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31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谷超豪、航天孙家栋获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 12:2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复旦大学教授谷超豪、航天科学家孙家栋获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组图)


2010年01月11日10:05





谷超豪




孙家栋

  人民网科技北京人民大会堂10-1月11日电 (记者 孙秀艳)今天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颁发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谷超豪、 孙家栋两位院士。

  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有14位科学家荣膺这一奖项,他们是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

胡锦涛颁发奖励证书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谷超豪院士、孙家栋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谷超豪

  谷超豪(1926—)男,汉族,我国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国际教育研究院院士,教授,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非线性科学”首席科学家,教育部数学和力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9年获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

  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数理学会副理事长和上海数学会理事长等职,是第三、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复旦大学教授。

  孙家栋

  孙家栋,辽宁省复县人,1929年生,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在中国的航天史上,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发展中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 孙家栋是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4月15日0时16分,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的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个航天飞行器,这之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孙家栋曾经动情地说:“搞了一辈子航天,航天已经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2:38:5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简介

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简介:


2009年01月09日08:50


    目前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其中,国家最高科技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对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2:44:3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数学王国的"战略家"(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数学王国的"战略家"(图)


2010年01月11日 10:27   






    苏步青教授(中)创建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派中的五位温籍数学家,他们都是温州中学校友,左一白正国、左二方德植、右二杨忠道、右一为谷超豪。






2009年10月20日,谷超豪先生出席“谷超豪星”命名仪式。图为谷超豪先生与“谷超豪星”运行轨迹。刘畅






谷超豪先生近影。






谷超豪与妻子胡和生常常共同钻研科学问题。(均资料照片)



    谈数学——做数学研究是要有天赋的,我在这方面还是有点天赋的。数学研究就像下象棋,要有大眼界,只经营眼前小小一块地盘就会失去大局。我对自己研究数学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思考“不断线”,现在也是这样,所谓“数苑从来思不停,穿云驰东亦有成”。

    谈学生——我的老师苏步青先生曾经说:“谷超豪有一件事不如我,那就是没有培养出超过他的学生。”他希望我能够好好培养学生,现在我觉得这一点我应该也做到了。研究数学和教学生是我平生两大乐事。我的思想都可以贡献给学生,我的研究都可以为学生开路。

    谈夫人——我们家庭的研究气氛很浓,我们的乐趣在于我们都是研究数学的,她做的事情讲给我听我能够理解,我做的她也能够理解。我们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我一定要做好研究,夫人才能更“重视”我。

    题记

    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寒潮,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谷超豪先生和同是著名数学家的胡和生院士一起回到了复旦校园。在元旦假期结束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他的学生——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系的洪家兴教授,询问数学科学研究院沿续多年的每两周一次的数学讲习班的情况。即便是他因为身体原因在华东医院休养时,也会时刻关注数学研讨班和数学系人才培养的情况。而且,回到校园和自己的学生聊聊最近在思考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对于这位视数学为生命的老先生来说是一大乐趣。

    虽然自从5年前老先生摔过一跤后,精神大不如前,但是他仍然坚持着每天早晨7点起床的习惯,然后整整一天都在看数学研究方面的书,或者是最新的数学论文,有时候还会和学生探讨问题。“谷先生对学生非常好,但是他很少和学生交流科学以外的内容,因为他本身也只关注科学研究领域的东西,他所有的兴趣都在数学研究上,这么多年,我们都是到谷先生家讨论专业问题,讨论完也不会侃大山。”这是他的学生对他的一致评价。

    “我心情最好的时候就是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的时候,心情不好往往就是因为思考问题不太顺利。”不过,已经是数学界泰斗的谷先生在思考问题受阻的时候,仍然像年轻时那样,“先放一放,等过一阵子我的水平提高了,再来解决”。就像武林高手比武不利,先回家练习,过后再来挑战。

    只不过,他的对象是数学。 (文汇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2:46:20 | 只看该作者

谷超豪

谷超豪


2010-01-11 10:28:25


谷超豪(1926-),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温州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3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获科学博士学位。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撰有《数学物理方程》等专著。研究成果“规范场数学结构”、“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经典规范场”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

1926年5月15日,谷超豪出生在温州市,幼年由婶母抚养,婶母的性格对谷超豪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从小善良、纯真、助人为乐。他5岁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两年后进入温州瓯江小学。谷超豪从小性格文静,聪慧过人,对各门功课都有兴趣。数学、语文、历史、地理、自然等课程,都学得很好。他平时文文雅雅,不太爱说话,不大喜爱运动。但是,在课堂上,他思想活跃,喜欢独立思考。特别是数学,分数与循环小数的互化早在小学三年级时就掌握了,并开始知道数学上有无限的概念。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谷超豪进入温州中学。温州中学后来汇集了不少回乡的大学老师,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这对谷超豪来说真是如鱼得水。他的语文、社会科学、数理的基础是很全面的,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在谷超豪初一时,老师讲完乘方的知识后,出了道习题:用4个“1”组成一个最小数,但不能用运算符号,谷超豪举手回答:“是1的111次方”老师又说“那3个9组成的最大数哪?”“是9的9次方的9次方”)他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看了不少课外书,如刘熏宇著的《数学园地》,其中介绍了微积分和集合论的初步思想,使他初步了解到数学中无限的3个层次:循环小数,微积分,集合论,这使他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1943年秋天,谷超豪考上了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开始了大学生活。当时一年级课程并不要求太多的逻辑推理,但对直观能力、演算能力和解应用问题的能力,却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训练,为谷超豪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谷超豪原来有不太细致的毛病,通过学微积分,逐步克服了。他读了一本用综合方法写的射影几何的著作,完全不用计算,便能把二次曲线的基本性质描述清楚,引起他很大兴趣。他非常喜爱笛沙格定理、帕普斯定理和帕斯卡定理等。从此,他对几何学就有了偏爱。后来,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即使是分析的或物理的,都带有几何的风格。

同时他也感到,尽管自己看了大量的书和做了许多难题,但听了苏步青、陈建功这些著名教授的课后,方觉自己的了解是很肤浅的。因此他认识到必须把自学与课堂的严格训练结合起来,基础才更为扎实。

谷超豪还尽可能多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他对物理学的课程非常感兴趣,他认为物理和数学相互促进。理论力学是必修课,他做了许多题目;他并不满足于做对,还常常探索其他比较别致的做法,为此,受到周北屏教授的称赞。周老师说:念理论力学要有几何的眼光与手段。谷超豪在三四年级时选修了物理系的量子力学、相对论、理论物理等课程,这在数学系的学生中是极少的。当时虽然学得不深,但直到70年代他去研究和规范场有关的数学问题时,还深深感到这些选修课对他大有益处。他一直认为:数学需要从其他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这是“数学直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得到好课题,又可以发现新方法。他的许多研究工作都是和这个想法分不开的。

谷超豪在学习时就开始研究工作。四年级第二学期,他曾研究了三维空间代数曲线的一项性质,将结果写成论文。为慎重起见,他再一次查阅了文献,发现他人已有类似的研究,文章便不发表了。不久,他对陈建功所提出的有关拉普拉斯变换的一个问题,作出了解答,成为和陈等合作的一篇论文的部分内容,后来在英国伦敦数学会杂志上发表。

1948年,谷超豪大学毕业,苏步青选留他作助教。1952年升为讲师,1953年转到复旦大学,1956年升为副教授。一次,苏步青在为青年教师开的课程中,提出了K展空间理论方面的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谷超豪立刻被迷住了。谷超豪最早的微分几何论文《隐函数方程式表示下的K展空间理论》的思想形成了,1951年,这篇论文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目。1956年,苏联评论杂志《数学》创刊时,登了一篇长篇评论,介绍了谷超豪的论文。

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1959年获该校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1960年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国家科委攀登计划非线性科学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兼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数学组召集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又致力于大学的行政工作,均取得重要成就,为我国数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齐性黎曼空间、无限维变换拟群、双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规范场理论和孤立子理论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成果。近年来,在偏微分方程和规范场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重视,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三等奖各一项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研究解决了超音速机翼绕流等数学问题,其成果比国外早十多年。在正对称方程组和混合型方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首次提出了高维、高阶混合型方程的系统理论,受到了国际同行高度称赞。在规范场的数学结构方面也取得一系列成果,近年来,在高维时空的孤立子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从事教学工作数十年,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学人才。


他治学的特点是能够迅速进入新的领域,抓住重要问题,并在其中作出创造性的新成就。他的主要兴趣在于纯粹数学和流体力学、理论物理的结合点上,他以为数学家如能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有共同语言,那将得益无穷。他也坚信,优秀的数学成果早晚将会对其他科学发生重大影响。对于数学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课题,他非常重视,他不但鼓励其他人努力对此作出贡献,而且他也尽可能亲自参与,以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数学修养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他是一个非常勤奋和善于利用时间的人。虽然他一直负担着和数学没有直接关系的重任,但他始终没有放松数学的研究工作。火车上、飞机上的时间,他也不放过.他多次说过,人的天赋总是有所不同的,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可以较快地取得成绩,但要想取得突出的成就,就必须有不同于常人的刻苦努力。

2009年,谷超豪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2:53:5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著名科学家!

中国著名科学家!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8:37:37 | 只看该作者

数学大师谷超豪60年培养出9院士

数学大师谷超豪60年培养出9院士


2010年01月12日08:01


  谷超豪,1926年生,浙江温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国际教育研究院院士,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非线性科学”首席科学家。他从事数学研究活动已60余年,从微分几何到偏微分方程,再从偏微分方程到数学物理,一生尝尽了数学的深奥和抽象。

  ■经历

  小学:无限循环小数让他想象无穷

  数学对他最早的触动是在小学三年级,除法中循环小数的现象迷住了他:“1被3除,是0.3333……可以一直除下去,永远除不尽,但是可以用一个无限循环的小数表示出来,这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到了六年级,又遭遇“鸡兔同笼”、“童子分桃”等应用题,有些同学死背公式,但谷超豪却琢磨着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解题。他拿来哥哥的代数书翻看,看着看着,心中豁然开朗:设未知数、列方程,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么?

  中学:积极抗日14岁就加入共产党

  1938年,谷超豪考入温州中学。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启发性教育方式让他如鱼得水。一次,老师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否是1?许多同学都肯定地回答是1,谷超豪说不一定,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了0。老师对谷超豪的想法特别欣赏。当时,谷超豪还不知道菱形面积的公式,而是从形状的变化来说明这个问题。但这种求新求变的思维方式却在他以后多年的研究实践中真正显现出来。

  也是在1938年,日军轰炸温州,家园被毁,同胞惨死,让少年谷超豪深切地体会到屈辱和愤慨。谷超豪认为,为国家的兴亡承担责任,是“大事”;用自然科学改造世界,也是“大事”。从此,当科学家、做革命者,两种身份同一种使命,成了谷超豪人生历程中相互交叉的两条线,他积极为抗日宣传做后勤工作,1940年,14岁的谷超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学:遇上仰慕已久的苏步青教授

  1943年,谷超豪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大学三年级时,他遇到了仰慕已久的苏步青教授。苏步青是我国近代数学的主要奠基人,微分几何学派的开山鼻祖。他那种条理清楚、推理严谨、图文并茂的讲授方式,让谷超豪终生难忘。谷超豪还同时选修了著名数学家陈建功的复变函数、物理系的量子力学、相对论和理论物理等课程。这样的经历,为他以后在数学研究中的传承与超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8年,谷超豪留校任教。

  ■对话

  多帮助年轻人 不要以奥数作为升学条件

  记者:您觉得怎么培养学生对数学、自然的兴趣?

  谷超豪:对基础数学感兴趣,要在培养过程中多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想多了,自然会感兴趣。

  记者:现在有很多家长让很小的小朋友就开始接触奥数,您怎么看待?

  谷超豪:奥数是一种课外题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学一点,进一些奥数学校。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奥数,也不是以奥数作为升学的条件。

  记者:作为数学家和科学家,您对文学也有特别的爱好。现在教育界议论很广泛,就是中学文理分科的事情。您怎么看待?

  谷超豪:这个问题我没有很好地想过。中学学的东西其实都是基础,比较基本的,都应该学好。

  记者:现在有个别青年科学家涉及一些论文作假的情况,您怎么看待?

  谷超豪:导师对青年学生的行为应该有指导的责任。如果学生有违规的话,导师应该对他劝告和帮助。

  记者: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谷超豪:在他们走向学术道路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听听有经验的人、听听老师的意见。

  ■成就

  小行星命名

  “谷超豪星”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谷超豪随苏步青来到上海复旦大学,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科研和教学育人工作。上世纪50年代初,谷超豪主要从事古典微分几何的研究。1957年,他被公派到苏联进修后,他由微分几何转入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这一国内数学的薄弱领域。

  谷超豪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法,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终生为动容。”这是谷超豪1991年为母校温州中学90周年校庆作的一首诗。

  谷先生从教60年培养出来的一批学生,构成了一支超强的科研队伍,使复旦数学研究所成了一个数学“大门派”。他的夫人胡和生是中国数学界唯一的女院士,更是第一位走上国际数学家大会讲台的中国女性。两人在数学世界里“双剑合璧”、相濡以沫60余年。在谷超豪精心培养的学生中,有9人先后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

  2009年10月,国际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的、编号为171448的小行星命名为“谷超豪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3 09:03 , Processed in 0.219547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