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郭沫若故居 往事并不遥远(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7 14:0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深深庭院,高大的银杏树,岁月沧桑。

  这个院落,曾是中医世家乐氏达仁堂私宅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先是蒙古驻华大使馆馆舍,后由宋庆龄居住。1963年,宋庆龄迁居后海北沿,在国务院事务管理局的安排下,郭沫若迁至此处。

  推开东向的大门,走过甬路,向北进垂花门,便踏入了坐北朝南的二进四合院。前院有正房五间,西为会客厅,东为办公室、卧房,后院有十一间后罩房,其中包括夫人于立群的书房及卧室。


郭沫若故居大门

  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0平方米,院子大、房间多、环境好,直到1978年6月病逝,郭沫若在长达15年的居住岁月里,一直对如此“奢华”的居所深感不安。

  纪念馆的客厅、卧室和“妈妈屋”,还保留着郭沫若在世时的模样。


室内装饰

  客厅里,沙发排列呈马蹄形,西墙挂有巨幅山水画,是傅抱石依郭沫若《游九龙渊》诗歌而作,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也赫然悬于墙上。

  办公桌的台历停留在郭沫若去世的日期;窗台上时钟的指针,依然指向他去世的时刻;他常用的助听器、茶杯,仍放在主人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

  卧室里,窗下排列着书匣已经陈旧的《二十四史》,床边摆放着郭沫若常穿的“内联升”圆口布鞋。


郭沫若像

  “妈妈屋”也保持着原样。“妈妈屋”是孩子们对于立群写字间的爱称。左墙挂有于立群的小篆条屏,右墙是她题额的青铜器拓本。正上方悬挂着郭沫若的手记《咏武则天》。

  恍然间觉得,郭沫若一直还在居所内流连,从未走远。


光影斑斓

  漫步院内,高大的银杏树映入眼帘。其中甬路右侧的银杏相对瘦弱,曾得到郭沫若一家的细心呵护,被亲昵地称为“妈妈树”。原来,1954年于立群生病时,郭沫若带着孩子们从北京西山把银杏树苗移到了当时居住的院子里,希望夫人能像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一样,战胜病魔,重新焕发生命的润泽。举家搬迁时,寓意美好的“妈妈树”,也随户落在了此处,扎根之后,日益繁茂。

  草坪上,郭沫若的全身铜像巍然伫立。每逢郭沫若生日或祭日,鲜花和花篮,就会带着哀思出现在像前。铜像,已经成为了人们缅怀郭沫若时表达情感的依托。

  Tpis:

  地址: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时间: 9:00-16:30(周一闭馆)

  票价:20元,学生及60岁以上老年人10元

  公交:乘111路、107路、118路、13路、701路、850路、810路至北海北门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9 06:52 , Processed in 0.304165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