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2 23:31:27
|
只看该作者
萨尔茨堡 宗教之城
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下,绿草如茵的山坡上,女教师带着孩子们,唱歌、雀跃、奔跑,一曲《多来咪》在山谷回响。这部片子的拍摄外景,就在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邻近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是奥地利王国的第二大城市。萨尔茨堡多雪,亦称雪城;萨尔茨堡多山,亦称山城;萨尔茨堡是萨尔茨卡玛格特的多湖地区,亦称湖城;萨尔茨堡出了莫扎特、舒伯特、施特劳斯等一代音乐宗师,亦称乐城。
可是,你知道吗,萨尔茨堡原是一座由宗教之城发展成一座音乐名城的。
历史 盐城旧事
萨尔茨堡地处山岗,海拔三四十米,虽然不高,但地势险要,为城池制高点。据介绍,依山而建的城堡,动工之后,建建停停,停停建建,花了几百年才竣工。楼房周围壁垒森严,工事林立。至今,它是欧洲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城堡之一。
萨尔茨堡,颇有传奇色彩。
早在公元7世纪,天主教在葱翠美丽的蒙彻斯小山上建起一座圣彼得修道院;不久后,作为地区行政管辖长官的大主教将修道院扩建成主教府;其后任为显示权势和抵挡侵略,陆续扩建并在大主教府外围筑起城堡。到公元11世纪,城堡已颇具规模,而山下的城镇也逐渐形成。文艺复兴时期,生活奢侈的主教、贵族更重金聘来一批意大利的建筑师、画师和雕塑家,在蒙彻斯山下建起一批教堂和豪宅,建起精美的雕塑和喷泉。
同行的奥地利商务处官员告诉我们,萨尔茨堡最早是凯尔特人(Celtic)居住的地方,后来成为罗马的重镇。696年开始修建最早的本尼狄克修道院(Benedictine),圣伯尼菲斯在此建立天主教区,798年成为地区大主教区。此后到1802年一直在天主教大主教的管辖下。1809年属于巴伐利亚王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划归奥地利。萨尔茨在德语中是盐城的意思。这个地区的盐矿在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经济命脉。
如今,萨尔茨堡以旅游业收入为主,占奥地利旅游总收入的20%。
标志 白色城堡
萨尔茨堡的主要景点在旧城。从酒店走上20多分钟,便可来到萨尔茨哈河边。清澈的萨尔茨哈河穿越而过,缓缓西去。向南岸望去,一片旧城大屋和众多的教堂尖顶簇拥着蒙彻斯,山顶上,赫恩萨尔茨堡白色耀眼,神秘诱人。这座白色的赫恩萨尔茨堡,就是萨尔茨堡市的标志建筑物。
城堡作为萨尔茨堡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城堡本身就是俯瞰整个萨尔茨堡迷人景色的最佳地点。城市里的古典小屋在河畔延伸,名副其实的如诗如画。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到古要塞,整个城堡已沉浸在暮色里,凉风阵阵,月亮升上了古堡的尖顶,星星垂成夜的衣襟,少了白天的人流,古堡一下子空旷清净了许多。
宽宽的萨尔茨哈河从这座城市穿膛而过,顺着峡谷流向远方,使两岸鳞次栉比的哥特式尖顶建筑显得更加巍峨跌宕,氤氲之气袭人,童话色彩弥漫。本来,萨尔茨堡邻近德国边境,人们使用德语,具有德国南部风格,而她又是700年前罗马人建起的商业城市,曾是罗马的主教管区,因此也具有意大利情调,两种地域文化挤压渗透,形成了现今萨尔茨堡融合性特点,加上一代乐圣莫扎特诞生于此,更是平添了这座城市的神奇与魅力。
建筑 宗教之堡
萨尔茨堡城的形成、发展与鼎盛,是因为宗教。
中世纪以来,萨尔茨堡一直僧侣云集,教皇、大主教、主教是城中的风景。宗教的鼎盛导致建筑业的繁荣。整个萨尔茨堡市巴洛克建筑风格自此肇端。几百年后的今天,沿着穿城而过的萨尔茨哈河漫步,教堂的穹顶每每映入眼帘,丰富繁杂的修饰记录着历历匠心。即便对宗教不感兴趣也没关系,建筑早已脱离宗教的本义而进入普遍的审美范畴。
与维也纳不一样,萨尔茨堡建筑的好处,你能说得出道得明,如果你有心的话。建筑是城市忠实的记忆。这里有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古老的"尼姑庵"--修女山修道院。圣彼得大修道院曾经是萨尔茨堡这个人文都市的摇篮,莫扎特就是在这里上演他的c小调弥撒曲,每年在音乐家逝世纪念日的前夜,他的安魂曲便奏响在教堂的大厅中。修道院的墓地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墓园。
虽然头顶宗教,萨尔茨堡却是一个有着现实趣味的地方,满城弥漫着人气。古老的河沿上稠密的行人,会让人想起巴黎。实际上,萨尔茨堡是奥地利人包括许多移民热爱的居住之所。所以有人说,萨尔茨堡是一首由建筑、绘画和音乐构成的有声和无声的交响乐。是交响乐,就有华章,它应该就是萨尔茨堡之"堡"。
人物 莫扎特与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因为宗教而成名,却成大名于音乐。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的艺术中心,此言不虚。即使在今天,从萨尔茨堡走出的艺术人才仍然像游人一样络绎不绝,一年一度的萨尔茨堡音乐戏剧节早已是文艺的盛事。萨尔茨堡人最骄傲的不是大主教,不是盐矿(萨尔茨堡--德语意为"盐城"),而是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到了萨尔茨堡可以不去看教堂,不去爬钟楼, 但是一定要造访莫扎特故居,看看一个伟大的天才是如何诞生在一个平民的家庭。
坐落在马卡特广场的这幢房子很不起眼,莫扎特父亲当时虽是宫廷乐师,但家境贫寒,一家人从1773年到1787年一直住在这里。房子上下两层,楼上还有一条窄窄的楼梯通向阁楼,只容一人侧身通过。房子在二战中被盟军炸毁。1917年,莫扎特音乐学院国际基金会出资修复,设立纪念馆。走到莫扎特生前使用过的一架老式钢琴前,讲解员坐了下来,抚摸着黄杨木和象牙制成的键盘,键盘流淌出不可思议的旋律,清晰、悦耳,是隔世之音。
萨尔茨堡最伟大的儿子是莫扎特,他的最伟大作品却是在维也纳和布拉格这两座城市获得首演。维也纳为艺术提供了舞台,萨尔茨堡则是诞生艺术的土壤。
特点 音乐舞台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萨尔茨堡已是一个音乐艺术文化中心。
也许因为这里出过天才音乐家莫扎特,当然,萨尔茨堡还有卡拉扬。
精致真实的布景中上演着莫扎特的歌剧,大教堂广场则演出话剧《每个人》,古典和现代艺术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千姿百态,大众、滚石、爵士乐在露天和室内剧场中此起彼伏。大型音乐会在这里可以说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晚间穿梭在城市的小巷,处处可闻悦耳乐声。难怪人们对这座城市有"音乐舞台"的美誉:你走在街上,有如踩着琴键。
我们踩着音乐的琴键,游览了粮食胡同、主教官邸、莫扎特故居、广场。
夕阳西下,我们乘滑行电梯,登上城堡。站在城堡的台阶上环视四周,那用石块建造的■望所、暗堡、炮台等,挺立其间,居高临下,十分地坚固。在炮楼里,看到一排排炮眼洞开,每只炮眼,放置一门大炮。这些铁铸大炮,虽经岁月尘封,长久闲置,但仍乌黑锃亮,炮口常开。显然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历史,不忘前事。
透过炮楼的窗户远眺,美丽的萨尔茨堡夜景尽收眼底,但天空依然有些明亮,三面环山的市区占据了盆地,随着星星点点的灯光向平原拓展。在密密的建筑物中,那教堂、市政厅的塔楼尖顶,在明亮的灯光衬托中特别壮观。其间点缀的楼房,依稀可辨的森林地带,蜿蜒如蛇穿城而过的萨尔茨哈河朦朦胧胧。朝河谷方向望去,远处的阿尔卑斯山脉,与天地相接,隐隐约约,莫扎特音乐依然缭绕于耳。难怪人们把萨尔茨堡形容为可以做梦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