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2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Nature:传播假新闻的人,有3种可能原因 疏忽 混淆 故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25 16:0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顾汉现 于 2021-3-25 16:34 编辑

传播假新闻的人,有3种可能原因

在以往那些被分享的虚假标题中,有半数是因为对准确性的疏忽而被分享的,这很可能与人们总是仓促而快速地使用社交媒体的习惯有关。约三分之一被分享的虚假标题被参与者认为是真实的,这意味着约33%的错误信息是由于对准确性的混淆而传播的。剩下的约16%的情况是人们在有目的地故意分享假新闻。

分享虚假标题:1.疏忽和知识缺乏,约50% 2.错误信息与准确性的混淆,约33% 3.有目的地故意,约16%

2021/03/25

论文
论文标题:Shifting attention to accuracy can reduce misinformation online
作者:Gordon Pennycook, Ziv Epstein, Mohsen Mosleh, Antonio A. Arechar, Dean Eckles, David G. Rand
期刊:Nature
发表时间:2021/03/17
数字识别码:10.1038/s41586-021-03344-2
摘要: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eat deal of concern about the proliferation of false and misleading news on social media1,2,3,4. Academics and practitioners alike have asked why people share such misinformation, and sought solutions to reduce the sharing of misinformation5,6,7. Here, we attempt to address both of these questions. First, we find that the veracity of headlines has little effect on sharing intentions, despite having a large effect on judgments of accuracy. This dissociation suggests that sharing does not necessarily indicate belief. Nonetheless, most participants say it is important to share only accurate news. To shed light on this apparent contradiction, we carried out four survey experiments and a field experiment on Twit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btly shifting attention to accuracy increases the quality of news that people subsequently share. Together with additional computational analyse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eople often share misinformation because their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factors other than accuracy—and therefore they fail to implement a strongly held preference for accurate sharing. Our results challenge the popular claim that people value partisanship over accuracy8,9,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scalable attention-based interventions that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uld easily implement to counter misinformation online.

所属学科:
社会学


图片来源:Anna Shvets from Pexels


各大网络社交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也让信息传播和扩散的速度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带来的显而易见的问题则是虚假信息的流通。一直以来,阻止社交媒体上错误信息的传播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科学家来说,这同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有人提出了不同观点和想法来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在网上传播虚假的新闻内容。一种解释是,人们分享假新闻是为了某种立场的利益(比如在美国不同党派的利益),或者是为了引起注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们是不小心分享了不准确的故事,因为他们对这些信息感到困惑。



但一项新研究的作者提出了第三种可能性:疏忽,单纯地没有停下来思考“准确性”这一要素。



这项研究发现,大多数在网上分享假新闻的人,其实是在无意中这样做的,而他们的分享习惯可以通过提醒他们注意准确性来改变。有关准确性的提醒可以使人们在分享信息时更具辨别能力,这有望转化为社交媒体平台的有效干预手段。



这项于近日发表于《自然》的研究包含了多项实验,覆盖了来自美国的5000多名受访者,以及在推特平台上进行的“实地实验”。



第一项调查实验要求1015名参与者根据标题、第一句话和一张图片,对36篇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进行评分,并说明他们是否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些内容。在这些新闻中,有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新闻所持的党派立场(即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也各占一半。



总的来说,约37.4%的情况下参与者考虑分享与他们观点一致的假新闻,尽管他们认为这些新闻标题的准确率只有18.2%。然而,在调查结束时,绝大多数实验参与者表示,在网上分享新闻时,准确性非常重要。



那么问题在于,如果人们真的如此看重准确性,为什么他们会分享那么多假新闻呢?



这项研究的证据显示,疏忽和知识缺乏是背后的原因。例如,在有1507名参与者的第二项实验中,研究人员检验了将用户的注意力转移到准确性概念上的效果。在决定是否分享政治新闻标题之前,有一半的参与者会被要求对一则随机的非政治性标题的准确性进行评分,这相当于从一开始就强调了准确性的概念。



对没有进行准确性评估任务的那一半参与者来说,他们对真新闻的分享率约为33%,对假新闻的分享率约为28%。但是,那些在一开始就被给予了准确性提示的人,对真新闻和假新闻的分享率则为34%和22%。另外两项实验利用其他标题和更具代表性的美国人口样本重复出了这些结果。在准确性提示后,分享真新闻和假新闻的比例差距产生了明显扩大。



为了测试这些结果是否可以应用在社交媒体上,研究人员在推特上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创建了一组机器人账户,并向5379名推特用户发送消息,这些用户会定期分享一些跳转至错误信息网站的链接。就像在调查实验中一样,这些消息会询问一则随机的非政治性标题是否准确,以便让用户有机会思考准确性的概念。



研究人员发现,在阅读了这条信息后,用户会分享一些来自更高质量新闻网站的新闻。



最后,研究人员还设计并进行了一个后续实验,希望揭开一个最令人困扰的深层问题:人们为什么会分享假新闻?



这项后续实验共710人参与,参与者首先需要明确评估每一则新闻的准确性,而不是仅仅决定是否分享新闻标题。在这一步骤之后,参与者愿意分享假新闻的比例从30%下降到了15%。



根据这些实验,研究人员认为,在以往那些被分享的虚假标题中,有半数是因为对准确性的疏忽而被分享的,这很可能与人们总是仓促而快速地使用社交媒体的习惯有关。约三分之一被分享的虚假标题被参与者认为是真实的,这意味着约33%的错误信息是由于对准确性的混淆而传播的。剩下的约16%的情况是人们在有目的地故意分享假新闻。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一般来说,大多数人仍然在尽最大努力传播准确的信息,多数人只想分享准确的内容。



但科学家也意识到,目前大多社交媒体环境都是将用户参与度和用户留存的考量置于信息准确性之前。他们希望这一结果有助于激发平台开发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干预措施。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甄别信息的准确性同样非常重要。化学教授Marc Zimmer在《对话》杂志上谈到了6则有关科学信息甄别的小贴士,在此一并分享。



1. 寻找经过同行评议的“认证”

   在经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大多经历了相对严格的质量把控。对来自预印本平台的信息可能需要多一分谨慎。同时警惕“掠夺性期刊”(以盈利为目的、版面费高昂但审稿并不严谨的期刊)的信息。



2. 认识到自己的盲区

   你自身持有的一些偏见可能会导致你可能被某些特定的假新闻蒙蔽。



3.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两件事物有关联并不代表着它们之间存在因果性。



4. 研究对象是谁?

   当研究对象是人时,比如一些医学实验,注意实验设计是否是双盲或者考虑到安慰剂效应。实验对象群体的大小同样重要。



5. 科学不需要“站队”

   政治辩论可能需要两个对立的双方,但科学共识不需要。



6. 寻求清晰、准确而诚实的报道

   准确性永远在第一位,有必要时甚至可以查看论文原文。对医学相关的信息而言,其他任何信息渠道都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处方。



#创作团队:

编译:Takeneko

#参考来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344-2

https://news.mit.edu/2021/social-media-false-news-reminders-0317

https://theconversation.com/6-ti ... science-news-15370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344-2

https://www.linkresearcher.com/t ... d-93f2-f4b50c7e98ba



华成旅行社  欢迎来电咨询:

电话:03-3833-9823  / 03-5688-1863
FAX :03-3833-9873  / 03-3834-5891

SOFTBANK电话:080-3416-2275   担当:小郭  微信号:08034162275
SOFTBANK电话:090-2172-4325   担当:小于  微信号:TYOSCL4325
SOFTBANK电话:080-3398-4387   担当:小李  微信号:huacheng4387
SOFTBANK电话:080-3523-4388   担当:小何  微信号:huacheng602
SOFTBANK电话:080-3084-4389   担当:小马  微信号:huacheng858

http://www.kaseisyoji.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6 06:15 , Processed in 0.075258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