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02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利比亚莱波蒂斯考古遗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16 22:0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莱波蒂斯考古遗址位于利比亚科姆斯地区的莱卜达河出海口,首都的黎波里市东123公里处。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1960年,一支考古队在此发掘出腓尼基人的墓地,而这里的主要人文价值却在于稍后的古罗马帝国时期。


目录

简介
结构
历史
西方的掠夺





简介
  利比亚,大莱波蒂斯考古遗址,文化遗产,198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里是北非保存最好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遗址,有港湾、市场、仓库、商店、浴池、竞技场、剧场和居民区,规模宏大而且壮观。从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迦太基城,到公元439年易手于汪达尔人,前后共500多年。其间,大莱波蒂斯逐渐发展成为罗马帝国的一流城市,是北非一大港。曾是该市的臣民、后来为罗马皇帝的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维在该城大兴土木,将其变成罗马世界中最漂亮的城市之一。它拥有宏大的建筑物、人工港口、市场、仓库、工场和居民区。得益于海洋交通的发达,大莱波蒂斯的橄榄油"文化"发达,是非洲最重要的橄榄油产品集散中心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小麦贸易市场。

结构
  大莱波蒂斯考古区的建筑呈一个个长方形,具有典型的古罗马城市建筑风格。南北主要街道名卡尔多;东西干道称德古马努斯,城内的其他街巷都可与这两条大街平行而建。沿卡尔多大街向北步行可一直走到碧波万顷的地中海南岸。卡尔多的南端是著名的塞维洛拱门,也是大莱波蒂斯考古区的入口处。在这里有一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明该考古区受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保护。卡尔多街是原来老城的中轴线,由于公元1世纪末城市的发展,现处于考古区的西南部。    

大剧场、竞技场和赛马场是古罗马人最喜欢去的娱乐场所,因而这些建筑也最具有代表性。大莱波蒂斯剧场建于公元1-2世纪,主要由半圆形的看台和舞台组成。中间由乐池连接,形成完美的整体。大剧场临海而立,坐在看台上可以看到舞台和高大的背景墙,起身站立则可眺望美丽的地中海。大剧场是一座石灰石和大理石结合的建筑,石灰石采自大莱波蒂斯以南5公里的地方,大理石的来源一说是从罗马开出的船上的压仓物,一说是采自地中海沿岸。大剧场内原有许多精美的大理石雕像,可惜完整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只在舞台的两侧各有一尊立像,另有一些被保存在的黎波里的古堡博物馆中。

历史
  公元2世纪时,城市沿地中海南岸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在原来的战壕位置修筑了石头城墙,保存至今的海德瑞恩浴室建于126-127年间。公元3世纪初,大莱波蒂斯的城市建设达到顶峰。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维于202年在东部前线大获全胜,第二年荣归故里,前面提到的塞维洛拱门就是在他凯旋之前仓促中建造的。这座拱门的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门洞,石料以石灰石为主,外面由大理石浮雕和檐柱装饰,高大而精美,不失为古罗马建筑的杰作。   

除了这座拱门外,塞维洛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位期间开工完成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新建了两条街道,扩建了海港,使10000吨的船只可以直达城外卸货。目前人们还可以看到的新会堂和西门外的猎人浴场都是塞维洛王朝期间的建筑。公元235年,塞维洛王朝结束,大莱波蒂斯从此一蹶不振,再没有出现先前那种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大规模兴建。   

公元4世纪对大莱波蒂斯可谓祸不单行。公元363-367年,城市遭到奥斯图里部落的洗劫,其间地中海沿岸发生的一次大地震(公元365年)更是雪上加霜,使大莱波蒂斯遭到严重破坏。公元439年,汪达尔人占领迦太基城,取代了罗马人在北非的地位。在汪达尔人统治时期(公元439-534年),城墙被拆除,这座历史名城完全暴露在部落的侵扰与沙漠的蚕食面前。直到拜占庭时期(公元534-624年)大莱波蒂斯开始偶有建设,但从规模上已经缩小成一个村镇。

西方的掠夺
  物换星移,1649年法国旅行家杜兰德造访了大莱波蒂斯,描述了这里的遗迹情况,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法国在17世纪、英国在18世纪将这里的大理石柱和浮雕运往本土。现在英国和马耳他一些著名建筑上就有大莱波蒂斯运去的材料。1912年意大利占领利比亚后开始了大莱波蒂斯考古区的发掘工作,而大规模的发掘和保护则是在1951年利比亚独立后进行的。1982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因大莱波蒂斯考古区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突出地位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22:11:57 | 只看该作者
莱波蒂斯位于的黎波里东120公里左右的胡姆斯地区,是利比亚目前保留较好的三个名胜古迹中最著名的一个。它建于公元前1000年的腓尼基时代,古罗马人和拜占庭人曾生活在这里,古建筑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化和文明的特色。神殿、露天剧场、市场、凯旋门、角斗场、浴场等考古区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古罗马城市建筑风格。古罗马时代的大理石雕塑、大理石浮雕和檐柱装饰高大而精美,整体建筑富丽堂皇,气势宏大,体现了古罗马时代的建筑特色,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公元四世纪,城市遭到外族入侵,其间地中海沿岸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使莱波蒂斯受到严重破坏。1983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莱波蒂斯考古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资料

莱波蒂斯
中文名称:莱波蒂斯考古遗址
英文名称:ArchaeologicalSiteofLeptisMagna
类别:文化遗产
入选时间:1982


莱波蒂斯是由塞普蒂斯乌斯·塞韦罗扩建并设计装饰的。他出生在那里并成为那里的国王。莱波蒂斯以其壮丽的公共纪念碑、人工港、市场、仓库、商店、居住区成为罗马帝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莱波蒂斯(LeptisMagna)位于的黎波里东120公里左右的胡姆斯地区,方圆约2.5平方公里,是利比亚目前保留较好的三个名胜古迹中最著名的一个。


它最早建于公元前1000年的腓尼基时代,腓尼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星罗棋布的迦太基王国。到了公元一世纪,雷普提斯被罗马帝国征服和占领,并逐渐成为当时的谷物贸易中心。随着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的衰败,地震和沙漠摧毁并淹没了整座城市。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探险队来发掘了这座地下古城。古罗马人和拜占庭人曾生活在这里,古建筑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化和文明的特色:神殿、露天剧场、市场、凯旋门、角斗场、浴场等考古区建筑群富丽堂皇,气势宏大,体现了古罗马时代的建筑特色,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莱波蒂斯地理
莱波蒂斯遗址位于利比亚科姆斯地区的莱卜达河出海口,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市以东120公里处,方圆约2.5平方公里,是地中海地区面积最大的考古场所之一,那里有北非保存最好的罗马建筑。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利比亚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埃及古文明相比,利比亚的古迹更加丰富。有罗马人、腓尼基人、希腊人和古利比亚人留下的历史古迹。利比亚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它地理位置优越,北处地中海南岸,海岸线长达1900公里,四季宜人的地中海气候可以让游客尽情地享受阳光与沙滩。南部和内陆有绵延不绝的沙漠,而沙漠湖泊与绿山瀑布又是利比亚独一无二的奇特景观。另外,利比亚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也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大莱波蒂斯的考古遗址就是其中的一座。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如此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城市遗址,竟然是两千多年以前建造的。它是地中海沿岸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遗址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古罗马人当时的生活状况。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大莱波蒂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是当年北非的一大港口,也是当时与加达梅斯城之间进行贸易的主要桥梁。

利比亚北部在古代本是迦太基人的领地。从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迦太基城,到公元439年易手汪达尔人,在前后500多年期间,大莱波蒂斯逐渐发展成罗马帝国的一流城市。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置身于发掘后的考古区,仍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当年罗马帝国那气势非凡的宏大与壮观。这不仅因它曾作为这座城市而占地广大,更由于在它的断壁残垣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人文价值。那一座座气势如虹的古罗马建筑,线条之流畅,雕刻之精美,令人眼花缭乱。

作为将近2000年前古罗马人生活的重要城市和贸易港口,这座古城的布局,具有典型的罗马建筑风格。城市街道规划井然有序。其城区的建筑布局呈长方形,南北主要街道名卡尔多,东西干道名德古玛努斯,城内的其他街巷都与这两条大街平行而建。沿卡尔多街向北步行,可一直走到碧波万顷的地中海南岸。卡尔多街南端是著名的塞维洛拱门,也是大莱波蒂斯考古区的入口处。在这里有一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明该考古区受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保护。卡尔多街是原来老城的中轴线,由于公元1世纪末城市的发展,现处于考古区西南部。

建造于公元1~2世纪的大剧场、竞技场和赛马场是古罗马人最喜欢去的娱乐场所,因而这些建筑也最具有代表性。大莱波蒂斯剧场主要由半圆形的看台和舞台组成,中间由乐池连接,形成和谐完美的整体。大剧场临海而立,坐在看台上可以看到舞台和高大的背景墙,起身站立可眺望美丽的地中海。发展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莱波蒂斯考古遗址,文化遗产,198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是北非保存最好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遗址。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1960年,一支考古队在此发掘出腓尼基人的墓地,而这里的主要人文价值却在于稍后的古罗马帝国时期。

从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迦太基城,到公元439年易手于汪达尔人,前后共500多年。其间,莱波蒂斯逐渐发展成为罗马帝国的一流城市,是北非一大港。曾是该市的臣民、后来为罗马皇帝的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维在该城大兴土木,将其变成罗马世界中最漂亮的城市之一。它拥有宏大的建筑物、人工港口、市场、仓库、工场和居民区。得益于海洋交通的发达,莱波蒂斯的橄榄油"文化"发达,是非洲最重要的橄榄油产品集散中心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小麦贸易市场。

公元3世纪初,莱波蒂斯的城市建设达到顶峰。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维于202年在东部前线大获全胜,第二年荣归故里,前面提到的塞维洛拱门就是在他凯旋之前仓促中建造的。这座拱门的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门洞,石料以石灰石为主,外面由大理石浮雕和檐柱装饰,高大而精美,不失为古罗马建筑的杰作。

公元2世纪时,城市沿地中海南岸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在原来的战壕位置修筑了石头城墙,保存至今的海德瑞恩浴室建于126-127年间。公元3世纪初,莱波蒂斯的城市建设达到顶峰。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维于202年在东部前线大获全胜,第二年荣归故里,前面提到的塞维洛拱门就是在他凯旋之前仓促中建造的。这座拱门的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门洞,石料以石灰石为主,外面由大理石浮雕和檐柱装饰,高大而精美,不失为古罗马建筑的杰作。

公元4世纪对莱波蒂斯可谓祸不单行。公元363-367年,城市遭到奥斯图里部落的洗劫,其间地中海沿岸发生的一次大地震(公元365年)更是雪上加霜,使大莱波蒂斯遭到严重破坏。公元439年,汪达尔人占领迦太基城,取代了罗马人在北非的地位。在汪达尔人统治时期(公元439-534年),城墙被拆除,这座历史名城完全暴露在部落的侵扰与沙漠的蚕食面前。直到拜占庭时期(公元534-624年)大莱波蒂斯开始偶有建设,但从规模上已经缩小成一个村镇。

物换星移,1649年法国旅行家杜兰德造访了莱波蒂斯,描述了这里的遗迹情况,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法国在17世纪、英国在18世纪将这里的大理石柱和浮雕运往本土。现在英国和马耳他一些著名建筑上就有大莱波蒂斯运去的材料。1912年意大利占领利比亚后开始了大莱波蒂斯考古区的发掘工作,而大规模的发掘和保护则是在1951年利比亚独立后进行的。1982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因大莱波蒂斯考古区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突出地位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莱波蒂斯考古区的建筑呈一个个长方形,具有典型的古罗马城市建筑风格。南北主要街道名卡尔多;东西干道称德古马努斯,城内的其他街巷都可与这两条大街平行而建。沿卡尔多大街向北步行可一直走到碧波万顷的地中海南岸。卡尔多的南端是著名的塞维洛拱门,也是莱波蒂斯考古区的入口处。在这里有一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明该考古区受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保护。卡尔多街是原来老城的中轴线,由于公元1世纪末城市的发展,现处于考古区的西南部。  
大剧场、竞技场和赛马场是古罗马人最喜欢去的娱乐场所,因而这些建筑也最具有代表性。莱波蒂斯剧场建于公元1-2世纪,主要由半圆形的看台和舞台组成。中间由乐池连接,形成完美的整体。大剧场临海而立,坐在看台上可以看到舞台和高大的背景墙,起身站立则可眺望美丽的地中海。大剧场是一座石灰石和大理石结合的建筑,石灰石采自莱波蒂斯以南5公里的地方,大理石的来源一说是从罗马开出的船上的压仓物,一说是采自地中海沿岸。大剧场内原有许多精美的大理石雕像,可惜完整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只在舞台的两侧各有一尊立像,另有一些被保存在的黎波里的古堡博物馆中。

除了这座拱门外,塞维洛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位期间开工完成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新建了两条街道,扩建了海港,使10000吨的船只可以直达城外卸货。目前人们还可以看到的新会堂和西门外的猎人浴场都是塞维洛王朝期间的建筑。公元235年,塞维洛王朝结束,莱波蒂斯从此一蹶不振,再没有出现先前那种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大规模兴建。

莱波蒂斯考古遗址位于利比亚科姆斯地区的莱卜达河出海口,首都的黎波里市东123公里处。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1960年,一支考古队在此发掘出腓尼基人的墓地,而这里的主要人文价值却在于稍后的古罗马帝国时期。公元2世纪时,城市沿地中海南岸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在原来的战壕位置修筑了石头城墙,保存至今的海德瑞恩浴室建于126-127年间。

莱波蒂斯考古遗址

的黎波里
的黎波里位于利比亚西北部,濒地中海南岸,明丽煦暖,柔美恬静,被誉为“地中海的新娘”。是利比亚最大城市,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要的商业和海港城市。公元前1000年由腓尼基人创建,后被罗马人占领,公元643年阿拉伯人成为该城市主人。1951年利比亚正式独立,定的黎波里为首都。海滨有著名的“绿色广场”,广场地面和周围建筑全部用绿色装饰。北边是港口、码头,整个海湾都筑有防波堤。广场以南直通以民族英雄奥马尔.穆斯塔尔命名的宽阔大街。广场西边是被称为“红堡”的旧城,以热闹的阿拉伯集市为特点,弯曲狭长的街道,琳琅满目的活滩,精雕细刻的古寺,高墙深院的住宅,构成典型的阿拉伯古城的风情画。

班加西
位于沿海东北部,公元前446年建城,利比亚王国时期的首都,现为利比亚第二大城市,重要的商业城市和海港城市,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每年经此进口货物量占全国进口货物量的30%;城市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海滩松软,典雅的清真寺和现代建筑相互映衬,为众多商旅人士展现了一幅秀美的现代商业城市风光。


利比亚国家博物馆
的黎波里有利比亚最大的国家博物馆,座落在“红堡”的东南角。博物馆内装饰典雅,设施齐备先进,展品非常丰富和精美,涵盖了利比亚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利比亚和北非地区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历史风貌、文明发展程度和独特的文化风格。展品以历史发展的顺序摆放,十余个展厅内分别陈列着利比亚从史前时期一直到民众国阶段各个时期的文化和艺术遗产。展品中包括古代阿拉伯部落的狩猎场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市、剧场等建筑及艺术模型;大量保存完好的出土文物,包括古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工具和衣物、器具等生活用品等实物以及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绘画、镶嵌等艺术水平极高的作品;近现代利比亚人民为争取国家自由和独立、反抗外来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斗争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领导利比亚人民进行“九一”革命的有关介绍以及大量的文物、实物。

撒卜拉塔
撒卜拉塔位于的黎波里西约80公里的地中海沿岸。由腓尼基(迦南)人建于公元前六世纪。古罗马人曾生活在这里。神殿、露天剧场、法庭、论坛等建筑遗迹集中体现了古罗马时代的城市特色。古罗马城镇的下面发现了早期腓尼基人生活的遗迹。公元三世纪,撒卜拉塔繁荣一时,并以象牙贸易著称。后城市被外族入侵者破坏而废弃。公元533年拜占庭人曾占领这里并对城市进行了大部分重建,同时还修建了外墙和许多拜占庭式教堂。公元642年,阿拉伯人来到该地区后,撒卜拉塔的重要地位逐渐由的黎波里所取代。

格尔扎
格尔扎古迹位于的黎波里东南距离BeniWalid镇1小时车程的地方。这是一个在公元初几世纪兴起和繁荣起来的一个阿拉伯城镇,建筑按照阿拉伯当地风格结合古希腊时期流行的建筑风格的影响进行,主要由一组房屋以及神殿和方形尖塔式样的陵墓两部分组成。

加尔马
加尔马位于利比亚南部塞布哈(Sebha)西南160公里,由古代游牧加尔马部落创建。古代加尔马部落在岩石上记录他们的战争,留下了宝贵的岩画遗产。

夏哈特
夏哈特是古代地中海地区仅次于雅典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古代利比亚东部绿山地区最大的城市。该城市于公元前631年由希腊人创建,后被拜占庭人占领。公元642年阿拉伯人来到这里并自此统治了该地区。从宙斯和阿波罗神庙、剧场、市场、卫城、教堂等古迹上可以看出历史事件和不同文化对该地区的重大影响。夏哈特城在公元前四世纪时鼎盛一时。从公元二世纪始的几次叛乱使得城市逐渐没落,公元三世纪的一次强烈地震彻底摧毁了这座城市。夏哈特南部发现了斯兰塔神庙(TheTempleofSlantah)。这里是希腊和罗马时代众多坟墓的遗迹,但是坟墓中雕刻的人物全是利比亚当地人的特征,而没有受到罗马或希腊的影响。古迹艺术的多样性集中体现了史前利比亚人在绘画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3#
发表于 2012-3-25 21:04:16 | 只看该作者
莱波蒂斯考古遗址(资料)


莱波蒂斯考古遗址-地理概述
莱波蒂斯遗址位于利比亚科姆斯地区的莱卜达河出海口,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市以东120公里处,方圆约2.5平方公里,是地中海地区面积最大的考古场所之一,那里有北非保存最好的罗马建筑。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利比亚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埃及古文明相比,利比亚的古迹更加丰富。有罗马人、腓尼基人、希腊人和古利比亚人留下的历史古迹。利比亚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它地理位置优越,北处地中海南岸,海岸线长达1900公里,四季宜人的地中海气候可以让游客尽情地享受阳光与沙滩。南部和内陆有绵延不绝的沙漠,而沙漠湖泊与绿山瀑布又是利比亚独一无二的奇特景观。另外,利比亚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也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大莱波蒂斯的考古遗址就是其中的一座。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如此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城市遗址,竟然是两千多年以前建造的。它是地中海沿岸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遗址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古罗马人当时的生活状况。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大莱波蒂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是当年北非的一大港口,也是当时与加达梅斯城之间进行贸易的主要桥梁。


利比亚北部在古代本是迦太基人的领地。从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迦太基城,到公元439年易手汪达尔人,在前后500多年期间,大莱波蒂斯逐渐发展成罗马帝国的一流城市。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置身于发掘后的考古区,仍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当年罗马帝国那气势非凡的宏大与壮观。这不仅因它曾作为这座城市而占地广大,更由于在它的断壁残垣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人文价值。那一座座气势如虹的古罗马建筑,线条之流畅,雕刻之精美,令人眼花缭乱。


作为将近2000年前古罗马人生活的重要城市和贸易港口,这座古城的布局,具有典型的罗马建筑风格。城市街道规划井然有序。其城区的建筑布局呈长方形,南北主要街道名卡尔多,东西干道名德古玛努斯,城内的其他街巷都与这两条大街平行而建。沿卡尔多街向北步行,可一直走到碧波万顷的地中海南岸。卡尔多街南端是著名的塞维洛拱门,也是大莱波蒂斯考古区的入口处。在这里有一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明该考古区受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保护。卡尔多街是原来老城的中轴线,由于公元1世纪末城市的发展,现处于考古区西南部。


建造于公元1~2世纪的大剧场、竞技场和赛马场是古罗马人最喜欢去的娱乐场所,因而这些建筑也最具有代表性。大莱波蒂斯剧场主要由半圆形的看台和舞台组成,中间由乐池连接,形成和谐完美的整体。大剧场临海而立,坐在看台上可以看到舞台和高大的背景墙,起身站立可眺望美丽的地中海。

莱波蒂斯考古遗址-发展历史


莱波蒂斯考古遗址,文化遗产,198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是北非保存最好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遗址。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1960年,一支考古队在此发掘出腓尼基人的墓地,而这里的主要人文价值却在于稍后的古罗马帝国时期。


从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迦太基城,到公元439年易手于汪达尔人,前后共500多年。其间,莱波蒂斯逐渐发展成为罗马帝国的一流城市,是北非一大港。曾是该市的臣民、后来为罗马皇帝的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维在该城大兴土木,将其变成罗马世界中最漂亮的城市之一。它拥有宏大的建筑物、人工港口、市场、仓库、工场和居民区。得益于海洋交通的发达,莱波蒂斯的橄榄油"文化"发达,是非洲最重要的橄榄油产品集散中心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小麦贸易市场。


公元3世纪初,莱波蒂斯的城市建设达到顶峰。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维于202年在东部前线大获全胜,第二年荣归故里,前面提到的塞维洛拱门就是在他凯旋之前仓促中建造的。这座拱门的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门洞,石料以石灰石为主,外面由大理石浮雕和檐柱装饰,高大而精美,不失为古罗马建筑的杰作。


公元2世纪时,城市沿地中海南岸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在原来的战壕位置修筑了石头城墙,保存至今的海德瑞恩浴室建于126-127年间。公元3世纪初,莱波蒂斯的城市建设达到顶峰。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维于202年在东部前线大获全胜,第二年荣归故里,前面提到的塞维洛拱门就是在他凯旋之前仓促中建造的。这座拱门的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门洞,石料以石灰石为主,外面由大理石浮雕和檐柱装饰,高大而精美,不失为古罗马建筑的杰作。


公元4世纪对莱波蒂斯可谓祸不单行。公元363-367年,城市遭到奥斯图里部落的洗劫,其间地中海沿岸发生的一次大地震(公元365年)更是雪上加霜,使大莱波蒂斯遭到严重破坏。公元439年,汪达尔人占领迦太基城,取代了罗马人在北非的地位。在汪达尔人统治时期(公元439-534年),城墙被拆除,这座历史名城完全暴露在部落的侵扰与沙漠的蚕食面前。直到拜占庭时期(公元534-624年)大莱波蒂斯开始偶有建设,但从规模上已经缩小成一个村镇。


物换星移,1649年法国旅行家杜兰德造访了莱波蒂斯,描述了这里的遗迹情况,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法国在17世纪、英国在18世纪将这里的大理石柱和浮雕运往本土。现在英国和马耳他一些著名建筑上就有大莱波蒂斯运去的材料。1912年意大利占领利比亚后开始了大莱波蒂斯考古区的发掘工作,而大规模的发掘和保护则是在1951年利比亚独立后进行的。1982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因大莱波蒂斯考古区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突出地位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莱波蒂斯考古遗址-建筑布局

莱波蒂斯考古区的建筑呈一个个长方形,具有典型的古罗马城市建筑风格。南北主要街道名卡尔多;东西干道称德古马努斯,城内的其他街巷都可与这两条大街平行而建。沿卡尔多大街向北步行可一直走到碧波万顷的地中海南岸。卡尔多的南端是著名的塞维洛拱门,也是莱波蒂斯考古区的入口处。在这里有一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明该考古区受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保护。卡尔多街是原来老城的中轴线,由于公元1世纪末城市的发展,现处于考古区的西南部。  


大剧场、竞技场和赛马场是古罗马人最喜欢去的娱乐场所,因而这些建筑也最具有代表性。莱波蒂斯剧场建于公元1-2世纪,主要由半圆形的看台和舞台组成。中间由乐池连接,形成完美的整体。大剧场临海而立,坐在看台上可以看到舞台和高大的背景墙,起身站立则可眺望美丽的地中海。大剧场是一座石灰石和大理石结合的建筑,石灰石采自莱波蒂斯以南5公里的地方,大理石的来源一说是从罗马开出的船上的压仓物,一说是采自地中海沿岸。大剧场内原有许多精美的大理石雕像,可惜完整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只在舞台的两侧各有一尊立像,另有一些被保存在的黎波里的古堡博物馆中。


除了这座拱门外,塞维洛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位期间开工完成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新建了两条街道,扩建了海港,使10000吨的船只可以直达城外卸货。目前人们还可以看到的新会堂和西门外的猎人浴场都是塞维洛王朝期间的建筑。公元235年,塞维洛王朝结束,莱波蒂斯从此一蹶不振,再没有出现先前那种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大规模兴建。



莱波蒂斯考古遗址位于利比亚科姆斯地区的莱卜达河出海口,首都的黎波里市东123公里处。地中海的波涛伴随着这座古城度过了无数沧桑岁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1960年,一支考古队在此发掘出腓尼基人的墓地,而这里的主要人文价值却在于稍后的古罗马帝国时期。公元2世纪时,城市沿地中海南岸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在原来的战壕位置修筑了石头城墙,保存至今的海德瑞恩浴室建于126-127年间。
4#
发表于 2012-3-25 21:11:35 | 只看该作者
莱波蒂斯考古遗址

1.jpg (18.52 KB, 下载次数: 69)

1.jpg

2.jpg (21.62 KB, 下载次数: 60)

2.jpg

3.jpg (21.3 KB, 下载次数: 65)

3.jpg

4.jpg (40.52 KB, 下载次数: 66)

4.jpg

5.jpg (61.84 KB, 下载次数: 82)

5.jpg

6.jpg (48.54 KB, 下载次数: 69)

6.jpg

8.jpg (29.28 KB, 下载次数: 78)

8.jpg

9.jpg (60.96 KB, 下载次数: 84)

9.jpg

0.jpg (72.7 KB, 下载次数: 68)

0.jpg

01300000207820122602493342270.jpg (64.6 KB, 下载次数: 72)

0130000020782012260249334227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1 23:59 , Processed in 0.079753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