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司马迁歪曲史实?项羽究竟是不是弃军而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9 10:5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07-09
      核心提示:在《高祖本纪》里,司马迁也隐晦提到了项羽之逃是楚军最终失败的原因而非结果,“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本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06月28号(第200期) 第6版,作者:张剑锋(作者单位: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原题:《项羽是不是弃军而逃——与郑志强商榷》

霸王别姬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千百年来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笔者《霸王别姬: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虚假报道》一文(以下简称《霸王别姬》)发表后,引来一些评论,其中郑志强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19日发表的《项羽并非“弃军而逃”的“懦夫”——兼与张剑锋商榷》(以下简称《商榷》),认为《霸王别姬》的论点与论据不当。通过对《商榷》的认真研读,笔者认为其中有许多不妥之处。

《商榷》中说《霸王别姬》的观点是“惊天动地的论断”。这实不敢当。笔者之外也有人提出过相近论点。如军事科学院组织编写的《中国军事通史》就指出“(项羽)丢下楚军残部,仅率800骑兵,连夜突围而逃……其余汉军围歼楚军残部”。这实际上说明项羽是弃军而逃,只是未作进一步分析。

项羽是弃军而逃吗

项羽逃了是没有疑义的,关键在于项羽逃的时候,垓下大营里还有没有相当数量的楚军。虽然《史记》中回避了对此的正面描述,但从相关史料分析,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从整场战役的描述来看,项羽退守垓下前,只是“大败”,既没有楚军被围歼、也没有重要将领被擒斩的记载,而楚军还能在垓下设防固守——“壁垓下”。根据冷兵器战争的规律,楚军此刻不可能伤亡殆尽。其次,若被困垓下时楚军已所剩无几,那么正如《霸王别姬》中指出的“汉军也不用唱什么楚歌了,直接大军一拥而上灭了项羽即可”,而不是“围之数重”。再次,汉军发现项羽突围后,只派“灌婴以五千骑追之”。擒斩项羽无疑是刘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他却只派了如此少的部队去追,不能不说是冒了风险的。刘邦在坐拥数十万大军的情况下,为什么甘冒如此风险?唯一符合逻辑的解释就是《霸王别姬》中说的“垓下大营中还有大量楚军”。可能刘邦认为消灭这支楚军才是当时最重要的任务,也可能他还不确定项羽是否已逃走。但不论是哪种情况,垓下大营都不可能是空的或只有少量残兵。

在《高祖本纪》里,司马迁也隐晦提到了项羽之逃是楚军最终失败的原因而非结果,“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垓下楚军命运如何

《商榷》中大量篇幅在讨论垓下楚军的命运,试图论证他们大多投降了。从整体来看,项羽逃走当夜,不会有太多楚军突围。到第二天刘邦决策以5000骑追项羽时,垓下还有相当数量没有投降的楚军。项羽逃走后,“平明,汉军乃觉之”。这只有在少数人员突围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若像《商榷》所述,楚军在项羽逃走后一波又一波数以万计的往外跑,“围之数重”的汉军怎么可能不知道?

从具体事例来看,《商榷》的论述也漏洞颇多。

“还有一部分垓下楚军当由楚内奸项伯、丁公所率,稀里糊涂投降了汉军,这部分楚军当不在少数”,《商榷》的论据是“项伯‘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以及丁公找刘邦去邀赏。这一逻辑关系使人费解。其实《史记》对其“功劳”已有明确记载,在《商榷》引用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就说到“汉王与项羽有纳于鸿门,项伯缠解难”,可见项伯封侯是因为在鸿门宴救了刘邦。而据《季布栾布列传》,丁公当年在彭城之战中曾饶了刘邦一命,所以才找刘邦去请赏。

再看《商榷》中“另两部分在随名将钟离眜、季布从其他方向突围中或死或降”,其论据是“汾阳侯靳强条载:‘击项羽,以中尉破钟离眜,功侯。’”以及“根据《史记》对季布、钟离眜的记载看,他们两人是成功突围出去的”。这也缺乏逻辑关系,靳强完全可能是在其他的时间、地点击破钟离眜。而从《史记》来看,充其量只能推论出钟离眜和季布未在垓下之战中被擒斩。

《商榷》中认为“投降了灌婴军”的“由‘左右司马’率领的‘万二千人’”是垓下楚军的一部分,他们“沿项王的路线从西南角空隙突围南出”。而从前述论证来看,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也毫无依据。从《樊郦滕灌列传》来看这段描述与后面的下东城、历阳联系更紧密,可能是东城、历阳的守军。又据《项羽本纪》,在垓下战前“大司马周殷叛楚”。这左右司马也可能是周殷属下,但未随其叛楚,而是坚持到垓下之战后才投降。

《商榷》还认为《高祖本纪》中的“斩首八万”不是垓下楚军,理由是灌婴的5000骑在垓下一战中就斩首八万未免有点太多。这是个误读。《史记》中“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和“遂略定楚地”并不是说后面两项都是灌婴和他的骑兵所为。否则其他汉将也太过无能了。垓下之战后,“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而鲁后来也投降了,没有发生大战怎么斩首八万?垓下决战时项羽全部主力也只有十万,若别处还有这样忠诚的死士,为什么不让他们参战?按《商榷》描述,项羽亲率的主力纷纷投降,他根本瞧不上的“杂牌军”却在其死后还奋战到底,岂不荒谬?

司马迁写《史记》的态度是否完全客观

关于司马迁为何歪曲史实,《霸王别姬》认为其有“受到汉武帝冤屈,而在史记中特意抬高项羽、贬低刘邦”的可能。《商榷》则认定《史记》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理由是其记载了一些刘邦的优点和项羽的缺点,而若《史记》贬低刘邦的话也通不过汉朝政府审查。

这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很难有绝对准确的答案。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首先,从基本逻辑来看,其所说的并不能证明《史记》的记录是完全客观的。其次,史学界持笔者观点的人并不少,《史记》要通过审查也并非没有办法。如李长之先生在《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里就说:“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才是一个真正英雄,刘邦却是一个流氓而已。”在通过审查方面,李先生列举了司马迁的九种手段,并总结说:“他(司马迁)的方法是逃避和隐藏,这样便瞒过了那时当局者的检查,也瞒过了后来太忠厚以及太粗心的读者了!”

ori_4e16b8df6719b.jpg (28.79 KB, 下载次数: 63)

垓下之战遗址(来源:资料图)

垓下之战遗址(来源:资料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0 08:03 , Processed in 0.174098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