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54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治失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7 14:3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治失眠


[ 09-08-10 14:28:00 ]    作者:郭红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人类发展的社会问题,在我们身边很多人,被失眠扰乱了正常生活,很多家庭成员也受到干扰,不少人甚至被失眠夺去了生命。笔者根据近几年治疗此类病例,在此对失眠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做一些探讨,意在抛砖引玉,求得同道的帮助。

    1  病因病机

    失眠亦称不寐,《灵枢·大惑论》称为目不暝,并详细地论述了其病机:“卫气不得于入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    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内经》亦有“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邪气入侵脏腑迫使卫气行于阳分,不得行于阴分,则阳盛于外阴虚于内而不得眠。《灵枢·营卫生会篇》专门论述了老年人“不夜暝”的病因病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昼不精,夜不寐”。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大病后不得眠侯》说:“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营卫不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指出脏腑机能失调和营卫不和是不寐的主要病机。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曰:“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说明肝经血虚,魂不守舍,影响心神不安而不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说:“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尺之也。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证”。

    综观古今医家对不寐的病机认识,不外乎脏腑、阴阳、气血失衡,营卫失和的原因却多种多样,大的方面分外感与内伤,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而成本病。由外感病引起者,主    要见于各种热病过程;由内伤引起者,则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所引起。因外感所致的不寐,实证较多;因内伤所致的不寐,以虚证为主。

    笔者从所治病例发现,当今失眠患者增多,除上述诸多因素外,还因为人们心理压力过重,情绪波动较大引起心血耗伤,心失所养,脑失所养,心神无所归依(阳气不得潜藏),而导致失眠,其次是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不规律嗜食肥甘厚味致使“胃不和则夜不安”;要风度不要温度,通宵达旦不寐,阳气耗损太重,不能潜藏蓄积,阳气不能推动血液运行温煦全身,使心脑失其所养而失眠。

    2  中医药治疗

    古人对不寐的各种原因,也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如《灵枢·邪客篇》有:“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1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曰:“虚烦虚劳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一》记载了丹砂、琥珀等重镇安神药,并在半夏秫米汤的基础上拟用温胆汤等治疗大病后虚烦不眠。明·张介宾提出“饮浓茶则不寐”。明·李中梓则更详细地说,不寐之故,大曰有五:一曰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曰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曰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曰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涎丹;一曰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

    古今医者对不寐的治疗千变万化,但笔者认为其治疗原则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关键在于安神镇静,安神镇静是治疗不寐的基本原则。安神又分重镇安神与养心安神,重镇安神常用朱砂安神丸、磁朱丹,养心安神常用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等,在使用重镇安神的同时要勿忘健脾。二是调整脏腑阴阳气血,如补益心脾的归脾汤、滋阴降火的黄连阿胶汤,交通心肾的交泰丸,疏肝养血的酸枣仁汤加柴胡,益气镇惊的安神定志丸,化痰清热的清火涤痰汤,和胃化滞的保和丸等。三是要注意情绪调节,缓解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四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顺四时而调起居。


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14:39:4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治失眠(2)

中医治失眠(2)


    3  特殊病案举例

    例1,女,50岁,2003年10月中旬就诊于我处,患者系脑瘤术后,一个月不得眠,神情痛苦,焦躁,自汗淋漓,自述每晚用舒乐安定4片无效,求治过中医亦无效,好几次有过轻生念头。余诊其脉,弦疾而涩,观其舌,质黯淡苔黄而腻。四诊合参为痰热互结,脑失所养。自拟胆星10g,地龙30g,石菖蒲15g,远志15g,土茯苓100g,山楂50g,鸡血藤100g,木通6g,2剂而诸症全除。

    例2,男,59岁,2002年夏求诊于我处,自述反复6年睡眠不好,靠服安定可缓解,加重1个月,整夜不眠,神情恍惚,不能工作,服安定无效。细审患者,舌脉无异,唯左尺微弱,系开车久坐耗气伤阳,遂拟五味子15g,枸杞子20g,菟丝子15g,桑寄生30g,杜仲30g,续断30g,肉苁蓉10g,当归20g,鸡血藤100g,西洋参5g,酸枣仁15g,合欢皮20g,6剂后,睡眠基本正常,十余剂后,已能正常开车行驶。

    例3,女,37岁,2005年10月就诊于我处,自述2个月前反复失眠,服中成药安神胶囊和西药舒乐安定可缓解;一周前加重,服上药无效。观察患者,面色黧黑,双眼四周尤甚,神情焦虑,絮絮叨叨;双脉轻取弦急,重按无力,拟天王补心丹加减无效,加服汇仁肾宝及五子衍宗丸效显,配服温阳补肝肾的中药10剂,现已痊愈。


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10:21:45 | 只看该作者

失眠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失眠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 09-08-18 14:45:00 ]  


【关键词】  失眠症 中医药疗法 肝胆血瘀 调畅气血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轻症者表现为入睡困难,或时寐时醒或醒后不寐。严重者可整夜不得入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加,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失眠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笔者认为,失眠患者每以情志变化,精神刺激为主要原因,故与肝胆密切相关。故对一些顽固性失眠,病程缠绵,服安眠药疗效不显病例,从肝胆论治每多获效,兹举例报道如下。

  1     肝郁血瘀,治宜调畅血气
          
  陈某,男,42岁。失眠2年余,彻夜难眠少睡即乱梦迭作,性情忧郁,头晕且痛,面色黧黑,胸背部有汗斑累累,下肢肌肤甲错,舌略紫,苔黄腻,脉细弦。肝郁日久,以致气滞血瘀,神魂失养。治宜疏肝解郁,调畅气血,镇静安神。药用:柴胡9 g,生地黄15 g,赤芍15 g,当归9 g,川芎15 g,红花9 g,桃仁9 g,枳壳5 g,桔梗5 g,牛膝5 g,磁朱丸(包)5 g,生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2剂后自觉精神舒畅,入夜亦能安睡,再服7剂,头晕痛明显好转,每夜睡眠可达5 h以上,乱梦亦平。上方去磁朱丸又服2周,失眠告愈,肌肤甲错,汗斑亦见消退。
  2     肝火上炎,法当清泄定魂
            
  刘某,男,32岁。患神经官能症10余载,迭进各种镇静药无效。入夜难眠,梦遗,头晕耳鸣,胸痞心悸,小溲黄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气郁化火,肝魂不宁。治宜清肝泄火,镇静安神。药用:柴胡18 g,黄芩12 g,法半夏18 g,党参18 g,煅龙骨30 g,煅牡蛎48 g,茯苓24 g,大黄12 g,桂枝12 g,生姜6片,红枣10枚。上药共研粗末,每日取27 g水煎服。服1料后,诸症减轻,再进原方1料,竟获痊愈。
  3     胆涎沃心,治以化痰除烦
            
  除某,女,46岁。因突受惊恐而失眠,并逐渐加重,入睡艰难,甚则彻夜不眠,情绪焦虑不安,头晕耳鸣,胁肋胀痛,口干口苦,舌紫苔黄腻,脉细弦。此乃胆气郁结,痰火内扰之证。治宜疏肝利胆、化痰泄火、镇静安神。药用:炒竹茹5 g,枳实6 g,法半夏9 g,夏枯草15 g,陈皮5 g,茯苓12 g,远志9 g,酸枣仁9 g,柏子仁9 g ,夜交藤15 g,生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后夜寐渐安,他症亦平,仍以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睡眠安静,他症亦消。


4#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10:23:20 | 只看该作者

失眠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失眠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4     肝血虚弱,当以养营开郁
            
  沈某,男,35岁。因上消化道出血而惊恐不已,随即出现失眠多梦,缠绵不愈,神疲气短,头晕目眩,脘腹隐痛,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细。证属失血后肝失所养,魂失所依。治宜补益气血、安神定志。药用:酸枣仁9 g,川芎5 g,茯苓9 g,党参9 g,当归9 g,白芍6  g,龙骨15 g,柏子仁9 g,远志9 g,合欢花5 g,炙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周,夜能入睡,梦也减少。后转治他医因其阳痿早泄而改用补肾之剂,遗精频发,失眠加剧,再次求余诊治,守前方出入治疗2月,睡眠始安,余症渐消。
  5     小结
        
  笔者认为,失眠的原因以精神、心理方面为主,所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安慰精神、松弛情志在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中见效初期,应及时对患者加以鼓励,让患者看到治愈疾病的前景、树立战胜失眠的信心,心理障碍一旦解除,更乐于接受治疗,治疗更会见效,从而建立起良性循环。在病情基本痊愈后,还应做巩固和间断的不定期治疗,以取得长久疗效[1-2]。
 
【参考文献】
    [1]范 迪,孙伯岩,赵 鑫,等.镇静安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4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28.

  [2]田 丹,张立侠.亚健康状态与情志失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6465.(转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7 15:35 , Processed in 0.070245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