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怎样才能学好管理专业?面对越来越多的外行人与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抢饭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竞争优势在哪里?……面对这些挑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昨天下午宣布正式启动全面教学改革,涉及学生培养机制、社会实践、海外交流等多方面。
据悉,这样大刀阔斧改革,旨在培养能在国际舞台上同哈佛、耶鲁这些世界一流商学院毕业生竞争的精英人才。
三年通识教育培养领导力
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课程,会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领导潜力
此次复旦管理学院教改共涉及九大内容。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为“1+2+1”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复旦大学本科生常规的培养模式为“1+3”,即学生先进行一年通识教育,然后回各自专业院系进行三年专业教育。此次管院推出的“1+2+1”培养模式则打破常规,学生在一年通识教育后,回学院后再进行两年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等到大四再选择专业课程,完成论文和答辩,获得专业学士学位。这样一来,等于管院学生要在大学四年里接受三年的通识教育。
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和学校层面的通识教育有何不同呢?
“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课程,会更偏重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领导潜力。”复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介绍,在这一课程设计中,学生除了要上经管类基础课以外,还特别增加了很多提升学生知识性、修养性、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等课程内容。
全院导师将开个性化“处方”
相当部分学生实习内容与所学无关,属于无效实践
配合 “1+2+1”培养模式实施,管理学院将推全员导师制度和本科生海外交换项目。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大二就去实习,但不见得真正提升了实践能力。相当部分学生实习内容与所学无关,属于无效实践。若有导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能使之成为有专业指导和统筹安排的有效实践。”管理学院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吕长江教授介绍,目前管理学院的师生比是国内同等学校里面最高的,具备了给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的条件。教改后,每位导师要指导1至3名本科生。导师将负责指导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生活。据悉,为了保证导师质量,学校将请专家对教师如何指导本科生进行专门培训。
而在本科生海外交流一项,也有较大突破。据介绍,近年来该校本科生的海外交换比例增长很快。 2005年,该学院只有2%的学生有机会到海外交换, 2009年增长到28%,今年有望突破到40%。学院希望在未来两至三年能达到50%。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海外交流学子基金,将资助优秀的学生前往海外学习。这样,即使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也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前往国外深造。”陆雄文院长说。
自主招生联考造成新的不公平
联考制度是由原来的教育寡头时代进入多极争霸的“世界大战”时代,“北约”、“华约”和“同盟”的出现,使得大学的招生和人才抢夺变成“恶性竞争”
除上述内容外,此次改革还包括教学方式改革、 “学术加餐”计划、大幅度奖学金激励政策、第二课堂合作平台、 “蓝墨水”精英教育计划、MBA课外实践学分等,覆盖到本、硕、博三大科学学位体系。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了哪般?
“在美国像复旦级别的一流名校有很多,美国的人口基数是3个亿,我国的人口基数是13个亿。每一名复旦本科生进入复旦学习的难度系数是哈佛、耶鲁学生的40倍,每一个都是精英,如果学生毕业时不能同哈佛或者耶鲁学生竞争的话,这是我们的教育失败。”陆雄文院长说,现在的选拔制度,仍是唯分数论,唯状元论。如果把中国恢复高考到现在每年的高考状元做一个调查,统计一下成为院士、获得诺贝尔奖或成为杰出企业家等的人有多少,就可以发现在人才选拔体制上是有误区的。在此前提下,高校应该花大力气来很抓教育质量,而非在人才选拔上想法子 “抢生源”。
陆雄文院长对于目前的自主招生形成多个联考联盟的情况持批评态度。他认为,自主招生联考是对教育的 “背叛”,是变着法子抢生源,仍然是唯分数论,唯状元论。联考造成了新的不公平,教育改革误入歧途。
他表示,现在的自主招生联考是对教育的 “背叛”,联考制度是由原来的教育寡头时代进入多极争霸的 “世界大战”时代, “北约”、 “华约”和 “同盟”的出现,使得大学的招生和人才抢夺变成“恶性竞争”。目前的自主招生号称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但只是打着提升素质的幌子,目的还是进行分数高低上的简单争夺。
同时,自主招生联考更为腐败留下了温床,以前是只有几家联考,现在是多家联考,但其实仍是一个模式,只是强化原来的教育体制上的陋习和痼疾,本质上没有变化,而老百姓却被弄晕了,自主招生联考造成新的不公平。实际上,目前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误区,自主招生让招生改革走火入魔,误入歧途。自主招生本来是为了高校招收到符合自己培养风格和理念的学生,培养政治、科学、商业的精英,现在却成了一个纯粹的“小高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