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军新超级未来战士单兵作战能力提高20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8 12:1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1月8日
         就在其他国家争相开发各自的数字化单兵系统时,美国的数字化单兵系统——“陆地勇士”已经扬威伊拉克、阿富汗战场。

  2007年3月~8月,200套“陆地勇士”系统首装美驻伊机步旅、空中突击队和特种作战部队,随即被投入一系列重大行动,广受美军官兵好评。据美国国防部士兵计划执行办公室的综合评估,该系统能够提高单兵作战能力20倍。

  由“陆地勇士”这样的数字化单兵系统武装起来的“未来战士”,战斗力大幅跃升。仔细分析这样的数字化单兵系统,其技术跃升主要体现在一体融合、集成火力和综合防护这三个方面。

  一体融合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常常讨论:陆军“老大哥”是否真的在现代战争中功能弱化了?纵观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陆军似乎少有作为,甚至在科索沃战争中坐了78天的“冷板凳”。

  其实,不是陆军自身陆战功能在弱化,而是海军、空军这帮“小老弟”,在拥有制海权、制空权的情况下,对地作战功能在强化。但是,国内外政治形势对战争的可控性要求日益提高,确实导致陆军的使用越来越受到政治顾虑的掣肘。

  因此,不再谋求“老大哥”地位,突出与海空力量联合、融合,才逐渐成为陆军转型的明确方向。而把陆、海、空、天、电、网等不同维度的力量一体化,并延伸至陆战的单兵,正是其突破口。各国争相开发数字化单兵系统,也是基于这种大趋势。

  以美军的“陆地勇士”系统为例,其配备的单兵信息系统,就是由班长和班组电台及配套的便携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通信、导航、定位、信息处理及火控计算等功能的综合系统。

  班长电台的工作频率在30~88兆赫,通信距离约5公里。士兵电台的工作频率在1775~1850兆赫,通信距离约1.3公里。班长的信息系统既能接入战术互联网,对上收发统一的战场态势图、行动计划表、火力支援计划书等信息,还能对下进行班组内广播或点对点保密通话。这样,班组内的所有人员,实际上已经融入由战术互联网组织的联合作战体系,其作战能力随着联合的增强而倍增。

  2007年9月,一个在巴格达外围执行清剿任务的小分队,遭遇大批武装分子伏击。这些士兵没有像先前那样向自己直接上级请求支援,而是立即向战地联合指挥官发出增援请求。从战地联合指挥官收到请求到在临近空域飞行的F-16战机接到命令实施凌空轰炸,整个流程用时不到5分钟。用时之短,显然不是传统作战方式所能比拟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装备数字化单兵系统的“单兵”,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场孤点,而是融合于整个作战体系中的一个节点。这样的节点,有各种各样的“眼睛”帮他看,有各种各样的“耳朵”帮他听,有各种各样的“电脑”帮他算,有各种各样的“能手”帮他干,当然能“神奇”地打败数倍于己的敌人。

  集成火力

  陆军“老大哥”的地位之所以受到质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陆军武器弹药的制导化远远落后于海空军。

  以美军第4机步师为例,步兵班一级行动,自持的武器是M-16或M-4步枪及7.62毫米、12.7毫米轻重机枪,外加40毫米枪榴弹发射器。能够给步兵班一级行动提供火力支援的,除了“阿帕奇”直升机挂载的反坦克导弹和连排级集中使用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其他如107毫米迫击炮、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多管火箭炮等,均不具备制导功能。这样的火力,可谓“打得狠”有余,“打得准”不足。

  于是,陆军的转型,除了依托信息系统实现与海空力量一体化之外,还特别强调在火力使用上要与海空对地火力相互补充、相互衔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陆战力量特别是步战力量,在对点状目标和有生力量近距攻击的同时,要对面状目标、时敏目标和掩体性目标进行近距指示定位,以集成陆、海、空不同维度的火力,确保打击效果。

  各国争相开发的数字化单兵系统,也是基于此种思想,强调在提高自身火力精度、强度的同时,以抵近侦察、抵近测量的方式把各种火力集成到既定目标上。

  美军的“陆地勇士”系统中的武器子系统,就是依托M-4和M-16枪族,通过组配热成像仪、数字摄像机、激光测距瞄准器、可装定弹药而成。其中,热成像仪和数字摄像机可以对近距目标实施红外成像拍照或录像,图像可在头盔显示器上显示或通过单兵信息系统上传至战术互联网。激光测距瞄准器,可对2500米距离内的目标进行测距定位。单兵信息系统还能根据对目标的测定,自动解算弹道、自动装定灵敏弹药、自动跟踪瞄准,进而选择动能杀伤或凌空爆破杀伤。这种即时装定的灵敏弹药,几乎都能使普通射击手变成战场“狙击手”。同时,数字化单兵系统的网络化功能,还为标定目标方位、集成其他打击火力提供了精确的信息支持。

  2008年3月的一天,使用“陆地勇士”系统的一个美军巡逻队,在阿富汗南部山区巡逻时发现一个塔利班营地。巡逻队随即将这一信息上传到了联合指挥所,联合指挥所根据情报立即指挥在附近飞行的“捕食者”无人机,仅用两枚激光制导炸弹就一举摧毁了这个营地。

  有调查显示,201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巴基斯坦发起的118次无人机对地攻击,多数都是由类似的地面战斗小组上传目标信息并协助指挥的。显然,装备了数字化单兵系统的“单兵”,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陆军,而是联合作战力量的有机组成。

  所以,美军的评估报告指出:“陆地勇士”系统的初步实战应用已经表明,步战人员在信息化战场中所拥有的巨大火力优势,已经使他们的军种属性日渐淡化,他们在应对各种战场威胁和完成各种作战任务时,更加坚定必须依靠联合力量,而不是本军种或本兵种的力量,更不是自身的有限力量。

  综合防护

  美军认为,虽然现代化战争仍然是政治的继续,但政治的民主和民众对战争成本的关切,使得战争决策者必然越来越“计较”战争的生命代价。美军必须通过技术的领先,先行探索低伤亡或零伤亡的装备技术和作战方式。

  为此,他们在开发数字化单兵系统时,提出既要通过信息优势、机动优势、火力优势主动保护参战士兵,也要通过配备性能卓越的防护装具被动保护参战士兵。

  “陆地勇士”系统的防护服子系统,其头盔除了具有探测、瞄准、显示等信息功能,还具备优良的防弹、防激光和防核生化功能。防护服除隔热、阻燃、保温,还防弹、防核生化、防红外探测。

  其装具包柔软、适体、多用,计算机和电台固定架及电台天线,内嵌内置。其陶瓷板插件式防弹背心,能够在360度方向抵御多种轻武器的射弹攻击。信息系统具有敌我识别和监测周围敌情的功能,以减少己方误击或侧背受敌偷袭。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及时更换或改进各部件。据美军评估,“陆地勇士”系统对单兵个体的综合防护性能,不低于单件防护装具的2~5倍。

  仍有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以色列、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和南非等国的在用或在研数字化单兵系统,基本上都以美国的“陆地勇士”系统为蓝本,但它们也各有特点。

  英国的“未来一体化步兵”系统,更加注重信息集成。他们认为,通过改进传感器和信息集成所提高的单兵作战效能,要优于提高弹药杀伤力所提高的单兵作战效能,而且通过“系统中的系统”把班作为单兵系统的更高层来构建,能够使步兵班像一辆坦克或步兵战车那样具有集成火力优势。

  德国的“未来士兵”系统,虽不如美国那样具有技术上的大跨度,但十分讲究实用。它的头盔不仅具有防护功能,还集成有微型受话器,能把颅骨当成共鸣箱。通过频率过滤,能有效降低射击和爆炸噪音。

  以色列的“阿诺格”系统,重点突出士兵的巷战能力。其手持式武器扫描器,能够识破敌人的伪装。弯转式射击装置,枪管可以左右折弯63度。枪管上的高分辨率摄像头,能把前方图像传给躲在墙壁后的射手,射手掌握拐弯射击要领后,可精确命中150米处的目标。

  南非的“非洲勇士”系统,特别强调人的生物学特性。特制的眼镜框架,能够发出与晨曦光谱一样的白色强光,令昏昏欲睡的士兵觉醒而不影响视力。新设计的靴子,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能够分散脚掌的压力,使行进在沼泽地的士兵不会感到吃力。

  不过,各国的数字化单兵系统在向便携化、实用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也都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如减重问题。目前的数字化单兵系统,普遍笨重。美国的“陆地勇士”系统,仅服装就重达十几公斤,若加上枪械、弹药、电台、计算机、饮水、头盔、防弹衣等物品,战斗负重近50公斤,这对士兵持续徒步作战极为不利。

  还有可靠性问题。数字电台受到强电磁干扰,其作用距离和可靠性大为降低,甚至会完全失效。尽管美国的“陆地勇士”系统号称抗干扰能力最强,但实战中也多次发生断网事故,甚至因断网而被支援火力误击。

  另有电源问题。目前为数字化单兵系统供电的是便携式电池。这种电池体积大、时间短。美国的标配电池,其体积和重量相当于两个装满30发子弹的5.56毫米弹匣。每个士兵至少要携带两块这样的电池,一个在用,另一个备用。大而笨重的电池让士兵极为讨厌。虽然每块电池正常情况下可工作6~8小时,且“斯特赖克”步战车可为其充电,但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徒步行军和作战,电池没电仍是士兵的一大心病。尤其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持续作战,一旦电池没电,整个系统就成了一堆废物。

  另外,如何处理士兵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很现实。在美国陆军进行的几次高级作战试验中,有的士兵宁愿等待上级的指示也不相信显示屏的信息。有的士兵则过分依赖单兵系统,基本的技战术反被忽视。所以,美国国防部士兵计划执行办公室在其跟踪调查报告中强调:“技能和战术是任何系统所不能取代的。如果系统升级而技战术不能随之跟进,那么系统不是‘倍增器’,反成‘倍减器’。”此言确需中国等后发国家引以为戒。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30 14:54 , Processed in 0.073017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