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51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也门萨那古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6 22:5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萨那古城(Old City of Sana'a)1986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V)(VI)萨那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萨那位于海拔2200 米的山谷里,当地居民已居住了2500余年。在7世纪和8世纪期间,此城变成了伊斯兰教的重要传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遗产包括106座清真寺,12座哈玛姆寺和6500间会所,全部建于11世纪前。萨那城的多层塔和庙增添了景点的美丽。


目录
基本简介
历史变革
建筑风格
城市结构
也门之门
萨那现状

基本简介
  萨那古城,位于也门首都萨那的东部,坐落在也门共和国西部海拔为2350米高的高原盆地中。同时又地  萨那古城处穿越也门山脉的主要交通线上,与非洲之角遥相呼应。红海与印度洋在此处汇聚在一起,这一区域是古代阿拉伯人生活的心脏地区。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素有“阿拉伯明珠”、“春城”的美称。萨那古城是伊斯兰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且整个古城内的建筑都保存得完好无损,整座古城看上去宛如雕塑和绘画作品一样美丽,风韵无限。萨那位于海拔2200米的山谷里,当地居民已居住了2500余年。在七世纪和八世纪期间, 此城变成了伊斯兰教的重要传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遗产包括106座清真寺,12座哈玛姆寺和6500间会所,全部建于11世纪前。萨那城的多层塔和庙增添了景点的美丽。萨那城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红海与印度洋在此处汇聚在一起,这一区域是古代阿拉伯人生活的心脏地区。遗址公元2世纪即已存在,历史上的萨那古城是宗教和贸易中心,现为也门的首都。


历史变革

  萨那古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岛的交通要冲。早在公元前10世纪,萨那  萨那古城就是萨巴王国的一个要塞。公元2世纪萨那古城逐渐成为此地宗教和贸易中心。萨那城堡建于古代萨巴王国之地。公元3世纪,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著名的古丹宫。萨那城则是围绕着这些公共建筑发展而来,先是在东面,之后向西扩展。公元4世纪,这里已成为也门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公元6世纪时为赫米叶尔王朝首府。公元525至527年,埃塞俄比亚人为防范基督徒入侵,占领了萨那和也门高地,但不久即被波斯人逐走。自公元628年起,伊斯兰势力逐渐渗透到阿拉伯半岛南部。萨那成为伊斯兰教义在利比亚到伊拉克之间广大地区的主要传播中心。公元7世纪初,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自公元628年起,伊斯兰势力逐渐渗透到阿拉伯半岛南部。萨那成为伊斯兰教义在利比亚到伊拉克之间广大地区的主要传播中心。630年在古丹宫西侧盖建了大清真寺。公元8到9世纪,巴格达的阿巴斯德统治期间,萨那北部建立了一座王宫。898年,也门历史上最主要的穆斯林教派,载德“伊玛目”教派成立。公元11世纪时城内已有106座清真寺、12个浴场和6500座民居。萨那城的多层塔和庙增添了景点的美丽。公元12和13世纪,阿尤布王朝时期,在大清真寺西又盖了一座王宫。1597年奥斯曼统治初期,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区。   

相传公元前1世纪,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高约100米的霍姆丹宫便在萨那落成。至今仍保存有霍姆丹宫残骸,其轮廓仍隐约看得出来。整个宫殿高达20多层,四角分别用白、黄、红、黑四色大理  萨那古城石砌成,呈正方形。塔顶有一间客厅,每一角都有一头石狮把守,屋顶是用一块高20米的整块大理石加工而成的。哈吉尔宫修建于希木尔王朝时期,位于萨那西北部。整个宫殿建造在—块完整的巨石上,故有“石头宫”的称号。整个建筑高达6层,宏伟壮观,宫中有一水池,是当年伊玛姆欣赏宫女们洗澡的地方。萨那城堡,建于古代萨巴王国之地。公元3世纪,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新王宫,即著名的古丹宫。萨那城则是围绕着这些公共建筑发展而来,先是在东面,之后向西扩展。公元525至527年,埃塞俄比亚人为防范基督徒入侵,占领了萨那和也门高地,但不久即被波斯人逐走。自公元628年起,伊斯兰势力逐渐渗透到阿拉伯半岛南部。

建筑风格
  萨那古城的楼堂屋宇用石头垒砌而成,其中青石、白石、黄石占大多数,庄严而又稳固。萨那古  萨那古城城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和古清真寺巨人的穹顶、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着环绕在周围的碧绿的群山,组合成完美的整体,远远望去,宛若仙境。萨那最醒目的建筑是大清真寺,建于公元7世纪,据说是用从霍姆丹宫拆下的材料建成。清真寺塔尖高耸入云,十分宏伟壮观。   

萨那古城建筑风格独特,城内的住宅一般都是传统塔楼式,建筑材料一般也采用青石、白石或红石。石墙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窗户的上半部为圆拱形,用窗棱装饰出多种图案,镶嵌着彩色玻璃窗。多层住宅一般是富裕人家,层数越多,表明主人的身份越高。最高的住宅有9层。作为极易损坏的同时期社会变迁遗物,萨那房舍已经成为经典的、独一无二的传统人类活动文化遗产。萨那市内星罗棋布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区分的,从城门到住宅街门,从主要街道到集市,这种分类避免了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另外还有许多花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城市结构
  萨那市内星罗棋布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区分的。从城门到住宅街门,从主要街道到集市,这种分  萨那古城类避免了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另外还有许多花园与城市融为一体。城墙环绕着一块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石头、砖、土坯、大理石、彩色玻璃-将不同的材料缝隙、颜色、纹理和谐地同时显现出来。塔楼式的住宅,悦目的褐色墙面以及粉刷其上的耀眼白色,与清真寺的尖塔和圆形穹顶相映生辉。   

萨那古城提供了一种建筑风格总体一致的典范,其设计和各个细节反映了具有伊斯兰早期空间特色的一种有序结构,这种结构随时光流逝而日渐珍贵,符合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标准C(IV):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作为极易损坏的同时期社会变迁遗物,萨那房舍已经成为经典的、独一无二的传统人类活动文化遗产,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V):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萨那古城又是回历初年伊斯兰教义四处传播最直接最实际的见证,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VI):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萨那古城建筑风格总体-致的典范,其设计和各个细节,其房舍均已成为经典的、独一无二的传统人类活动文化遗产,是回历初年伊斯兰教义四处传播最直接、最实际的见证。

也门之门

萨那 (Sana'a) 是也门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阿邦山和纳卡木山之间的萨那盆地,平  萨那古城均海拔2200米。萨那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夏季气温一般不超过30℃,冬季气温最低气温0℃,年降雨量约250毫米,萨那一年有两个雨季,每年的三月至四月为小雨季,七月至八月为大雨季,因萨那城市排水设施落后,雨季时常常发生水灾。人口190万(2005年)。古代诗人曾把萨那比喻为“阿拉伯的明珠”,由于这里气候宜人,终年鲜花怒放,绿草如茵,又被人们称为“春城”,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不计其数。在阿拉伯人中素有“途程虽远,必到萨那”之说,现在许多人称萨那为“也门之门”。关于“萨那”一词,有着多种解释。一说“萨那”是埃塞俄比亚语,意为“要塞”,据说是因为萨那正好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着红海和曼德海峡与非洲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另说,“萨那”一词在阿拉伯文中与“工艺”是一个词根,有“工艺品”之意,因为这里是古代文化中心,有发达的手工业,这里的居民以擅长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而著称。   

萨那是伊斯兰历史名城,有2500年的历史,是人类最早定居地之一,传说诺亚的长子闪就曾在此地定居,关于萨那最早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萨那城堡建于古代萨巴王国之地。公元3世纪,  萨那古城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新王宫,即著名的古丹宫。萨那城则是围绕着这些建筑发展而来,先是在东面,之后向西扩展。公元525至527年,埃塞俄比亚人为防范基督徒入侵,占领了萨那和也门高地,但不久即被波斯人逐走。公元628年起,伊斯兰势力逐渐渗透到阿拉伯半岛南部。萨那成为伊斯兰教义在利比亚到伊拉克之间广大地区的主要传播中心。公元8到9世纪,巴格达的阿巴斯德统治期间,萨那北部建立了一座王宫。公元898年,也门历史上最主要的穆斯林教派,载德“伊玛目”教派成立。至今保存的106座清真寺,12座哈玛姆寺和6500间会所,全部建于11世纪前。公元12和13世纪,阿尤布王朝时期,在大清真寺西又盖了一座王宫。1597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初期,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区。历史上,萨那曾先后受阿拉伯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由于人文和自然灾难,萨那城多次遭到毁坏,也曾多次重建。1962年也门革命成功后,定萨那为北也门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门统一,萨那为统一后也门共和国的首都。

萨那现状
  萨那市区由老城和新城组成。老城在东区,有许多古老的清真寺和宣礼尖塔。大清真寺内的大图  萨那古城书馆为阿拉伯国家最大图书馆之一。城东为行政、商业区,西为住宅花园区。很久以来,萨那一直以它那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众多的历史古迹而闻名于世。漫步在萨那的老城区,名式各样的清真寺随处可见,狭窄而热闹的街道密如蛛网,给人一种浓厚的阿拉伯色彩。这里的建筑都是用青石、白石或红石垒砌而成,造型别致,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石刻画。最能引起旅游者兴趣的是这些建筑物的窗户,它们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多为半圆拱形,上面镶嵌着花瓣式彩色玻璃,每当阳光照射,室内五光十色,艳丽夺目;下半部是可以自由开关的普通窗户,窗口在室内距地面大约半米高左右,人们席地坐在室内,大街上的热闹景象可以一览无余。萨那城内有50多座清真寺,其中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大清真寺至今保存完好,此外还有遍及各处的神殿。城内最著名的古迹有萨那老城、也门门、叶海亚王宫等,其中萨那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萨那北郊达赫尔谷地的绿色原野上,悄然孑立着一座高20米的巨大岩石,依岩石起伏,上面建造  萨那古城有装饰华丽的四五层楼高的建筑,这就是老教长时代的王宫卡索尔·哈克尔宫,又称“石头宫”。整座宫殿高高耸立,巨大的岩石犹如坚固的台基,周围是一片丛林。王宫四周建有碉堡,王宫后面的建筑群据说是当年老教长寻欢作乐的地方。整座王宫的建筑使人感到气势不凡。萨那的新城区,向人们展示的是另外一种风格,标志着这座城市正向着现代化都市发展。幢幢高大的楼房,一家挨一家的大型商场。各类小汽车穿梭来往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水马龙,十分繁华。高入云霄的航空大楼,造型华丽的萨那饭店,喷水池围绕的银行大厦,加上那些正在崛起的新建筑群,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都城风景。萨那建有电站及纺织、皮革、食品等工厂和宝石加工手工业。附近农牧业发达,为咖啡等产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和港口。城西的拉哈巴建有国际机场。中国曾援建通往荷台达港的现代化公路和棉纺织厂。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23:00:16 | 只看该作者
相关介绍

也门 与世无争的纯真国度


 对也门的未知还有太多,十日的旅程一下子就完了。虽然是世上数一数二的穷国,当地人却非常文明有文化,抢劫盗窃率不高,市内也未见森严的守卫,城里人自律且有种傲气,有自己一种生活态度。

  替也门(Yemen)不值

  从没想过一直神秘兮兮的也门,是以“邪恶”姿态为人所认识。

  位处阿拉伯半岛南边,本是与世无争的纯真国度,有多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曾是昔日乳香与没药之路的重要枢纽。

  由西往东走,有城市、山地和沙漠,也有200多个大小岛屿;首都萨那(Sana`a)有如一千零一夜的场景和希巴姆(Shibam)是沙漠中的迈克顿。

  信奉伊斯兰教的子民,保存古祖文化,且大多严守戒律,真诚和善,实在难与“危险”扯上关系。

  若不是拉登,这一切大概会延续下去。

 萨那-堕入时空迷宫

  萨那处于海拔2200米的沙漠高原。早在公元前1世纪已有文献记载,是也门最古老的城市。在公元前6世纪,已是希木叶尔王国(Himyarite Kingdom,当年也门中一大部族)的首都。至今其强势地位一直没变。萨那古城在 198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却没有被围栏重重保护,反而这2500 年来一直住着几代的也门人,是一座活古城。

  由机场到萨那市中心约45分钟车程。三月天,日间气温直达28度,车子没有空调,但在市内行走,却没半丝闷热。全因市内楼房盖得矮矮的,加上不是每家每户有空调设备,才保持了清爽空气。

  车窗送来的微风夹杂着沙尘,市容却比想像中清洁,新城区的土楼房紧密相连,看不出有怎样的规划,胡乱交错,一切尚在开发中。往古城的大街上,多是售卖电子零件、摩托车、手提电话及过气洋装等店铺,偶有茶馆和网吧。愈近古城,建筑和商铺愈见陈旧,好像走进倒流的时光隧道。

  也不知绕了多少个弯,车子驶进窄巷里,到达设在古城里的酒店已是晚上 9时许。市内静悄悄的,只有三两个街童在嬉闹,好奇的目光从大眼睛投射而来。旅程的劳累使我来不及细看古城夜景,便倒头大睡。好梦正酣,忽然传来响彻全城的阿拉伯语广播,深怕酒店外发生什么警民冲突、火警或是爆炸。看看钟才清晨4时,打到服务台,才知那是来自清真寺拜唤楼的广播,呼吁穆斯林进行的清晨颂经。

 也门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53%是逊尼派穆斯林,47%是什叶派。城内有105座清真寺,伊斯兰教教徒每天有五次颂经,分别为4am、12pm、3:30pm、5pm及7pm。这样时刻提醒国民“做人的道理”,大家都清修自律,滴酒不沾,长久以来,规规矩矩地过生活。

  在历时1小时的可兰经回响中,胡里胡涂地又睡过去了,直至给彩光弄醒?

 世上最古老的摩天大厦

  彩光来自房间的彩色玻璃窗,红的、绿的和蓝的构成一幅会移动的图案。身处在古城内的 5星大酒店,改建自旧民房,但建筑间格、彩色窗户、摆设装饰一直沿用古时模样,只有洗手间的热水系统才让人知觉身处21世纪。酒店是古城内数一数二的高楼,实际上还不过 6 层楼的高度。在天台用早餐,可鸟瞰整个古城风光,一片褪了色的红砖楼房密密麻麻并排着,当中至少有 5000 幢 200年以上的古楼房,像积木给胡乱堆进古城里,使纵横交错的窄街小巷变成最复杂的迷宫。

  这些红砖楼房一般是6-8层高,架构相同。地下和1楼是石建的,地下用作马槽和储物房,1楼则是起居室;2楼以上是用泥砖建成,是给妇女和孩童举办聚会的大厅;3至4楼是睡房丶浴室及厨房;最高两层则是阁楼,用作客厅,厅内四面皆有半月形的彩色玻璃窗户(Qamariyas),坐拥全城景观,让屋主与宾客茶聚丶抽水烟和嚼加特茶(Khat)。较富有的人家,还会有后花园,种有果树。

  每户人家会用楼房白油在门口、窗框的外墙捆上图案,那是每家不同的图案,如图腾和家徽,于外人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图形,但对当地人而言,正是破解古城迷宫的密码。

  经历了200多年的风沙,楼房都只作维修,而不会重建,只是有些门户会用铁门取代木门,而且还多了电线等文明之物。若想参观参观传统楼房,可到 传统艺术和工艺博物馆。

没有星巴克,但有加特茶

  从城门进入古城是一个大广场,男人都聚集在这里闲聊,也有小贩摆地摊卖工艺品。从广场散开有几条大道,大道两旁亦有大大小小的商户。不难发现,有些大街是专为游客而设的,卖也门名产及纪念品,如中东男人的头巾、女人的围巾、咖啡、蜂蜜、干果等;另一边的店铺则较地道,卖日常生活用品,也有理发店、茶馆等。唯独不见星巴克和麦当劳的踪影,这下真是20世纪的奇闻,亦更见古城的珍贵。

  这也不难理解,虽然阿拉伯国家,如杜拜、沙地、阿布札比都受惠於石油资源而急速发展,但偏偏也门的石油不争气。自统一南北也门后,政府虽大力开发石油和矿产资源,可惜却碰上 1998年油价大跌。即使油价回升,也补救不了失业、内战等带来的经济损失。直到现在,也门仍是最穷的阿拉伯国家,也是世上最不发达的国家,少有游客到访,加上要也门盛产咖啡,当地人又岂会爱上奶味重、咖啡味淡的美式 cappuccino 呢?蚀本的账,谁会卖?

  没有星巴克、又没有WIFI,加上滴酒不能沾、女人又不常出门,也门的男人可真闷透。于是午饭后上茶馆成为他们最佳娱乐,男人们聚在一起谈政治、喝糖茶、嚼巧茶。也门人喝茶习惯跟土耳其人一样,喜欢在红茶中加入 3-4舀的砂糖,口味浓甜。还会边喝茶边嚼含加特茶(khat),常见男人们口中含着一个草球,就是在嚼加特茶。

  加特茶是一种阿拉伯茶,原产地为埃塞俄比亚,分布在热带非洲、阿拉伯半岛以及中国的海南、广西等地。早在新约圣经里,也曾及加特茶,用在医药上。因叶片含兴奋物质卡西酮,类似安非他命。据说在13世纪,埃塞俄比亚人为抵抗饥饿和疲劳,咀嚼此茶的嫩芽和叶子。这种习惯后来才传到非洲和中东地区,说是可以提神、使人感到思维清晰、精力充沛,觉得世间上没有办不到的事;但另一方面,也会叫人上瘾。

  正因需求大,种植加特茶成为国家最重要的农业收入,也消耗了最多农业资源,差不多用上国家 40% 的供水量去灌溉加特茶,然而每年才得10-15 %的产量增长。庞大的耗水量令萨那的地下水不断下降,政府曾有意将国民移居至红海附近。可想而知,优质的加特茶价格昂贵,利润高,每亩加特茶农田可赚取2500 万 YER(约人民币 84 万元),而每亩种植水果的田,只可赚得 57 万YER(约人民币 19000 元)!

  也门人视之为社交用的食物,若主人以加特茶招待,代表客人被视为贵宾。茶馆虽有供应加特茶,但多是劣质,大家都会随身自备一袋,像香烟一样。当地人还说加特茶有壮阳功效,吃了会儿孙满堂!

割血的盟誓

  当也门的女人也不容易,生活虽然很简单,就是上学和回家,只有周末才会跟母亲和姐妹到一个专为女士而设的社区中心聚会。若是要到市集买东西,必会穿上穿统黑纱衣服,蒙头蔽面。

  在社区中心,区女人们会交流各种家事心得,组成一个广大的社交圈子。假如姐妹觉得谁家的少女适合当嫂嫂,便会邀请对家与家人一齐开派对,让兄长结识那少女。虽然出席这种派对,少女仍需遮掩面容,但男人透过她的双眼和走路的姿态,便能看出她美不美。然后姐妹会问少女想不想见面,愿意的话,便可揭起面纱或给照片让男方先看。双方满意后,少女还要坐在房间内,让男方的兄长透过匙孔去看她,才决定是否让她入门。决定结婚后,男方会先付部分聘金约100 万YER(人民币33600 元),准备迎娶少女。

  结婚当晚,男女双方会先进行 Hammas(土耳其式桑拿浴),然後各自庆祝,男的会跳 JambiyaDance(传统匕首舞)和嚼加特茶;女的也会穿上低胸晚装丶跳舞和吹水烟。派对结束,喜娘会给新郎一块白布,待行房后将染有血迹的白布给喜娘,以证新娘的处子之身。然后,男方才会送上余下的聘礼和首饰。但若然新娘不是处女,就要视乎男人有多爱少女了。有些新郎会割手滴血在白布上,那便是他俩永远的秘密。但若然不满意的话,便会要求女方退回聘礼,而且有权留新娘在男家,几天後才送她回娘家,因家族被蒙羞,那少女此後几年也不可出席何公开的活动。

  哈德拉毛-拉登的故乡

  离开萨那,经历 8个多小时的沙漠车程,来到中部沿阿丁湾向东伸延的哈德拉毛省(Hadhramaut),这片沙漠地带有很多盆地大峡谷(Wadi Hadhramaut),据讲连人造卫星也探索不到峡谷内的地貌,神秘兮兮的。在去年底未发生企图自杀式恐布袭击美国航班之前,当地已有说拉登的祖宗在这里发迹,亦有说拉登曾藏身峡谷盆地中。众说纷纭,加上多年前,外国游客曾被绑架袭击,令也门得《Travel + Leisure》选为“十个最危险的国家之一”。

无辜是这里一个叫 Shibam(希巴姆)的小城,虽有沙漠迈克顿之称,也在 1982 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被蒙上污名。这也未尚不是好事一宗,至少这片沙漠绿州,还未被“旅游化”。

  小城既有护城墙,又有了望塔,在城门後有 500 多幢紧密相连的泥房子。以当年的技术,要在荒漠中建成 5-11 层高的楼房,并非易事,而且每层有两个公寓,成为世上最早出现的摩天大厦,好比现在的迈克顿。

  城中人生活再简单不过,有自己一套社会制度,以阶级分工制,男人跑到城外工作,小孩只管读书玩音乐赶羊群,妇女们留在家中处理家事,老伯则在街边茶馆饮茶或在街上蹓躂吃水烟,与街坊闲聊、想当年。各阶层都有自己的岗位和义务,令社会和谐至今。

  游走城间,泥屋仍然充满生命力,密集的房子会发现小店有的是卖陶壼、有的是造织布、有的卖饰物和女士的梳妆用品,如梳子丶精致梳妆台连眼綫樽。其中一间房子“al baital-taqlidi”(即传统房屋)是开放给公众的博物馆,里面有当地人的家居摆设和用品,亦有关草药医学丶泥房建筑的资料。

  对也门的未知还有太多,十日的旅程一下子就完了。虽然是世上数一数二的穷国,当地人却非常文明有文化,抢劫盗窃率不高,市内也未见森严的守卫,城里人自律且有种傲气,有自己一种生活态度。

  我的导游是个曾在印度受教育的律师,英语流利的也门人,虽有点大男人,却热爱交朋友,才兼职当起导游。至於当地旅行社老板,更是个文质彬彬三十出头的男人。回国后,每当听到也门的相关新闻,也不由得心中一阵抽痛,从一个旅行者的角度,不想也门卷入任何政治旋涡里,令这座活古城一直好好存活下去。
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23:02:18 | 只看该作者
萨那古城


萨那古城,位于也门首都萨那的东部。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萨那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的萨那城,同时又处在穿越也门山脉的主要交通线上,与非洲之角遥相呼应。红海与印度洋在此处汇聚,这一区域是古代阿拉伯人生活的心脏地区。早在公元前10世纪,萨那就在萨巴王国的管辖之下,后成为一个要塞,是商路上一个重要贸易站。萨那城堡建在古代萨巴王国之地,公元3世纪,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著名的古丹宫。萨那城则是围绕着这些公共建筑发展起来的,先是在东面,之后向西扩展。公元525年至527年,埃塞俄比亚人为防范基督徒的入侵,占领了萨那和也门高地,但不久即被波斯人逐走。自公元628年起,伊斯兰势力渗透到阿拉伯半岛南部。萨那成为伊斯兰教义在利比亚到伊拉克之间广大地区的的主要传播中心。630年(先知穆罕默德时期)在古丹宫西侧盖建了3大清真寺。公儿8到9世纪,巴格达的阿巴斯德统治期间,在萨那北部建立了一座王宫。16世纪奥斯曼统治初期,1597年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区。


从布局来看,萨那是一座横八字形的城市,东西长约4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周围由玄武岩和花岗岩垒砌起来的高12米的城墙环绕。横8字的东侧是旧市区,有相当一部分城墙留存至今。西侧为新市区,其城墙已全部被拆毁。横8字交叉处是最热闹的塔哈里尔广场。旧市区为东西约1500米,南比约1000米的椭圆形,道路没有铺石,两侧有石砌和砖砌的独特房屋。旧市区的城墙曾设5座门,现仅有“也门门”,门内是市场。大清真寺即阿里·杰米·阿里·卡皮尔清真寺坐落在旧市区市场内,是萨那的标志性建筑。老城区的高而狭窄的多层住宅和远处的清真寺尖塔构成和谐的整体。多层住宅一般为富裕人家和商人的,王宫在新老市区之间,是一座4层彩顶建筑。老城区内保存着老的风格各异的106座清真寺,12座浴场和6500余座民宅。


萨那城内星罗棋布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区分的,从城门到住宅街门,从主要街道到集市,避免了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石头、砖、土坯、大理石、彩色玻璃将不同的材料缝隙、颜色、纹理和谐地显现出来。塔楼式的住宅,悦目的褐色墙面以及粉刷其上的耀眼白色,与清真寺的尖塔和圆形穹顶相映生辉。

萨那古城建筑风格总体-致的典范,其设计和各个细节,其房舍均已成为经典的、独一无二的传统人类活动文化遗产,是回历初年伊斯兰教义四处传播最直接最实际的见证。




也门建筑之二:古城萨那


   萨那古城,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海拔为2350米高的高原盆地中。红海与印度洋在此处汇聚在一起,这一区域是古代阿拉伯人生活的心脏地区。同时又地处穿越也门山脉的主要交通线上,与非洲之角遥相呼应。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素有“阿拉伯明珠”、“春城”的美称。萨那古城是伊斯兰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且整个古城内的建筑都保存得完好无损,整座古城看上去宛如雕塑和绘画作品一样美丽,风韵无限。


 萨那古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岛的交通要冲。早在公元前10世纪,萨那就是萨巴王国的一个要塞。公元2世纪萨那古城逐渐成为此地宗教和贸易中心。公元3世纪,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著名的古丹宫。萨那城则是围绕着这些公共建筑发展而来,先是在东,之后向西扩展。公元4世纪,这里已成为也门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公元6世纪时为赫米叶尔王朝首府。公元525至527年,埃塞俄比亚人为防范基督徒入侵,占领了萨那和也门高地,但不久即被波斯人逐走。自公元628年起,伊斯兰势力逐渐渗透到阿拉伯半岛南部。萨那成为伊斯兰教义在利比亚到伊拉克之间广大地区的主要传播中心。630年在古丹宫西侧盖建了大清真寺。公元8到9世纪,巴格达的阿巴斯德统治期间,萨那北部建立了一座王宫。898年,也门历史上最主要的穆斯林教派,载德“伊玛目”教派成立。公元11世纪时城内已有106座清真寺、12个浴场和6500座民居。萨那城的多层塔和庙增添了景点的美丽。公元12和13世纪,阿尤布王朝时期,在大清真寺西又盖了一座王宫。1597年奥斯曼统治初期,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区。历史上,萨那曾先后受阿拉伯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由于人文和自然灾难,萨那城多次遭到毁坏,也曾多次重建。1962年也门革命成功后,定萨那为北也门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门统一,萨那为统一后也门共和国的首都。

  萨那市区由老城和新城组成。老城在东区,有许多古老的清真寺和宣礼尖塔。远远望去,萨那古城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和古清真寺巨人的穹顶、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着环绕在周围的碧绿的群山,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漫步在老城区,各式各样的清真寺随处可见,狭窄而热闹的街道密如蛛网,给人一种浓厚的阿拉伯色彩。城东为行政、商业区,西为住宅花园区。很久以来,萨那一直以它那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众多的历史古迹而闻名于世。古城的楼堂屋宇都是用石头垒砌而成,其中青石、白石、黄石占大多数,庄严而又稳固。萨那最醒目的建筑是大清真寺,建于公元7世纪,据说是用从霍姆丹宫拆下的材料建成。清真寺塔尖高耸入云,十分宏伟壮观。大清真寺内的大图书馆为阿拉伯国家最大图书馆之一。萨那古城建筑风格独特,石墙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窗户的上半部为圆拱形,用窗棱装饰出多种图案,镶嵌着彩色玻璃窗。多层住宅一般是富裕人家,层数越多,表明主人的身份越高。最高的住宅有9层。作为极易损坏的同时期社会变迁遗物,萨那房舍已经成为经典的、独一无二的传统人类活动文化遗产。萨那市内星罗棋布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区分的,从城门到住宅街门,从主要街道到集市,这种分类避免了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
4#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23:05:38 | 只看该作者
萨那


萨那是也门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阿邦山和纳卡木山之间的萨那盆地,平均海拔2200米。萨那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夏季气温一般不超过30℃,冬季气温最低气温0℃,年降雨量约250毫米,萨那一年有两个雨季,每年的三月至四月为小雨季,七月至八月为大雨季,因萨那城市排水设施落后,雨季时常常发生水灾。有2500年的历史,是人类最早定居地之一

目录

1 历史
2 地理
2.1 环境气候
2.2 城市划分
3 旅游
3.1 萨那城堡
4 文化
4.1 社交习俗
4.2 饮食习惯
4.3 婚礼习俗
4.4 音乐
5 政治
6 经济
7 其他
7.1 名称来源

萨那 - 历史
萨那萨那是伊斯兰历史名城,有2500年的历史,是人类最早定居地之一,传说诺亚的长子闪就曾在此地定居,关于萨那最早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萨那城堡建于古代萨巴王国之地。公元3世纪,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新王宫,即著名的古丹宫。萨那城则是围绕着这些建筑发展而来,先是在东面,之后向西扩展。公元525至527年,埃塞俄比亚人为防范基督徒入侵,占领了萨那和也门高地,但不久即被波斯人逐走。公元628年起,伊斯兰势力逐渐渗透到阿拉伯半岛南部。萨那成为伊斯兰教义在利比亚到伊拉克之间广大地区的主要传播中心。公元630年在古丹宫西侧盖建了大清真寺。公元8到9世纪,巴格达的阿巴斯德统治期间,萨那北部建立了一座王宫。公元898年,也门历史上最主要的穆斯林教派,载德“伊玛目”教派成立。至今保存的106座清真寺,12座哈玛姆寺和6500间会所,全部建于11世纪前。公元12和13世纪,阿尤布王朝时期,在大清真寺西又盖了一座王宫。1597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初期,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区。历史上,萨那曾先后受阿拉伯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由于人文和自然灾难,萨那城多次遭到毁坏,也曾多次重建。1962年也门革命成功后,定萨那为北也门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门统一,萨那为统一后也门共和国的首都。

古代诗人曾把萨那比喻为“阿拉伯的明珠”,由于这里气候宜人,终年鲜花怒放,绿草如茵,又被人们称为“春城”,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不计其数。在阿拉伯人中素有“途程虽远,必到萨那”之说,现在许多人称萨那为“也门之门”。

关于“萨那”一词,有着多种解释。一说“萨那”是埃塞俄比亚语,意为“要塞”,据说是因为萨那正好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着红海和曼德海峡与非洲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另说,“萨那”一词在阿拉伯文中与“工艺”是一个词根,有“工艺品”之意,因为这里是古代文化中心,有发达的手工业,这里的居民以擅长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而著称。

萨那 - 地理

萨那环境气候
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北纬12-20度,东经41-54度。其北部与沙特接壤,南濒阿拉伯海、亚丁湾,东邻阿曼,西隔曼德海峡与非洲大陆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等相望。也门有约2000公里的海岸线,海上交通十分便利。位于西南的曼德海峡是国际重要通航海峡之一,沟通印度洋和地中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位于阿拉伯海亚丁湾的亚丁是历史上有名的港口之一。按自然状态,也门可分为5个区域---山区、高原、沿海地区、鲁卜哈利地区和群岛。

南部属热带干旱气候,一年分凉热两季,4-10月为热季,平均气温37度,11-3月为凉季,平均气温为27度。年降雨量为50毫米。亚丁气温较高,热季气温高达41.8度,凉季气温最低17.5度,年均降雨量94.7毫米。北部气候种类较多,东面缓坡伸向鲁卜哈利沙漠,是沙漠和半沙漠地区,气候干燥,炎热少雨;中央高原,海拨1500-4000米高,气候凉爽;丘陵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多雨季集中在3-5月和7-9月;西部红海沿岸是帖哈麦地区,气候炎热而潮湿,夏季气温一般在35-40度,湿度一般为80-90%,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城市划分
萨那市内星罗棋布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区分的。从城门到住宅街门,从主要街道到集市,这种分类避免了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另外还有许多花园与城市融为一体。城墙环绕着一块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石头、砖、土坯、大理石、彩色玻璃-将不同的材料缝隙、颜色、纹理和谐地同时显现出来。塔楼式的住宅,悦目的褐色墙面以及粉刷其上的耀眼白色,与清真寺的尖塔和圆形穹顶相映生辉。
在残缺的城墙内萨那提供了一种建筑风格总体一致的典范,其设计和各个细节反映了具有伊斯兰早期空间特色的一种有序结构,这种结构随时光流逝而日渐珍贵。作为极易损坏的同时期社会变迁遗物,萨那房舍已经成为经典的、独一无二的传统人类活动文化遗产。萨那古城是回历初年伊斯兰教义四处传播最直接最实际的见证。

市区由老城和新城组成。老城在东区,有许多古老的清真寺和宣礼尖塔。大清真寺内的大图书馆为阿拉伯国家最大图书馆之一。城东为行政、商业区,西为住宅花园区。很久以来,萨那一直以它那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众多的历史古迹而闻名于世。漫步在萨那的老城区,名式各样的清真寺随处可见,狭窄而热闹的街道密如蛛网,给人一种浓厚的阿拉伯色彩。这里的建筑都是用青石、白石或红石垒砌而成,造型别致,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石刻画。最能引起旅游者兴趣的是这些建筑物的窗户,它们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多为半圆拱形,上面镶嵌着花瓣式彩色
萨那玻璃,每当阳光照射,室内五光十色,艳丽夺目;下半部是可以自由开关的普通窗户,窗口在室内距地面大约半米高左右,人们席地坐在室内,大街上的热闹景象可以一览无余。萨那城内有50多座清真寺,其中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大清真寺至今保存完好,此外还有遍及各处的神殿。城内最著名的古迹有萨那老城、也门门、叶海亚王宫等,其中萨那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萨那北郊达赫尔谷地的绿色原野上,悄然孑立着一座高20米的巨大岩石,依岩石起伏,上面建造有装饰华丽的四五层楼高的建筑,这就是老教长时代的王宫卡索尔·哈克尔宫,又称“石头宫”。整座宫殿高高耸立,巨大的岩石犹如坚固的台基,周围是一片丛林。王宫四周建有碉堡,王宫后面的建筑群据说是当年老教长寻欢作乐的地方。整座王宫的建筑使人感到气势不凡。

萨那的新城区,向人们展示的是另外一种风格,标志着这座城市正向着现代化都市发展。幢幢高大的楼房,一家挨一家的大型商场。各类小汽车穿梭来往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水马龙,十分繁华。高入云霄的航空大楼,造型华丽的萨那饭店,喷水池围绕的银行大厦,加上那些正在崛起的新建筑群,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都城风景。

萨那建有电站及纺织、皮革、食品等工厂和宝石加工手工业。附近农牧业发达,为咖啡等产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和港口。城西的拉哈巴建有国际机场。中国曾援建通往荷台达港的现代化公路和棉纺织厂。

萨那 - 旅游
198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萨那位于海拔2200米的山谷里,当地居民已居住了2500余年。在七世纪和八世纪期间,此城变成了伊斯兰教的重要传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遗产包括106座清真寺,12座哈玛姆寺和6500间会所,全部建于11世纪前。萨那城的多层塔和庙增添了景点的美丽。

萨那位于阿邦山和纳卡木山之间的萨那盆地,平均海拔2200米。萨那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夏季气温一般不超过三十度,冬季气温有时可低至零度,年降雨量约250毫米,萨那一年有两个雨季,每年的三月至四月为小雨季,七月至八月为大雨季,因萨那城市排水设施落后,雨季时常常发生水灾。

目前,萨那仍保留有许多历史古迹,著名的有萨那老城、也门门、叶海亚王宫等,其中萨那老城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萨那城堡建于古代萨巴王国之地。公元三世纪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新王宫,即著名的古丹宫。萨那古城最早建于公元前两世纪。当时这古城内最著名的古建筑是‘艾姆丹’皇宫。据也门古书中介绍,这座宫殿呈正方形,有二十层,每层约高五公尺,墙面全部用大理石建成,殿顶用半透明的雪花大理石建造。它被誉为阿拉伯半岛的第一座‘摩天大厦’。可惜这座闻名遐迩的古建筑在七世纪已不复存在,只留下废墟。

萨那城周围过去砌有高大的城墙,开有八座城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城市扩建时,大部分城墙被拆除,仅留下一座城门作纪念,这就是着名的‘也门之门’。这座门出名是因为当年先知穆罕默德曾派遣他的弟子穆厄玆到也门教授当地人诵读《可兰经》时就是在此地从骆驼上下来。在也门人的心目中,‘也门之门’不仅是一座城门,更是一座‘知识之门’、‘智慧之门’及‘理智之门’。


‘也门之门’的古老城门,有一个不甚宽敞的广场,各种摊贩云集,喧嚣的叫卖声不绝于耳。从广场周围扩散开去,矗立着一座座中世纪风格的方形建筑,一般高三四层,一路往前走,眼前出现几条狭窄的土路通往四处。土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两旁是店铺,售卖各色物品。置身城内,仿佛进入阿拉伯名著《一千零一夜》所描绘的场景。萨那市内星罗棋布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区分的。从城门到住宅街门,从主要街道到集市,这种分类避免了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石头、砖、土坯、大理石、彩色玻璃将不同的材料缝隙、颜色、纹理和谐地同时显现出来。

萨那 - 文化

社交习俗
萨那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萨那友人会交道,极其热情又礼貌;
迎宾总要夹道迎,击鼓鸣枪舞腰刀;
萨那待客礼节更特殊,熏香喷香服务到;
国民多为穆斯林,笃守信仰重宗教;
忌用左手禁饮酒,了解这些很重要。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萨那人迎宾待客习惯给客人熏香和喷香水。主要把檀香木点燃,放进香笼里,然后请客人站起来,解开上衣下部的纽扣,把香笼放在腹部,主人再用嘴吹檀香,使清香扑鼻的烟气熏蒸客人的身体。辞体前,主人还要用香水喷洒客人,用芳香味来表达友谊。萨那男子都穿着宽松肥大的长袍;女子通常要穿长裤,出门时把身体裹起来,头要戴面纱,萨那妇女地位低下,没有读书认字的权利,没有与人交往的机会,也没有领略自然风光之美的福份。萨那属禁酒国家。在宴会中从不备酒,他们惯以凉开水代酒。萨那人相见时,一般先互相致意问候,然后拥抱亲吻面颊一至三次,或者握手后互吻手背一两次,或者握手后吻自己的手背一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门还有个传统礼节就是吻足礼。晚辈拜望长辈,或即将出远门与长辈告别时,先以双手拥抱住对方,吻长辈的脸部,然后跪下再吻长辈的大腿、小腿,以至脚背。认为这样表示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祝福。


饮食习惯

也门人最爱吃的佳肴要属烤全羊了,其最为珍贵的部分是羊头。主食是阿拉伯大饼,用餐惯以右手取食,他们习惯喝茶,也乐于喝咖啡,在喝茶时总在茶水里加入咖啡豆壳,而喝咖啡要放大量的香料和姜。

也门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色、香、味。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辛辣味道。
③主食以面为主食,习惯吃玉米饼,也吃米饭。
④副食爱吃羊肉、牛肉、鸡、鸭、鱼、鱿鱼等,也喜欢西红柿、黄瓜、辣椒、卷心卷、洋葱等蔬菜;调料爱用姜、胡椒粉、辣椒粉等。
⑤制法对炒、烧、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清真菜。
⑦菜谱很欣赏爆炒羊肉、烤肉、辣子鸡丁、清蒸牛肉、香酥鸡、番茄牛肉片、清炖鸡加元葱、炸八块、烤全羊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喜欢喝咖啡、红茶,也喜欢酸牛奶、桔子汁、矿泉水等。
⑨果品爱吃水果中的葡萄、桃、荔枝、石榴、哈蜜瓜、西瓜、香蕉等;干果喜欢葡萄干、榛子、松子等。


婚礼习俗
萨那传统家族里,娶嫁不由已,基本由父母做主。父母是一家之主,尤其是父亲拥有绝对的权威。而且按照伊斯兰教教规,男女授受不亲,所以除了家庭和亲戚关系外,小伙子很少有与女性接触的机会,与姑娘们更是难得一见。因此,选择未婚妻这样的事情就只能依赖父母和亲友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小伙子们到了十七、八岁,父母就开始为儿子张罗婚事了。首先,母亲会在亲友和邻居的子女中留心(如果是表兄妹,亲上作亲也是允许的)。在萨那,妇女们也有自己的社交活动,她们在闲谈、煮饭、做礼拜、编织毛毯之类的集体活动中互相交流,增进了解,母亲大多通过这种方式来物色未来的儿媳妇。如果相中了某位姑娘,母亲会与父亲商量,而父亲对女孩家的男性成员一般则比较熟悉。如果不太熟悉,找个朋友打听打听。或者到女家附近作一实地考察,看看房子的外表就大致知道这家过得怎么样了。父母都同意了,才会征求儿子的意见。而关于那位姑娘,如果两家是亲戚的话,小伙子还会知道一点,如果不是这样则一无所知了。

相亲
然后,父母会托人到女方家里提亲。女方当然也要经过一番考察,如果不反对,会定下一个相亲的日期。到了那一天,小伙子和父亲一起带着礼物来到女方家中,主要目的在于让女方家庭特别是女孩本人得于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如果幸运的话,女孩也许有机会向客人献茶或椰枣,当然必须得戴上厚厚的面纱。这一次,女方对男方的了解多了一些,但是小伙子对女孩却还是知之甚少。

相亲结束时,女方父亲一般不会立即答应这桩婚事,而是要求给一段时间考虑和商量一下,并且要征求女儿的意见。如果双方都没什么意见的话,接下来便是正式的求婚了。
音乐
萨那歌曲完美结合了诗歌和也门的传统音乐,通常在典礼和一些仪式上进行演奏,表演者在乌得琴伴奏下独唱,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不过,曾经让也门人引以为豪的萨那歌曲,如今也因听众日益稀少而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目前只有少数几位音乐家仍保持着演唱萨那歌的传统。为了保护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也门音乐遗产中心合作发起了收录也门古老民乐的行动,目前,遗产中心已经收录了近300首歌曲。

萨那 - 政治
1956年9月24日,阿拉伯也门与中国建立公使级外交关系,1963年2月13日升格为大使级。1968年1月31日与民主也门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也门统一后,中也两国建交日期确定为1956年9月28日。2004年3月,巴贾迈勒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萨那 - 经济
萨那建有电站及纺织、皮革、食品等工厂和宝石加工手工业。附近农牧业发达,为咖啡等产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和港口。城西的拉哈巴建有国际机场。中国曾援建通往荷台达港的现代化公路和棉纺织厂。

萨那 - 其他

名称来源
关于“萨那”一词,有着多种解释。一说“萨那”是埃塞俄比亚语,意为“要塞”,据说是因为萨那正好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着红海和曼德海峡与非洲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另说,“萨那”一词在阿拉伯文中与“工艺”是一个词根,有“工艺品”之意,因为这里是古代文化中心,有发达的手工业,这里的居民以擅长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而著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23:07:51 | 只看该作者
相关文章


危地也门:无险不欢的极致体验

 盛产刀和枪的也门,从来都是以“邪恶”的姿态示人。基地组织扎根、频繁的游客绑架事件、政府与部落的冲突、直至近几个月来阿拉伯国家的连锁政治地震引发的“愤怒日”事件,都让人闻之色变。

  然而,对于疑虑重重的旅游者来说,也门,这个拥有着古希巴灿烂文化的阿拉伯福地、“乳香之路”起点,却又是一个太过诱人的存在。其实,当真的踏上这片危地,我却发现,它并不像伊拉克或阿富汗那样血肉横飞、满地雷区,往往是有惊无险、险中有乐。这样一趟非凡的穿越之旅,属于身上带有冒险因子的旅行者,又极致,又适度,够胆的人,才能识得此中乐趣。

 临去也门之前,身边就有许多朋友提醒我注意安全。但在也门首都萨那(Sanaa)落地一刻起,我就怀疑走错了地方,这哪里是新闻播报中的混乱之国啊?老城一派祥和。媒体爆光率最高的解放广场(Taharir Square),常年上演着也门反对派和支持派对峙的政治闹剧,刚到广场边上时,我还战战兢兢,小相机不敢拿在手上,等转了一圈后,大相机都挂在脖子上了。周围的人争先恐后往我镜头前凑,分不清楚谁是反对派、谁是支持派。

  广场不大,有萨那老城少有的绿地,路上搭满了巨大的帐篷,据说是萨那郊区的部落搭的,远远看过去,绿地就像帐篷海洋中的孤岛。所有路口都塞满了警车,警察的主要工作就是阻止车辆进入广场,却根本不管行人,看见我也会打招呼,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说:“欢迎来也门”。

  许多跟我一样的外国游客来到这里,都饶有兴致地围观正在进行中的示威活动。许多人手举标语牌匾,一些人还站到皮卡车顶上演讲。围观人群中本地看客不多,却挤着不少本地小商贩,卖果汁的,卖烤玉米的,卖冰激淋的,还有带小孩子骑马的,外加广场高音喇叭上放的也门音乐,怎么看怎么像一场嘉年华。

  在也门,示威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政治生态。示威者还有福利可享,不管是支持派还是反对派,政府都会免费提供午餐和卡特叶(Qat,一种可咀嚼的植物叶子),甚至还发钱,据说每人每天5-10美元。

  午餐后,广场阳光正烈,人们齐齐进了帐蓬,我也钻进了其中一顶。里面的摆设十分简单,地上铺着毡毯,沿帐蓬壁对放了长长两排靠垫,倚满人,嘴如反刍般慢慢咀嚼着,左颊或右颊高高鼓起,里面存的全是嚼碎的卡特叶,这些碎叶与唾液充分混合后,会使人兴奋,瞳孔放大,肌肉松弛,自然精神就非常放松了。

  旁边的大叔告诉我,咀嚼卡特叶可是件技术活,碎叶一定要多到鸭蛋大的一团,并在口腔里呆上四五个小时,同时还要反复咀嚼并不停补充新叶。我照着他的样子,费了好大工夫,才存了一小团碎叶在口中,照照镜子,好像闹牙痛,左颊只是微微肿了点,离当地人的平均水准都还有好大一截,更别说高手了。据说他们嘴里的叶球能比网球大。

  眼下,帐篷里已分不清政治阵营了,反对派、支持派和警察们如兄弟般亲热地挤在一起,共同分享咀嚼卡特叶的快乐,消磨着漫长的下午时光。我和他们聊天,也包括女性,大家都一致认为也门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暴力流血事件,通常是上午趁着天气凉爽,对峙双方互相叫嚷、甚至扔石头,午饭后的卡特叶时间,大家就立刻变成了兄弟,“总统的去留关我们什么事,明天再说。”

  后来,我在解放广场附近的国家博物馆逛,遇到一群工作人员和旅游警察,他们也是类似的态度。工作人员大多支持总统,即挺阿里派,旅游警察则反对总统,即倒阿里派。支持的说不出什么特别理由,反对的除了抱怨工资低外(旅游警察月收入约130美元),也只是厌烦了这么多年来对着一张脸。“阿里已经在位32年了,我小时候就见他是总统,成年了也是,结婚生子了还是,老了不会还是这张脸吧?”这位旅游警察的话,和我去年在埃及听到的如出一辙。但无论反对还是支持,他们都说决不会向自己的兄弟开枪。

  我不敢断定也门就是安全的国家,但我在这里确实感到非常的安全,所有我遇见的旅行者也都这么说,哪怕我们就站在也门政治旋涡的中心地带,依然感觉不到丝毫威胁。有人甚至开玩笑,要不我们也搬到解放广场上去?有吃有喝,有卡特叶,还有钱可拿,共产主义啊!


遭遇绑架,实在是件恐怖的事,与之相连的不是巨额赎金就是悲惨死亡,最恶劣的更是将无辜者的生命当作政治或宗教筹码来随意交换。不过,发生在也门境内的一些绑架却比较另类,我称其为“也门式绑架”。

  这类绑架通常由部落组织,并无周密计划,绑架对象倒是明确,通常为外国人;绑架者并不要求巨额赎金,一般就是要求给村里建个新学校,或者修条进山的路,最政治化的也就是要求释放监狱里的囚犯,却并非政治犯,不过是部落里或村里人犯了事被判了刑的;绑架者对人质招待极好,也门政府的回应也十分迅速,所有要求一概答应只求放人,于是,两三天后,人质便毫发无损地返村了。自1991年第一起针对外国人的绑架事件发生后,类似绑架事件发生了200多起,绝大部分人质未受任何伤害。于是,便有人将“也门式绑架”奉为旅游者在也门的极致体验。

  这天我去了一趟依山而建的图拉城(Thula),正在为有7座城门的古城而惊叹时,司机兼导游穆加里对我说,图拉古城北面30多公里的阿姆兰古城,也有7个城门,整个古城形如也门弯刀。自然,我立刻要求前往,他却直摇头,说那地方可不敢去,即便去,路上的检查点也不会放行。原因是去年两名荷兰人被那座城的居民给绑了,条件只有一个:要求释放部落首领的兄弟。首领兄弟此前和人打架,伤了人,被关进监狱。而也门政府那次也表现异常强硬,直接就派特种部队进城把人质救了出来。但过了两天,政府却也释放了首领兄弟,还送给首领一辆新车、外加200万也门里亚尔的现金,据说这也是出于总统笼络部落首领、维稳的需要。由于也门当前的主要社会结构仍是部落制,得到部落首领的支持意味着政治稳定,这大概也是各部落能用绑架外国人来要挟政府的原因之一。至于那两个荷兰人,据说在被绑的几天里,每天享用着一头羊的招待规格呢。而自那以后,也门政府再也不允许外国游客去那边玩了。


  我和穆加里开玩笑说,要不咱俩合作,你去通风报信把我给绑了,得来的钱大家分,可好?老实说,敢到也门旅行的外国人,潜意识中都有过这个念头,经历一场也门式绑架,好吃好住,有惊无险,更重要的是时间短故事长,茶余饭后一提,绝对举座震惊。只是,近年来基地组织在也门生了根,其参与的几起绑架多以伤亡告终,2010年就有9名在也门工作的外国医护人员被不知名组织绑架,3死6失踪,基地组织的嫌疑却未得到证实。自从基地组织绑架出现后,也门的绑架也被分成了两大类:好绑架和坏绑架。对于想要追求“极致体验”的游客来说,万一和基地成员迎头碰上,代价就太大了点。

  好在我的也门之行,诸事顺利。绑架离我的距离看似很近,实则遥远。政府规定,任何离开首都萨那的陆地旅行,外国人都必须事先到警察局申请许可证。许可上要注明旅行者的姓名、国籍、前往地点及时间,且必须复印多份,每一个检查点都要交上一份,出城的第一个检查点还要电话联系确认并非假冒,回程同样每个检查点再交上一份。这样如果有任何绑架发生,政府能在第一时间查明被绑架者的身份和国籍。而对于那些绑架高发地带,警察局不发任何旅行许可,比如这次我就不能去马里卜(Mabib)旅行,那里有著名的希巴女王宫殿。若乘飞机,就不必申请旅行许可,只是通飞机的地方也屈指可数。

  当然,即便如此,被绑架的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也门东部地带。我突发奇想,既然绑架多针对外国人,那就干脆像也门女子那样穿黑炮蒙面好了。在这个严格的穆斯林国家里,没有任何一个男子会要求陌生女子揭开面纱。话一出口,同行的外国朋友和也门导游皆举手赞成。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23:09:13 | 只看该作者
续上:

 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也门有几个地区属于绑架高危地带,如北部的萨达(Sadaa)和中部的马里卜(Mabia)。近5年来,除了极个别情况,政府一般禁止旅行者前往上述两个地区。紧挨着马里卜的哈达拉毛(Hadramout)也属于危险地带,不过旅行者却从未断过,当地警察局发放旅行许可的前提是旅行者必须全程由武装警察陪伴,这个全程指的是在其境内的每一分钟。


  我是属于那种喜欢深入当地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旅行者,除非万不得以,坚决不乘飞机不跟团更不包车,不在省钱在乐趣。可是,由于绑架危险的存在,目前也门的很多长途巴士不允许外国人搭乘,即便上了车遇到检查点也会被要求下车,因而陆路旅行也门全境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奈我只能选择飞机:从首都萨那飞往印度洋中的索克特拉岛(Socotra),然后飞往南部的港口城市穆卡拉(Mukalla),从那里的陆路经杜安干谷(Wadiduan)到达塞原(Seiyun),最后从塞原飞回萨那。


  从索克特拉岛到穆卡拉的飞机只是经停,终点在萨那。这天飞机上的乘客八成是外国游客,但在穆卡拉下飞机的只有我一个外国人。当我走过机舱时,所有人都以一种疑虑的眼神看着我,颇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气氛。从穆卡拉到塞原的陆路行程,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由旅行社安排司机包车,原因很多:许可证问题;警察保护怎么操作的问题;是否能搭乘公共交通的问题;最令人头痛的还是语言问题,萨那以外的地区很难找到人说英语,路上那么多警方和军方的检查点,再加上时局动荡,任何一个检查点都可以把我扣下盘问,风险未必有,只是怕耽误时间,外加坏了兴致。


  本来计划在穆卡拉停留半天,看看老城、海滨大道和博物馆,毕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或终点)就在现代穆卡拉的附近。可出机场没多久,便接到旅行社的电话,说很可能有反政府的示威游行,如果道路被封锁,就只能取消原定行程了。果真,到了城边上就发现非但道路被封,海滨大道那边也黑烟滚滚的,司机哈桑手脚麻利地掉头直奔了警察局,不愧是在旅游业混了快20年的老牌司机,对于危险的嗅觉比常人敏感许多。


  警察局门口一群持枪警察在闲聊,哈桑和其中一大汉谈了几句,就开车进了警察局大门。等了好一阵,才见哈桑同一位警察一起回到车上,这位警察将一路负责我的安全。虽说警察保护并不收取额外费用,但我在入境时还是交了50美元保护费。陪同的警察非常敬业,我下车买水果他提枪跟着,我去上个厕所他也背枪在门外等着,我路边拍个照他更是不厌其烦地守着,午饭好容易不和他同桌了,可正当我一边手忙脚乱地撕着烤鸡,一边和不断滑落的头巾较劲的时候,猛一抬头,却发现这位警察老兄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我,真是一刻也不离视线。此后每过一个检查站换一个警察,他们大多不会说英语,所能做的就是紧跟不离,说是武装保护,却更像是武装押送。


  第二天一早,换了一位穿绿色迷彩服的警察。这天比较热闹,杜安干谷里的村子多,警察检查点也多,警察换班换得更频繁了,先是叫默罕默德的,然后是叫艾哈迈德的,从第5位警察开始,我都懒得问名字了,只是好奇之前那些警察怎么回的家?杜安干谷里没有公共交通,难不成也伸个大拇指搭便车。正在胡思乱想,一声响脆的枪声,在干谷里引起了阵阵回声,警察一把抓起放在座位上的枪,探头窗外查看,动作极其敏捷。我一阵紧张,所幸没事。也门人口2500万,却拥有6000万支枪,除了萨那、亚丁几个大城市严格控制外,寻常百姓扛支枪走在大路上实在是太正常了。此前也不是没有经历过警察或士兵跟车的事,比如从中国的红其拉甫山口出境去往巴基斯坦的途中,再比如斋月期间从苏丹的苏丹港到其北部的卡瑞玛,不过那都是一车或几车的人,单独由武装警察保护倒还是头一次。3天时间,先后共有7位武装警察跟随,却一路无惊无险,想来有些可惜。

一大早,旅游警察亚西尔就和我说这天是也门的“愤怒日”,塞原将会有反对现任总统的示威游行。

  塞原位于也门的哈达拉毛干谷,附近有两个著名的古城希巴姆(Shibam)和塔里木(Tarim)。这一带在古代曾是乳香之路的必经之地,如今散落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很多商贾世家和此地有着历史上的渊源,外资和侨汇使得哈达拉毛干谷成为也门最富裕的地区。

  从古城塔里木回到塞原已经是中午时分,苏丹王宫的大门紧闭,我的向导亚西尔敲开边门,和里面的人说了几句,便有工作人员过来带我进去参观。我注意到王宫前广场周围的店铺大多未开,王宫也提前关门,大家都在担心示威可能带来的骚乱,虽然此时示威者正在小城另一头的政府门前摇旗呐喊。

  王宫是一座壮观的白色建筑,大部分房间被辟为博物馆,当我正和工作人员低声讨论着花窗上精美的木雕时,几声枪响划破正午的宁静,大家互相交换眼色后,有人打开了窗门,炽烈的沙漠阳光倾泻而入,在晕眩了几秒钟后,我看清了民居、店铺、清真寺和宣礼塔,以及作为背景的一股黑烟,那里,示威者正试图焚烧政府大楼附近的一座体育场。

  没多久,又是几声枪响,然后就听见王宫底楼的门被砰地打开,一串急促的脚步声,五六个人冲上楼来,又是挥手又是咳嗽,直冲向卫生间或饮水器,大捧地接水洗脸。他们有的穿着旅游警察的制服,有的则是便装,但无一例外地都挎着枪。我问出了什么事,有人边咳边说是催泪瓦斯,此时,亚西尔也冲了进来,对着工作人员嚷了一大段阿拉伯语后,转头让我跟着他们走,于是我便被带到了顶楼的办公室,有人让我在窗前的椅子上坐下,递上了一杯冰水,又有人小心翼翼地打开窗门,望下去正是王宫前的广场,枪声再次响起,我看见街角有七八个人慌忙作鸟兽散。

  听亚西尔说,此前一些人来到王宫旁,试图取下隔壁清真寺里悬挂的总统像,结果遭遇上防暴警察。警察鸣枪未能驱散人群后,便施放了催泪瓦斯。这瓦斯对于示威者的效果如何并不得知,但王宫大门里外的旅游警察和保安都中了招,才发生了刚才的一幕。亚西尔提着枪冲上来,要我立刻跟他回酒店,说那里最安全,于是我拎着绊脚的黑袍子直奔下楼。却不想,催泪瓦斯又一再被施放,窗外的楼前不断腾起白色的浓烟,这样的奔袭往返了两次。

  最终上了车,就见一辆警车飞奔而来堵在前面路口,车上站满了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紧接着是第二辆满载的警车。警察开始驱赶过路人员,设置路障关闭广场,远处仍有枪声响起。几分钟后,亚西尔把我送进了酒店大堂,并嘱咐我在酒店里老实呆着。下午,坐在酒店的餐厅喝茶,抬眼就能看见碧蓝的泳池和玫红的九重葛,在午后的炽热中闪着微光。我突然记起了一个细节:当我坐在王宫顶楼办公室的窗前,在枪声中俯瞰塞原时,有人在我耳边轻声说:“你正在见证着一个历史,我们也门的历史。”

 ①签证:也门暂未向中国大陆开放个人旅游签证,只开放了团体旅游签证,签证时需提供中国旅游公司的申请函和个人详细资料,须持有往返机票,护照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办理时间通常为5—7天,签证费1500元。

  ②交通:北京、上海、广州都有直飞也门首都萨那的定期航班,途中由迪拜或多哈转机。也门交通以公路为主,首都萨那与国内主要城镇均有公路相通,主要长途交通工具是大型客车。航空较为发达,有萨那、亚丁、荷台达、木卡拉、赛永、塔兹、阿特戈等国际国内机场,大城市间有定期或不定期航班,国际航线可直达阿拉伯半岛所有国家、东南亚、欧洲和东北非及南非等国家。

  【吃什么】

  也门是阿拉伯国家,食品清真,一般宾馆不提供餐饮,除非提前预定。也门人最爱吃烤全羊,尤其是羊头,主食则是阿拉伯大饼、玉米饼等面食,也吃米饭,用餐惯以右手取食。也门人习惯喝茶,也乐于喝咖啡,在喝茶时总在茶水里加入咖啡豆壳,而喝咖啡要放大量的香料和姜。

  【怎么玩】

  ①希巴姆土城:位于也门南部哈德拉毛省,是一座建于16世纪的古建筑,城内所有的设施,包括围墙、房屋、清真寺,甚至小学校,全部由泥土堆积而成,未见一砖一瓦。土城的建筑风格贯穿了垂直设计的理念,远远望去,好似沙漠中突起的摩天大厦,因此被称为“沙漠中的曼哈顿”。

  ②萨那老城:也门的标志性建筑,坐落在首都萨那市区内,人类居住历史长达2500多年。据史载,这座古城早在1066年威廉一世带领诺曼底军队横跨英吉利海峡并最终征服英格兰之前,就已矗立在古也门的大地上。公元前7世纪,萨那老城成为伊斯兰教的中心,城内建有103座清真寺,14座传统浴房,6000多座镶有古阿拉伯风情雕花的房屋建筑。

  ③宰比德古城:邻接红海沿岸,是13-15世纪也门首都所在地,是一座因其突出的考古价值而闻名的历史遗址。几个世纪以来,宰比德大学作为学习伊斯兰教义和阿拉伯文化的中心而享誉全世界。9世纪,代数学就是在这里问世的。

  ④索克特拉群岛:坐落于印度洋西北部,靠近亚丁湾,由4座岛屿和2座位于非洲之角延长线上的小石岛构成。岛上生态多样的特点和人迹罕至的原生态风光为其赢得“印度洋上的处女岛”、“幸福岛”等美誉。岛上37%的植物(包括龙血树,一种会淌血的树)、90%的爬行动物,以及95%的蜗牛,属索岛独有,世界其他角落都无以寻觅。不仅如此,索岛还是192种稀有鸟类(包括44种陆地哺乳鸟类和85种迁徙候鸟,其中相当数量属于濒临灭绝的鸟种)、253种珊瑚礁、730种鱼类和300多种螃蟹、龙虾和海虾的栖息地。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23:12:06 | 只看该作者
“也门之门”——萨那

萨那 (Sana'a) 是也门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阿邦山和纳卡木山之间的萨那盆地,平均海拔2200米。萨那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夏季气温一般不超过30℃,冬季气温最低气温0℃,年降雨量约250毫米,萨那一年有两个雨季,每年的三月至四月为小雨季,七月至八月为大雨季,因萨那城市排水设施落后,雨季时常常发生水灾。人口190万(2005年)。

    古代诗人曾把萨那比喻为“阿拉伯的明珠”,由于这里气候宜人,终年鲜花怒放,绿草如茵,又被人们称为“春城”,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不计其数。在阿拉伯人中素有“途程虽远,必到萨那”之说,现在许多人称萨那为“也门之门”。

    关于“萨那”一词,有着多种解释。一说“萨那”是埃塞俄比亚语,意为“要塞”,据说是因为萨那正好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着红海和曼德海峡与非洲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另说,“萨那”一词在阿拉伯文中与“工艺”是一个词根,有“工艺品”之意,因为这里是古代文化中心,有发达的手工业,这里的居民以擅长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而著称。

    萨那是伊斯兰历史名城,有2500年的历史,是人类最早定居地之一,传说诺亚的长子闪就曾在此地定居,关于萨那最早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萨那城堡建于古代萨巴王国之地。公元3世纪,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新王宫,即著名的古丹宫。萨那城则是围绕着这些建筑发展而来,先是在东面,之后向西扩展。公元525至527年,埃塞俄比亚人为防范基督徒入侵,占领了萨那和也门高地,但不久即被波斯人逐走。公元628年起,伊斯兰势力逐渐渗透到阿拉伯半岛南部。萨那成为伊斯兰教义在利比亚到伊拉克之间广大地区的主要传播中心。公元630年在古丹宫西侧盖建了大清真寺。公元8到9世纪,巴格达的阿巴斯德统治期间,萨那北部建立了一座王宫。公元898年,也门历史上最主要的穆斯林教派,载德“伊玛目”教派成立。至今保存的106座清真寺,12座哈玛姆寺和6500间会所,全部建于11世纪前。公元12和13世纪,阿尤布王朝时期,在大清真寺西又盖了一座王宫。1597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初期,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区。历史上,萨那曾先后受阿拉伯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由于人文和自然灾难,萨那城多次遭到毁坏,也曾多次重建。1962年也门革命成功后,定萨那为北也门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门统一,萨那为统一后也门共和国的首都。
   




    市区由老城和新城组成。老城在东区,有许多古老的清真寺和宣礼尖塔。大清真寺内的大图书馆为阿拉伯国家最大图书馆之一。城东为行政、商业区,西为住宅花园区。很久以来,萨那一直以它那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众多的历史古迹而闻名于世。漫步在萨那的老城区,名式各样的清真寺随处可见,狭窄而热闹的街道密如蛛网,给人一种浓厚的阿拉伯色彩。这里的建筑都是用青石、白石或红石垒砌而成,造型别致,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石刻画。最能引起旅游者兴趣的是这些建筑物的窗户,它们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多为半圆拱形,上面镶嵌着花瓣式彩色玻璃,每当阳光照射,室内五光十色,艳丽夺目;下半部是可以自由开关的普通窗户,窗口在室内距地面大约半米高左右,人们席地坐在室内,大街上的热闹景象可以一览无余。萨那城内有50多座清真寺,其中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大清真寺至今保存完好,此外还有遍及各处的神殿。城内最著名的古迹有萨那老城、也门门、叶海亚王宫等,其中萨那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萨那北郊达赫尔谷地的绿色原野上,悄然孑立着一座高20米的巨大岩石,依岩石起伏,上面建造有装饰华丽的四五层楼高的建筑,这就是老教长时代的王宫卡索尔·哈克尔宫,又称“石头宫”。整座宫殿高高耸立,巨大的岩石犹如坚固的台基,周围是一片丛林。王宫四周建有碉堡,王宫后面的建筑群据说是当年老教长寻欢作乐的地方。整座王宫的建筑使人感到气势不凡。

    萨那的新城区,向人们展示的是另外一种风格,标志着这座城市正向着现代化都市发展。幢幢高大的楼房,一家挨一家的大型商场。各类小汽车穿梭来往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水马龙,十分繁华。高入云霄的航空大楼,造型华丽的萨那饭店,喷水池围绕的银行大厦,加上那些正在崛起的新建筑群,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都城风景。

    萨那建有电站及纺织、皮革、食品等工厂和宝石加工手工业。附近农牧业发达,为咖啡等产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和港口。城西的拉哈巴建有国际机场。中国曾援建通往荷台达港的现代化公路和棉纺织厂。


“这里是也门”系列:走进也门首都萨那

飞机刚着陆,就发现在跑道左侧的草坪内有着一架坠毁客机的残骸,而在不远处又有着各式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一切似乎都在告诉大家,这个国家充满了危险和挑战。萨那国际机场很小,一共只有两条行李传送带,而所谓的免税店,规模只类似于北京胡同里的小店般。


  萨那的大街上有着各种持枪士兵,时不时还会出现一个检查站,数名军警上前对车进行安检,不远处还停着一辆全副武装的装甲车,不过,安检程度比起伊拉克来,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警察看过我们的证件,就挥手放行,全然不查车上是否会粘有炸弹。司机贾比尔告诉记者,虽然在去年,萨那曾发生过严重的交火事件,但是都是明着动武,萨那很少会出现伊拉克那样的汽车炸弹袭击事件,恐怖事件主要还是发生在南部省份。

  萨那的街道很窄,基本都是双车道,道路两侧都是一座座矮房,高不超过4层,外表较为破旧。整个城市几乎没有红绿灯,在几个较为繁忙的路口,有交警指挥着过往车辆。偶遇堵车,就会有一些拿着矿泉水的小孩来窗外兜售,或是穿着黑袍的中老年妇女上前敲窗乞讨。除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萨那古城,很难看出这个国家曾经有过繁荣时期。

  我们下榻的宾馆是也门总统大选新闻中心所在地,宾馆内安保措施严格,门口甚至有装甲战车和全副武装的军警守卫。根据在伊拉克、巴林等国家采访的经验,我们拿出相机偷偷进行拍摄。司机贾比尔见状大笑,告诉我们,在也门,遇到任何男子,无论是否背着武器,都可以上前拍照,他们不但不会拒绝,还会特别友好地过来合影。将信将疑的我们拿着相机走上前,忽然被军警们包围,不过不是阻止,而是争着要跟我们合影,嘴里还不停地用阿拉伯语喊道“中国人,我们的朋友”。

  由于宾馆建造在山上,从房间俯瞰萨那,整个城市犹如正在礼拜的穆斯林般,虔诚、宁静,我们希望萨那的明天,会在这份宁静之上添加些许繁华。
8#
发表于 2012-4-1 11:05:33 | 只看该作者
也门萨那古城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2-4-1 11:17 编辑 ]

11.jpg (51.68 KB, 下载次数: 107)

11.jpg

12.jpg (215.03 KB, 下载次数: 109)

12.jpg

13.jpg (174.13 KB, 下载次数: 118)

13.jpg

14.jpg (164.04 KB, 下载次数: 121)

14.jpg

15.jpg (119.6 KB, 下载次数: 103)

15.jpg

16.jpg (51.57 KB, 下载次数: 115)

16.jpg

17.jpg (102.08 KB, 下载次数: 100)

17.jpg

18.jpg (160.7 KB, 下载次数: 106)

18.jpg

19.jpg (75.67 KB, 下载次数: 82)

19.jpg

20.jpg (102.99 KB, 下载次数: 102)

20.jpg
9#
发表于 2012-4-1 11:06:23 | 只看该作者
也门萨那古城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2-4-1 11:29 编辑 ]

21.jpg (124.5 KB, 下载次数: 92)

21.jpg

22.jpg (66.23 KB, 下载次数: 115)

22.jpg

23.jpg (36 KB, 下载次数: 95)

23.jpg

24.jpg (138.03 KB, 下载次数: 99)

24.jpg

25.jpg (80.27 KB, 下载次数: 117)

25.jpg

26.jpg (46.21 KB, 下载次数: 115)

26.jpg

27.jpg (64.19 KB, 下载次数: 96)

27.jpg

28.jpg (81.61 KB, 下载次数: 98)

28.jpg

29.jpg (59.98 KB, 下载次数: 96)

29.jpg

30.jpg (31.69 KB, 下载次数: 117)

30.jpg
10#
发表于 2012-4-1 11:09:58 | 只看该作者
也门萨那古城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2-4-1 11:25 编辑 ]

1.jpg (84.2 KB, 下载次数: 96)

1.jpg

2.jpg (32.83 KB, 下载次数: 111)

2.jpg

3.jpg (260.57 KB, 下载次数: 97)

3.jpg

4.jpg (42.36 KB, 下载次数: 103)

4.jpg

5.jpg (66.79 KB, 下载次数: 115)

5.jpg

6.jpg (64.35 KB, 下载次数: 108)

6.jpg

7.jpg (55.45 KB, 下载次数: 99)

7.jpg

9.jpg (62.05 KB, 下载次数: 115)

9.jpg

8.jpg (49.34 KB, 下载次数: 91)

8.jpg

0.jpg (382.98 KB, 下载次数: 111)

0.jpg
11#
发表于 2012-4-1 11:17:50 | 只看该作者
也门萨那古城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2-4-1 11:38 编辑 ]

31.jpg (133.16 KB, 下载次数: 91)

31.jpg

32.jpg (75.15 KB, 下载次数: 98)

32.jpg

33.jpg (55.97 KB, 下载次数: 106)

33.jpg

34.jpg (126.55 KB, 下载次数: 96)

34.jpg

35.jpg (170.13 KB, 下载次数: 133)

35.jpg

36.jpg (234.73 KB, 下载次数: 110)

36.jpg

37.jpg (52.38 KB, 下载次数: 100)

37.jpg

38.jpg (64.49 KB, 下载次数: 126)

38.jpg

39.jpg (69.83 KB, 下载次数: 96)

39.jpg

40.jpg (51.3 KB, 下载次数: 117)

40.jpg
12#
发表于 2012-4-1 11:42:04 | 只看该作者
也门萨那古城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2-4-1 11:46 编辑 ]

41.jpg (50.63 KB, 下载次数: 95)

41.jpg

42.jpg (39.18 KB, 下载次数: 103)

42.jpg

43.jpg (59.34 KB, 下载次数: 93)

43.jpg

44.jpg (59.9 KB, 下载次数: 95)

44.jpg

45.jpg (140.66 KB, 下载次数: 123)

45.jpg

46.jpg (69.09 KB, 下载次数: 98)

46.jpg

47.jpg (72.12 KB, 下载次数: 98)

47.jpg

48.jpg (49.33 KB, 下载次数: 107)

48.jpg

49.jpg (49.07 KB, 下载次数: 102)

49.jpg

50.jpg (162.14 KB, 下载次数: 95)

50.jpg
13#
发表于 2012-4-1 11:47:18 | 只看该作者
也门萨那古城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2-4-1 11:49 编辑 ]

51.jpg (110.69 KB, 下载次数: 110)

51.jpg

52.jpg (121.15 KB, 下载次数: 101)

52.jpg

53.jpg (117.11 KB, 下载次数: 111)

53.jpg

54.jpg (109.55 KB, 下载次数: 121)

54.jpg

55.jpg (84.92 KB, 下载次数: 100)

55.jpg

56.jpg (136.65 KB, 下载次数: 86)

56.jpg

58.jpg (61.97 KB, 下载次数: 101)

58.jpg

57.jpg (80.54 KB, 下载次数: 101)

57.jpg

59.jpg (53.75 KB, 下载次数: 114)

59.jpg

60.jpg (80.92 KB, 下载次数: 86)

6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5 13:22 , Processed in 0.164425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