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北军”保卫黄河纪实:东渡黄河 血战中条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1 10:5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北军”保卫黄河纪实:东渡黄河 血战中条山

2009-9-1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的魔蹄,始终没能逾越我国西北前沿的黄河防线。这与“西北军”东渡黄河开辟西线河东抗日战场是分不开的。

    这里记述的是国民党原西北军(后改为第四集团军)在中条山一带开辟抗日战场的前后经过。

    日军临河 西安惊惶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入侵中国。30日,北平、天津相继沦陷。10月初,石家庄沦陷。然后日军兵分两路,一路沿平汉路向南进犯;一路沿正太路向西直逼山西。疯狂的日军向西一路上连陷井陉、旧关、雪花山。11月2日,久经布防的忻口弃守。3日,娘子关失守。北、东两路日军乘太原布防混乱之际迅速进攻太原,8日,太原沦陷。此后,日军由太原沿南同蒲铁路一路向南进犯。

    1938年3月,攻至运城的牛岛师团集结主力开始向西进犯。6日,攻占了永济县城。8日,攻占了风陵渡镇。随即日军利用飞机、大炮进犯陕西的河防阵地,炮轰韩城、平民、朝邑等沿河地带,并且出动侦察飞机渡河侦察,用轰炸机轰炸关中和西安地区。同时在永济强征民工在南文学村修建军用机场,为攻打西北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

    永济县城(蒲州古城)和风陵渡被日军攻占以及日军对西安的轰炸,引起关中震动,西安城内的居民惊恐不安。各大报连续报道河东沦陷的形势,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仓皇失错,拟放弃关中,逃往宝鸡、成都等地。顾祝同紧急指派孔从洲率警备旅3个团7000余人昼夜兼程,由泾阳开赴朝邑、平民、大荔沿河布防。

    紧急应战 奋起抗日

    蒋介石的消极退守此时已把大半个中国拱手送给了日军。现如今,西部日军临黄河虎视西北。在这危急关头,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极力主张坚守黄河防务,阻止日军西犯。

    孙蔚如,陕西长安人,在杨虎城将军的部队中历任队、营、团、旅、师、军长等职,西安事变前任杨将军的第十七路军三十八军军长兼第十七师师长。西安事变时兼任西安警备司令。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在出国考察前,将十七路军改编为:第十七师、第一七七师警备第一旅、警备第二旅、警备第三旅、教导团、骑兵团。这些部队统归第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指挥。孙蔚如承杨虎城将军的抗日救国夙愿,与共产党八路军关系和睦。卢沟桥事变刚一爆发,孙蔚如就打起抗日的旗帜,1937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先后派出第十七师、第一七七师的五二九旅和教导团北上,开赴河北保定、娘子关和忻口参加了阻击日军进犯的抗战,战士们勇敢杀敌,战绩颇著。后因教导团伤亡过重被调回陕西整补,而第十七师和第五二九旅仍留晋南、晋东南抗战。

    1938年5月3日,当西线抗日的形势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候,在没有授命的情况下,孙蔚如毅然命令第一七七师和独立第四十七旅,由陕西合阳县夏阳渡东黄河,开赴山西永济、临晋对日作战。同时,命令一七七师参谋长许权中率领五十八团、五十九团、六十团和一个补充团东渡到河东。

    渡河后,部队在永济县北的东张村一带修筑工事。日军得到消息以后,出动500多人于5日夜携带精良武装寻袭一七七师,在东吕村北遇一七七师前哨部队,双方展开激战。一七七师初战日军,士气甚旺,五六个小时以后,日军败退到了张营村。一七七师的将土乘胜追击,包围张营村,进行严密布防,于6日、7日两天,多次向张营村日军发动进攻,决心歼灭日军,直打到敌人弹尽粮绝,开始求降。不料,敌军利用求降缓兵,由运城用卡车运来千余日军增援解救,在小姚、王西布防包围的五十八团猝不及防,双方展开激战,日援军边打边向张营村靠拢,一七七师陷人被动。仅在福音堂门口战死将士37人。攻进村的战士只好突围撤出,到敬祥村集中。经分析日军必定追击,一七七师在临晋县的寺后村一带修筑工事,进行伪装,诱敌进入伏击圈。待日军大队人马进入周吴沟内,伪装败退的一七七师将士掉转枪口与埋伏在两侧的六十团以密集炮火痛击敌人。当日军明白上当,为时已晚,直至被打得尸横遍野,大部丧命。

    1938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正值台儿庄、徐州会战之时,山西日军兵力较弱,一七七师侦得晋西南各县驻敌不多,在首战张营告捷后,土气大振,浴血吴王渡.北袭万泉,夜取河津,占领荣河,攻克虞乡车站,收复虞乡县城,袭取安邑。独立第四十七旅的李家骥 (中**员)团等,在临晋县嵋阳镇一带屡建战功,英勇杀敌,逼使日军退守运城。西北军派往河东抗日的先遣部队于1938年5月渡河以后,先后收复晋西南的临晋、永济、猗氏、万泉、河津、荣河、虞乡、解县、夏县等13个县,抗日首战取得巨大胜利。

    黄河危急 全线布防

    台儿庄会战后,徐州于1938年5月20日失守,日军东线战场压力减弱,急调兵力增援西线。日军不断把飞机、大炮及车辆、重兵调到运城,企图实现其侵占大西北灭亡全中国的计划。

    就在日军压境,河防危急的情况之下,1938年6月,蒋介石免去与共产党八路军关系和睦的的孙蔚如陕西省政府主席职务,把孙蔚如率领的西北军改编为第三十一军团,任命孙蔚如为军团长,下辖第三十八和九十六两个军,每军以一个师和一个独立旅编成,教导团和骑兵团编为军团直属部队。

    改编完成以后,蒋介石命令孙蔚如率领第三十一军团的在陕部队渡过黄河到晋南的中条山抗战,坚守中条山,保卫黄河。另外还命令在晋东南抗日的第十七师(师长赵寿山)、第一七七师五二九旅(旅长许权中)开赴中条山归队。原属孙蔚如部的警备一旅,留陕西守护河防,改归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指挥。此后,孙蔚如多次向蒋介石、蒋鼎文申请把警一旅调至山西中条山增强抗日力量,但是都未获准。

    1938年7月4日,孙蔚如的第三十一军团的两个独立旅和直属部队教导团先由陕西朝邑经大庆关东渡黄河,到达永济县城蒲州。由于接到第九十六军李兴中军长报告,连日来太原之敌不断用火车向运城、安邑一带增兵,敌机每日向以西以南地区侦察扫射,有南犯模样,孙蔚如于是命令:独立四十六旅集结在蒲州城东花园村一带,加速在尧王台至蒲州城间构筑工事,准备固守河防;独立四十七旅集结在栲栳镇一带,准备在解县、虞乡、永济以北地区对敌游击,如敌大部南犯,即攻击腹背,以协助守军作战;教导团沿南同蒲铁路向南布防在蒲州韩阳、区合、风陵渡一带;九十六军的一七七师沿中条山北在虞乡、王官峪、水峪、解峪、直岭、二十里岭守备。为了配合三十一军的抗日行动,留守陕西河防的原警备一旅王俊旅长奉命派遣警一旅第一团一部约800余人,由团长张建平带领,也由大庆关渡河,守备永济县城,任务是“死守永济”,在建制上归独立四十六旅旅长孔从洲统一指挥。7月22日夜间,孙蔚如率军团部从朝邑经大庆关渡口东渡至永济南行,经韩阳镇进驻中条山西端的六官村(今屈芮城县)。

    第三十一军渡河初期,在作战上仍归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指挥。过河不久,蒋介石电令第三十一军团改归洛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

    奋起迎战 浴血姚温

    1938年8月上旬,在三十一军团立足未稳之际,日军已大批集结运城、解县,企图一举撕破黄河防线,进犯陕西。驻运城的敌二十师团七十七联队配有炮兵 4个中队、坦克3个中队、装甲车10余辆、1个飞行编队共1个旅团的兵力。敌机十余架每日不停在中条山沿河一带侦察。

    三十一军团与当地的抗日武装一起在永济县城以东,构筑工事,布起三道防线,死守黄河岸边的永济县城--蒲州城,不让日军在黄河沿岸立足。

    独立第四十六旅旅长孔从洲担负着守城的主要任务,不仅在外围布防了兵力阻击和断后,或者腹背击敌,还在第二道防线上,动员军民一起从中条山的尧王台经西姚温、孟盟桥、常家堡、程胡庄,直到文学村挖出一条深6米、宽4米绵延10余公里的战壕,阻击敌军前进。

    第九十六军的一七七师在中条由沿线严密布防.修筑工事.阻击敌人从同蒲铁路西进永济。

    8月12日拂晓,敌人出动3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之下攻下解县、虞乡,然后分三路向永济围攻。第一七七师的中条UJ阵地和独立第四十六旅正面阵地分别迎战各路来犯日军,各部官兵士气旺盛,利用坚固工事,阻敌前进。

    8月15日晨,敌人步兵、骑兵、炮兵千余人,准备前去围攻永济县城,在高平村遇第十七师一O二闭团副杨法震(中**员)率第三营的侧击。日军分三路包抄上来,杨法震毫无惧色,身先士卒,鼓励士兵沉着应战,率三营将士英勇阻击敌人,敌人伤亡惨重。但终因敌强我弱,仅少数官兵突围,杨法震负伤后不下火线,毙敌十多人,与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

    与此同时,布防在第一道防线的地方武装在越伊镇南的龙王庙、榆林一带,与日军先遣部队接火,一七七师驻水峪口的一个团火速增援,协同作战。由于敌人有后续部队不断增援,天上飞机,地上大炮、坦克,火力凶猛,在危急关头,地主武装杨振帮带领大刀队在火力掩护下冲下山坡劈杀日军,才杀开一条血路,突破重围。

    8月15日,敌人突破第一道防线以后,立即扑向第二道防线--独立第十六旅布防的西姚温阵地,15日夜间,部分敌人爬山绕过第四十六旅布防的尧王台,窜至阵地后方半I山坡上。16日拂晓,敌人从后方攻占了万古寺。然后,大约有2600多名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之下,向中条山下的尧王台、西姚温发起了猛烈进攻。独立第四十六旅在孔从洲的指挥下,奋勇抵抗,并立即调城内的警一旅一团派六、八两连前往峨嵋垣防务,调永济县抗日自卫第一大队在张留庄防守。第四十六旅所有官兵集中火力与日军在尧王台、西姚温浴血奋战,与敌主力部队顽强撕杀。尧王台、西姚温阵地数次易手,这场浴血争夺战打得非常激烈。然而,负责剿袭敌后的独立第四十七旅因兵力分散,未能牵制住敌军的后续增援,阵地最终被日军突破,日军攻占了西姚温村。

    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主力部队不得不立即向中条山转移,与军团总部汇合。为了配合转移,孔从洲调集骑兵两个连,原警备二旅1个连和警一旅一团六连,由五团团长郭培民指挥,逆袭姚温日军据点。

    就在逆袭姚温之前,军团得到西姚温阵地需要增援的报告,于是总部命令教导团团长李振西派队前往增援,协助独立第四十六旅恢复阵地。李振西即与中校团副张希文(中**员)率一、三营向万古寺攻击前进。“日下午,张希文带队收复了万古寺,并把敌人缴去的两门山炮夺回,由于歼敌心切,一直追到西姚温村南。此时,天已漆黑,又下着毛毛细雨,西姚温村究竟是敌人,还是友邻部队,一时弄不清楚。

    其实,此时,正是独立第四十六旅准备撤移的时候,孔从洲已派六连从村北逆袭西姚温。所以,“警二旅”通报,西姚温村不是敌人,而是郑培元团的一营,而据张希文营反复侦察,却不像是自己的部队。为此李振西在电话上与独立第四十六旅分辨了几个钟头。由于情况不清,孙蔚如责备李振西,李振西又责备张希文。17日拂晓,就在六连逆袭西姚温后,刚刚突围,张希文第三营又向西姚温村发起进攻,结果中敌埋伏。他带领全营官兵,以大刀、手榴弹奋勇冲杀,反复肉搏五六次,毙敌甚众。至上午9时左右,官兵大部阵亡,张希文率余部突围,在村外1里许又遇伏敌,不幸全部将士壮烈殉国。

    英勇不屈 血战永济

    1938年8月15日,有部分日军绕过第二道防线,先行到达蒲州城下。

    永济县城--蒲州城,西面临河,不用设防,其余三面,已经由原西北军旧部警备一旅第一团布防驻守,由独立第四十六旅旅长孔从洲指挥。自从5月下旬从日军手中收复该城,城内因遭敌人蹂躏,人烟稀少,满目疮痍。警备一旅第一团进驻以后,因敌情紧急,为防日军攻击,便将四个城门中的南东北三门全部用土堵塞,西门留有出入小道。城外周围有铁丝网,并有宽且深的护城河,引河水进入,来阻击敌人。

    临战前夕,守城的警备一旅第一团指挥部设在南城门内的第二道城门洞内。13日下午,孑L从洲在普救寺对守城军官作了战前动员。从15日晚开始,日军开始攻打蒲州城。17日黎明,日军主力继占领西姚温、尧王台之后,又占领了蒲州城东面的峨嵋垣。

    此时,蒲州城内仅剩5个连的守军,共约500余人。守军没有重炮,只有迫击炮6门,汉造三十节重机枪4挺,每连有6至9挺陕造白郎林式轻机枪,其余皆陕造步枪。当时,城内的布防是这样的:指挥部已设在南城门洞内;邓祥云二营四连和三营九连防守东门,团副刘天照带二营五连守北门;其它部队随团部守南门,并作为预备部队。

    战前,邓祥云在全营干部会上动员时说:“咱们的任务是死守永济,永济在我们在,永济亡我们亡,要与阵地共存亡。”并请战士们各自写了最后一封家书。其中蔡逸民的妻子回信说:“要作牺牲准备,但不要做无谓牺牲。”

    8月17日,蒲州古城危如累卵。正值末伏时节,一清早,闷热的空气和战云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三十一军团军团长孙蔚如发现敌人重兵压向永济,即命一个团来解围,但该团团长拥兵自保,踌躇观望。

    日军调集所有兵力向蒲州城压来,摆在峨嵋垣上的大炮有23门,并有3架飞机助战。正午12时前后, 2000多日军在坦克、大炮的掩护之下,从城东五六里的峨嵋垣蜂拥而下。下午2时左右,飞机开始盘旋侦察,以后又是骑兵冲到城下侦察。紧接着,敌人的23门大炮从垣上居高临下,以密集而猛烈的炮火向城内轰击,飞机从空中配合作战,一时间,弹如暴雨,尘土飞扬,硝烟弥漫,城内的掩体全部被摧毁,东城墙上的墙垛几乎毁尽,不少战士伤亡,守城的官兵损失惨重。炮火刚停,日军就将蒲州城三面团团围定,嗷嗷叫着向城垣扑来。

    守城的将士早已各就各位,严阵以待,每人屁股下面压一箱手榴弹。邓祥云鼓励大家说:“我们这回要准备做最大的牺牲。”当敌人开始冲来的时候,守城官兵冒死奋起还击。机枪、步枪同时发射,如雨的子弹射向敌人,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战士们复仇和杀敌的火焰高涨,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歌。

    --四连二排一姓徐的安徽籍战士,子弹打光了,一箱手榴弹也扔完了,便与冲上城垛的敌人拼刺刀,刺刀弯了,抱住敌人用牙咬,直到鲜血流尽。

    --九连四班班长冯俊杰(陕西陇县人),奉命死守东门城楼,全班战士先后壮烈牺牲,自己负伤不能站立,顽强地把手榴弹收拢到身旁奋力投向敌人,毙敌十余,最后怀抱7枚手榴弹从城墙跳入敌群之中,炸死敌军多人,炸坏敌坦克一辆。

    --下午4点半,城内的预备队全用上了;团部的老伙夫一急,摸了一条炸弹袋,装了4颗手榴弹,又手提3颗手榴弹,与最后一班预备队向杀场冲去,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团部的指挥官赞叹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战况愈来愈烈。排长耿青山、王有才,担架排长王振帮,上尉副官焦文杰,四连长冯民安,五连长王继纯先后阵亡,九连长丁文英身负重伤。

    邓祥云是一个敢冲敢拼,智勇双全的营长,哪里战事吃紧,他就到哪里指挥。当守城官兵遭受重大伤亡,兵力不济,火力不足的时候,敌人开始到处爬墙,邓祥云一面指挥剩余官兵奋力御敌,一面率营部十余人,伏在城墙一个缺口处,亲掷手榴弹3箱,使敌人遭受极大杀伤。

    下午,敌人把打击重点放在东北角的迫击炮阵地,并把大炮排列起来,集中火力轰击城墙,东北城墙被敌炮击毁数处,北城墙被敌机炸塌数丈。敌人见缺口打开,遂即放射烟幕弹,掩护步兵行动。

    守城官兵在城内群众的配合下,乘敌人接近缺口,敌炮暂停的空隙,迅速用装土的麻炮、布袋,封堵缺口,同时用迫击炮和手榴弹打击敌人,阻敌前进。黄昏,守城官兵死伤无数,战斗力趋弱。日军在烟幕的掩护之下爬上了城墙缺口,同时,在城内又发现潜藏于天主教堂内的敌兵开始配合城外进攻,用机枪在钟楼之上向四面扫射。此时,守城官兵眼看守城无望,有人劝说邓祥云带兵撤退,邓祥云为了完成“死守永济”的誓言,提起枪喊了声“跟我来”,便带着邓俊生等战士朝缺口冲去。刚过东城门,邓俊生只喊了声“看枪”!只见敌人一梭罪恶的子弹射向邓祥云,就这样,36岁的邓祥云为抗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邓俊生此时悲至极点,向邓营长默哀后,便乘着黄昏带剩余官兵突围。官兵们为了不当俘虏,渡船用完以后,不管懂不懂水性,争相跳进黄河西渡,有不少官兵被大河卷去。

    永济保卫战,是“西北军”抗战史上最为光辉的一页,毙敌300余人,重撞了日军西进势头。在永济血战中,三十一军阵亡和葬身黄河的官兵亦300余人。邓祥云的警卫员王义成身负重伤,泅渡时被河水卷去。 13名陕西籍参战战士,只有4人生还,邓祥云同村5名战友只有邓俊生1人生还。

    永济失守 转战中条

    日军在运城进犯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占领永济、芮城、平陆的沿河一带,三十一军团渡河抗日以来,根据战局的不断变化,进行适当部署,既要保住有生力量,又要有效地阻击、侧击、牵制和打击敌人,把敌主力拖陷于运城,保住黄河防线。

    永济县城二度沦陷以后,日军攻陷了黄河重镇薄州。城南的韩阳镇是堵住敌军南下风陵渡的第一要隘。孙蔚如命令教导团剩余主力坚守韩阳镇预备阵地,独立第四十六旅部署在沿中条山西麓对前进之敌进行侧击。教导团在韩阳镇阵地坚守了十余天,日军从蒲州城南下,多次向韩阳镇阵地发动进攻,都被教导团一一挫败。但教导团在坚守阵地的激战之中伤亡严重,先后有中校团副魏鸿纪等200余人阵亡。团长李振西屡次告急求援。

    孙蔚如看到教导团伤亡已达1/3以上,正在犹豫能否坚守下去,忽然接到第九十六军军长李兴中电报:“攻我正面之敌已大部撤退,有约1个大队之敌由安邑绕过二十里岭以东山路,迂回到陌南镇向芮城前进。”孙蔚如一看韩阳镇阵地失守是迟早问题,军团邢目前没有得力部队增援,而敌人已从安邑迂回到我军背部。于是命令独立第四十七旅迅速由铁路以北返回中条山西部,侧击尾击由永济南下进攻韩阳镇阵地的日军,缓解教导团的压力;电令归还建制,让已从晋东南撤回到平陆县的第三十八军赵寿山军长急派第十七师火速赶往陌南镇尾击中条山南向风陵渡西进之敌;又令独立第四十六旅撤回到中条山军团部附近担任警戒。

    不久,传来李振西报告,韩阳镇阵地已被敌突破孙蔚如命令教导团伺机撤退,上中条山随军团部行动。韩阳镇阵地突破以后,军团部距敌前沿已很近9

    川 月初,军团部从驻扎了2个月的六官村撤离,经过麻沟向东转移。期间,传来东线赵寿山军长电报说,第十七师的第四十九旅部队在陌南和芮城之间,将迂回的日军击败,敌军东窜而去。

    日军的进犯遭到第三十一军团的顽强抵抗和阻击,几度遇挫之后,南犯之敌退据到了安邑、运城、解县、虞乡、永济铁路沿线。

    1938年9月下旬,第三十一军团部移至张峪镇。

    1939年初,第三十一军团奉令改编为第四集团军。5月,同蒲铁路敌人运输频繁,敌军飞行侦察次数开始增多,孙蔚如军团长判断,敌人将有大动作。他下令各军严加准备,坚守阵地,并且自行调整部署,加强工事。

    1939年6月6日,集结在运城、安邑、解县的日军川岸二十师团和夏县牛岛师团一部兵力,配备山炮、野炮各一个联队,在空军山口部队30余架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之下,分九路向中条山第四集团军阵地猛烈进攻。此役敌人兵力充沛,火力强大,只有赵寿山的第十七师在望原苦战,将敌击退,守卫了阵地,其余各军一线阵地都先后失守。随后,敌人集中力量进攻第一 O四师(属新编人的第四十七军--川军)的西沟阵地,这时,第一七八师(川军)乘机从侧背猛击敌人,使敌伤亡甚大,逐渐撤退。

    第三十八军的独立第四十六旅在向平陆转移途中,正好遇上平陆北面盘豆村的日军,该旅利用夜间黑暗,向北突击成功,然后继续北进。侦察发现前方东车村有敌炮兵中队宿营,旅长孔从洲下令立即包围猛攻。敌人在毫无防备之下,被全部歼灭。

    日军的这次攻势异常凶猛,可以说是黄河防线久取不下的一次疯狂的行动,曾一度占领了平陆和茅津渡。而位于黄河南岸的守军面对突然变化的局势,以强烈炮火向北岸日军进行轰击。同时,赵寿山军长率第十七师由张茅大道以东,李兴中军长率第一七七师由张茅大道以西,分别对敌进行侧击、截击、尾击,从两面夹住打击敌人,致使敌人伤亡很大,终于支持不住,退出了中条山。这次战役前后20余日,称作“六六战役”。

    1939年12月,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卫立煌电令第四十七军(川军)撤离中条山赴太行山区对日军作战。

    孙蔚如考虑“六六战役”各军损失严重,兵力武器不足,张茅大道以西的中条山纵深太浅,阵地战难以坚守取胜,经请示以后,派独立第四十七旅在该地打运动战,又把从永济收编的地方游击支队杨振帮部队 1000余人留在当地坚守根据地,其余部队全部移师平陆张茅大道以东和夏县以南以东的中条山区,占领侯家岭、毛家山、望原、圣人涧,构筑工事防守。第七兵站支部移置三门峡以东渡口对两军补给。总部驻在郭原村。

    1940年4月14日,运城、安邑的牛岛师团又一次从安邑、夏县、张店分路向第三十八军、第九十六军的中条山阵地发动了凶猛进攻。第三十八军在望原、毛家山一带与敌人展开血战。第一七七师的圣人涧被敌人突破以后,敌人再次攻占茅津渡。这时,一七七师主动后撤,协助第三十八军夹击望原侵入之敌,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这次战斗先后持续半个多月,敌人所用兵力仅次于“六六战役”,但终因兵力不足,后撤回营;

    第四集团军守备中条山,保卫黄河防线不失,历经3年之久。1940年11月,奉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命令,第四集团军撤出中条山区,南渡黄河接任黄河防务。

    “西北军”保卫黄河,保卫西北,在抗日的第一线,有力地扼制住日军西进,2万多名英勇不屈的官兵把生命和鲜血抛洒在了抗日战场上,在抗战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9-11 10:5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3 05:44 , Processed in 0.14005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