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批注过的五本楹联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8 14:3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代《楹联丛话》

    毛泽东生前阅读批注过的书中有一部清代出版的《楹联丛话》,这部《楹联丛话》中收录了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一长达180字的楹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对联句是清代康熙年间孙髯翁题写的,联字为陆树堂所书。毛泽东在阅读这对联句时,在下联的“叹滚滚英雄谁在”、“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等句的每个字旁边都用铅笔划上了圈。在“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等句旁都划上了粗粗的曲线,每一句末,有的划了两个圈,有的划了三个圈。

    对孙髯翁写的这对联句,据说阮元(号芸台)先生任云南总督时,曾对其作了修改。阮芸台修改后的这一长联,《楹联丛话》也收了进来。修改后的长联,毛泽东阅读时也很用心,并将修改前后的两副长联一一对照,凡是阮元修改的字句,他都划上了着重线。

    平装本《楹联丛话》

    毛泽东生前阅读过的书中,还有一部平装本《楹联丛话》,平装本《楹联丛话》中说:“惟云南省城附郭大观楼,一楹帖多至一百七十余言,传诵海内。”毛泽东阅读时挥笔在这句话旁边写下批注:“一百八十字”。在“传诵海内”四字旁还划上了曲线。孙髯翁写的长联确是180字。显然,毛泽东认为作者说的“一百七十余言”不准确,所以,他即写了这样的批注。

    作者梁章钜在书中还写道:“究未免冗长之讥也”。毛泽东认为这话说得也不妥当,所以,在书的天头和行间写下了一段批注:“从古未有,别创一格,此评不确。近人康有为于西湖作一联,仿此联而较短,颇可喜。”

    大概是因为康有为的这一联“颇可喜”,所以毛泽东一直把它留在记忆中。因此,他在批注中接着写道:“记其下联云:‘霸业烟销,雄心止水,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顾何之。’康有为别墅在西湖山上,联悬于湖中某亭。”

    康有为的这一联原文达76个字:

    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州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

    霸业销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阳,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

    建国以后,毛泽东多次去杭州,据说,每游西湖,都要提到康有为这一“颇可喜”的楹联。有时他老人家还用此联来考身边的工作人员,因为一般的同志都不太注意楹联,所以往往都回答不出来。他老人家也因此常常给身边的同志有声有色地背诵此联。

    毛泽东在读平装本的《楹联丛话》时,对阮芸台改过的长联,在“凭栏向远”、“波浪”、“金马”、“碧鸡”、“盘龙”、“惜抛流水光阴”、“衬将起苍崖翠壁”、“早收回薄雾残霞”、“便藓碣苔碑”、“一片沧桑”等改动的字句旁也都用铅笔划上了竖道。在改动的楹联末尾处,还写下了一条批语:“死对,点金成铁。”

  毛泽东读过的《楹联丛话》至少有三种版本,实际上,这本书不止有这三种版本。笔者从他老人家生前在游泳池和丰泽园的藏书中,还看到其它的版本,例如道光庚子(1840)年桂林署斋刻本等。从在商务印书馆1935年4月出版的《楹联丛话》上的批注来看,毛泽东阅读这部书时间大致是在上世纪50年代。

    《两般秋雨庵随笔》

    我们从毛泽东生前阅读批注过的图书中,还看到一部《两般秋雨庵随笔》(清代梁绍壬撰),这部八卷本的笔记,主要记载的是文学故事、诗文评述和风土名物等。它是毛泽东生前爱读的又一部笔记文体的著作。这部书中也收录了阮元改过的上述长联。毛泽东在读到此联时,又写下批注:“此阮元改笔,非尽原文。”这说明,原联和阮元修改的长联,毛泽东是一直记忆在心的。

    以上说到的三部书中收录的孙髯写的长联及阮元修改的此联,毛泽东都有圈划和批注,这就可以说明,这一长联,他至少读过三遍。每次读,每次都浓笔圈划,还写批注。

    《巧对录》和《随园诗话》

    毛泽东对楹联的喜爱,从他读《巧对录》一书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巧对录》是清代梁章钜辑录的古今有趣楹联的一部专著,毛泽东很喜爱。例如,《巧对录》中说,有一个人徘徊溪畔,心中想到一联:“独立小桥,人影不随流水去”,可是这个人很久都想不出下联来。这个人的朋友知道后替他想出了下联:“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书中还有另一则,上联云:“杨柳花飞,平地里滚将春去”;下联对道:“梧桐叶落,半空中撇下秋来”。《巧对录》中还有一则写道:有一位教书先生病重,守护他的两个学生在低声商讨说:“水如碧玉山如黛”,下联应如何对?学生以为他们商讨声音很小,先生不会听到,谁知先生听到了。先生说可对“云想衣裳花想容”。说罢,先生就闭目死去了。

    这几则对子,毛泽东在阅读中都加了圈点,在书的天头上还划了圈记,表示他对这些对子的心里的赞叹。

    因为毛泽东喜爱楹联,爱读楹联,所以,在读《随园诗话》时,对这部书中谈到的有关的对联显得分外注意,阅读一则,圈划一则。例如,《随园诗话》卷一第二十四条中写的征求戏台的对联。姚念兹集唐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斯人莫道世间无。”又,张文敏公戏台集宋句云:“古往今来只如此;淡妆浓抹总相宜。”苏州戏馆集曲句云:“把往事,今朝重提起;破工夫,明日早些来。”这些联语,既幽默,又贴切。毛泽东阅读时很有兴致。本卷第四十五条还有这样一段:“……‘学然后知不足。’可见知足者,皆不学之人,无怪其夜郎自大也。鄂公《题甘露寺》云:‘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方子云《偶成》云:‘目中自谓空千古;海外谁知有九州?’”毛泽东在阅读中,在这些联句旁都划上了道道。

    《随园诗话》中类似这样的楹联还有不少,毛泽东在阅读中多有圈记。从各种圈点和勾划的标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老人家在阅读这些楹联时,看得仔细,读得认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8 19:25 , Processed in 0.075343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