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2月1日
“大和”号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大的战列舰,曾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日本帝国的救星”。1945年4月,该舰被美军击沉,距今已64年。
据日本共同社31日报道,“大和”号的母港所在地日本广岛县吴市计划将“大和”号的主炮等部分船体打捞出海,此前该市曾通过两次潜水调查打捞起了“大和”号上所载的喇叭、餐具等近百件物品。
报道称,提出设想的吴市商工会议所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后人战争的悲惨,并同时借此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大和”号于1941年在原吴海军工厂建成,标准排水量6.5万吨,全长263米。1945年4月在鹿儿岛坊之岬以西约200公里处被美国海军击沉,所在海域水深350米,当时船上的约3千名船员也一同沉海。
报道还称,由于整船打捞尚难筹措到足够资金,此次的对象仅为“大和”号上标志性的主炮塔(每座重2780吨)及船的前部。
在2005年,日本人还曾为拍摄大制作电影《男人的“大和”》而按原型复制了“大和”号,并引起广泛争议。
自上世纪30年代初叶起,已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的日本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美、英挑战,并在1937年确定首先建造两艘“大和”型战列舰,其中就包括“大和”号。其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大口径主、副炮20余门,航速27节,装甲厚、防护能力强,号称同时命中两条鱼雷或数枚重磅航弹也不致影响战斗。 |
-
01485444.jpg
(23.9 KB, 下载次数: 78)
“大和”号战列舰在进行海试 摄于1941年10月20日(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