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者探访自闭症患者的生存状态 让爱的烛火照亮他们(山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7 14:5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者探访自闭症患者的生存状态 让爱的烛火照亮他们(山东)

2012年04月05日09:53

德州新闻网



自闭症儿童正在做康复训练。记者 邹斌摄

  有一群孩子,他们不聋,却对声音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如何开口说话。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他们,在医学上叫做自闭症患者。日前,记者走近他们,探访他们的生存状态。

  3月29日,市残联、爱心企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来到德州市新语特教学校,将8万余元的款物捐赠给该校患自闭症的孩子们。

  迷茫

  诊断书上写下“自闭症” 3月29日,在德州市新语特教学校,记者见到了6岁的自闭症患者萌萌,他自顾自地呆着,仿佛生活在真空世界。萌萌刚出生时,和其他小孩没什么不同。两岁多的时候,妈妈黄绮丽发现他有些不对劲儿,“都25个月了,他还不会走路、说话,眼神儿也有点不正常,从来不看人。 ”

  本地医院没有检查出异常,黄绮丽就带儿子去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医生在诊断书上写下了“自闭症”。黄黄绮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辞去工作,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可是半年过去了,萌萌依然如故。

  2009年,听说北京有一所面向自闭症儿童的培训学校,黄绮丽带着儿子住了进去。从此,他们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白天到学校上课,晚上和孩子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虽然是反反复复教的东西,但孩子仍然是记不住,慢得像蜗牛爬,看不到希望。 ”黄绮丽眼里泛起了泪花。

  然而更让黄绮丽头痛的不止这些。“我辞去工作后,只有他爸爸一人挣钱,每月收入2000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为了省钱,2010年,她将儿子送到了德州市新语特教学校,这里的学费是北京的一半。为了贴补家用,她利用晚上为别人做些缝纫的活儿。

  无奈

  “要是我们老了,孩子怎么办? ”

  “如果我们不在人世了,孩子该怎么办? ”望着眼前“我行我素”的孩子,这些无助的父母对未来显得极其迷茫。

  娜娜,来自禹城市农村。去年初,她和妈妈来到德州市新语特教学校,开始了艰辛的治疗康复之旅。由于每个月培训费达1000元,再加上吃住费用,家庭生活艰辛。为了给娜娜坚持治疗,她爸爸赴天津打散工,日夜劳作积攒康复费用;她妈妈在特教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平房陪读。如今,娜娜的情况有了改观,可以在纸上画简单的线条。

  德州市新语特教学校校长李国俊介绍,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其发病率是1/150 ,现代医学尚不能根治,只能通过康复训练提高他们自我生存等方面的能力。

  “现在的苦,我们能忍,能挺过去,可是将来等我们老了,没有劲儿了,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 ”“只希望他们能够自己照顾自己。 ”在常人眼里每个人都具备的基本技能,成为了自闭症孩子父母最奢望的礼物。

  然而,目前我市能招收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的幼儿园仅4家。据李国俊介绍,他们学校最多只能招收30名学生,后面还有好多“星星的孩子”在排队。

  期盼

  让爱的烛火照亮“星星的孩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闭症康复机构存在着许多无奈,运转难、师资少是这些民办机构面对的困境。

  以德州市新语特教学校为例,一位老师只能照看两个自闭症孩子,并全程跟踪他们,从饭桌到课桌,从床铺到厕所。因为没有编制,每个月只有1400元左右的工资,因此很多老师来了又走。而且,学校是民办机构,有些政策上的优惠也轮不到他们。

  近年来,自闭症的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 2005年,自闭症被列入中国残疾人目录。 2011年12月,省政府印发《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把自闭症儿童的康复纳入了工作计划之中。我市也已将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列入了《德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本报记者 刘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4 09:52 , Processed in 0.07349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