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眼中的老苏州 郁达夫看景赏美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2 18:3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语】假如您想知道上个世纪早期的苏州是什么样子,您固然可以到史志典籍里去了解。但是,真正鲜活的历史都是由一个个生动的画面组成的,要让那些鲜活可感的事物一一重现,包括马路、茶馆、点心、黄包车,甚至少女们的音容笑貌,就请跟随民国名人一起游览一番老苏州吧。


老苏州临顿桥景色



  俞振飞:临顿桥吃蹄髈面

  京昆大师俞振飞是梅兰芳的“黄金搭档”,他1902年出生在苏州,他眼中的老苏州是那样宁静古朴。小时候的俞振飞的活动范围在东北街一带,因为父亲俞粟庐在拙政园西部的张家担任家庭教师,教孩子们昆曲。

  以前,拙政园东部和西部是分隔开的,属于不同的主人。西部于清朝光绪年间被盐商张履谦购得,改名叫补园。卅六鸳鸯馆是补园的主建筑,从前是园主听昆曲的地方。馆舍正面朝北面水,有沿池驳岸,水中停着画舫。在俞振飞眼中,夏秋季节的卅六鸳鸯馆最美,因为朝北面水,所以非常凉爽,尤其那一池荷叶,微风吹拂时暗香浮动,让人顿生三分醉意。当然,冬天的卅六鸳鸯馆也别有一番情调,因为地砖底下设有地龙,就是取暖的通道,从外面灶间生火,暖气顺着地龙进入大厅,屋内便温暖如春。据说,地砖之下的留空还有烘托曲笛声的作用呢。

  俞振飞自小在苏州园林中长大,因此深深懂得园林和昆曲的真味。振飞和张家晚辈常常在卅六鸳鸯馆踏歌拍曲。有一次,振飞和张家紫东大哥演对手戏,紫东扮演苏武,振飞扮演李陵,苏武不断责问李陵,李陵不断后退,可是后面就是柱子了,苏武还在责问,这时候,振飞不得不冒出一句“戏外话”:“大哥呀,我后面就是 庭柱,已无处可退了! ”一时传为佳话。

  闲暇的时候,俞振飞会穿过补园那100多米长的备弄,走上浓荫遮蔽的东北街,再往右一拐,沿着弹石路走上一二百米,就是临顿桥了,在那里有一家老面店,叫新德源。俞振飞常常到这家百年老店吃面,他最爱吃的是那肥而不腻的蹄髈面。


老苏州葑门景色
郁达夫:逛古城不耽误看美女
  那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一个秋天的上午,天气晴好得醉人,郁达夫和好友乘了三等火车,从上海来到苏州。一路上,同行的女孩子明眸皓齿,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郁达夫真想和她们打个招呼啊,可是三千年的道德观和见人就生恐惧的性格,使得郁达夫闹了个大红脸,始终没有开口。

  出了车站,郁达夫看到马路上有不少穿长衫的人,路的两旁停着的黄包车和马车,车夫和驴马都在灰色的空气里混战。跑来跑去的人的叫唤,一个钱两个钱的争执,萧条的道旁的杨柳,黄黄的马路,和在远处看得出来的一道长而且矮的土墙,这就是苏州留给郁达夫最初的印象。

  接着,他们花一块五角大洋雇了一辆马车到葑门去。早上的好天气已经变了脸,起初看不见的微雨,愈下愈大了,郁达夫和友人坐在马车里,沿着阊门外大马路朝盘门走,又沿着城南护城河外的大马路往觅渡桥方向走去。疏淡的树林,蜿蜒的城墙,浅浅的城河交替出现。过了洋关,来到了觅渡桥上,马车夫说从这儿到葑门内的严衙前,因为路窄,马车进不去,只有步行了。

  在葑门内那些清冷的街上,郁达夫感叹这苏州的一隅,真像十八世纪浪漫的古都。街上的弹石,粉墙黛瓦的建筑,小桥流水和狭小的弄堂,没有一件不在那里夸示过去的中国民族的悠悠的态度。

  在锦帆路附近有一家名叫锦帆榭的茶馆,郁达夫和友人在那里吃了 午饭,然后步行去观前街。在观前街,郁达夫的心情出奇地好了起来,先是看到几个女青年在一家乐器铺里买箫,他在一旁呆看了许久,那些女孩子也忍不住回望了他好几眼。然后,郁达夫又在玄妙观门口的一家书店里看到一位很年轻的学生正在那里买杂志,而这杂志正是郁达夫和朋友共编的。


苏州古镇美景
 吴稚晖:旅游花销明细账
  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是在1929年的夏天乘火车来到苏州的。在火车站,吴稚晖花了二角钱叫了一辆黄包车,来到了观前街。车夫介绍大陆饭店比中央饭店好,价钱也公道。吴稚晖一听,就决定住在大陆饭店。房费是六角一天,房间在三楼,里面放着一张铜床,被子很洁净,家具都是红木家具,吴稚晖不禁感叹苏州生活便宜。因车夫介绍有功,讲好两角的车费加了一角。这位黄包车夫觉得这位主顾挺好,便一直候在饭店门口等他。拉着吴稚晖到沧浪亭江苏书局办妥事情后,吴稚晖忆起十四岁那年,曾随祖父坐船到观音山去烧香一事,便想故地重游。

  因路程有二十多里,车夫开价三元。吴稚晖还价为两元,答应到了胥门请车夫吃饭,车夫欣然同意。

  在胥门一家小饭馆里,吴稚晖点了红烧黄鱼、清炒虾仁、榨菜肉丝汤、一盆蚕豆、四两高粱酒。吴稚晖叫车夫一起坐下吃饭,起初车夫拘束的不肯坐下,吴稚晖再三说服,车夫这才坐下。饭店老板娘用苏州话说:“这车夫今朝交好运哉,老爷搭倷一道同饭。 ”

  这顿饭一共吃掉一元三角(比起住宿费用,这顿饭不便宜),吴稚晖另付老板娘二角钱小费。那位车夫是个三十二岁的盐城人,老实人一个,闷着头一连吃了四碗饭。走出饭店,吴稚晖就关照车夫慢慢跑。黄包车出了阊门,经过枫桥、高桥、孙家桥、张家廊、河山头、莫安桥,终于到了观音街。

  当晚六点钟,吴稚晖和车夫一起回到阊门。因为游得尽兴,吴稚晖居然浑身大汗,鞋袜尽湿。他便在阊门一家小摊花十角钱买了一双毛布底鞋,七角半一件的小短衫买了两件。回到观前街又花三元钱买独幅衬单和青格布衫一件。晚上买了两角钱熟肉,喝下了半斤绍兴老酒,既实惠又舒服。


苏州灵岩山大门
周作人:姑苏仿佛是故乡
  周作人在北京居住的时候,回故乡绍兴,苏州是必经之地。他说,从南京浦口下了火车,渡过长江,就觉得已经到了南边。火车开到苏州站,看见月台上车厢里的人物声色,便又仿佛已入故乡境内。

  经过苏州很多次,真正下车游玩的只有一次,那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周作人下了火车就往灵岩山赶去,午饭是在木渎石家饭店吃的。汽车沿着苏福公路往木渎开去,到木渎古镇,周作人下了汽车,走过两条街往石家饭店去。一路上周作人看见那里的小河、小船、石桥以及两岸枕河的人家,觉得和绍兴一样,恍惚中他觉得身在故乡了。在一条无名的小街上,周作人看到了一家糕团店,又让他感慨一番,因为这些糕店在江浙一带极是平常,但身居北方是绝对看不到的。一块糕,竟勾起了他的乡愁。

  第二天,周作人前往马医科,前去拜访俞曲园先生的春在堂。他在曲园前面的堂屋里徘徊良久,再往南去看俞先生著书的两间小屋。眼前这些过廊、侧门、天井种种,都仿佛是曾经见过似的,周作人忍不住在这里流连了好一会儿。他半开玩笑地对同行的友人说,俞平伯在苏州有这样好的老屋,何必留滞北方,我回北京一定劝他南归。

  在苏州的两个早晨,吃早茶的情景留给了周作人很深的印象。当时吴苑深处是观前街一带非常著名的茶楼,第一天的早餐就是在吴苑吃的,第二天是在新亚吃的,他谦虚地说自己是个乡下人,记不得吃了什么品种的点心 ,估计锅贴、猪油年糕、汤包、蟹壳黄是少不了的。在采芝斋,他又买了些干点心,带回去给小孩辈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12 18:13 , Processed in 0.13778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