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崛起调整心态 研究日本不必那么功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1 09:3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09月11日

清华大学成立了日本研究中心,笔者参与了长达几年的筹备工作。几年来,笔者频繁往返于中日两国时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即中国崛起了,认识和研究日本的意义何在?



     答案是清晰的。日本是中国的重要邻邦和经济强国。19世纪以来日本近代化道路的经验教训,是我们今天最好的参照。今天,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城市化、环境治理、高科技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完全可以从日本找到有价值的答案和启示。这些都是崛起的中国更要学习日本的原因所在。


    然而,对于今天的中国学者来说,认识和研究日本除了要满足中国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三个方面的需求外,或许还要有日本人自己的思考角度。换句话,对日研究,其实不必非要那么功利,非得事事抱着为我所用的目标。摒弃功利化,某种程度上,正是我们认识一个、理解一个真实日本的很重要的方式。


    过去一百多年,中国人认识和研究日本主要分成三个时期。一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到新中国建立前。从1896年到1937年之间,中国翻译了2717本日文著作,日本成为影响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源流。明治维新后富国强兵的国策催生了中国的民族主义,被日本战败的创伤成为触动中国民众情感脉搏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时期,中国对日本的关心与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上,带着中国的问题意识,努力研究日本,来谋求解决好自己的事情。



    二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以研究日本经济发展模式为特点。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以经济为主的日本研究,迅速在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展开。诸多中国领导人通过访日,考察感受中日差距,深刻认识在改革开放中研究日本的重要性。在民众层面上,日本优良的科技、先进的管理经验,也在影响中国。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经济,广大民众也迫切希望知道“日本经济”的本质。

    然而,到了小泉执政时代,解读中日冲突,几乎成为学者们关注的主要对象。许多学界前辈都在提醒和呼吁,解决中日关系固然重要,但不能代替日本研究的全部。中国需要全方面地研究日本,不能只有一个功利主义的视角。日本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文化、民族、社会等,都应该是中国人研究日本的范畴。

    几十年前,戴季陶先生在《日本论》一书讲到:“‘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知放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实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现在该是中国多维度的解剖日本的时候了。过去,“日本强中国弱”的大环境,决定了中国的日本研究学者的心态。现在,全方面地了解日本,更多角度地关注日本这个社会特殊而又经济繁荣的邻国,应该是作为崛起大国的中国人应该有的心态。

    毕竟,经济利益、影响力、文化传播等所有中国因素的全球扩展,同样应该意味着国际关怀和视野的进一步扩展和细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8 01:21 , Processed in 0.074019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