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39岁女科学家赵永芳猝然离世 中青科研人员身体多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18 17:2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9岁女科学家猝然离世 中青年科研人员身体多存在问题

2016-08-17 15:09:00北京晚报

今天(16-8月17日)上午,解放军306医院告别室门口排起了长队。阴沉的天空下,不少人手执黄菊,哭红了双眼。他们悼念的,是一位39岁英年早逝而让公众扼腕叹息的杰出青年女科学家——赵永芳。
突发急病仓促离去
在告别仪式现场,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赵永芳同事告诉记者,8月14日周日那天,晚上9时左右,赵永芳与爱人孩子一家四口外出归来。先生停车,赵永芳带着两个孩子上楼。短短几分钟以后,丈夫就接到了儿子打来的电话,已经叫了救护车。救护车赶到后,迅速送到306医院抢救。8月15日零时20分,抢救无效,赵永芳猝然离世。
追悼现场,赵永芳的先生面容悲痛憔悴。据熟识的朋友透露,赵永芳育有两个小孩,一个10岁,另一个5岁;赵老师的丈夫表示一定会好好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生活工作一肩挑压力大
一位前来悼念的科学家告诉记者,赵永芳是自己高中时代低两届的学妹,“中学时代就相识,突然听说她过世的消息,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震惊、太意外了。”
这位学者表示,虽然此前并没有听说过赵永芳身体存在病患情况,但目前中国中青年科学家身体存在问题是普遍情况。“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着竞争压力大、考核压力的现状,想要在年轻时代做出成果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科研是‘痛并快乐着’的历程。”
赵永芳在美国的邻居则表示,“难以想象一位5岁的小姑娘失去了妈妈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她透露,回国后,赵永芳与丈夫分别供职北京、上海两地,“她还有年迈的父母,除了高强度的工作,还要照顾双亲和两个孩子。”
研究所每夜都有不灭的灯光
生物物理所一位领导介绍,赵永芳2013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开局、起步非常好。现在实验室刚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假以时日一定会做出突出的成果。这位领导对年轻科学家的离世表示震惊和遗憾,39岁正是出成果的年纪,“前几天还见过面,当听到她去世的消息时,真以为也希望是误传!”
该领导表示,目前国内中青年科学家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科研的热忱和事业心。研究所的发展领域处在努力追赶和争取实现超越的阶段,大家都在努力向世界最先进的水平看齐。科学家出于自身的责任感,都处于“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状态。比如生物物理所几乎每夜都有“不灭”的灯光。
赵永芳是一位非常敬业的科学家,对自身要求特别高。“有时,赵老师的先生周末从上海归来,带着孩子要预约时段才能与赵老师共同用餐。”
该领导表示,赵永芳一直用追求卓越的标准自我要求,“在我眼里,她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科研工作者,她对科学的热忱和事业心责任感难以言表。”
【背景】
赵永芳199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04年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入选中组部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并正式成为生物物理所的PI(课题组组长)。2015年她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赵永芳学术上成果丰富,博士后期间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两篇Nature和一篇Nat Chem Bio文章,回国后以通讯作者身份和同为生物物理所的张凯研究员合作在Cell Research发表过一篇文章。
http://china.huanqiu.com/hot/2016-08/9322508.html



喻海良 科学网博客博文
哀悼:39岁优青赵永芳离去,剖析优秀人才压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996923.html

博文
青千赵永芳离去-死因待查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96947.html

赵博士一路走好
[版面:生物学][首篇作者:haohaizitx] , 2016年08月16日09:32:26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2037059.html



赵永芳 博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课题组组长 

  研究方向: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研究

  电子邮件(E-mail ) yongfangzhao@sun5.ibp.ac.cn

  电话(Tel) 010-64888806

  传真(Fax) 010-64871293

  邮政编码 100101

  英文版个人网页

  简历 & 研究组工作摘要

  1995-1999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9-2004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6-2013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研究助理

  2013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13年 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本研究组主要从事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利用单分子FRET研究膜蛋白构象与功能的关系;GPCR(如chemokine receptor)细胞水平多聚体对其功能的调控机制。

  一、利用单分子FRET研究膜蛋白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在单分子技术出现之前,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往往是测量时间内大量分子的平均行为。生物体系一般是不均一的,因此监测单个分子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单分子技术可以帮我们鉴定出特定条件下膜蛋白分子在不同动态构象中的分布。本课题组将应用单分子FRET研究膜蛋白尤其是转运蛋白在转运过程中构象变化的动态过程:在磷脂的环境中或细胞表面研究在底物转运过程中转运蛋白构象变化的动力学及其调控机制。

  二、GPCR(如chemokine receptor)细胞水平多聚体对其功能的调控机制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这一蛋白家族也是目前最重要的药物作用靶标库,超过40%的临床用药物以及正在研发中的药物都作用于GPCR。但其在在细胞表面多聚化及其对功能的调节还存在极大的争议。本课题组的研究兴趣是动态的研究chemokine receptor的多聚化过程及其对功能的调控机制。

  代表性论文

  1. Zhao Y, Terry D, Shi L, Quick M, Weinstein H, Blanchard SC, Javitch JA. Substrate-modulated gating dynamics in a sodium-coupled transporter. Nature, 2011 Jun 2; 474(7349):109-13

  2. Zhao Y, Terry D, Shi L, Weinstein H, Blanchard SC, Javitch JA. Single-molecule dynamics of gating in a neurotransmitter transporter homologue. Nature, 2010 May 13; 465(7295):188-93.

  3. Zhao Y, Quick M, Shi L, Mehler EL, Weinstein H, Javitch JA. Substrate-dependent proton antiport in neurotransmitter:sodium symporters. Nat Chem Biol, 2010 Feb; 6(2):109-16. Epub 2009 Dec 27.

  4. Shi L, Quick M, Zhao Y, Weinstein H, Javitch JA. The mechanism of a neurotransmitter:sodium symporter--inward release of Na+ and substrate is   triggered by substrate in a second binding site. Mol Cell, 2008,30 (6), pp 667-677.

  5. Zomot E., Bendahan A., Quick M., Zhao Y., Javitch J.A., Kanner B.I. Mechanism of chloride interaction with neurotransmitter:sodium symporters. Nature, 2007, 449 (7163), pp. 726-730.

catchpic%2FB%2FB3%2FB372AB551F64FF6D1E7405F277DD2E76.jpg (10.51 KB, 下载次数: 16)

catchpic%2FB%2FB3%2FB372AB551F64FF6D1E7405F277DD2E76.jpg

Fif1nrST8iIOvLuLKc0mdrvjqXBU.jpg (1.23 MB, 下载次数: 15)

Fif1nrST8iIOvLuLKc0mdrvjqXBU.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5 08:50 , Processed in 0.075288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