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3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为何成独立文明融入世界 没有欧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5 10:2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98年12月,美国学者亨廷顿在东京讲演,题目是《21世纪日本的选择》。讲演一开始,他指出冷战之后,世界将由3个集团(东西阵营及不结盟)过渡至七八个文明,而其中,日本作为世界的主要文明,将参与21世纪“文明推动的政治”。

    对亨廷顿将日本划归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学者见仁见智。有人说亨廷顿“高抬”日本另有目的。但笔者以为,有必要考察一下,亨氏究竟凭什么将日本划为一种文明。不妨先看看亨氏对“文明”这一概念的认识。亨氏认为,规定文明的因素是价值观、信仰、社会制度、社会结构而非人种。而且文明是多种文化的集合,具有涵盖性。

    一些人认为,日本已经完全服膺欧美文明。但亨氏却指出,日本是孤立的国家,其他文明都包括几个国家,而日本文明则与国家一致。更重要的是,在他看来,“非西欧化”是日本文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他说,尽管日本是最早获得近代化成功的最重要的非西欧国家,但这个国家即使登上现代化巅峰,却仍旧保持了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人际关系方式、行为规范等非西欧要素。亨氏注意到,与中国相比,日本缺乏“革命”的传统,历史上,对内日本人更加强调“忠”君,强调秩序,不愿“破”。他们宁愿不破而立。亨氏说,“因为不存在分裂社会的痛苦及伴随流血的革命,日本维持了传统文化的统一性,同时也建立起高度现代化的社会”。

    以佛教为例,其在日本传布,就曾面临过如何与本土宗教相处的问题。很多研究表明,面对佛教教义严整的压力,缺乏逻辑体系的本土神道教首先向佛教靠拢。日语中有一个词叫“本地垂济”,意思是说,神佛本来同一,在印度是佛(陀),但来日本“垂迹”后则为神道的神。古代神道面对外来价值体系压力,灵活应变,恰当处理彼此关系,合理解释了神佛关系,维持了自己存在的正当性,也促进了社会稳定。这种价值体系中的灵活性,此后多次变异,不断为日本价值体系的彼此融合提供武器。

    这种对文明协调的态度甚至渗透至家庭生活。日本的公寓建设,往往在同一套房内,设计和洋两式,和式铺榻榻米,洋式则是地板。饮食也是如此。日本人家中,常会备日、西两种餐具,以适应不同饮食。在外饮食,更是如此。很多餐馆,都在餐桌上准备好筷子、刀叉,假如客人点日餐,服务员才撤掉刀叉。

    为维护传统,日本创造了很多“制度”,其目的都是维护权威。在很多人看来,日本是一个两面的社会———既保守又革新。长时间以来,日本依靠这种“既保守又革新”的权威主义方式,维持稳定,寻求发展。近代两次大规模社会转型,即明治维新与战后民主化,都是自上而下型。这也许能说明日本传统“制度”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在一些学者看来,日本这个国家非常坚守传统文化,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日本完全西化了。其实,这种认识的差距恰恰反映了日本的特点———日本具有多面性或是文明的弹性。日本创造了自己吸收域外文明的方式。

    也许,亨氏对日本文明的规定,存在很多层含义。但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明确,亨氏的文明分类学,不仅仅是看影响力,而且还看这种文明是否真正能在协调、融合中坚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30 01:37 , Processed in 0.073865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