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健康相关研究进展一览 外感内感 催产素 单身自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24 08:39: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邓文龙 于 2017-8-24 09:17 编辑

心理健康相关研究进展一览

2017-08-22 14:26

2017年8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为大家带来的是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Clin Psychol Rev:性骚扰会增高心理问题发生以及自杀的风险

DOI: 10.1016/j.cpr.2017.06.002

最近一项研究通过对以往200项独立的,囊括230000名参与者在内的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发现性骚扰会极大程度上提高受害者出现抑郁、焦虑、自杀倾向以及创伤后压力紊乱、药物上瘾等等心理或精神性疾病。

这项研究发表在《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杂志生。

“我们比较了经历过性骚扰与没有相关经历的人群的数据,以及比较了经历性骚扰与经历了其它种类的精神创伤的人群的数据,发现前后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性骚扰与心理健康问题风险的上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在不同的独立性研究中反复能够出现。尽管其中一些研究中仅仅将武力性骚扰作为研究对象,而其它一些研究则同时囊括了强制措施或使受害者丧尸能力。

根据研究的统计结果,有24%的参与者曾经有过被性骚扰的经历。此外,研究者们还发现经历性骚扰的人群其心理健康问题会比对照群体更加严重,以及会出现较高风险的自杀倾向。

另一方面,作者发现这种相关性并不会受到参与者的种族、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者们还认为以武器胁迫受害者接受性骚扰会导致受害者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然,并不是所有经历性骚扰的人群都会出现心理异常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性骚扰仅仅会提高受害者出现上述症状的风险。“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创伤后压力紊乱症、自杀倾向、抑郁以及焦虑等心理问题是可以被治愈的,而且治疗时间也仅仅有几个月而已。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看到了许多成功的病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仿佛获得了新生”。Dworkin说道。

2. Front Endocrinol:高脂饮食引发后代心理健康问题

DOI: 10.3389/fendo.2017.00164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准妈妈们来说,高脂饮食不仅引发自身的健康问题,而且还会对其后代的大脑发育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发育产生影响。这项研究发现不健康的饮食会导致后代出现一系列的精神健康问题,例如焦虑以及抑郁等等。

"由于目前发达国家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脂肪含量高居不下,因此这一发现对于下一代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们说道。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杂志上。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的助理教授Elinor Sullivan博士等人检测了灵长类动物的母亲在摄入高脂饮食之后,会对其后代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后代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行为也会出现紊乱的现象。进一步,作者发现即使在出生的早期给后代补充健康的食物也无法扭转这一趋势。

此前对于人们的观察性研究结果表明,母亲为肥胖人群的话会伴随着子女的心里健康以神经发育的缺陷的产生。而这一最新的研究则证明了母亲摄入高脂饮食对于引发后代的精神健康紊乱具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目前美国境内有64%的育龄女性存在超重或肥胖现象,这一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可能会对下一代产生影响。

在这一研究中,作者将65只日本猴随机地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在孕期给予高脂饮食,而另外一组则给予正常饮食。之后,作者检测了135只幼崽的精神与行为特征。结果显示,母猴摄入较多的脂肪会导致子代出现较高频率的焦虑症状。生理学检测结果表明高脂饮食会导致下一代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受到影响。

这一发现表明,要想降低下一代出现精神紊乱等症状的风险,准妈妈们应当合理控制饮食,减少脂肪的摄入。

3. 心理因素决定人生最终的幸福?

DOI: 10.1186/s12877-017-0513-5

最近来自TUM的研究者们做出的一项研究结果揭示,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心的想法。生理的伤害起到的作用则相对小一些。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BMC Geriatrics》杂志上。

"衰老并不一旦会伴随心态的下降以及生活质量的降低",Karl-Heinz Ladwig教授说道:"心理因素,例如焦虑、抑郁等等,会影响主观的生活质量。对于女性来说,是否有伴侣也会对生活质量起到相当重要的影响"。对于这一最新的研究来说,Ladwig等人分析了来自3600名平均年龄在73岁左右的志愿者的相关数据。

为了分析人们的主观生活质量,研究者们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了这些参与者们的相关信息,并且对其主观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评分(0-100)。之后,作者将分数分别在0-50以及在51-100之间的人群进行了分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分数较高的人群占据了整体人群的79%,而分数偏低的人群则主要由女性组成。

之后,研究者们从众多的心里因素中鉴定出"抑郁"以及"焦虑"等等对于人们的主观生活质量具有最重要的影响。低收入以及睡眠质量低下等也会有负面的影响。然而,生理健康问题对于人们的生活满意程度的影响则微不足道。对于女性来说,独自生活也会对主观的生活质量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这项研究表明我们需要对老年人采取正当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其主观的生活质量。毕竟生活质量越高,则人们的死亡风险则越低"。研究者们总结道。

4. JAACAP:童年心理紊乱会导致成年后的毒品上瘾

DOI: 10.1016/j.jaac.2017.05.004

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揭示,儿童时期的心里紊乱会提高其成年后的毒品上瘾的风险。基于此前针对这一问题的大规模研究数据,作者们鉴定出了儿童时期心里紊乱与后期发展出毒品上瘾症状的相关性。

该研究是由来自阿姆斯特丹的Vrije大学的研究者们做出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那些儿童时期被诊断患有ADHD(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多动症等等)疾病的儿童来说,未来患毒品上瘾的风险相应会升高。有意思的是,上升风险幅度因具体的患病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不过这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

该研究囊括了此前进行的37项独立的研究结果,共包括762187名志愿者。其中有22029人患有ADHD,434人患有行为紊乱症,1433人患有焦虑紊乱症,2451人患有抑郁症等等。研究者们以此为样本分析了这些人在之后的生活过程中患上瘾症状的风险。

结果显示,行为紊乱症患者同时患ADHD的风险达到了30%。这种伴随性的疾病是引发人们产生上瘾症状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来自Vrije大学的Jaap Oosterlaan教授称:“我们目前已经证明了患有心理紊乱症状的儿童未来患毒品上瘾的风险相对较高。下一步我们需要呼吁患者、医生以及政府对这一现象保持警惕,以及协同合作降低药物上瘾症状产生的风险。”

5. Nature Human Behavior: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DOI: 10.1038/s41562-017-0069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现在感觉如何,是高兴呢还是不高兴呢,或者十分平静呢?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大脑调节这些基本感情的机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ature Human Behavior》杂志上。这些发现或许能够揭示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鸦片上瘾症状背后的神经驱动。对这些机制的揭示能够提高我们针对性治疗的效果,同时能够改变我们对“作出决定”这一行为其背后原理的认识。最终完善我们在经济或法律相关事项中做出的决定。

“这一研究打破了生理与心理之间的屏障”来自西北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Barrett说道:“结果表明这两者并非完全独立。负责创造与表达感情的系统对于思考、记忆、注意力以及做出决定等行为同样重要。感情换句话说是一种心理时间,任何思考、判断、理解以及决定都属于意识的范畴”。

这一假说认为大脑系统由两种统一的网络构成,任何一个网络都历经了多个大脑的区域。

两个网络共同调节使得机体的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等等处于稳态,而且在内在与外在刺激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这些刺激十分广泛,包括结、噪声、睡眠与苏醒、站立与坐下等等方面。同时,这些网络还能够在机体中产生“感觉”,这种现象叫做内感作用。当感受十分强烈的时候,这些网络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包括悲伤以及快乐。

“这一系统同时能够调节机体的行为以及机体产生的感觉,两大调节网络在大脑的核心部位共同组成了这一系统。它不仅能够产生很多社会性以及心理的感觉,还能够感受机体受到的外界信号,包括光线、声音、触感、味道以及气味等等”。

此外,这一发现还能够为鸦片上瘾的症状提供一些治疗的思路。“人们往往会使用鸦片去消除一些负面的感觉,而这些感觉则是由机体的功能紊乱导致的。痛苦是一种心理体验,但伴随着的是实实在在的机体的损伤。人们一开始会依靠鸦片去缓解疼痛,但这些药物并不能真正地消除组织损伤所带来的电信号变化。此外,鸦片会消除我们平时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快乐的感受。因此,这一发现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以及解决鸦片上瘾的问题”。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03952.htm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17-0069

6. J Addict Med:催产素能够缓解士兵心理疾病 催产素减压

DOI: 10.1097/ADM.0000000000000213

创伤性精神综合征是(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影响现役以及退伍军人的重要疾病。大部分PTSD患者都饱受酒精上瘾的痛苦。而最近的一项研究给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研究结果显示,催产素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该疾病的发生。

毫无疑问,战争的威胁以及真正战争的来临都会对士兵们的精神带来无比沉重的打击。然而令人惊喜的是,美国加州旧金山分校的神经学副教授Jennifer Mitchell发现美国军方对这一情况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而且他们希望发起相关的研究对受伤的士兵进行帮助。

这一改变使得Mitchell检验了催产素,即一种在做爱,分娩以及哺乳过程中分泌的激素,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治疗PTSD以及严重的酒精依赖症状。此外,催产素同时存在与男性与女性体内,影响着人们的社交行为、信任、同情心以及处理焦虑与紧张情绪的能力。此前,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其对于自闭症以及精神分裂症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不过,当证明催产素真的对PTSD有疗效之后,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它可能的副作用,比如会不会影响士兵的作战能力。"当然,催产素并没有这种副作用,但大众可能对这种激素存在一定的误解"。Mitchell说道。

这一激素的确会使人对他人产生依赖感,不过其中的机制十分复杂。"催产素会改变我们对'自己人'以及'别人'的定义。对于经历创伤之后的士兵来说,'自己人'的圈子变得十分小,这会诱导压力的发生"。Mitchell希望催产素能够使创伤后的士兵们扩大对'自己人'的圈子的定义。如果这一效应属实的话,那么将会有效地缓解士兵们的PTSD症状。

目前,Mitchell正在组织一项临床试验,参与该实验的志愿者共有65人,该试验旨在确定催产素对缓解PTSD症状的有效性。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02032.html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 ... -alcohol-abuse.html



(華成旅行最便宜 03-3833-9823)
2#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8:4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邓文龙 于 2017-8-24 09:20 编辑

7. 在线减脂服务对于肥胖的心理疾病患者效果显著

根据最近由UCLA的心理学教授Alexander Young,博士的一项研究,线上的体重管理工具以及每周一次的同行教练机制能够针对患有心理疾病的肥胖症患者起到很好的减重效果。

美国境内有5%的人患有十分严重的心理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或躁郁症,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往往会因为癌症或心血管疾病而过早地死亡,其中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是肥胖。

根据估计,40%-60%的抑郁症患者患有肥胖症状,相对来讲正常人只有30%的肥胖症状。研究发现即使中等程度的减重也会明显减轻肥胖的负面影响。

尽管大家对于减重的认识十分深刻,但患有精神分裂症或躁郁症的患者几乎不会接受任何减重的服务,这些服务一方面过于昂贵,而对于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他们不太愿意参与这种集中的训练。

研究者们招募了276名超重的,同时接受心理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试验,这些参与者被随机地分配到当面授课、网上授课以及对照处理。

这种网上的减重服务与常规的减重干预疗法或者公共系统开发的app等并不相同。该系统会提供特殊的音频以及问题的教育内容。其它方面包括教育视频、步数统计、目标设计、家庭作业、饮食计划以及知识测验等等。这些参与者之间还会保持每周的电话督促活动。

结果显示,参与了网上授课的患者平均减重6.2磅,而当面授课的患者没有任何体重的变化,对照处理的患者体重上升了2磅。

因此,作者认为线上的体重管理服务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肥胖症患者来说无疑是更加适合的方案。

8. BMJ open:过度肥胖造成的心理阴影可能会影响身体活动能力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如果感觉到自己由于体重过高而受到他人的歧视的话,那么他们的活动能力相比其他群体将会有明显的下降。

这项研究发表在《BMJ Open》杂志上,这是第一项大规模地分析“肥胖歧视”与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研究者们分析了英国长期追踪调查中的50岁以上的5400名志愿者的相关信息。

结果显示:那些感觉到自己因为过于肥胖而受到外界歧视的群体,他们每周参加至少一次中等强度或高强度的运动的可能性相比其他人要低66%。

这一发现的背后可能有很多解释。其中包括超重或肥胖的人群会更加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他们不希望自己在锻炼的时候吸引他人不好的注意,这会使它们感到尴尬。

“经历过肥胖歧视的人往往不太愿意在公共场合锻炼身体,这主要是由于自信心的不足。更加有可能的是他们会深深地以为自己属于懒惰,不爱运动的那种人,那么也不必过分地锻炼身体”,该研究的首席作者Sarah Jackson博士说道。

在这项研究中,13%的肥胖人群称他们曾经遭受过体重方面的歧视,相比之下,超重群体则仅有0.9%的比例。

研究结果表明,人们的体重系数并不影响他们是否锻炼身体,但经历过这种歧视的人往往变得不喜欢运动。对此,作者们认为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减少这种歧视现象,从而让肥胖群体能够更好地参与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当然,这项研究本身也存在局限性,比如他们的身体活动数据以及体重歧视的信息都来自于当事人的汇报,因此准确性可能有待商榷。

9. BMC Psychiatry:宠物或可成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主要手段

宠物对我们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最近一项研究显示,医生与健康机构需要开始考虑将宠物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手段。

该项研究指出:宠物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不仅具有广泛意义上的帮助,而且还能够帮助人们缓解长期的心理疾病,这一作用在过去往往被医生们所忽视。

我们大多数人都清楚,宠物能够使我们变得不再孤单,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动物的存在对于缓解人们的自闭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长期以来都很少有关于宠物对治疗心理疾病的专门性研究。

对此,研究者们调查了54名被诊断患有长期的,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的患者,询问了他们生活中的哪些因素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症状。

结果显示,60%的患者都将宠物作为最佳的缓解因素,20%的患者将其列为第二大重要的因素。

由于该项研究的规模较小,因此在应用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重复与拓展。但这一初步的发现回应了以往患者的心声:宠物对于他们的人生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通过与患者的对话,我们发现宠物能够帮他们从发病或焦虑的情绪中走出来,类似于一种积极向上的鼓励作用。也有患者认为每天遛狗的任务"强迫"他有规律地进行户外活动。

当然,现在确切地认定宠物对人们的心理疾病具有缓解作用还为时尚早,但宠物确实能够帮助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走出阴影,变得不再孤单。

相关结果发表在《BMC Psychiatry》杂志上。

10. 心理学家称:单身生活有益健康

一些相亲节目,约会软件都是努力为了让人们结束自己的单身生活,从而过的更幸福。但事实证明许多单身人士非常享受自己的单身生活,并有可能比已婚人士的心理更成熟。

“享受独身生活可以掩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Bella DePaulo博士说,“我们应该让单身人士更准确的描述自己的单身生活状况,是什么让他们的生活如此有意义。”

DePaulo引用纵向研究表明,单身人士比已婚人士更重视有意义的工作,另一项研究显示,单身人士也会更多的与父母,兄弟姐妹,朋友、邻居和同事联系交流。“当人们结婚后,他们就会变得相对封闭起来。”她说。

DePaulo找到了814项研究单身的相关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大多数研究实际上并没有专门针对单身的研究分析,而是用它们作为对照组来了解已婚人士和婚姻状况。

一些研究称将单身人士与已婚人士比较显示,单身人士有非常高的自主权,他们能不断的自我成长和发展。DePaulo说。

有关终身单身的人另一项研究表明,自给自足能令他们非常满足,他们越是自给自足,产生的消极情绪就越少。对已婚人士来说恰恰是相反的,DePaulo说。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统计,目前美国未婚人士比往年更多。2014年,有12,460万个超过16岁的美国人未婚,这意味着全国50.2%的成年人是单身。相比之下,1976年只有37.4%的人是未婚。

尽管单身有好处,DePaulo并不认为单身就比结婚好。“相比以往更好的是美国人可以追求最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美好生活不是千篇一律的。”她说。“重要的不是其他人在做什么或者别人认为我们应该做什么,而是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地方、一片空间和真正适合我们的人,然后再去过我们想要的最好的生活。”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 ... ulfilling-life.html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88103.html

11. 失眠=心理异常?

睡得不好会让我们感到情绪低落,烦躁甚至压抑,因此,睡眠质量关系到我们的身体与心理双重健康。失眠等睡眠问题的出现是许多精神疾病的标志,包括紧张,抑郁,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注意力缺乏综合征等等。

睡眠质量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50%的具有失眠问题的成年人患有心理健康问题,而90%患有抑郁症的人群具有睡眠问题。

睡眠问题还会影响针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康复速率。患抑郁症的人群如果同时具有睡眠问题,那么他们对于心理治疗的反应就会相对较慢,而且具有更高的复发风险。

负面情绪的处理

目前并不清楚为什么失眠会使得人们更加容易引发精神异常。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失眠情况的出现将会影响我们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

在一项研究中,缺乏睡眠的人们对于不舒服的图片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反应;在另外一项研究中,对于失眠人群的脑部扫面结果揭示:当他们试图使用一些技巧降低对图片的负面反应时,大脑的情绪处理区域活跃程度明显增高。这意味着失眠情况的出现使得人们很难对负面的情绪进行适当的处理。这将进一步恶化他们的睡眠质量以及更加容易陷入情绪低落的氛围。

如何治疗失眠与心理问题

针对心理问题的治疗或多或少会提高睡眠质量,尤其是针对慢性心理疾病的治疗。

然而,如果没有直接的治疗方案,失眠问题还会持续下去。在一项研究试验中,51%的抑郁症人群在接受心理治疗后得到了康复,当仍旧受到失眠的困扰。

如今,研究的重点在于是否针对失眠问题的治疗方案会同时有助于心理状态的改善,比如紧张与抑郁等。

有一些证据表明针对失眠问题的药物与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那么,通过针对失眠的治疗能否起到预防心理疾病的效果呢?

最近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囊括了1149名参与者的研究实验表明:的确如此。接受失眠干预治疗方案的人群患有抑郁症的病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人群。

如果你有睡眠问题,一定要跟医生讲清楚,他们或许会推荐你去看睡眠或心理学的专家。这些专家能够通过分析你的失眠问题与精神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设计合适的疗法,从而有助于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生物谷bioon.com)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80868.html
http://www.sciencealert.com/what ... -and-mental-illness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08694.html



(華成旅行最便宜 03-3833-98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17 21:10 , Processed in 0.084103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