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关联:上海医院引入“洋标准” 能否解决本土看病难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0 19:1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申城大医院质量认证、内部管理引入“洋标准”,正成为一种新趋势。记者日前获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纷纷顺利通过全球知名医疗体系认证英国保柏集团的质量认可;较早时候,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也成功通过了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简称“JCI”)的认证。

  邀请外方专家质量审核、为外国患者开通海外医保……本土医院引入“洋标准”后,涉外医疗质量将更有保证。与此同时,一个问题也值得思考:医疗认证接轨国际,能否给申城医疗质量带来改观?“洋标准”的引入,能为当下看病难题找到新解吗?

 “洋标准”缘何备受青睐

  申城大医院为何纷纷认证“洋标准”?华山医院最早做了这一尝试,医院负责人表示:想要建立国际一流的医疗机构,通过国际认证来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国际知名度、开拓涉外保险市场是必经之路。中山医院、华东医院的想法也大致如此,“保柏集团在国际医疗保险领域拥有长期品牌优势,如能认证成功,将可吸引众多国际诊疗业务。”

  相比国内诸多侧重于静态档案的医疗检查、审核制度,“洋标准”在医疗质量服务领域更倾向过程检查,关注医疗细节与流程规范。华山医院副院长汪志明教授说,JCI认证过程讲求“循迹追踪法”,比如每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诊治全过程,均须严格记录在案加以明确规范。

  此外,“洋标准”因与海外医疗保险密切挂钩,服务患者意识更强。保柏认证明确规定:为尊重患者隐私,问诊时护士不应随意出入诊室,不得在电梯内探讨患者病情等。上述这些,在以往诊疗流程中极易被忽视。

  “洋标准”能否惠及更多患者

  目前,全球范围内针对医疗质量认证共有三大标准:JCI认证、保柏集团认证以及ISO9000标准认证。这些“洋标准”,迄今大多局限在为外籍患者服务的特需医疗领域。中山医院副院长阎作勤认为:第三方“医院评价”是国际领域通用的规范医疗行为的手段,相比行政部门自上而下的检查,它对促进服务质量、提高运行效率更有效。

  旨在提高医疗质量的“洋标准”,在我国登陆后能否进一步扩大影响、让更多本土患者从中受益?这一命题,也正受到通过认证医院的重视。

  有业内人士分析,“洋标准”作为国际医疗行业的通用标准,同样适用于我国。不过,现阶段我国医疗行业遵循“洋标准”之时也应考虑融合自身特点,全方位提高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比如,在资源稀缺的儿科诊疗领域,除却关注患儿治疗质量外,还应考虑到医护人员与独生子女家长沟通的技巧规范;随着医保总额的控制,临床小处方与大处方共存,怎样合理评判处方也应科学评判……综合考虑这些现状与细节,完善服务的标准制订,才能最大程度符合我国患者的需求。

  避免认证一蹴而就

  “洋标准”能够成为海外医疗保险的“敲门砖”,但能否就此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还是个未知数。目前在我国医疗行业,质量认证尚属新事物。然而,以其他行业的经验来看,如缺乏持续的改进和审核手段,通过认证的机构也有可能生产出次品、劣品,有的甚至沦为行业中的反面典型。这样的前车之鉴,当如何引以为戒?

  避免认证一蹴而就最为关键。汪志明教授解释,JCI认证并非一劳永逸。通过认证后,每三年认证委员会还会跟踪认证,如未通过审核“金字招牌”将不保。将认证的标准转化在每一个医疗细节之中,转化成医护人员的自觉行为,这样长效持续地开展,才能从源头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也有专家表示,选择认证“洋标准”应量体裁衣。近两年来,我国北京、上海等数家医院积极“备战”国际认证。对于部分涉外医疗机构,通过“洋标准”认证至关重要,但绝大多数医院并没必要申请认证。想要提高医疗质量水平,还应尽早制订并完善符合我国医疗机构自身情况的规范认证体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8 03:22 , Processed in 0.069073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