的损害。情况很清楚,潜隐于好面子作为背后的,是强烈的“显摆”心理。一所大学要靠不断涌现的杰出人才来展现自己的实力,那需要在默默无闻的状态下进行多么漫长时间的努力啊;如果光鲜的外表便能达至展示成就的目的(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确实习惯于以外表是否光鲜来作为判断标准),那又何必去埋头苦干呢?

  笔者曾看过中国某电视机构拍摄的关于神农架野人的专题片,尽管片长达两百多分钟,却没有任何野人的影像。据片中介绍,摄制组曾于一天上午登上了神农架顶,下午便撤了下来;这与英国一个摄影师为了拍摄豹子的生活习性而在非洲草原呆了半年之久的情形,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啊!

  正因为任何一项伟大的创造都是艰辛求索的结果,因而,充分体现着急功近利特点的好面子作为,也便从根本上扼杀了创造活力;虽然传承五千年的辉煌文明,虽然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中国本土却迄今未能产生一个诺奖获得者,这不是非常生动地印证了那种好面子作为对自己创造活力所造成的严重戕害吗?(邱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7 22:34 , Processed in 0.186833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