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浠水10人接力救7岁落水男孩 3人献出生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2 10:4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生悲剧的水库大坝


当时村民用于救人的竹竿


周冕的奶奶(右)沉浸在悲痛中


    一名7岁男孩落水,7人下水营救、3人在岸上帮忙,最终,3名营救者付出生命的代价。

  明知是险岸,但村民们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生命的天平又岂能用简单的砝码来衡量?

  2012年8月10日,记者再次走访(湖北)浠水县梅子山水库(当地也称梅山水库)救人事件的参与者和目击者,在这曲引发生命价值思考的交响乐章中,那一个个朴素的音符格外嘹亮。



  8月8日晚7时许,浠水县竹瓦镇水库村的7岁男童汤子堂,兴冲冲地约上小玩伴王可可,两个小家伙最喜欢去村口的梅子山水库大坝,那里地势开阔,凉风宜人,是村民们乘凉的好地方。

  汤子堂的父母在外打工,他一直跟着57岁的奶奶周秋兰,是一名留守儿童。王可可的表姐周团今年18岁,刚被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录取,是一名准大学生。暑期里,她常带着表妹和汤子堂玩耍。

  当晚,周团正在家里洗头,两个小家伙等不及姐姐带领,自行结伴去了坝上。

  周团洗完头,匆匆追到坝上,看到两个孩子正在坝腰的平台上玩。那里坡势陡峭,离水很近,周团在坝上将他们呼唤上来。

  过了一会儿,汤子堂听到水面有响声,他要去看看。周团一下没拦住,小家伙就顺着大坝台阶又下到了坝腰平台。周团正要下去拉他,没想到他足下一滑,滚进了水中。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这名平日开朗活泼的准大学生显得格外冷静:“我一边用手机打家里的电话,一边在坝上呼救。接电话的是哥哥周冕,他听了个大概,马上挂断了电话。”



  当晚7时30分,水库村村支书周杏走上水库的坝上散步。这位42岁的村支书,多年来习惯在夏天晚饭后到水库旁散步,一边享受水面上吹来的凉风,一边巡视一下水库的状况。

  他没有想到,这会成为他生命中最痛苦的一天,半个多小时后,他在这里失去他的儿子——19岁的周冕。

  听到女儿周团的呼救声后,他向着坝底奔去。“从坝顶到坝底,两三百米远的距离,我一口气冲到水边,把手机往地上一扔,就扑进了水里。”昨日下午,在浠水县殡仪馆,这名满脸憔悴的中年汉子,在丧子的巨大悲痛中,近乎麻木地讲述当时的情况。

  当时,汤子堂距离岸边只有一米多远。“我抓住了他,两次把他托出水面,但水面下的水泥斜坡太滑了!全是青苔,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抓住。我拼命地想稳住,用手抠,用脚趾抠,没有用,两次都滑回了水里。”他伸出手脚,磨破皮的脚趾和嵌进青苔的手指甲,还留着他当时拼命挣扎的痕迹。

  即便他会游泳,即便他曾在村里的池塘轻而易举救起过一个孩子,但在长满青苔的水泥斜坡上,他有劲也使不上。



  不满23岁的欧云是附近跃进村人,曾因冲动与人打架,获刑1年2个月。8月8日晚,离他刚刚恢复自由仅1月零2天。近1个月来,每天傍晚他都会骑摩托车到梅子山水库旁的大坝上兜兜风。

  当晚,欧云骑着摩托车载着一名朋友来到大坝中间的一个小亭子,玩了一会儿后,又骑上车往回走,“天也不是很热,大坝上没有很多人。”“有人掉水里了!”尖叫声从前方传来,他当即加大油门,随后看到,在坝腰处的平台上,一名女孩正在大喊,一名中年男子刚刚下水。

  欧云停下摩托车,边跑边脱下裤子,往水里冲。此时,那名中年男子抓着男童的衣服,但孩子的脸好像还埋在水里。“把孩子的头抬起来”,他边冲边说道。

  他用力游上前,用左手掐着男童的两腮,“以前看电视里面救援都是这样,可以防止呛水。”他游到离岸边约半米多的位置,几个回合下来都无法靠近岸边,“脚底的青苔太滑了,根本站不住。”

  他抬头看到,一名婆婆在岸边惊慌失措地喊着,双手又伸向他,试图拽住落水的男童。他连声大喊:“快去找个竹竿过来,太滑了,上不来啊。”

  谁知意外出现了,婆婆一个趔趄,也掉进水里,更糟糕的是,刚好撞在两人身上,欧云呛了口水后浮出水面,发现左手一直拽着的男童不见踪影。

  此时,欧云再也没有力气,他拼命用右手扒住岸边的水泥护坡。



  周冕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在家里休暑假。挂断妹妹的电话后,他向坝边飞奔而来。下到坝底,他看到父亲和一名年轻男子正托着汤子堂。

  这名平日寡言少语的小伙子,看到邻家小孩汤子堂正在呛水咳嗽,他自恃1.8米的身高,以为能向前下两步直接拉起小孩。没想到,脚刚一触水,就踩上坝底的青苔,滑出老远。

  此时天色已黑,慌乱中,甚至没人发现他也滑进水里。他在水里胡乱扑腾时,欧云还以为他会水。

  汤子堂的姑姑汤圆,武汉纺织大学大二女生,当日下午刚刚结束暑期打工,从武汉回到家里。

  听闻侄子落水,她和妈妈周秋兰一口气奔到坝底。看到侄子在水中奄奄一息,妈妈当场就哭着瘫软在地。水里有人大喊:“拿东西来拉人。”汤圆情急之下,在坝上扯了一把蒿草,想递给水里的人,尽力探向水面时,她也失去重心,跌进水里。

  两名年轻的大学生都没有想到,在这个平静夏日的傍晚,他们会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慌乱中奔向人生的终点。

  在所有当事人的描述中,让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周团的冷静。这个不会水的姑娘,在接二连三的险象中,一直没有贸然施救,而是在坝底大声呼喊。

  直到父亲、哥哥等人相继入水,漆黑的坝底只剩下她和汤子堂的奶奶周秋兰。这时,周秋兰已失去理智,不顾一切地弯腰向水中探去。周团也凑过去帮忙,谁知两人先后栽进水里。

  正是周秋兰的落水,撞上托着小孩的欧云。周团落水后,凭着感觉乱划。在水中支撑了30多分钟的周杏,看到女儿也落水了,奋力游过去,将女儿托住,父女俩就这样在水里相携苦等。



  当周冬林匆匆赶来时,看到的是在水面上挣扎的、模糊难辨的3个黑影。他同样不知水下的危险,也奋不顾身地扑向水中。然而刚一下水,他也遇上无法立足的危险。

  当周冬林的妻子周大燕赶到水边时,她看到的是近乎恐怖的一幕:黑暗的水面上,4双手不停扑腾,还有4个半浮半沉的身子,已经看不到明显的动静。她在慌乱中险些也准备下水,有人高喊:“莫下来!千万莫下来!”她止住脚步,身子俯向水面,拼命想做些什么,解救那些水中的人。

  接着又有村民赶了过来。

  水中的欧云幸运地抓住岸边伸来的一双手,本就水性不错的他,借助那双手的力量,迅速爬上了岸。

  随后,周冬林也抓住俯在岸边的妻子周大燕伸来的手。周大燕的身后,村民周风明紧紧抓住她,以防她再被带落水中,两人一起用力,周冬林上了岸。

  上了岸的欧云和周冬林,和赶来的村民甘来湖一起,用竹竿先后拉起了周杏和周团父女俩。

  4人相继被救上岸。黑暗中的水面陷入可怕的平静,4个鲜活的生命,再无声息。

尾声

  当晚8时20分许,竹瓦镇派出所、水利部门、县专业打捞队相继接警赶到。直到9日凌晨5时许,汤子堂、周秋兰、汤圆、周冕4个人的遗体才相继打捞上岸。

  事发后,浠水县委书记吴烨立即指示组成调查善后工作小组,切实做好安抚和善后工作,对见义勇为的对象应给予抚恤和奖励,对困难家庭予以救助。

  目前,当地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初步认定:这是一起“一人落水,众人施救”的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将逐级向上申报。

评论:接力救人 大爱大勇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肖杨

  7岁儿童不慎滑入水库,众乡亲生死接力营救落水儿童(8月10日《楚天都市报》)。

  见义勇为,当仁弗让,生死接力,震撼人心!

  在这场营救落水儿童的行动之中,不管相不相识,不管会不会水,大家闻讯而动,毫不犹豫,谱写出一曲见义勇为的动人壮歌。他们中有年轻的大学生,有村里的干部,有路过的村民,年龄身份各不相同,可在紧要关头,一个个争先恐后,不约而同,义无返顾,不惧危险,轮番救人,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救人!

  为救落水儿童,三个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不管救人者是何种身份,与落水者是何关系,那一刻,舍己为人的慷慨赴险中,迸发的是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呈现的是奋不顾身的大爱大勇。

  也许他们并没有料到,伸出援手会付出生命代价。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去体现。面对险情、危情、急情,千钧一发之际,没有任何思考的余地,一切行为都是救人本能的反应。所以,我们常看到这样悲壮的一幕,不管自己能不能救,不管面临多大的危险,有的是血脉贲张,有的是毅然决然。那些前赴后继、接力相救的身影,诠释的是生命二字的无价,以及人与人之间最淳朴的情感——危难之时伸援手。

  英雄一去不复返,他们在冰冷的水中睡去,却用大爱大勇,大仁大义,让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温暖常在。壮举发乎自然,英雄出于平常,他们的精神内核首先就是人性之善,因为心存大爱,才有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侠肝义胆,才有救人瞬间迸发出的刹那芳华。

  这种邻里守望,一人有难,八方相救,是千百年来深植于乡村的优良传统,也是可贵的道德品质与责任担当。在乡村的守望中,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纯洁,有事相帮,视如自然,发乎于心,情真意切,构成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温暖力量,鼓舞着彼此前行。这种内心的朴素大爱,同样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你我他,涤荡我们的心灵。

  在危难发生时,总有这样可歌可泣的壮举震撼世人的心灵。从荆州“10·24”英雄群体,到浠水十乡亲接力救人,薪火传承的是一条不灭的精神之链,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荆楚儿女血脉中质朴的善与爱,人性底色中的勇气、浩气、正气。普通人俯仰之间喷涌而发的可贵担当,更让我们坚信,善念与真情普遍蕴藏在人们心中,见义勇为始终是社会的主流。

  凡人壮举,照亮心灵。平凡人的爱心总是迸发出不平凡的伟大力量,不断净化心灵,激励着更多人崇德向善,在“大爱和大勇”的美德接力中,传递人间的温暖与希望。

  浠水十乡亲生命瞬间的抉择,铸造了生命接力的英雄群雕,将永远矗立在我们心间,见证生命不朽,浩气长存。





[ 本帖最后由 旅行家 于 2012-8-12 10:5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6 07:12 , Processed in 0.20463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