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报:大学生能力不足困扰2200家在华德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0 10:0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德报:大学生能力不足困扰2200家在华德企

2013-07-19 17:39

核心提示: 中国远离实际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出了“太多死脑筋的大学毕业生”。

参考消息网13-7月19日报道 外媒称,对比策尔公司这类高度专业化的德国中小企业来说,缺乏有能力的员工是妨碍企业在中国进一步拓展业务的弱点。
据德国《世界报》网站7月18日报道,2013年,2200家在华德企中的大多数都在苦寻高素质的员工。2013年6月,在北京的德国商会对成员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这一结论。
78%的受访企业称,找到并留住专业人才是其最大的困难。而2012年和2011年,分别有83%和90.7%的受访企业将寻找专业人才列为其最为忧虑的事情。
报道称,这乍听起来令人疑惑。北京的官方媒体每天都在报道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新华社也提醒人们注意“数十年来最艰难的就业市场”。
这些坏消息的背景是,2013年毕业生的人数创了纪录。6月有699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比2012年多19万人。仅仅在10年内,毕业生的人数就增加了3倍。
报道指出,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在7.5%左右。在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毕业之幸变成了厄运。
约尔格·武特克曾担任中国欧盟商会会长多年,现在是经合组织的顾问。他用两句话总结了德国经济界对中国远离实际的教育培训体系的批评:它培养出了“太多死脑筋的大学毕业生”,这些人全都出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被要求去找收入高、受尊敬的白领工作。”
斯特凡·吕尔森是比策尔集团中国分公司的总经理。比策尔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制冷用压缩机制造商,在中国开展业务近20年,目前有800名员工。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策尔集团全球销量的近三分之一。尽管经济整体走弱,但吕尔森说:“我们仍将每年招收20名到30名员工。”
该公司收到了成堆来自高校的求职信。但这些求职者没多少机会。“我们看不出求职者是否有系统化的理解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吕尔森说,目前公司正在扩大在北京的工厂,为此计划建立“自己的培训部门”,为的是在企业内部培训员工。此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60家德国公司正考虑启动一个共同的、着眼于实际操作的培训项目——正如中国东部城市太仓的近百家德国企业已经做的那样。
报道称,汽车业是德国经济界在中国市场上利润最丰厚的行业,它正尝试自己帮自己摆脱困境。大众汽车集团就是例子:它在中国的12家汽车工厂有7.5万名员工,经营着有8万名员工的汽车销售和维护网络,并准备到2018年在计划建设的7家工厂和其他项目中再雇佣约2.5万人。德国汽车业寄希望于从2011年开展、一直持续到2014年的中德汽车职业教育合作项目。
在这个由大众、奥迪、宝马、奔驰、保时捷、中国教育部和德国国际合作协会的联合开展的项目中,德国汽车业在现代汽车技术领域推动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课程。这一项目计划在25家试点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其中15家学校已经启动了相关培训。培训课程将职业技术学校3年的学习与在生产线和销售企业的实习结合在一起。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培训的汉斯-彼得·法贝尔说:“我们需要的是不仅能告诉我如何更换刹车片,而且还能实际操作的员工。”
他说,大众汽车公司正在建立自己的培训中心,目的是通过它有针对性地推动对教师的培训。在开设了机电一体化培训中心之后,大众汽车于15日又在长春开设了其计划建立的3所培训中心的第二所——车辆工程学培训中心。第三所培训中心将教授工具技术。德国汽车工业正在帮助中国职业教育从内部向德国的双轨制体系做优化。
报道指出,中国不合理的大学毕业生大潮首先应归咎于计划经济式的绊脚石。1998年发生了股市危机,当时亚洲开发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建议,通过向高等教育等领域投资来避免经济大幅下滑和青年失业。北京在全国范围推进高等教育。1999年,中国只有159万名大学新生,而2011年大学新生已经达到681万人。(王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1 00:45 , Processed in 0.070776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