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更多的复旦学子在宁静中找回自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9 18:5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

最近,复旦大学有两条颇受公众关注的新闻,而且读来都让人感到心情沉重。

  一条新闻是复旦18学子黄山遇险,救援他们的警察,年仅24岁的张宁海不幸殉职。此后,复旦学子校园网内不谈哀悼谈危机公关,复旦大学及其学生们因此被众多舆论推向了风口浪尖,被贴上了冷漠的标签。

  另一条新闻是关于研究生坠楼身亡的。据复旦大学官方微博证实,“16日晚9点27分,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国顺路670号一男子疑似坠亡。经确认,死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读研究生。”(12月17日 新民网)

  两个鲜活生命,死因各异,但结果一样,都是令人悲伤的事情。也就是在思考复旦18学子该如何面对各种质疑的声音和道德的批判,挺过人生的这一难关时,复旦研究生坠楼事件发生了。虽然,坠楼事件的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但还是有很多网友在跟帖评论中很自然地与前一条新闻联系在一起。于是,我的内心多了些许莫名的担忧。

  其一,坠楼事件会不会引发新的“效仿”行为?作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读研究生,其坠楼是不是因为舆论对复旦学子的质疑和批判,让他在纠结中难以自拔而轻生?这是网友的一种猜测,也是我的一种担忧。当然,我宁愿这种担忧是多虑,宁愿坠楼只是一起意外死亡事故。但是,不管具体死因何在,对于周围的复旦学子来说,都急需要进行心理干预。毕竟,坠楼者属非正常死亡,各种死亡原因的猜测,会引发周围学生的不安和恐慌,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危险的“启发”和不良心理的暗示。

  其二,我们批判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变得冷漠?显然不是。张宁海不幸殉职了,人们责怪复旦18学子,但张宁海的父亲却深明大义,“救人是儿子的职责,不怨大学生。”实话说,复旦18学子错了,做错了事情,说错了话,可学生毕竟是学生,未来的人生路还很长。如果他们知错能改,并以张宁海为榜样,发扬烈士精神,传承烈士美德,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那就坏事变好事了。然而,很遗憾,因为18学子的过错,当复旦发生坠楼事件后,我们看到的却有幸灾乐祸,这是可怕的。所谓物极必反,过于理性的智慧是一种冷漠,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代替学生的想法,那样只会让更多的人变得冷漠。

  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方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领队侯盼遭“辱骂短信”轰炸,每天有八九十条。而在网络上,还有大量对18学子的谩骂和道德绑架,一些谩骂词语更是恶毒的不堪入耳。可以想见,复旦18学子及更多的大学生,在内疚和自我谴责中背负了多么大的精神压力?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高楼“连跳”,为了避免因责骂而逼得人冷漠,让更多的复旦学子在宁静中找回自我,领会生命的意义,我们应该停止不负责任的辱骂攻击,有关方面要及时对复旦学子进行心理干预,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反思环境,让活着的他们安心学习,继承张宁海未尽的事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4 09:44 , Processed in 0.286125 second(s), 4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