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永玉自传体小说 有人称经典有人喊快点结束
2009-12-27 15:12:07
黄永玉为《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画的插图
2009年《收获》杂志以专栏《永玉的窗口》为题,刊登黄永玉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同时刊登和他相关的文字,希望展现一个全方位的黄永玉。连载一年以来,黄永玉的小说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和争议,有人视之为经典,也有人期盼它快点结束。王安忆、叶兆言等以及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黄永玉不是专业作家,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仍旧是个画家。“业余写作”的黄永玉引起质疑在所难免,同时引起质疑的还有其作品的节奏。
作为一个“职业作家”,叶兆言说,他并不认为黄永玉这样的“业余作家”写作有什么问题,“写作没有会不会,也没有可以不可以的说法”。王安忆则将“业余身份”看成黄永玉的优点。她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这部作品不是一个专业作家写的,也不像虚构,恰恰因为这个,特别好看。湘西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完全可以有很多虚构,很多奇奇怪怪的情节,但这个作品写得很朴素,意境非常好。”王安忆一再强调,这部作品有着美好的“意境”,“这或许和黄永玉的画家身份有关。复旦大学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张业松的家乡是湖南澧县,和黄永玉的故乡凤凰相距不算远,他对小说的真实性有着更多的认同。
对黄永玉作品的质疑大部分集中在小说缓慢的节奏上。“建议黄永玉的狗狗尽快长大,别看了一期又一期,还是狗狗长狗狗短的,多没劲呀!”这是新浪网友2009年9月7号在《收获》杂志博客上的留言,这在网络上具有一定代表性,人们似乎更期待快节奏的、有悬念的故事。浙江作家阿航把黄永玉和他的表叔沈从文作了对比,他认为黄永玉仅学了点沈从文的皮毛而已,学不好就成唠叨,在他看来,黄永玉的这部小说显得罗嗦了,冗长了。
就这一现象,王安忆无奈地说:“这是没办法的事。现在有些读者看惯了电影电视剧,喜欢故事,喜欢悬念,自然不会喜欢这样慢悠悠的作品。对自己这样的读者来说,反倒觉得每一期连载的量少了一些,刚读进去就没了,不过瘾。”张业松也认为这不难理解,争议说明现在的文学环境放开了,不失为一桩好事,他认为,现在整个的文化产品,受商业和消费文化的影响都很深,但《收获》作为一个老牌名刊,理当有自己的追求和定位。
有人将其不吸引读者一定程度归结到连载的方式,认为连载或许不能让这个作品得到最好的呈现,因作品的情节很弱。叶兆言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很多著名小说最初都是在杂志上连载的。特别是如果故事性不强,也完全可以在杂志上连载,一段一段的可以独立成章。至于具体到黄永玉的长篇在杂志上连载是否恰当,他认为大多数读者的要求只是一方面,时间才是检验一切的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