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师大给每个学院一块义务劳动区,试点劳动教育引发争议
大学生大扫除能否增强劳动观念
2009年春季,四川师范大学将该校狮子山校区的700余亩公共区域划分为9块义务劳动区。该校区每个学院都分到了自己的义务劳动区,所有大一、大二学生都要轮流参加大扫除。
大学生还要参加大扫除?四川师大这一举措遭到不少大学生和社会人士的质疑。但是,四川师大认为,学生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开展校园公共区域大扫除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义务劳动,不仅能够美化校园环境,还能够培养学生尊重人、尊重劳动的良好品格。
积极参与者:
自己打扫的校园不一样
谈到第一次参加大扫除,该校文学院学生刘希至今仍很兴奋。他说:“大扫除那天,我们用独轮推车运走了20车垃圾!男生、女生都抢着清理垃圾,清除墙上小广告。一位大一学生还跳进满是淤泥的荷花池里,拖出一个笨重的沙发。”
“今年,学校正式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劳动教育,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公共保洁区域,每周一次大扫除。同时,学校还要求各学院做好义务劳动区的日常保洁工作。”四川师大学工部部长朱建军介绍说。
该校文学院一年级辅导员叶军说:“卫生死角的垃圾很难打扫,学生们挽起袖子、捏着鼻子,把卫生死角清理得干干净净。现在的学生虽然吃苦少,显得很娇气,但当他们真正投入大扫除时却毫不含糊,青春的朝气就写在年轻的脸上。”
“自己打扫的校园就是不一样。”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曹仕平说,现在,他经常会到义务劳动区走走,看见有垃圾就顺手捡起来,看见有人乱扔垃圾也一定会上前劝导,“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四川师大党委副书记钟仕伦说:“义务劳动开展3个月以来,学生们热情高涨、参与积极。他们在义务劳动中体会到了成就感,在义务劳动中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态度。可以说,此次义务劳动效果不错。”
据悉,四川师大将进一步完善义务劳动的有关制度,计划在下一阶段展开义务劳动的评比工作,并将义务劳动纳入学生的量化考核评分,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义务劳动。
反对质疑者:
应尊重学生征求其意见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全国高校后勤产业化的发展,特别是后勤产业化向着商业化的转变,一些学生变得懒惰起来,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部分学生的衣服、鞋、袜都交由他人清洗,并不是因为时间紧,而是因为不愿意做。”钟仕伦介绍说。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四川师大推出的劳动教育得到普遍认同,与此同时也遭到不少学生的质疑。
“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扫地的。公共区域卫生本来就有环卫工人打扫,为什么还非要学生来打扫?”该校体育学院大三学生小王的疑问,代表了部分学生的态度。
文学院大四学生小胡也持反对态度,他说:“大学生与小学生极大的不同,在于大学生独立精神的树立与自我意识的觉醒。一所和谐、自由的大学,必定是一个尊重学生独立精神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精神的场所。因此,学校在要求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时,首先应该征求学生意见,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独立的选择,因为大学生有选择参加义务劳动或是选择不参加义务劳动的权利。”
“许多大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就可以不用打扫公共区域卫生了,所以当得知要打扫公共区域卫生时难免有些抵触。”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汪春阳说:“但是,当他们投身义务劳动中,真正体会到劳动能够提高自身素质时,大多数学生也就解开了心中的结。”
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梁时间认为,目前,大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与整个社会轻视劳动的大环境有着直接关系。要增强大学生的劳动观念,不仅要让学生参加义务劳动,还要构建一个立体的、长期的计划,从而有力保障大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
学校管理者:
忽视劳动的教育有缺失
“学校的历史由一代代师生努力铸就,学校的文化由广大师生共同建构,鼓励学生参加义务劳动,让学生为学校建设多尽一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更有利于学校历史的传承、文化的延续。”朱建军说。
“在经过多次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学校决定恢复中断多年的劳动教育。”钟仕伦说,“目前,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时,往往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显然是有缺失的。”
文学院大二学生陈虹宇说:“我们这一代学生在家里很少做事,有的甚至都没有扫过地。因此,在大学期间参加义务劳动,是一件好事。”
该校数软学院大一学生王鹏说:“我们寝室的小张是个很‘随性’的人。以前,脏衣服、脏袜子经常到处乱扔。上个月,连续打扫了两个星期的校园之后,他说要‘改过自新’。现在,他的袜子不再堆在地上,而是穿一双洗一双了。”
学生家长钟明华就住在四川师范大学旁边,他说:“上个星期,因为学院安排打扫卫生,我儿子就兴冲冲地跑回家换了一件旧衣服。由于好奇,我就跟去看了看。在家里都很少做家务的儿子,在学校里劳动时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又是捡垃圾,又是刮广告,忙得不亦乐乎。现在,他回到家也帮着做家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