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4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秘的穆斯林女人为什么戴头巾、穿罩袍大揭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4-5 21:0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邓文龙 于 2019-4-5 21:12 编辑

神秘的穆斯林女人为什么戴头巾、穿罩袍大揭秘

搜狐   牛土蜜

2017-05-12 19:40


在现代社会,“戴头巾”似乎成了穆斯林女性的标签,这与媒体报道和研究穆斯林女性问题有着密切关系。很少有像穆斯林女性的头巾那样引起全球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关于头巾的书籍、文章、新闻报道和电视节目可谓汗牛充栋,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东方和西方的媒体、学者都参与其中。

从伊斯兰教兴起开始,头巾就一直伴随着穆斯林女性的日常生活,历代穆斯林学者根据头巾制定了一系列的女性法律法规,由头巾延伸出的各种规定规范着穆斯林女性的生活方式,甚至规范着整个穆斯林社会。当全球进入现代化时期,在西方现代化理念的影响下,旧有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受到了挑战。很多伊斯兰国家都选择了头巾禁令。事实上,这种通过摘掉头巾来解放女性的方式并没有在伊斯兰世界结出与西方社会同样的果实。头巾并没有像西方社会那样在大众视线中消失,西方化、民族化、世俗化等理念并没有给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带来真正的利益。传统文化的失落、家庭与民族危机以及道德涣散等问题一一浮现,这时,伊斯兰复兴主义者认为,西方化不能给国家带来希望,只有回到真正的伊斯兰才是希望。头巾再次成了关注对象,它被认为具有维护道德和信仰、整合穆斯林群体的功能。对穆斯林女性来说,它缓解了现代女性与传统社会之间的矛盾,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她们随和的抗议。头巾不仅仅是穆斯林女性服饰的一部分,而且具有了各种各样的象征功能。小小的头巾背后承载着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因而也呈现出这些差异带来的诸多矛盾。

从伊斯兰教兴起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戴头巾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管是出于环境的需要还是出于宗教禁忌的规定。同时,作为伊斯兰教立法两大基本原则的《古兰经》和“圣训”里,也具体规定了穆斯林女性要戴头巾。后来的教法学家在注解经训的基础上,又对戴头巾做了进一步的规定,这些规定带有深刻的历史烙印,也是现代社会批判穆斯林女性戴头巾的理由之一。因此,至少可以从社会背景、经训基础和教法解释3个方面来探析穆斯林女性戴头巾的由来。



在人类历史上,把神圣与世俗隔开一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头巾最早也起着这样的作用。一方面,头巾使人与神圣世界相分离,保持神圣世界的纯洁性和神圣性;另一方面,在头巾的遮掩下,人得以与神圣世界相互沟通。头巾习俗至少可以追溯到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古地中海等时期。公元前6世纪,希腊瓶饰画上的女性、闺房里的新娘、壁炉旁的女神像和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美女王后海伦都穿着古希腊大长袍,头上罩着外罩。在巴比伦的犹太法典里,结婚的女性出门不戴头巾是有罪的。亚述、埃及、希腊、犹太、波斯、罗马和印度,这些文明都共同享有这一文化,规定女人必须戴头巾。此后的各个宗教文明也有着类似的规定,而且在一些宗教中,男性也戴类似的头饰。女性天主教徒在节日时戴头巾,并且用面纱把脸全部遮住,只露出眼睛,象征着基督受难时的寂静。除了修女之外,在今天,戴头巾仅仅成了一个象征。保罗致哥林多前书中写到基督教的传统:“男人不需要遮住头部,因为他是上帝的形象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因此,女性基督徒戴头巾这一历史一直延续到12世纪,时至今日,仍然可以在个别教堂里看到。犹太教男性要戴圆帽,犹太教女性除了进会堂,平时也要戴头巾,这提醒着她们是与上帝同在的。索罗亚斯德教徒的头巾常被称为帕丹、派提达纳或帕农,用来消除污秽。神父(男性)常戴双层的白色方巾遮住鼻子和嘴,防止口水弄脏圣火或其他圣器。前伊斯兰时期的伊朗信仰的是索罗亚斯德教,萨珊王室的男女在公共场合都戴头巾和面纱。耆那教和印度教的禁欲派重视生命,僧侣和修女有时也会穿上穆斯林服饰——“玛哈帕提”,遮住鼻子和嘴,以免他们呼出的热气杀死飞行的昆虫,同时也防止口水掉到圣书或圣像上。

此外,头饰在古代是男女衣服的一部分,表示民族身份和社会地位。古代帝王的王冠、凤冠是皇权的象征物,不同品级、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通常必须穿戴或禁止穿戴一定的服饰。不同的民族也有自己特定的头饰。头巾属于头饰之一,在古代也起着这样的作用。它代表着人们所在的家族属于上层社会的高贵身份。家族的荣誉和社会地位都可以通过头巾分辨出来。普通老百姓是不允许戴头巾的。由此可见,头巾在古代社会起着维护神圣性和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具有积极功能,而且在最早期并不仅仅限于女性。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头巾越来越多地被女性使用,但也有特例,图雷格民族的男人需要戴面纱而女人不需要。



首先,阿拉伯地区地处沙漠地带,天气炎热并且风沙较大,外出行走用头巾把头和脸裹起来是环境所需。即使在今天,在沙漠里行走时仍然需要头巾,所以头巾在前伊斯兰时期的阿拉伯地区早已存在,而且男女都戴,主要目的是遮挡风沙和烈日。也是因为环境所需,阿拉伯人男女都喜欢穿宽松的袍子,它可以缓解炎热。其次,当时的阿拉伯世界处于游牧部落社会时期,没有男女隔离的社会规范,也没有对女性服饰进行具体规定。所以,在炎热的天气下,女性着装多比较暴露。男女混杂的社会现象也导致男女关系比较混乱。而且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女人不具有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溺死女婴事件频繁发生,甚至女奴不被称为人。再加上没有具体的道德规范,男人随意侵犯女人是司空见惯之事。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之下兴起的伊斯兰教,其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套社会道德规范,从家庭到社会对男女的行为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例如,在男女相处时要降低视线,即不要盯着异性看。在服装上也有一些具体的规定,例如男性不能穿丝绸。伊斯兰教还从敬畏真主的角度规定了男女如何着装,要求女性戴头巾,穿宽松不透明的衣服,最好外出时穿罩袍。可以发现,伊斯兰教对女性服装的规定一方面与整个人类文明保持了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对头巾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剔除了其他文化里所蕴含的一些消极意义,例如男尊女卑、女性的神秘性或女性头发的邪恶性等。同时赋予其两点最重要的意义,一是朴素大方、端庄得体,二是虔诚的信仰。穆斯林女性的头巾不是根据与男性有关的女性的精神地位来假设的,而是以女性自己为主体来规定的。

穆斯林女性戴头巾的规定源于伊斯兰教的“羞体”观,认为人类需要穿衣服不仅用来遮羞,还用来敬畏真主。伊斯兰教认为敬畏的衣服是最优美的,礼拜的时候必须要穿衣服,同时成年女性礼拜时必须要戴头巾,这样才能得到真主的喜悦。因此,穿得体的衣服成为了穆斯林的一项宗教义务。

在社会道德规范上,《古兰经》要求男性遮盖下身,而女性不仅要遮盖下身,还需要在亲戚之外的男性面前“用‘乎木尔’遮住胸膛”,最好遮盖到不露出首饰。“乎木尔”是“黑麻尔”一词的复数,意思是“披肩”、“围巾”、“头巾”,泛指用来遮住头发、耳朵、脖子的东西,有时候还包括肩膀和胸部。据“圣训”记载,当先知穆罕默德传达了这节启示经文后,在场的穆斯林女性都立即撕下衣襟(裙裾),罩在了头上。当穆斯林女性在日常生活和宗教生活中都戴上头巾后,又发生了一件事。有一次,艾布伯克尔的女儿艾斯玛依穿着细薄而显露肤色的衣服去见先知穆罕默德,他看到这样的着装后就背过脸去,并说女人到了行经之年,除了脸和手,全身不宜外露。由以上的经训内容可知,伊斯兰教要求穆斯林女性戴头巾并且穿宽松不透明的衣服。



随着历史的发展,伊斯兰世界在中世纪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和新事物,穆斯林无法在《古兰经》和“圣训”里直接找到解决办法,因此亟须对经训内容加以注解来应对新的社会环境。从伊本·阿巴斯(618-687年)开始,经注学家们就拉开了《古兰经》漫长而无止境的经注史。但普遍应用于所有穆斯林妇女的注解开始于著名穆斯林历史学家泰伯里(838-923年)。他在自己的著作里提出了3种模糊的观点:在家里,妇女应该和先知妻子一样隔着幕帘和外男子交流;妇女的着装可以露出脸和手;妇女出门要遮盖全身(或只露出一双眼睛)。这种矛盾而模糊的解释导致了四大教法学派的分歧。马立克和哈乃斐学派认为女性可以露出脸和手,沙菲仪和罕百里学派则认为女性的脸也要遮住。

受到历史大环境的影响,后来的经注学家进一步把头巾和性别隔离制度结合了起来。伊本·召兹认为,如果一个女性出门后会造成诱惑,她最好不要出门。他还认为对女性来说,最好的清真寺就是她的闺房。在类似的解释下,妇女的活动范围逐渐被限制在家庭领域,实际上剥夺了女性去清真寺和参与社会的权利,虽然当时各大文明社会的女性都没有这些权利,但伊斯兰教曾赋予了女性这样的权利。在穆斯林女性权利逐渐被剥夺的过程中,伊斯兰文明越来越与其他文明趋同。罩袍和深闺制就是这样的历史产物。尽管有这样的规定,但在农村的穆斯林妇女那里根本无法遵守。她们要参与劳动,待在家里或出门全身遮盖对她们来说都不现实。因此,这些规定多半在城镇里流行。

随着穆斯林女性解放运动的开展,尤其是从上世纪20到80年代,大多数伊斯兰国家强制性要求女性摘掉头巾,以达到解放女性的目的。所以在这段时间里,西方服饰充斥着伊斯兰世界,传统的伊斯兰服饰在大城市消失了。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年轻一代的穆斯林女性重新戴上了头巾。对头巾的注解再次拉开了序幕。世俗主义学者大都从学术角度来重新注解经训,由此得出头巾是父权社会的产物,违背了伊斯兰精神,应该被去除。经院学派仍在旧话重提,艾布沙卡认为女性出门应该遮住全身,包括脸和手;筛海沙拉威认为长的非常漂亮的女性出门应该遮脸,但并没有说明漂亮的界限;穆罕默德·安萨里和优素福·格尔达威认为女性出门不必遮脸。伊斯兰主义者站在西方文化学术圈的立场上讨论女性参与社会的必要性,认为面纱不利于妇女融入社会,所以反对戴面纱参与社会活动,但支持戴头巾。



首先,头巾与社会道德有关。在伊斯兰社会里,一个戴头巾的女性被认为是虔诚的、与人为善的、端庄的、明事的、守约的、耿直的,是纯洁的、贤淑的、聪慧的、持家的,是好母亲、好妻子、好女儿和好榜样。可以看出,穆斯林赋予头巾很高的道德诉求,它几乎成了“善”的代名词。一个戴头巾的穆斯林女性是善的化身,她只会做与人为善的事,杜绝与人为恶的事。作恶在她们看来不仅不利于他人和社会,而且也不利于她们的宗教功修,会减少她们在真主那儿的品级。在一个女性戴头巾的社会,社会道德是纯良的,社会秩序是良性运转的。正是有这样的观念,伊斯兰世界直接把社会的道德涣散归因于不戴头巾,要制止年轻人的不良习惯,先从母亲的头巾做起。

其次,头巾与完美信仰有关。在虔诚的穆斯林女性看来,盖头与真主的关系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变得牢不可破,她们把头巾上升到对真主的敬畏层面,以及对先知妻子圣品的向往。这种敬畏感表现在穆斯林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表达了她们对天堂生活的追求和对火狱生活的畏惧。女性做礼拜要戴头巾,不能穿显体形的衣服,不能露一丝头发,否则她们会担忧做的礼拜不完美,可能会得不到真主的接受,进而影响到她们在后世的归宿;见亲戚之外的男性时要戴头巾,哪怕是在盲人面前,因为头巾可以阻止男女双方产生非分之想并可以维护双方心灵的纯洁,进而增加双方的功修,以便接近天堂之门。这种通过头巾来表达对纯粹信仰的追求从先知时期起一直亘古不变。



在伊斯兰历史上,头巾与性别规范有着密切关系。性别规范起源于区分男女两性并在道德上约束异性相吸的人类天性,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社会道德规范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男女有别。所有的社会都会通过各种形式让男女两性表现出不同的外在特征。例如,男性不能留长发,女性要戴头饰等。所以,在伊斯兰教里,戴头巾表明了她是一位女性。此外,头巾还与通过仪式有关。一是与成年礼有关,伊斯兰教认为女孩子到了行经期就需要戴头巾,而教法规定女孩从9岁就需要戴了。女孩一旦进入行经年龄段,就代表她成年了,她将会与男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越来越不同,她具备了结婚生子的条件,戴头巾可以防止因女孩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而可能带来的混乱。因此,戴头巾是女孩子一项成年礼。同时,在中国西北地区,戴头巾还与结婚礼有关,女孩子一般会在结婚当天或第二天开始戴头巾,意味着她是已婚女性。

另一方面,要求两性不得随意接触,各自有不同的生活领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制度为性别隔离制,也可称为建筑物隔离制。在先知时期,男人见先知妻子时要隔着“帷幕”进行,后来这一行为在经注学家的解释下演变为伊斯兰社会的一种制度。中世纪穆斯林的家庭住宅模式遵循的是“珀达”深闺制,专门为女性提供的内宅不允许男性进入;家里的女性也不允许随意接待男客人。到了现代社会,虽然这种模式被打破了,但伊斯兰社会处处都体现着这种制度,有专门为女性服务的银行、公交、地铁、医院、商场及其他各种服务设施,保证了女性在充分参与社会的同时又与男性隔开。

头巾不仅仅是穆斯林女性服饰的一部分,而且具有各种各样的象征功能。无论过去与现在,头巾都是穆斯林自己或他者用来解决社会矛盾和文化张力以及表达个人诉求的有力突破口。

就文化认同而言,头巾在整个殖民时期代表了一种愚昧、落后和一个僵化的父权制社会,需要加以改造和变革;头巾在后殖民时期又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民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穆斯林值得传承和发扬;进入21世纪,头巾又代表了诸多文化模式中的一种和另一种现代性,足以与西方文化模式相抗衡。

就政治认同而言,头巾更是与人权、信仰自由、公民权、身体支配权、文化多元等基本诉求联系起来。中国的一些穆斯林女大学生通过戴头巾来表达这样一种心声:她爱国、爱教、爱族,她喜欢学习、热爱生活、勇于担当。此外,从西方打开殖民大门之时起,头巾一直是批判的焦点,通过批判头巾来凸显文明的冲突和社会的不稳定。

综观整个伊斯兰教历史,穆斯林女性在着装上一方面严格遵守经训原则,戴头巾,着装得体,另一方面又呈现出纷繁多样性。伊斯兰教遍及五大洲,在与各地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各种地方性的伊斯兰文化,每个亚文化群体对头巾的理解和诠释都不一样。因此,头巾在样式、质地、花色和戴法上都呈现出了差异性,这也正是穆斯林头巾的魅力所在。



罩袍的出现

还有很多伊斯兰国家依然延续着历史上的传统着装方式,女性外出时在衣服外面都要穿上罩袍。沙特在瓦哈比教义和政府政策的要求下,女性穿黑色的仅露眼睛和手的“阿巴雅”。伊朗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也通过禁止女性戴头巾、穿罩袍来改革社会,但在霍梅尼革命之后,伊朗宪法规定女性外出时必须要穿可以露脸的黑色“卡道尔”,认为这有助于道德净化。近些年,伊朗女性的头巾禁令也趋于宽松,很多女性可以戴头巾外出,甚至可以露出小部分额发。走在伊朗的大街上,会随时看到把露出的额发染成各种时尚颜色的女性。阿富汗在塔利班执政、严格要求女性外出时,穿把眼睛也用纱网遮住的“波卡”。但随着塔利班的倒台和新政府的上台,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鼓励女性脱掉“波卡”进入社会,改穿其他符合宗教规定的服装。阿曼女性喜欢穿精美明亮、靛蓝色的“巴图拉斯”,除了颜色有差异外,其他与沙特罩袍一样。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都是罩袍,但因文化和地域的不同,罩袍也有颜色、款式上的区别。近些年,罩袍的颜色和样式也开始与时尚接轨,虽然主流颜色仍然是黑色,但也有深蓝、咖啡、浅紫等暗色系列。罩袍的质地有普通的黑布、棉麻、人造丝和纯丝质,价格也因布料的不同而迥异。除了单层面料的罩袍外,还有双层布料的,外层以黑色薄纱为主,里层是五颜六色、质地各异的布料,使罩袍不再显得沉闷。此外,参加盛宴时,她们还会穿金色、银色和大红色罩袍。这些罩袍在裁剪上也略有差异,一种是两件套,头巾和衣服分开,另一种是一件式套头。传统罩袍一般比较宽大,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修身的罩袍,穿上后显得婀娜多姿,魅力尽显。为了让罩袍显得更加漂亮时尚,罩袍上还会加上各种花型的刺绣或缝上亮片、珠子、水晶和碎钻等。

这些国家的女性之所以能接受罩袍,与她们国家的社会隔离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这些国家里,男女有各自的活动领域,有专门为女性设置的银行、商场、娱乐场所等。大多数聚会都是男女分开的。她们出门时,在罩袍下穿上时尚漂亮的衣服,到聚会场所后脱掉罩袍,美丽的身材、彩妆发型、精美的衣服、奢华的珠宝首饰尽显眼前。

更多:

http://www.sohu.com/a/140106548_437366


2#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21:16: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邓文龙 于 2019-4-6 14:08 编辑

一个嫁到阿联酋的中国女人写的(脑袋短路了)

2011-04-14

本人在阿联酋呆了四年多,一开始也像很多从国内来的同胞一样,怀着对一个未知世界的憧憬和好奇来到这个国家,一开始也有很多感受,但渐渐被日复一日的平淡所代替,我在这里看到很多人想了解中东的文化,而有些解答的朋友只是生活在中东中国人的圈子里,并没有具体深入去感受他们,从而去尊重他们或者产生一种共鸣。
为什么我会有比别人更深的体会呢,我不敢夸大,我只是比别人知道得多一点点,因为我的生活环境(我在阿的第二年嫁给了我的丈夫,阿拉伯人),我也慢慢接受了他们的思想和文化,但并不代表我就丢弃我以前的思维,这两者并不冲突,只要掌握得好,互相尊重,这世界没有敌人。
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说,我来阿的第一天是晚上,半夜睡得模模糊糊的,听到有男人用喇叭在“唱歌”,大概是五六点左右,当时觉得很纳闷,这么早吵醒人干嘛啊? 我的朋友听了觉得我很搞笑,不过现在说来确实有点好笑-----这就是伊斯兰晨礼----QZS的宣礼员叫大家起床做礼拜了。 而这个“唱歌”,并不是唱,而是吟或者念,满腹感情让我们觉得好像在唱民族歌曲,阿拉伯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我会慢慢道来。
  首先我要跟大家说的是,论坛上有一位同胞在迪拜生活了两年,他说斋月一般是九月份---他说对了一点,这个九月份不是阳历的九月,是阿拉伯的九月,他们把这个月的名字叫亚马旦,阿拉伯的日历跟中国家历有点相似,但是他们没有所谓的闰月,咱们的农历每年都会比前一年短个十天左右,差不多四年就会用一个闰月补回去,所以春节都是在春天左右,而阿拉伯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是九月,明年又会往前推大概十天左右。

  说斋月吧。
  我第一年在中国公司里上班,没一个月斋月就来临了,当时还是十月太阳还很狠毒,当初的想法也很可笑,白天不吃不喝能行吗? 怎么会有这么样的风俗?

  当然,斋月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是表面尽量不要去激发别人的反感,如果饿了渴了偷偷躲着吃也没人会说你,回到宿舍肯定是大吃大喝了,就这样过了两年,没觉得斋月有什么不同,只是有点无聊,客人比平时少了很多,一般客人都是晚上才出动的。

  我是结婚后开始真正去融入他们的文化,我发现,如果我一辈子以局外人去看他们,我还会像某一位同事那样,在这里生活N年后,还用“变态的日子”去形容斋月。

  可能有人会说我被洗脑了,我不介意你们这样子说。

  我只说说我的感觉,在斋月来临之前,我觉得那将会是一段非常痛苦难捱的日子,我整天给自己打气做心理准备,希望自己别在斋月的某一天渴死了,因为我这人平时喝水喝得比较多,不吃饭可以,水总要喝吧?

  健康人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只有生病的,小孩子才有特权不去遵循,当然还有生理期的妇女,刚生完孩子的妇女也包括其中。

  斋月的前几天是比较难过的,人都要有一个适应期,主要是心理接受不了,如果脑子老是想着食物就会觉得很痛苦,斋月期间要太阳出来前吃好早饭,而夏天的太阳是很早出来的,所以很多人晚上干脆就不睡觉了,从晚上太阳下山开始吃喝,一直玩到天亮,然后去睡觉了,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斋月是玩乐的节日,是他们最享受的节日 ,很多阿拉伯人一过完斋月就期盼着下一年的斋月快点到来,有些阿拉伯人甚至一下子很难调整生活习惯,在之后的几个月都喜欢晚睡。

  我觉得斋月是相当有意义的,当我经历过饥渴之后,我发现食物是一种恩赐,饿了一天,准备晚餐时,我发现家家都飘着一股与平时不同的香味,晚餐那一顿是带有非凡的意义的,去超市或者小店,都会发现斋月比平时多了很多水果,超市里面都是为晚餐而大采购的人群,商场里各种折扣,优惠,我觉得这好像咱们在过年啊。

  当我习惯了,觉得跟平时没什么不同,这就是他们的风俗,并不是变态,没有超出人的生理极限,在斋月期间人们都会看住自己的行为,嘴巴,尽量不去做不好的事情或者说不好的话,很多人都会尽量去行善,捐款或者施舍给穷人,QZS在斋月每天都会施舍饭菜给穷人,因为在宗教里,在斋月期间做善事会得到十倍的回报。

  斋月过完有一个小节,是开斋节,人们都会互相打电话发短信问候彼此。之后的一两个月,会是一个大节,就是宰牲节,有些人会专门杀一头牛或者羊,然后叫亲戚朋友来吃,走时并拎上一袋。


  一夫多妻制度
  我遇见很多同胞,认识我没多久就怯怯地问我一个问题,生怕触动我的神经,但他们却又是非常想知道,我丈夫到底有多少个老婆?我一般都会很努力去解释这个问题,我并不忌讳这个问题。

  首先说明一下,我老公目前只有我一个,将来的事很难说,就好像问一个人,你将来会不会离婚,谁又能答得上你?

  咱先来说一夫多妻吧,
  虽然一夫多妻婚姻不被现代大多数社会认同,一夫多妻行为依然常见。它以同居情妇的形式而保存下来,这些情妇或公开或秘密地受到有钱男性的支持。在某些情况下,一名男子可以有另一个(或更多)的家庭,拥有着法律上不承认的妻子,供养她及其所生育的非婚生子女。在某些地区,妻子不仅知道丈夫的情人,而且帮助他挑选和他身份地位门当户对的人选。另一种现代一夫多妻制的表现是一系列的一夫一妻制,通过不断的离婚和再结婚,允许伴侣经历多重的而又合法的夫妻关系。

   这就要说到伊斯兰的一夫多妻了,制定这个宗教时是战乱时期,有很多孤儿寡妇没人照顾,这也是一个比较折中的办法,当然除了战祸的环境之外,还有其他的情况,可以看到伊斯兰的一夫多妻制是一较佳的制度。例如第一位妻室残废了或者身染慢性疾病。当然有些男子是可以忍受这些情况的,但我们不能否认这确有潜在的危险。在若干情况下,第二次结婚可能是三方面都认为是可接受的办法。

  有些情况是妻室全无生养,而做丈夫的却很想有孩子。根据西方的法律,如果太太没有生养,做丈夫的是毫无办法的,他只好忍受没有子嗣的命运,不然他便唯有跟太太离婚以便另娶他人。但如一夫多妻制获得认可,经有关各人同意再结一次婚,那么离婚的是便可避免。

  还有些情况是婚姻触礁,做丈夫的爱上了另外的女人。这种事情时有所闻,一般称为三角恋爱。根据西方的法律,如果丈夫不跟第一位妻室离婚,他是不能跟第二位结婚的。但第一位妻室可能不希望离婚,她可能不再爱她的丈夫,但仍可能会尊重他~为了维系家庭,得到保障,为了她自己和儿女。同样第二个女人也未必想破坏男人的第一个家。发生这些情况的时候,有关男女自然会认识到一夫多妻制的好处,因为离婚或偷偷摸摸的养情妇都不是解决事情的好办法。

  我之所以提出以上的例子,是因多数的西方人都有一种错觉,一心只想着一夫多妻制代表了齐人之福,享不尽温柔美艳,而不去考虑其有用的一面~替西方的社会问题带来可行的解决方法。我说了这么一大堆,目的并非鼓吹一夫多妻制,并非叫人们去滥用这个制度,而是希望人们在未认识清楚它的作用之前,不要胡乱去加以谴责,因为这种制度,亦可能会对社会有所裨益。
  上面我是引用“一夫多妻”的百科解释,我在国内相当多论坛当中,看到很多小三的文章,只是希望同胞们以正确理性的目光去看待他们的文化,当然我也不希望我老公娶更多的老婆。

  在阿拉伯国家,海湾地区娶二妻以上的占8%,他们并没有个个都想着去占这个制度的便宜,为什么其他人没有去娶更多的老婆呢?主要原因有以下

  一,娶一个妻子要很多

更多:

http://blog.renren.com/share/170741612/5953359604/2



伊斯兰的家庭和品德: 阐明了家庭在伊斯兰教中的重要性及其组成部分,以及高尚的品德 :

https://books.google.co.jp/books ... 8%84%B8&f=false



全球57个穆斯林国家,为何没一个发达国家?原因令人警醒 :

http://www.sohu.com/a/303600814_ ... =index_pagerecom_98



华成旅行社  欢迎来电咨询:

电话:03-3833-9823  / 03-5688-1863
FAX :03-3833-9873  / 03-3834-5891

SOFTBANK电话:080-3398-4381   担当:小郭  微信号:08034162275
SOFTBANK电话:090-2172-4325   担当:小于  微信号:TYOSCL4325
SOFTBANK电话:080-3398-4387   担当:小李  微信号:huacheng4387
SOFTBANK电话:080-3398-4362   担当:小何  微信号:huacheng602
SOFTBANK电话:080-3084-4389   担当:小马  微信号:huacheng858

http://www.kaseisyoji.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6 06:05 , Processed in 0.085647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