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LoS One:生下来就不快乐? 血清素基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5 09:3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LoS One:生下来就不快乐?

2013-7-23 10:01:43

关键词: 基因 PLoS One



相信每个人周遭都会遇到一些常常郁郁寡欢的朋友,也会有一些终日笑脸迎人的开心果,但这些人的差异是天生的吗?还是後天的长成或是环境造成的呢?在多数的情形下,每个人的状态都是由诸多复杂因素所塑造的,这次要介绍的研究想要特别针对基因及後天的长成来作探讨。

这次研究针对的基因型是一个与血清素(serotonin)传递有关系的5-HTTLPR基因,这个基因型过去已经被发现和情绪的处理非常有关系,特别是负向情绪的处理。这个基因如同其他基因一样,有所谓的长或短的版本,如果个体带有短的版本,则会强化对於负向刺激的处理、减弱对於正向刺激的处理。在研究中他们找了一群成年人(平均年龄25岁)及一群7个月大的婴儿来做研究,在成年人及婴儿中都又分成带不同长短配对基因的个体,共有三种可能的配对:长长、长短、短短。他们让些实验参与者听一些中性的德文词汇,但这个德文词汇可能是用中性、快乐或是生气的语调所念出来的,在听的过程中,实验参与者不需要额外做事情,但他们脑部的活动会透过脑波仪记录下来。由於婴儿不一定能够完成整个实验,研究者只针对完成的部分进行分析;成年人则是都有完成整个实验。

主要的发现是,在成年人身上,如果带有长长基因型的人,他们对於快乐、生气的语调处理有明显的不同,在刺激出现後的400-600ms,有一个较负的波,通常在这个范围的负向波会被定义为N400,也就是一个和语意处理有关系的波,这边可能解读为他们较能够区辨快乐和生气的语调。随着基因中短基因数量的增加,个体对於快乐和生气之间的处理差异是递减的,显示有越多的短基因,则越不能够区辨快乐和生气的语调,至少在神经层次上是如此。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差异主要是来自於对於快乐讯息处理的差异,而非对於生气讯息的处理;另外,若把人格特质考量进去,也不会影响目前所观察到的结果。

在婴儿身上则发现,不论基因型如何,生气的语调总是较快乐语调会带来一个较负向的波,且这个波发生的时间较成年人早(约350-450ms)。作者的解读为,因为婴儿讯息处理的速度较缓慢,这个波其实反应了在知觉层次上的处理,也就是说对於婴儿来说,他们能够区辨快乐与生气语调在知觉层次上的差异。但更晚的神经反应,都没有看到快乐和生气语调之间的差异,神经反应也没有受到基因型的影响。

那我们要怎麽看待这个结果呢?作者认为基因型会影响个体在情绪讯息处理上的学习,即便一开始没有差异,成年後也会发现基因型的影响。在文章中作者有提到相关的研究来佐证这这个推论:当使用情绪脸孔为刺激材料时,则基因型的不同也会影响婴儿在不同情绪脸孔上的处理。作者认为,因为情绪脸是一个从出身就持续接触的刺激、也是比较明显的刺激,所以相较於语调来说,情绪脸孔的学习是较早发生的。但因为研究中没有直接比对实验参与者血清素的含量,所以尚不知道基因型的不同,如何影响情绪讯息的学习。未来研究仍需探讨其成因,知道原因後就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参考相关研究),帮助具有短基因型的个体,能够较不要受到负向刺激的影响。

生物谷推荐的英文摘要: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 ... ournal.pone.006837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6 05:49 , Processed in 0.072098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