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带着女儿“跨越”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5 09:5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带着女儿“跨越”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图)


2011-02-05 02:54:42 





大年初一下午,淮安市民在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桥上游玩。 罗双江 摄  

春节期间,我和家人来到淮安城内古淮河边游玩,看到了“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标志物红桥。虽然这一建筑物已经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一年多了,但我们之前都是在新闻里看到读到它,亲身来到现场,这还是第一次。所以,当我们带着不到四岁的女儿从桥中间的“大球”中钻来钻去时,她兴奋地直喊“好玩”。而通过走访身边的一些人,记者了解到这座建筑背后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在淮安市淮海北路古淮河桥东侧,有一排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废弃桥墩。这些废弃桥墩共有11个,每个桥墩都有上下两排孔,每排孔有四个,远看像有个巨人在水里插了一溜网格板。这些桥墩被废弃的原因现在已经不太清楚了,但经过近百年之后,它们已经与古淮河融为一体。一些在河边游玩的淮安市民告诉记者,那些废桥墩虽然不好看,但却是几代淮安人脑海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有时在外地遇到老乡,喝酒聊天,都会不约而同说起在废桥墩旁的河岸上游玩的往事。

  但是,这些废桥墩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按道理讲,其实是应该拆除的。但很多市民认为,这些废桥墩在一定程度上记载了淮安的历史,也是市民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拆了还不如加固维修,利用它建个桥也不错啊。于是,2006年,这些陪伴了淮安人近八十年的废桥墩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当年,淮安市规划部门组织专家、市民代表进行论证,提出了对废弃桥墩进行加固维修的多种方案。其中有一条建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热议。

  这一方案认为,秦岭—淮河一线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而淮安是淮河沿岸平原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与淮河有着深厚渊源。从南北地理和自然分界的情况看,淮安南北兼具的特点很鲜明,在建筑、饮食、气候、语言、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明清时代更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因此,淮安应借鉴淮河上游有关城市做法,增加文化元素和科普知识,建议在对现有桥墩加固改造后,建一座桥,并以桥身为载体,设计成一个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物,这样既能体现淮河文化,又具有交通、观赏等多种功能,可谓变废为宝。方案提出后,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一标志物的代表性可能有欠缺,但专家认为,中国南北分界线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点,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标志,并不具有排他性。


  此时,我国正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淮安市政府在进一步听取了市民专家的意见后认为,这个方案既保护了历史,又将面临废弃的资源利用起来,对市民交通出行以及改善环境都有好处。随后,淮安市规划部门就规划设计方案召开了多次专题座谈会,听取了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并向社会公示。最终,工程取名为“红桥”,并在桥中段设立一球状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物,南半边为红色,北半边为蓝色,分别象征我国南方亚热带气候特征和北方温暖带气候特征。2008年5月,这一建筑开工建设,总造价477万元,而经测算,如果不利用现有桥墩,即使不附加球形标志物,建设同样规模的步行桥也要600万元。

  这一标志物建成后,不仅把原本分割的北岸古黄河广场和南岸古黄河风光带联成了一体,还成为又一联结淮河两岸的重要人行通道,大大缓解了淮海北路的交通压力,使得淮安人在享受休闲、观光的亲水空间的同时,又多了一份生活上的便利。在游玩红桥的过程中,还能丰富地理知识,接受科普教育。当女儿站在大球中间红蓝分界线上的时候,我对她说,“你现在是中国步子跨得最大的人,因为你一只脚站在中国北边,另一只脚站在中国南边。”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9 12:15 , Processed in 0.07732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