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01月25日
回首2010年的中日关系,历经波折。作为“驻守”中日关系最前线的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他对中日关系是如何思考的?又是怎样身体力行的?1月1 9日下午,丹羽在日本驻华大使馆本馆二层的办公室,接受了本网记者的专访。
我们的问题覆盖面很广,从政治、经济、军事交流到国民感情修复,从亚太局势到中日美三边关系。采访前,丹羽大使对每个问题都做了精心准备。在长达1个半小时的访问中,大使始终态度温和,有问必答,沉稳中不失幽默。
年近72岁的大使看起来神采奕奕,握手时也有力度。丹羽大使说,兔年是他的本命年,今年也许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兔年。但他表示从不消极悲观,总是积极乐观地向前看、向远看,要为强化中日关系奉献余生。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点燃心中的理想之火”
记者:您从2010年7月31日赴华上任至今,已经5个多月。您到任以来重点推进了哪些领域的工作?
丹羽宇一郎:我一直认为日中两国是有着长达几千年交往历史的邻国,坚信两国国民之间要建立牢固的关系,这也是我作为大使最大的愿望。我到任以来,日中关系的确经历了一些波折和困难,但是我的理想信念从未改变,越是困难时期,越要点燃心中的理想之火。
至于我的工作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这要等岁月流逝由后人评价。不管怎么说,为了强化日中关系,我定会全力以赴。
记者:您曾说过要做一名“爱国亲华”的大使。您是如何来理解“爱国亲华”这几个字的?
丹羽宇一郎:我认为,“爱国”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来说,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日中关系,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友好相处是日中两国唯一的出路。实现国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才是我所说的“亲华”的本意。
别人是反映自己的一面镜子。从日本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爱国亲华”。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就是“爱国亲日”。如果日本“爱国厌华”、中国“爱国厌日”的话,两国几千年的交往就无法深入。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以诚相待、重视信任十分关键。如果日本采取“爱国厌华”的态度,由于日本是中国的一面镜子,那么中国也可能会采取“爱国厌日”的态度。而如果日本“爱国亲华”的话,中国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也会“爱国亲日”的。双方都采取“亲华”、“亲日”的态度,两国关系自然会得到改善。
记者:您对中日关系有哪些新想法?
丹羽宇一郎:我认为,重要的是推动两国国民之间的草根交流。日中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为改善关系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是国民感情并不见得就有明显改善。因此,我认为更需要增进国民之间的交流。
记者:您前一段时间去了南京,在南京有何感受和收获?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您今年的“遍访中国之旅”计划?
丹羽宇一郎:到访江苏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访问。说起我访问南京的原因,首先因为南京在中国所有地区中与日本关系最为密切。南京位于中国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工业地带。目前,7000多家日本企业投资江苏,1万余日本人在江苏生活。
我曾担任江苏省经济顾问。我去南京前还有一个心愿,想借此机会和最普通的中国百姓交流。到南京后,我一大早就到公园与打太极拳的中国百姓近距离交流和接触。
我打算走遍中国各地,游新疆、访西藏……和更多的中国百姓面对面。我的设想是天冷的时候去南方,转暖后去中部,夏天去北方。当然,行程安排不能光考虑天气因素,重要的是到中国的每一处,我都想去和晨练的百姓交流。
遍访中国计划的另一个因素和战争遗孤有关。战后,日本的战争遗孤受到了很多善良的中国养父母的照顾。这些养父母年事已高,我希望在他们还健在时去探望并感谢他们。
“不能简单地拿‘得’与‘失’来评价日中关系”
记者:您如何评价2010年的中日关系?如果以“得”“失”来评价2010年的中日关系,您认为“得”和“失”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得”大还是“失”大?
丹羽宇一郎:中国和日本有着几千年的往来史,今后也还会继续几千年。所以不能简单地拿“得”与“失”来评价日中关系。两国关系又不是棒球、足球比赛。判断几千年历史的日中关系时,怎么能说中国得了几分日本失了几分、结果是几比几呢?正因为我从长远角度来看待日中关系,所以认为去年对于日中关系并没有什么“失”。
日本有句民谚叫“雨后地更实”,就是说下雨之后,地面反而变得更坚实。我也是站在这样的角度来理解过去一年的日中关系的。通过去年的风波,双方国民都重新认识到了对方国家的重要性,日中之间确实谁也离不开谁。对双方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友好相处。
记者:作为大使,您亲自参与了钓鱼岛事件处理的全过程。回头看,您对中日双方的危机问题处理有何看法?中日之间最糟糕的局面是否可以避免?
丹羽宇一郎:反思一件事情时,我经常不是从消极的、黑暗的角度,而是从积极的光明的角度去看待。我不去想“因为我过去这么做了,所以导致了现在的结果”,而是想“当时如果我那样做,可能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这种积极反思很重要。我以前在民间企业时,就曾经这样跟我的部下说过。我认为这种积极光明的思路对于日中关系也同样适用。
去年两国关系虽然碰到了困难,但应该说两国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友好相处。所以双方都要诚恳相待,不说谎、不欺骗。回顾几千年的历史,这是唯一的选择。
当然,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也会遇到风雨。下雨了就打伞嘛。两国还是要增加交流的平台。比如以前某项磋商一年只举行2次,那今后就增加到4次。除了政治领域外,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也要不断充实。
记者:去年底,日本内阁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防卫计划大纲”,其中加入了不少针对中国的不太友好的内容,这对原本就比较脆弱的两国战略互信是一个冲击。大使对这份大纲怎么看?
丹羽宇一郎:我并不认为,这次新修订的防卫大纲的内容对中国不友好。我认为对同样问题的处理,可能任何国家都相差不大。防卫大纲中很关键的一点是日本的军费没有增加。但中国的军力在增长、军费在增加,并且透明度还不够。此前我也和中方讲过,我们并不是要求中国公开所有的军费开支,但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呢?如果不这样的话,周围国家即使不把中国视为威胁,但至少也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军力感到担忧。
增强战略信任应该是两国的共识,为此日中要加强对话交流的平台。有时候双方可能有各自的立场,双方媒体也会炒作。尽管这样,最重要的还是开展真诚的对话。明天(1月20日)日中两国将要举行日中安全对话。这样的对话并非只有一次,今后还将继续。两国间的防务交流也在逐渐扩大。我坚信,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日本防卫大纲的内容会让中方了解。当然,日方也会在这一场合中听到中方的各种意见。但是只要提供这样的对话和交流平台,我们就不必过度担忧。
“日中关系,亲密之上不忘以礼相待”
记者:您曾强调“日中关系超越夫妻关系”,最近几年的中日关系波折起伏,您认为中日之间有类似的夫妻关系存在吗?
丹羽宇一郎:夫妻关系一般来说几十年,而国与国的关系要几百上千年。国家的地理位置无法搬迁。就算日本不喜欢中国,也不可能搬到澳洲去。
过去,似乎夫妻关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现在必须平等了。和夫妻关系一样,日中之间也没有谁尊谁卑,而是平等的互惠伙伴关系。
我之所以将日中关系比作夫妻关系,是想强调亲密之上不忘以礼相待。普通夫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关注对方感受,站在对方立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一样。日中关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关注对方感受、换位思考很重要。
记者:您在美国也工作过多年。现在又作为日本驻华大使在中国工作。中日美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三边关系。对处理中日美关系,是否可以和我们分享您的见解?
丹羽宇一郎:我认为,三国关系要放在维护亚洲整体和平与稳定的大背景中考虑。对于日中两国来说,最重要的是美中关系的和平稳定。美中关系处理不好的话,日中、日美关系也不得不受到影响。
所以为了亚洲整体的和平稳定,中美关系的稳定、在多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对日本来说十分重要。日本不应该让美中吵架,而是要促进美中两国关系朝着友好稳定和合作关系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对维护整个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作出贡献。日本在考虑日美中关系时要有这种大局观。
“世界各国的政治家都该牢记孔子的话”
记者:您对2011年的中日关系,整体上抱有怎样的期待?
丹羽宇一郎:今年是兔年,我又属兔。对我来说,今年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个兔年了。所以我希望在今年尽全力加强日中关系,哪怕是奉献出我的老命。
强化日中关系是我今年的大目标,如果今年失败,今后日中关系的发展将会很困难。2012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今年是前一年,不管如何要为两国关系打下稳固基础。
我平时和使馆工作人员还有一些中国人说,做什么比说什么重要。嘴上说强化日中关系而不行动有什么用?别总在屋里开会。要想强化两国关系,就一定要走出房间,接触百姓。
所以我想走遍全中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中国的百姓了解日本人的本来面貌。所以,不仅是在政治经济层面,在体育、文化、艺术、学术等各个方面都要深化两国关系。这才是对于两国国民来说的幸福,也是我提倡的“亲华”的精髓。
我觉得两国大部分的国民没有和对方国民接触过。没有这种普通国民间的交流,两国关系就很脆弱。一有突发事件,国民感情就会受到影响。我最希望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两国的普通百姓能面对面交流。
如果两国之间有一半以上的民众都接触过对方国民的话,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去过日本的很多中国人都觉得原来日本这么干净漂亮,国民待人这么礼貌。来过中国的日本人大多也是怀着对中国的良好印象回国的。所以我强调出去走一走,让两国国民真正感到幸福。
记者:近年来,两国媒体的民意调查显示,中日两国民众彼此的好感度在不断降低。中日民间相互嫌恶的特征凸显,这对中日关系的未来可能造成怎样的影响?
丹羽宇一郎:为什么两国国民感情这么差?就是因为两国大部分国民之间还没有和对方百姓打过交道,如果多创造这种普通国民见面的机会,我想今后两国媒体的民调数字将会有所改善。我不悲观,而是很乐观,毕竟今后中日还要交往几千年,而且通讯手段如此发达,有交流的意愿就能实现。两国间要进行持续地见面、对话、磋商。
记者:您在很多场合曾经引用过中国的《论语》。请问《论语》中您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
丹羽宇一郎:最喜欢的要数《论语》中的“治国三要”了。当时治国需要武器、粮食、信用。如果只留下一个的话,最初舍弃的是武器,其次是粮食。最后一定要有保留的,是信用。这是孔子的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本报注)我认为国无信则不立。这对哪国都适用。中国、美国、日本都不能只是一味地发展军备,最重要的还是信用。世界各国的政治家都该牢记2500多年前孔子的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