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7-3-26 11:42:08
|
只看该作者
【7】什么?挠痒也能传染?
DOI: 10.1126/science.aak9748
最近,研究者们发现小鼠可能具有同样的反应,这一发现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能够感受别人刺激性感觉的脑回路。此前关于传染性行为的研究结果一直以来饱受争议,对于我们在看到别人抓痒或者打哈欠时会作出相似的行为是否是由于同情心在作怪,一直没有统一的解释。因此,这种传染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不清楚。
最近,研究者们发现小鼠与人类具有相同的情感,即它们也能够与同伴分享抓痒的行为。
首先,研究者们将一对小鼠关在一个笼子里,然后对它们的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如果有一只小鼠开始挠痒的话,另外一只小鼠挠痒的几率也会明显上升。为了验证这一行为的发生仅仅是由于视觉上的感受,研究者们让小鼠观看视频中小鼠挠痒的行为,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由于此前的研究仅仅证明了小鼠会与彼此了解的同伴产生共鸣,而大屏幕上出现的小鼠它们此前完全不认识,因此"共鸣"与他们产生挠痒行为之间并无关系。
通过对小鼠大脑进行扫描,发现小鼠的下丘脑中一种叫做"视交叉上核"的结构对于它们的模仿性动作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这一结构主要负责昼夜节律,通过接受光信号传递应该睡觉或是活动的信息。
在交流的过程中,SCN中的神经元能够分泌一种叫做gastrin的蛋白质传递"痒"的信号。当这一蛋白被阻断后,小鼠在看到其它同类挠痒的时候便不会跟着开始挠痒了。
将来,研究者们希望能够精确地找到负责传递这一信号的神经元结构,并找到图像引发天然反应的机制。当然,这一机制是否同样适用于人体目前并不清楚,但根据作者的说法,可能存在多种机制共同导致了该行为的发生。
【8】改写教科书!在禁食期间,脂肪细胞接管尿苷产生
doi:10.1126/science.aaf5375
在哺乳动物进食、睡觉和禁食期间,它们如何维持两种生物学上至关重要的代谢物平衡?这一问题的答案可能改写一些教科书。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脂肪细胞“是肝脏的后备”,换言之,它们维持着对葡萄糖(血糖)和尿苷(uridine)的严格调控。尿苷是身体在制造RNA分子、正确地制造蛋白和作为能量储备储存葡萄糖等一系列基本过程中使用的一种代谢物。他们的研究可能对糖尿病、癌症和神经疾病等几种疾病产生重大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3月17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 adipo-biliary-uridine axis that regulates energy homeostasis”。
这项研究的其他关键发现有:(1)血液中的尿苷水平在禁食期间上升,而在进食期间快速地下降。过量的尿苷被释放到胆汁中。(2)肝脏是主要的尿苷生物合成器官,在进食状态下,促进血液中的尿苷水平上升。 (3)在禁食状态下,脂肪细胞主导尿苷生物合成和提高血液中的尿苷水平。(4)禁食诱导的尿苷上升与代谢率下降导致的核心体温下降相关联。
【9】三分之二的致癌突变归因于随机DNA复制错误
doi:10.1126/science.aaf9011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基梅尔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提供证据证实随机的不可预测的DNA复制“错误”导致将近三分之二的致癌突变。他们的研究建立在依据来自全世界的DNA测序数据和流行病学数据开发出的一种新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3月24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em cell divisions, somatic mutations, cancer etiology, and cancer prevention”。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基梅尔癌症中心生物统计学助理教授Cristian Tomasetti博士说,“众所周知,我们必须避免吸烟等环境因素,以便降到我们的患癌风险。但是,并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是,每次分裂时,一个正常的细胞会复制它的DNA,产生两个新的子细胞。这个过程会发生很多错误。这些复制错误是致癌突变的一种重要的来源。在过去,这些致癌突变在科学上被低估的。这项新的研究首次估计了这些复制错误导致的突变比例。”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基梅尔癌症中心路德维希中心联合主任Bert Vogelstein博士说,“我们需要继续鼓励人们避免增加他们发生致癌突变风险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然而,很多人仍然会因这些随机的DNA复制错误患上癌症,而且在所有癌症仍然能够可治愈的期间,开发更好的方法来更早地检测这些癌症仍然是迫切需要的。”
这些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结论与证实大约40%的癌症能够通过避免不健康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加以阻止的流行病学研究相符合。他们说,促使开展这项新研究的缘由在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不抽烟,健康饮食,健康体重,很少或没有接触已知的致癌物)而且没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患癌。
Tomasetti和Vogelstein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随机的DNA复制错误。他们说,降低已知环境风险因素的当前和未来努力将对全世界的癌症发生率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他们说,这项新研究表明人们很少关注早期癌症检测策略。毕竟,这些早期检测策略将会解决随机DNA复制错误导致的大量癌症。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他们密切地研究了32种癌症中促进异常细胞生长的突变。他们利用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的DNA测序数据和来自英国癌症研究数据库(Cancer Research UK database)的流行病学数据,开发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
根据这些研究人员的说法,癌症的产生通常需要发生两种或以上的关键性基因突变。在人体内,这些突变能够是由随机DNA复制错误(源自环境因素或基因遗传)导致的。了解到这一点,Tomasetti和Vogelstein利用他们的数学模型证实当胰腺癌中的关键性突变加在一起时,77%的突变是由随机DNA复制错误导致的,18%的突变是由环境因素(如吸烟)导致的,剩下的5%是由遗传导致的。
Tomasetti说,这些随机DNA复制错误将会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社会面临人口老龄化,我们的细胞制造越来越多的DNA复制错误的几率增加了。Vogelstein说,鉴于这些错误导致大部分癌症,已避免已知风险因素的癌症患者也应当因他们的发现而感到一丝安慰。Vogelstein说,“这不是你的错。你所患的疾病与你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无关。”
【10】安全又有效的抗衰老药物有望即将来临
doi:10.1126/science.aad8242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鉴定出允许细胞修复受损DNA的分子过程的一个关键步骤。这一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药物来逆转衰老、改善DNA修复和甚至有助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它的宇航员发送到火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3月24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conserved NAD+ binding pocket that regulates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during aging”。
他们针对小鼠的实验提示着一种抵抗由衰老和辐射导致的DNA损伤的疗法是可能的。它也有望吸引NASA的关注,这是因为NASA相信这种疗法能够给它的火星任务提供帮助。
尽管我们的细胞天生就能够修复DNA损伤,比如,每次我们在阳光照耀下外出时,这种修复就会发生,但是它们的修复能力随着我们衰老而下降。
这些研究人员鉴定出代谢物NAD+作为一种调节物在控制DNA修复的蛋白间相互作用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NAD+天然地存在于我们体内的每个细胞中。
利用一种被称作NMN的NAD+前体分子(也称作NAD+增效剂)治疗小鼠会改善它们的细胞修复由辐射照射或衰老导致的DNA损伤的能力。
论文通信作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科学学院、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David Sinclair说,“在治疗仅一周后,衰老小鼠的细胞就与来自年轻小鼠的细胞在修复能力上无法区分开。”
在人体开展NMN治疗临床试验将在6个月内开始开展。
Sinclair教授说,“这是我们最接近开发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抗衰老药物,而且只要这些人体临床试验进展良好,那么这种药物可能仅需三到五年就可进入市场销售。”(生物谷Bioon.com)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0065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