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2012年,纪念奥古斯特·斯特林堡逝世100周年系列活动在瑞典逐步展开。虽经岁月洗礼,这位自称是“瑞典最炽烈的火焰”的剧作家、小说家,在欧洲乃至世界的盛名却未被人们淡忘。除了北欧博物馆举办“斯特林堡手稿展”、斯特林堡纪念馆举办“聚焦斯特林堡”展览外,他的剧作还在斯德哥尔摩各主要剧院纷纷上演。全球50多个国家也将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以纪念这位文学巨匠——哈佛大学、巴黎大学将举办关于斯特林堡的研讨会,斯特林堡的戏剧将在美国纽约、西雅图等地轮番上演,还将登上伦敦奥运会期间的文艺舞台……
一位离世百年的文学家何以被世界长久铭记?瑞典斯特林堡研究专家布庸·梅德斯说:“斯特林堡不仅是在写剧本,也是在写他的人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尼尔则称他为“所有现代派中的最现代者,他的伟大作品奠定了现代戏剧的基础”。难怪有人说,读他的作品,就像进入他的房间,作为他的客人,看着一幕幕故事上演。
坎坷人生——
点燃创作之火
斯特林堡1849年1月22日生于斯德哥尔摩,父亲是一个破产的轮船经纪人,母亲是女佣,在他幼年时去世。从小就遭受继母虐待的斯特林堡,只能“夜晚站在窗下,舔着牛奶瓶的残汁”。这些经历造就了斯特林堡极端敏感和脆弱的性格,也在他的《女仆的儿子》中得以展现:“整日担惊受怕,怕哥哥的拳头,怕女仆揪头发,怕祖父的责骂,怕母亲的树枝和父亲的藤条。”
21岁时,斯特林堡因创作《被放逐者》得到国王卡尔十五世的赞赏,并受到国王接见,但这没有改变他穷困潦倒的状况。由于剧作《父亲》中关于圣餐的描写,他惹恼了宗教界人士而受到控告,不得不长年漂泊于法国、德国等地。其间他创作了《朱丽小姐》、《复活节》、《去大马士革》等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并在欧洲剧院反复上演。而19世纪末,斯特林堡经历一次次婚姻失败后,精神处于半癫狂的状态。这却使他的创作进入新阶段——由自然主义转为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自传体著作《地狱》、剧作《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等将他的创作推向巅峰。
斯特林堡一生创作了60多部戏剧,30多部其他题材作品,对法国的加缪、爱尔兰的贝克特、美国的奥尼尔、罗马尼亚的尤奈斯库和英国的品特等,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与斯特林堡同时代的著名剧作家易卜生虽然与他嫌隙很深,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位,必定比我强”。著名小说家卡夫卡则说“我们都是斯特林堡的接班人”。尼采也赞赏斯特林堡的剧作,并成为他的朋友。
在瑞典著名导演伯格曼眼里,斯特林堡的作品有着无限魅力,每一次重读都能得到新的启发。他从1941年开始,60年间4次重排《鬼魂奏鸣曲》,每次复排侧重的主题都不同。
“瑞典鲁迅”——
用笔解剖社会
瑞典王国前驻中国大使雍博瑞曾将斯特林堡比喻为“瑞典的鲁迅”。这让那些即便对斯特林堡的作品并不了解的人,也能清楚地知道斯特林堡在瑞典文学领域的地位。的确,他和鲁迅一样,具有不向黑暗势力妥协的顽强战斗精神,他的作品充满对被压迫阶层的同情和对上层统治阶级的批判,许多尖锐的拷问,在今天依然有着现实意义。瑞典人赞誉他为“人民的斯特林堡”,每逢生日,都有许多社会主义者和青年学生到他所住的公寓楼下为他庆祝。1912年斯特林堡身患重病,人们为他募集了4.5万克朗作为生日礼物,他高兴地称其为“反诺贝尔奖”。斯特林堡曾批评诺贝尔是“运送炸药的军火商”,因而被诺贝尔文学奖拒之门外。
这就是斯特林堡,总是以“一个都不宽恕”的态度与敌人战斗着。但他在憎恨敌人的时候也憎恨自己。他用笔如刀,把瑞典社会和他自己放在手术台上,进行“活体解剖”,不但敢于拷问别人的灵魂,同时更敢于拷问自己的灵魂。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斯特林堡的原初性格有两大基本特征:“怀疑”与面对压力的“敏感”。这些精神分裂的幻象催生出了斯特林堡独一无二的创作。“我被社会视为穷困潦倒,却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再生,在那儿没有人追我,我晚上做梦都披着先知的外衣。”
迷恋中国——
回应超越时空
100年多来,斯特林堡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不间断地上演着,超越时代地被解读着,即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剧作中直指人类灵魂的拷问和对命运的诘难,总会给人们带来深入思考。
斯特林堡对神秘的中国一直抱有无限神往。早在青年时代,他作为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的一名管理员,就曾研究过传教士赠送给图书馆的中国书籍。步入晚年后,他终日伏案,画表格,列出词汇,开始他的世界语言寻根之旅,并发表了《世界语言之根》、《中国文字的起源》等著作。后来他又对佛教产生了兴趣,“佛教书籍比其他圣书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他把学佛视为与欣赏自然美景一样的审美活动,是净化人类灵魂的良方,在他的剧作《鬼魂奏鸣曲》中,甚至特意安排了一个供着佛像、莲花飘香的房间场景。他对中国的浓厚兴趣一直持续到生命的最后岁月。1912年5月14日,斯特林堡永别人世。
中国人对斯特林堡的名字并不陌生。上世纪30年代他的作品《谁是父亲》引入中国;1987年,他的作品《红房间》及相关传记中译本面世;2005年,“斯特林堡在中国”系列活动,让普通中国人有了与这位瑞典国宝级文学大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那一年,《斯特林堡文集》中文版五卷本出版,中国戏剧界知名导演林兆华、孟京辉、李六乙等将他的多部名作搬上了中国戏剧舞台。近百年后,这团“瑞典最炽烈的火焰”依然温暖和灼热着中国人的心灵,并在这个他曾迷恋过的国度得到了超越时空的理解和回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