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9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末日”加法题在网上疯传 江苏专家解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31 11:3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年3月31日
      “2008+5+12=?”、“2011+3+11=?”这几天,两道加法题在网上疯狂传播。这当然不是考验网友的算术水平,而是在于两组得数巧合背后的“深意”——汶川“5·12”和此次日本“3·11”特大地震的发生日期,年月日数字相加都恰好是“2025”。有人居然以此得出荒唐“结论”:“世界末日”可能由2012延至2025年。

  每每有灾难降临,一些无中生有的传言如同“精神瘟疫”便会在灾后孳生,并通过口口相传乃至微博、QQ群、MSN等被加以病毒式的复制,从而衍生出一种病态的“流行文化”。

  “末日”传言借灾难甚嚣尘上

  日本大地震已经过去半月有余,但地震海啸引发的对人们心理的“冲击波”却一浪接着一浪。

  3月19日,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达到19年的最近值,这本是正常的天象奇观。然而,尽管天文学家反复辟谣,有关“频繁地震都是‘超级月亮’惹的祸”的谣言还是在网络上疯狂传播。而在一年前,也曾有人玩过数字游戏,将汶川“5·12”、海地“1·12”、智利“2·27”的地震日期排列成“九宫格”,试图“证明”这些日子有某种特殊的关联。

  谈起地震,南京大学学生吴文浩简直是如数家珍。他说:“网上多得是,这些也是宿舍夜谈的必备话题之一。我们经常开玩笑,世界末日到了,你想干什么就赶快干吧。”而不久前还有媒体曝出,有中小学校老师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时,学生冷冷地回答:“还有意义吗?”令人哑然。

  近年来,随着地震、极端天气、地球生态变化、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紧迫地摆在眼前,一些围绕灾害事件,宣扬“巧合”、“末日”的流言蜚语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记者发现,在各大实体书店和当当、卓越等专业售书网站,有关“2012”、“末日”题材的图书非常热销,有几十种之多。这些图书基本都在近一年内扎堆出版,像《2012:是科学还是迷信》、《神奇的玛雅——解密2012末日预言密码》、《2012:那些被证实了的预言》、《末日逼近》等,光看书名就很有些惊悚的意味。

  其实,有关“末日”的喧嚣也不是近来才有的事。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姜晓波女士回忆道,她上高三时,一本名为《诺查丹玛斯大预言》的图书风靡校园,书中预测1999年将有巨大灾难降临人间。当时她特别有幻灭感,心想还要考什么大学啊,再过10年地球就完蛋了。现在想想,只觉得当年幼稚可笑了。

  年轻人更容易传播“末日”话题

  “对末日的恐惧感往往来源于对现实世界未知事物的忧虑。”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教授孟振华告诉记者,中国古代的“杞人忧天”,就是这种心理的一种表现。“末日论”在“一神宗教”里都比较普遍。甚至像人们熟悉的经典、古老的“诺亚方舟”故事里,都依稀能看到末日情结的影子。

  孟振华认为,尽管现代科技已相当发达,但自然界中仍有许多人们认识水平难以企及的东西,比如地震的不可预测性、奇异的天文现象、对新病毒的不可控制等,一旦人们难以满足其对更多信息的需求,就容易引起恐慌心理。这也是很多流言能迅速广泛传播的心理土壤。

  《2012》在南京热映时,高二女生小李看后感到很害怕,甚至跟妈妈说:“反正都是死,世界末日到来之前我们吃安眠药吧。”这让她妈妈很后悔带她去看了这部影片。日本这次地震后,小李也常常会追问:“南京会不会也发生这些事情,万一出现灾难怎么办?”

  南京金陵中学高一班主任钱晓梅老师认为,面对一些涂抹着科学色彩的大片,孩子们分辨能力有限,会相信这是真实的。我们不能仅仅原生态地将灾难展现给孩子看,还应该及时加以引导。像这次日本大地震,学生中也有不少议论。第二天,学校学生处主任就及时在晨会上做了关于珍爱生命、保护地球家园、呼唤大爱为主题的演讲,让学生们懂得更好地关心身边的人,更好地生活。

  南京审计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蔡志勇研究发现,对“末日”相关言论高中生的反应特别明显。他分析说,渲染地球终极问题,诸如洪水、地震甚至天崩地裂就在不远的将来,是高中生们极易涉及的话题,也是他们对于压力的一种反应和处理方式——只需付出幻想,便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一些大学生也乐意消费这个话题,是因为灾难与大家息息相关,灾难话题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发言权。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下,他们不相信地球末日论,只是作为谈资,缓解生活的压力。一般来说,年轻人比成家立业的人更乐意把末日论作为谈资,因为人们在前途不确定或者非常无聊的状态下,更愿意谈论这类“平等性”话题。

  传言不断被重复后产生的放大效应,会使得一些受众听信。孟振华说,过度担心“末日”的来临,可能会导致个别人思想的混乱,甚至是行为上的混乱,这种混乱如果被人利用,就会产生更加消极的影响。

  让科学和理性为心灵护航

  牵强附会的解释或神秘化会强化人们的焦虑不安,而科学,正是为人们破除恐惧的武器。著名科普专栏作家姬十三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没有明确的科学数据表明世界末日的到来。我们团队不相信世界末日到来的言论,我们只相信科学知识或者事实。”

  就以地震为例,据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统计,2010年以来的地震并未显示出数量上有异常,即使数目上有小差异,也不过是地震的随机性所致。但是,为什么统计和人们的感受不同呢?姬十三说:“是你的直觉欺骗了你。”以往一些地震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而日本地震当天全世界通过微博、视频等现场直击,会感觉灾难离我们如此之近。“数据的权威远大于个体的感受。与其无谓恐慌,不如掌握更多实用的应急知识,学习如何在灾难中保护自己,这才是务实的态度。”

  面对近年来在全球逐渐滋生蔓延的末日情结,很多专家学者也积极行动起来。有的著书立说,以科学的精神担当“末日论辟谣者”;有的则大声疾呼,多一分理智,少一分盲从,并希望挖掘其中的积极内核,引导人们从焦虑、宣泄变得关怀、自省。孟振华认为,如果换一种思路来看,思考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类及地球命运,对人类不节制地消耗资源等行为加以自省等,这倒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也是应该加以引导的方向。

  “不论是在哪一场灾难之后,人们首先要战胜的不是灾难,而是灾难带给我们的恐慌。”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桑志芹教授说,“面对被想象无限放大的心理灾难,我们究竟该怎么办,是为一个不可预期的事情消极悲观,还是认真地活在当下,努力做好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事情?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8 08:53 , Processed in 0.128527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