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冷冻电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4 22:2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顾汉现 于 2017-10-4 22:28 编辑

作者:张笑 梅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0/4 17:48:43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5点45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瑞士、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获奖,获奖理由是“研发出冷冻电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测定”。三人将均分900万瑞典克朗奖金。

Jacques Dubochet

Jacques Dubochet,1942年出生于瑞士艾格勒。1973年从瑞士日内瓦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瑞士洛桑大学名誉生物物理学教授。

Joachim Frank

Joachim Frank,1940年出生于德国锡根。1970年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物理学及生物科学教授。

Richard Henderson

Richard Henderson,1945年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1969年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项目主任。

冷却显微技术带来生物化学领域的革新

我们也许很快就能看到复杂生命系统的原子级分辨率图像了。201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们为研发冷冻电子显微技术作出的贡献,这项技术简化并改进了生物分子成像的发展,将生物化学带入一个新时代。

图像是我们理解一切事物的关键所在。将那些人眼不可见的物体成功地可视化,通常是科研产生突破的基础。但是,生物化学领域的成像技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片空白,原因在于,已有技术很难对生命的分子机制进行太多图像化描述。是冷冻电子显微技术改变了这一切。现在,研究人员可以将活的生物分子进行冷冻,并将那些以前无法看见的生物变化过程实现可视化——这对我们从化学角度了解生命以及研发药物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电子显微镜只能用于观察死去的生物,因为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会杀死活体。直到1990年,Richard Henderson成功地利用一台电子显微镜生成了一种蛋白质的3D图像,图像分辨率达到原子水平。这次突破奠定了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发展的基础。

Joachim Frank则让该项技术获得广泛应用。在1975至1986年间,他开发出一种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分析电子显微镜生成的模糊2D图像,并将其合并,最终生成清晰的3D结构。

Jacques Dubochet则将水这种物质引入电子显微镜中。液态水在电子显微镜的真空管里蒸发,从而使得生物分子瓦解。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Dubochet成功实现水的玻璃化——迅速将水冷却,让其先以液体状态将生物样本包裹,之后立刻变成固体,从而使得生物分子在真空管中仍能保持其自然形态。

有了他们三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电子显微技术全方位的发展充满了希望。2013年,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达到原子级别,现在,研究人员很轻松就能获得生物分子的3D结构。在过去数年里,学术论文里随处可见各种物质的高清图像,从具有抗药性的蛋白,到寨卡病毒的外观。如今,生物化学正经历爆炸性发展,准备好了迎接那激动人心的未来。



(華成旅行最便宜 03-3833-98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26 16:51 , Processed in 0.084503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