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template/week_city001/images/week/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7-8-24 08:4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邓文龙 于 2017-8-24 09:20 编辑
7. 在线减脂服务对于肥胖的心理疾病患者效果显著
根据最近由UCLA的心理学教授Alexander Young,博士的一项研究,线上的体重管理工具以及每周一次的同行教练机制能够针对患有心理疾病的肥胖症患者起到很好的减重效果。
美国境内有5%的人患有十分严重的心理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或躁郁症,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往往会因为癌症或心血管疾病而过早地死亡,其中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是肥胖。
根据估计,40%-60%的抑郁症患者患有肥胖症状,相对来讲正常人只有30%的肥胖症状。研究发现即使中等程度的减重也会明显减轻肥胖的负面影响。
尽管大家对于减重的认识十分深刻,但患有精神分裂症或躁郁症的患者几乎不会接受任何减重的服务,这些服务一方面过于昂贵,而对于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他们不太愿意参与这种集中的训练。
研究者们招募了276名超重的,同时接受心理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试验,这些参与者被随机地分配到当面授课、网上授课以及对照处理。
这种网上的减重服务与常规的减重干预疗法或者公共系统开发的app等并不相同。该系统会提供特殊的音频以及问题的教育内容。其它方面包括教育视频、步数统计、目标设计、家庭作业、饮食计划以及知识测验等等。这些参与者之间还会保持每周的电话督促活动。
结果显示,参与了网上授课的患者平均减重6.2磅,而当面授课的患者没有任何体重的变化,对照处理的患者体重上升了2磅。
因此,作者认为线上的体重管理服务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肥胖症患者来说无疑是更加适合的方案。
8. BMJ open:过度肥胖造成的心理阴影可能会影响身体活动能力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如果感觉到自己由于体重过高而受到他人的歧视的话,那么他们的活动能力相比其他群体将会有明显的下降。
这项研究发表在《BMJ Open》杂志上,这是第一项大规模地分析“肥胖歧视”与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研究者们分析了英国长期追踪调查中的50岁以上的5400名志愿者的相关信息。
结果显示:那些感觉到自己因为过于肥胖而受到外界歧视的群体,他们每周参加至少一次中等强度或高强度的运动的可能性相比其他人要低66%。
这一发现的背后可能有很多解释。其中包括超重或肥胖的人群会更加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他们不希望自己在锻炼的时候吸引他人不好的注意,这会使它们感到尴尬。
“经历过肥胖歧视的人往往不太愿意在公共场合锻炼身体,这主要是由于自信心的不足。更加有可能的是他们会深深地以为自己属于懒惰,不爱运动的那种人,那么也不必过分地锻炼身体”,该研究的首席作者Sarah Jackson博士说道。
在这项研究中,13%的肥胖人群称他们曾经遭受过体重方面的歧视,相比之下,超重群体则仅有0.9%的比例。
研究结果表明,人们的体重系数并不影响他们是否锻炼身体,但经历过这种歧视的人往往变得不喜欢运动。对此,作者们认为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减少这种歧视现象,从而让肥胖群体能够更好地参与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当然,这项研究本身也存在局限性,比如他们的身体活动数据以及体重歧视的信息都来自于当事人的汇报,因此准确性可能有待商榷。
9. BMC Psychiatry:宠物或可成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主要手段
宠物对我们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最近一项研究显示,医生与健康机构需要开始考虑将宠物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手段。
该项研究指出:宠物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不仅具有广泛意义上的帮助,而且还能够帮助人们缓解长期的心理疾病,这一作用在过去往往被医生们所忽视。
我们大多数人都清楚,宠物能够使我们变得不再孤单,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动物的存在对于缓解人们的自闭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长期以来都很少有关于宠物对治疗心理疾病的专门性研究。
对此,研究者们调查了54名被诊断患有长期的,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的患者,询问了他们生活中的哪些因素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症状。
结果显示,60%的患者都将宠物作为最佳的缓解因素,20%的患者将其列为第二大重要的因素。
由于该项研究的规模较小,因此在应用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重复与拓展。但这一初步的发现回应了以往患者的心声:宠物对于他们的人生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通过与患者的对话,我们发现宠物能够帮他们从发病或焦虑的情绪中走出来,类似于一种积极向上的鼓励作用。也有患者认为每天遛狗的任务"强迫"他有规律地进行户外活动。
当然,现在确切地认定宠物对人们的心理疾病具有缓解作用还为时尚早,但宠物确实能够帮助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走出阴影,变得不再孤单。
相关结果发表在《BMC Psychiatry》杂志上。
10. 心理学家称:单身生活有益健康
一些相亲节目,约会软件都是努力为了让人们结束自己的单身生活,从而过的更幸福。但事实证明许多单身人士非常享受自己的单身生活,并有可能比已婚人士的心理更成熟。
“享受独身生活可以掩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Bella DePaulo博士说,“我们应该让单身人士更准确的描述自己的单身生活状况,是什么让他们的生活如此有意义。”
DePaulo引用纵向研究表明,单身人士比已婚人士更重视有意义的工作,另一项研究显示,单身人士也会更多的与父母,兄弟姐妹,朋友、邻居和同事联系交流。“当人们结婚后,他们就会变得相对封闭起来。”她说。
DePaulo找到了814项研究单身的相关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大多数研究实际上并没有专门针对单身的研究分析,而是用它们作为对照组来了解已婚人士和婚姻状况。
一些研究称将单身人士与已婚人士比较显示,单身人士有非常高的自主权,他们能不断的自我成长和发展。DePaulo说。
有关终身单身的人另一项研究表明,自给自足能令他们非常满足,他们越是自给自足,产生的消极情绪就越少。对已婚人士来说恰恰是相反的,DePaulo说。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统计,目前美国未婚人士比往年更多。2014年,有12,460万个超过16岁的美国人未婚,这意味着全国50.2%的成年人是单身。相比之下,1976年只有37.4%的人是未婚。
尽管单身有好处,DePaulo并不认为单身就比结婚好。“相比以往更好的是美国人可以追求最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美好生活不是千篇一律的。”她说。“重要的不是其他人在做什么或者别人认为我们应该做什么,而是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地方、一片空间和真正适合我们的人,然后再去过我们想要的最好的生活。”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 ... ulfilling-life.html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88103.html
11. 失眠=心理异常?
睡得不好会让我们感到情绪低落,烦躁甚至压抑,因此,睡眠质量关系到我们的身体与心理双重健康。失眠等睡眠问题的出现是许多精神疾病的标志,包括紧张,抑郁,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注意力缺乏综合征等等。
睡眠质量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50%的具有失眠问题的成年人患有心理健康问题,而90%患有抑郁症的人群具有睡眠问题。
睡眠问题还会影响针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康复速率。患抑郁症的人群如果同时具有睡眠问题,那么他们对于心理治疗的反应就会相对较慢,而且具有更高的复发风险。
负面情绪的处理
目前并不清楚为什么失眠会使得人们更加容易引发精神异常。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失眠情况的出现将会影响我们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
在一项研究中,缺乏睡眠的人们对于不舒服的图片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反应;在另外一项研究中,对于失眠人群的脑部扫面结果揭示:当他们试图使用一些技巧降低对图片的负面反应时,大脑的情绪处理区域活跃程度明显增高。这意味着失眠情况的出现使得人们很难对负面的情绪进行适当的处理。这将进一步恶化他们的睡眠质量以及更加容易陷入情绪低落的氛围。
如何治疗失眠与心理问题
针对心理问题的治疗或多或少会提高睡眠质量,尤其是针对慢性心理疾病的治疗。
然而,如果没有直接的治疗方案,失眠问题还会持续下去。在一项研究试验中,51%的抑郁症人群在接受心理治疗后得到了康复,当仍旧受到失眠的困扰。
如今,研究的重点在于是否针对失眠问题的治疗方案会同时有助于心理状态的改善,比如紧张与抑郁等。
有一些证据表明针对失眠问题的药物与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那么,通过针对失眠的治疗能否起到预防心理疾病的效果呢?
最近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囊括了1149名参与者的研究实验表明:的确如此。接受失眠干预治疗方案的人群患有抑郁症的病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人群。
如果你有睡眠问题,一定要跟医生讲清楚,他们或许会推荐你去看睡眠或心理学的专家。这些专家能够通过分析你的失眠问题与精神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设计合适的疗法,从而有助于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生物谷bioon.com)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80868.html
http://www.sciencealert.com/what ... -and-mental-illness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08694.html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華成旅行最便宜 03-3833-98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