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励个人创造是上海的力量之源(图)
2009-12-31 22:24:00
Qin Shaode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世博会之后,上海的发展动力在哪里?在大方向上,大概不会有人反对人力资本的战略性作用,但如何着手,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1997年,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将“创意产业”界定为:以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能为源头,并且有通过产生和开发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岗位的潜力。这样的定义很给人启发。创意产业之所以迅速崛起、有生命力,就在于重视个体创造,并且明确保护人才的知识权益,为这种创造提供岗位和环境。
我以为,鼓励个人创造的方针不仅仅适用于创意产业集群,也适应于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教育。以大学办学为例。我们不仅要从全球延请一流的师资,还要保证他们都能快乐地工作。我们看重教师的学术成果,但不急功近利,而是鼓励他们潜心从事原创性的研究。我们从全国乃至全世界招到一流的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创造各种条件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进而引导他们实现个性发展。我们还要教导这些年轻人坚持理想和热情,并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新动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喊出“鼓励个人创造”的口号是比较容易的,但要使其成为社会普遍的共识,并进一步形成和落实鼓励个人创造的公共政策、发展机制和良好氛围,就不那么容易。但上海要在世博会之后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高地建设,鼓励个人创造。
首先是政府。上海需要一个与城市发展相匹配、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规划。这个规划应该明确上海发展教育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应该设计一个多层多元的办学体系和多样的教育生态,赋予教育内每一部分不同的使命,这些使命合在一起能满足人民的需求;还应该保证对教育的公共投入和学校的自主权。我希望规划中所体现的教育精神能够影响这个时代和社会。
其次是学校等办学主体。上海已经进入普及型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的任务不在于盲目扩张,而在于精心培育每位在校学生,使每个人都为人生之路做好准备。中小学的任务不是升学率,而是培养出合格的城市公民,保护、引导每个人的天性,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生命热情。越多的学生接受到个性教育,将来就有越多的个人创造。
当然,还有家长和社会。我们不能一味地劝诫父母放弃教育子女中的急切焦躁之心,因为父母比子女更多地承受到社会竞争的种种压力。但父母和子女都应该知晓,在社会转型、成熟的过程中,创造力是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机械的学习和单一的职业培训无助于创造力的培养,而创造力源自使命感,所以理想、兴趣和热情是一个人成长历程中最不可或缺的。
上海要在世博会之后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高地建设,鼓励个人创造 (东方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