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Science: 您的投稿谁在审? 请听一线学者亲身讲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28 20:5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cience: 您的投稿谁在审? 请听一线学者亲身讲述

来源:伊丽莎白.裴/知社学术圈

2016-10-27 18:04

随着经验和声誉的累积,很多学者会慢慢收到邀请,帮助审阅期刊稿件。这是科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他们对学术界的一份贡献。然而能写出好的审稿意见非一日之功,审稿人不仅要具备该领域的专业背景,理解研究方法和相关知识,还要拥有批判性的思维,给予公平和建设性意见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作者情感的体察。

作为同行评议的重要环节,我们应如何完成好这份任务呢?更重要的是,咱们的投稿会落在谁手上,遭受什么样的命运? 一份或长或短的评审报告,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审稿人什么样的用意? 请看Science杂志访谈来自各领域学者作为审稿人的亲身体会。

在决定是否接受审阅一篇稿件时,你会考虑哪些内容?

我会考虑四个因素:对于该领域我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以便提供合适的评估;我对这一研究课题是否感兴趣;确定自己和该内容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如果这四个问题都能得到肯定的答案,那么我会接受审稿邀请。

- Chris Chambers, professor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t Cardiff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我对审稿邀请一般比较开放。这其实是一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情:我个人是一个很活跃的研究人员,投论文时,当然希望收到切实有益的建设性意见。将心比心,这也应该是我为别人做的。所以我基本不会拒绝审稿邀请,除非稿件和我的专业相去甚远,或者我实在没有时间处理。另外我还会关注的一点就是这个期刊的公信力。如果该期刊无法提供一个公正的评审流程,那么我也不想接受。

- Eva Selenko, senior lecturer in work psychology at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我倾向于接受那些我对该研究系统或者方法具备一些专业知识的审稿邀请,而且一定是在我有时间的情况下。我每投给期刊的一篇文章,都至少要审阅几篇稿件,所以我对整个评审系统的付出还是很多的。听说有些审稿人更喜欢接受来自知名期刊的审稿邀请,而对于来自专业期刊的邀请则会毫不客气地拒绝。这使得非知名期刊编辑们的工作更为困难,所以我个人更乐于接受他们的邀请。如果我没有听说过稿件作者,特别是当他们来自于欠发达国家时,我也很愿意接受这份邀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编辑为这些稿件寻找审稿人的时候更加困难,也因为那些和我们学术圈连接并不紧密的人同样应该得到高质量的反馈。最后,我更倾向于给那些采用双盲评审模式的期刊,以及由学术团体主办的期刊审稿,因为这两件事都是我所支持和鼓励的。

- Terry McGlynn, professor of biology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Dominguez Hills

通常我首先会考虑和我专业的相关性。我会拒绝那些和我研究领域差距太大的审稿邀请,因为我可能无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话虽如此,就评审工作来说,我还是把我的专业范畴定义得比较宽泛的。关于期刊,我更愿意为那些我会阅读或在上面发表文章的期刊审阅稿件。在我成为一名编辑之前,我对期刊的选择是不拘一格的;不过现在我的编辑工作占了我很多的审稿时间,所以我更注重对期刊的辨别。

- John P. Walsh, professor of public policy at the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Atlanta

接受邀请后如何开始审稿?

如果不是我熟悉的期刊,我首先会了解下期刊对评审意见有哪些格式要求。有些期刊拥有明确的审稿标准,有些则只需要整体和细节层面的评论。弄清这一点会帮你节省后面的时间。

我几乎从来不会把稿件打印出来审阅,而是更喜欢看电子版。我通常按照顺序来阅读,从头到尾,并在PDF上标出我的意见。我会关注那些反映研究质量的具体指标,比如提出这些问题:文献背景和基本原理是否得到清楚的表达?文章的假设和以往工作是否具有逻辑关联?方法部分是否健全完善并得到很好的控制?报告分析是否合理得当?(我经常会关注频率推论统计 (Frequentist statistics) 的使用和误用)论文的结果是否清晰易懂?讨论部分是否将结果代入到更宽的环境中进行探讨,是否在阐释说明和有益的推测以及单调的模糊观点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

- Chambers

我会习惯性地按照一个清单来进行审查。首先,写得是否够好?这一般通过方法部分就能够看出来。(如果我对读的东西只有部分能够理解,我不会花大量精力去弄明白。就我来说,我会把那些不明确的东西发回给作者。)对于论文的假设和前几页的背景介绍,我应该也能有一个好的想法,这关系到假设是否合理或者有趣。

然后,我会仔细阅读方法部分。我不会太多关注统计资料——一个优秀的期刊应当对所有接收的稿件进行专业的统计学评审——但我会考虑研究设计中的逻辑,这里面可能会隐藏着致命的缺陷。我最为关心的是可靠性:这种方法能够回答他们的问题吗?然后我会看看结论是否足够信服,描述是否仔细。凌乱马虎的文章会让我厌烦。在讨论部分,我最关心的是其背景环境,以及作者是否说明其超越了数据范围。我总是在不同程度地做着这些工作。我想看到的是基于事实和数据的论述,而不是观点或者推测。

- Michael Callaham, emergency care physician and researc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大多数期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有我一般只是阅读论文。通常从摘要开始,然后查看图表,以线性的方式浏览文章。我会阅读电子版,同时打开一个word文档,随着阅读记录下“主要问题”和“细节问题”。虽然我很关注大面上的东西,但有几点我需要明确。首先,我会考虑文章提出的问题与我们当前的知识背景是否匹配。其次,我会分析研究实际所做的工作是否反映了所提出的核心问题。(在我的领域,作者们有这样的压力,不得不广泛地推广其工作。而作为审稿人,我的工作就是检查其有效性。)第三,我需要确认其方法的设计和分析是合适的。

- McGlynn

首先,我会阅读打印版稿件以获得一个整体印象。这篇论文讲得什么?结构是怎样的?我还会关注图表。如果这些都经过了很好的设计和组织,那么一般来说整篇文章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写成的。

深入考虑时,我会先查看是否所有重要的文献都被引用了,因为这常和论文本身的质量直接相关。然后,在引言部分,你通常可以看出作者是否充分考虑了其课题的背景。之后我会检查所有实验和数据是否合理,着重看下作者是否仔细设计并操作了实验,有没有以易懂的方式分析并阐释结果。很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应引导你贯穿全文,解释每一个表格,每一个图形,每一个方案。

我习惯用荧光笔和钢笔进行标注,所以稿件在我读完后通常是花花绿绿的。另外,我还在单独一张纸上记录要点。

- Melanie Kim Müller, doctoral candidate in organic chemistry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Kaiserslautern in Germany

首先我会熟悉稿件,读一些相关段落,以确定稿件和更宽泛的科学领域相符。然后我会一段一段地精读,查看文章中是否有遗漏的关联,是否有一些要点被忽略或者过度呈现。我还会查找那些对事实与观察结果描写不一致的地方,评估研究材料和设备的具体技术细节是否得到描述,考虑样本数量是否充分,图表质量是否达标,判断文章主体的结果得到了补充段落的支持,以及作者是否遵循了期刊的投稿指南。

- Chaitanya Giri,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at the Earth-Life Science Institute in Tokyo

我会打印出论文,我发现在纸上写评论比电子阅读器上更方便。第一遍我会很仔细地阅读稿件,尝试抓住作者的论点,预测下一步会是什么。在第一阶段,我会尽量保持思想开放。我并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但一般会提出几个问题:理论要点是否合理?这是否对我们已有知识给予了补充,还是说新瓶装旧酒?有没有作者忽略的角度?这通常需要一些背景阅读,有时包括一些被引文献,以及文中涉及的理论。

然后我会深入研究方法和结论部分。方法是否适合调查研究课题,检测假设?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测试假设或者分析结果?统计分析是否完善合理?我是否能够依照方法中的信息和分析中的描述再现出结果?我甚至会选择性地检查个别数字,看看它们是否在统计学上是合理的。我还会认真关注关于结果的解释,以及作者给出的结论是否有理有据,并且和文中主要观点相关联。如果稿件中存在我不熟悉的地方,我会专门学习一下那些内容,或者请教同事。

- Selenko

我会花不少时间在图表上面。另外还会考虑整体质量,有时图表能够产生关于收集或分析数据的方法的问题,或者它们不能很好地支持文章中的结果,为进一步的说明提供保证。我还会查看作者的结论是否得到了研究结果的充分支持。如果结论被过度陈述,或者和结果不太一致,那么会严重影响我的评审意见。

- Dana Boatman-Reich, professor of neurology and otolaryngology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Baltimore, Maryland

我一般会在电脑上看稿,先看摘要,有个初始印象。然后通读全文,从头至尾仔细阅读,同时做记录。对我来说,首要问题是:这个研究是否合理可靠?其次,如何可以改进?基本上讲,我关注研究问题是否目的明确;数据是否完善;分析是否技术性正确;以及最为重要的,研究结果是否支持文章结论。

- Walsh

我所考虑的主要方面是文章的创新性和它对相关领域的影响。我总会问自己,这篇文章到底相关性在哪里,它展现了哪些新进展或贡献。然后我会依照一套常用标准来进行评估。首先,在PubMed查阅作者的发文记录,了解其专业领域。我还会查看文章是否包含一个不错的引言介绍,并对最新技术做出解释,因为这能间接地反映出作者是否对该领域有足够的知识了解。第二,我会关注研究结果,以及是否和其他相近的出版成果做了对比。第三,我会考虑结果或者论文提出的方法是否具有一些潜在的更广泛的应用性或相关性,因为在我看来这一点十分重要。最后,我会评估其采用的方法是否合适。如果作者使用了一种新的工具或软件,我会具体尝试。

- Fátima Al-Shahrour, head of the Translational Bioinformatics Unit in the clinical research program at the Spanish National Cancer Research Centre in Madrid

如何起草一篇评审意见?会署名吗?

首先,我会在文章中标记出任何我所能想到的问题,会就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感觉和其有效性写一个简单概要。然后具体探寻这些要点,按照在文章中的顺序,给出页数和段落位置。最后会列出细小的问题,这部分我会尽量缩减。之后我一般会通读我的初稿,然后再次检查标记的部分,确定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的东西。如果我感觉文章中有些很好的素材,但还需要大量工作,我会写一个很长很详细的评审意见,指出作者应该做哪些完善。如果文章存在巨大问题,或者概念混乱,我会做出说明,但不会花很大精力对每处缺陷给出建议。

我从不会使用价值判断或者价值附加的形容词。没有什么是“糟糕的”或者“愚蠢的”,也没有人是“能力不足的”。但是,身为作者,你的数据可能是不完善的,或者你可能在结果中忽略了很大的矛盾,或者你在方案设计中存在重大错误。这是我交流的方式,如果有可行方案的话,就尝试去修补完善。希望这样能够帮助稿件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什么人感到羞辱。总的来说,我希望对一个研究给出公平、客观而完整的评估,让编辑和作者足够相信我确实了解我在谈论的话题。对于我提出的批评或建议,我还尝试引用具体真实的原因或证据。毕竟,虽然你被视为专家,但对于每一份评审意见来说,编辑将最终决定如何采纳。

- Callaham

我会依据自己在PDF稿件中的标记开始撰写评审意见。这样就不会忘记任何那些我在读文章时想到的问题。除非期刊要求一个结构化的评审格式,我通常会以一段包括自己对文章理解和文章观点的概述作为开头,然后做出整体评价。随后我会对每个部分给出具体评论,列出主要问题或关注点。如果时间充裕,有时我会在结尾加一段次要的评论。比如,我可能会指出明显的拼写错误或者语法问题,但我不会过于关注这些方面,因为保证干净的文字是作者和编辑的责任。

我会尽可能地给出建设性意见。评审意见首先是对编辑的辅助,帮他们决定是否应该发表这篇文章,但我会尽量使我的建议对作者有帮助。我总是想象着在和学者面对面对话那样去写评审意见。我尽力避免粗鲁或者轻视性的评论。评审过程本身从科学角度讲已经足够严酷了,无需审稿人去雪上加霜。

既然拥有终身教席,我总是会署名。我相信这会促进评审过程的透明性,同时这也让我个人负有责任,帮助我把控了评价的质量。

- Chambers

我希望帮助作者改进他们的稿件,并通过就稿件的优缺点和改进潜力给出中立客观的意见,协助编辑做出决定。在我阅读过稿件后,我会将其放置一天左右的时间,然后尝试确定哪些方面最为重要。这帮助我区别出主要和次要问题,并在我起草意见的时候将其按照主题进行归类。我通常会以简短的概要起手,点出稿件的闪光点。然后再简要列出我认为需要指出的弱点和缺点。我会尽量将批评关联到具体的页码或者引文,以保证我的评论是可以理解的。我还会选择性地引用其他人的工作或者统计检验来支持为什么我认为哪些地方应该用不同的方法。

我尽量提供有益的建议,比如给出问题点的可能改善方法,同时保持一个冷静而友好,但不失公正客观的口吻。这并不那么容易,特别是当我发现我想到的问题是稿件中一个严重的错误时。不过,我明白等待审稿意见的那一端压力颇大,直接发自内心的批判很容易被理解为不公正的。我会努力以某种口气和形式来写评审意见,使其能够贴上我的名字,尽管在我的领域内通常这是双盲式的,不需要署名。

- Selenko

我的目标在于提供对文章质量的全面解读,使其对编辑和作者都有用处。我想很多审稿人审查论文的时候都秉着检查瑕疵的心态。不过我只是在缺陷比较重要的时候才会提出来,并且会确保评论具有建设性。如果我指出一个问题或者关切,我一定会对其充分证实,以免作者会说:“这并不对”或者“这不公平”。我一般都会以事实为依据,以谈话式的口吻,并且会明确地围绕我的意见陈述事实。

以前我大多会签署姓名,但现在我不再这样做了。如果你一直签名的话,那么天长日久,你的很多同事都会收到来自你名下的评审意见。即便你努力保持评审质量,保持公平公正,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同事对你的评审内容不太满意。如果你查出一篇文章带有你认为比较严重的错误,难以修正,那么论文的作者很难不抱有积怨。我认识很多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因为职业早期在评审意见上署名而受到了一些影响。所以现在,我只在很少情况下,比如当我建议作者引用我的文章时才会签名,以保证其完全透明性。当然,这种情况只有当我的工作能够弥补其事实错误或者修正其从未有过的论述时才会出现。

- McGlynn

我首先会用一段来总结下稿件。然后逐条做出主要评论和次要评论。主要评论可能包括提出一个漏掉的对比受控实验,从而得出或者打破作者的结论,或者提出一个重要的实验来帮助完善该研究。当然我尽量不会建议那些极其困难的实验,那可能会超出论文的范畴或者耗时太久。次要评论可能包括标记出文字中图表错误,或者改变了常用术语意思的拼写问题。总体来讲,我尽量做一些能够使论文更强健的评论。我的口气会非常正式,严谨,以第三人称的形式描述。我所批判评论的是论文工作,而不是作者。如果存在较大的瑕疵或者担心,我会尽量诚实并且基于事实说话。

- Sara Wong, doctoral candidate i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我会列一个清单,给出论文的优缺点,然后再具体充实这些评论。我通常会回顾我加过注释的论文,将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区分开,并尽量直接且简洁地表达出来。当我建议修订的时候,会尽量反馈给作者清晰而具体的指导性意见。这样即便一篇稿件被期刊拒绝发表,大多数作者也能从中受益。我会依据事实,所以用词和语气也倾向于中立。在提交评论前,我会问自己如果我作为审稿人的身份让作者知道的话,我是否觉得舒服。这种“身份测验”帮助我保证评论意见足够公平客观。

- Boatman-Reich

我的评审意见一般会以总结论文论点的形式出现,然后会给出我对这些内容的反应,以及一系列我想提出的重点。通常,我会试图寻找作者在论文中提出的但我认为不够信服的观点,并引导他们去加强这些内容(或者因为其超越了论文支持的范畴而放弃掉)。如果我觉得文章很有意思(即便我会建议拒稿),我还是倾向于给出具体的评论意见,因为我希望鼓励作者去完善这篇论文(或者依据这些思路做一篇新论文)。我的语气会尽量具有建设性和启发性。当然,作者不一定能够认同那些意见。

- Walsh

我会尽量扮演一个中立、严肃的读者,希望理解每一处细节。如果有什么令我纠结的地方,我会建议作者重新修订使其更为牢固或者容易接受。我会给予他们当我自己提交论文时希望看到的诚实反馈。

- Müller

我会在开头简单总结下论文的结果和结论,以展示我对文章的理解和意见。我通常就论文的格式发表评论,指出是否写得够好,有没有语法问题,有没有遵循正确的结构。然后,我会将评论分为两大部分,列出要点。首先是作者需要提出以更好地展现论文质量和创新性的关键性问题,其次是诸如图表格式和拼写错误之类的小问题。当你表达批判性意见时,评论应当诚实,同时保持尊重,并给出能够帮助改善稿件的建议。

- Al-Shahrour

何时,以及如何对稿件做出提议决定?

我会在起草完审稿意见后做出决定。通常我会在这份评论前坐上一天,然后重新阅读,以便在做出任何决定前确保其公平客观。

- Boatman-Reich

我在阅读稿件全文前通常不会做出提议决定。虽然对于那些质量较差的论文,并没有必要总是阅读其所有内容。

- Chambers

只有在期刊特别要求的时候,我才会提出接收、返回修订或者拒稿的意见。决定权在于编辑,我作为审稿人只是负责提供一份关于稿件细致具体的报告,辅助编辑。

- Müller

根据我的经验,多数论文都要经过几轮修订后我才会建议其发表。通常,如果我能看到文章的原创性和创新点,并且研究是通过一种可靠的方式开展的,那么我会提议“修订后再提交”,并且指出分析策略的需求,比如需要进一步完善。然而,如果实验机制没有提供什么新知识,或者研究方法与方案设计的质量不够,那么我对稿件的期望也会很低。我评审意见的长度和内容和我最终的决定结果并没有什么关系。一般我会在第一轮修订过程中写一份较长的意见,然后随着稿件的改善,评论会越来越简短。

- Selenko

发表文章并不是一个二元的推荐工作。事实上只有5%的期刊读者会真正地研读一篇论文,但这不能作为拒稿的标准。如果这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那么会对领域产生影响。况且我们并不知道哪些发现会在未来几年内发挥重要作用;很多突破性研究都经历过长期不为人知的阶段。所以,我只能做出这样的评价,即哪些论文我觉得现在更具有发表的优先权。

- Callaham

如果论文中的研究内容存在严重的疏漏,我倾向于拒稿,除非这种缺陷可以通过合理规模的修订来弥补。同样,我认为如果作者不能有说服力的向一名内行读者解释其研究和发现,那么这篇论文也没有达到期刊的接收标准。

- Walsh

我的推荐一般和我评审意见的长度成反比。简短的评审意见会对应着强烈的推荐,反之亦然。

- Giri

通常审阅一篇文章要花费多长时间?

这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存在明显重大问题,那么几分钟就完事了;如果文章很有意思并且有些地方我不太懂,那么可能要花上半天。偶尔,对于一些可能能够发表的文章我没法在半天时间内进行适当的评估,那么我会把论文退回给期刊,解释并建议选择与其研究领域更为接近的专家进行评审。

- Nicola Spaldin, professor of materials theory at the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Zurich

我通常要花几个小时。其中多数时间用在仔细阅读文章以及做记录上面。一旦我有了这些记录,那么写评审意见一般用不了一个小时。

- Walsh

写一篇好的审稿意见可能要花掉我很长世间,有时候一整天甚至更长。特别是仔细的阅读和理解过程要花很多时间。另外,有时我注意到有些东西不太对,但又不太清楚,直到我很好地消化了文章以后问题才能解决。

- Selenko

几个小时。我喜欢用两次来去考虑,即便是对我的结论非常确定。等上一天再重新去看,似乎总会对审阅有所改进。

- Callaham

通常,一次同行评议要用掉我一到两天,包括阅读辅助资料。

- Müller

我几乎都是一次完成,根据论文的长度,大概1-5小时不等。

- Chambers

以我的经验,评审意见的交稿期限一般为3天到3周时间。一般在审阅过程中,我会用大约20%的时间概览全文,得到论文的整体印象;用40%的时间进行第二次阅读,并写出建议和评论;用30%的时间进行第三次阅读,检查作者是否遵循了期刊的投稿要求,是否使用了正确恰当的专业术语;再用10%时间检查下我的意见稿。这些总共需要超过一天的时间。

- Giri

对于那些对同行评议还不太熟悉的科研人员,有那些进一步的建议?

很多审稿人可能显得不够礼貌。针对一篇论文发表一些你可能不同意的想法其实很正常。有时候我会在一篇评论中这样说:“关于这一条解释我和作者的意见并不一致,但严谨地讲这是合理的,在期刊上发表这样的意见也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在评审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直接联系负责编辑。另外,如果你不想接受一个审稿邀请,最好能给出几个可能的审稿人姓名,特别是高年级的博士生以及博士后;他们可能更愿意接受邀请,而有一定资历的学者很可能已经被过多的审稿邀请所淹没了。这种审稿机会能够促进年轻学者的职业发展。

- McGlynn

论文的审阅过程可以帮助形成你自己的科学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它能帮你大致了解领域内的新动向,对你撰写和投递自己的文章有所益处。所以,尽管同行评议无疑会花费一些精力,长远来讲还是值得的。另外,虽然期刊会根据你的专长来邀请你审阅文章,但其实有很多东西是你不知道的。如果你没有完全理解论文中的一些内容,请尽管说明。这将帮助你做出正确的决定。

- Al-Shahrour

请记住,审稿评论不是要表达你是否喜欢一篇论文,而要展现该研究是否有效,是否告诉了我们新内容。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评审意见太专注于细节,而缺乏重点。你最好重新组织结构,直接点明主要问题,或者添加星号。我会鼓励其他学者尽可能地接受进行同行评议的机会。评审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经历,也是令人兴奋的事情。你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从其他作者的论述结构中获得真知灼见。我还认为写好评审意见是我们作为科研人员的责任。毕竟,我们都身在这个圈子里面。整个同行评议过程的完整有效依赖于我们每个人所写的评审意见的质量。

- Selenko

作为一名早期学者,去批判别人的完整工作可能感觉有些奇怪或者别扭。其实权当这是你自己的研究,思考你会怎么做实验,如何阐释数据就好。

- Wong

作为审稿人,最危险的一个陷阱就是认识不到并且不承认他们自己的偏见。就我来说,依靠论文结果的突破性或者创新性来做出结论是片面的。比如,这种评判在科研质量的评估中无从体现,而且这会鼓励期刊的出版偏倚,更不用说作者在较差的工作中通过选择性地描述数据来制造漂亮的结果。另外,我不建议处在职业早期的学者在评审意见上签字,至少不要在他们拿到永久职位或者感觉职业生涯比较稳定之前这样做。虽然我认为所有知名教授都应该签名,但实际上有些作者会对审稿人抱有怨恨。我们希望把科研工作者视为客观真理的寻求者,但我们也是人,而且学术界也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一位有影响力的作者如果收到来自资历较浅的学者的批评性意见,他可能会对这位审稿人的职业前景起到不利影响。

- Chambers

保持礼貌得体非常必要:我们评审一篇论文,应该就其价值,公正完整地评判,即便这是来自一个竞争团队的研究工作。有些时候,你会因为审阅一些论文而非常兴奋,禁不住想在同事之间分享。但你应该克制这种冲动,严格保密。

- Giri

在职业早期,接受期刊的审稿邀请是个不错的选择,你可以看到那些未完善的论文是什么样的,能够了解审稿过程。很多期刊会把对论文的最终决定发给审稿人。阅读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掌握其他审稿人如何看待这篇论文,编辑们如何评价以及如何做出拒稿决定,或者接收论文,要求修订并重新提交。

- Walsh

在职业初期,我因为花费了大量精力承担审稿工作而感到非常愧疚。来自编辑的邀请越堆越多,而我却越发难以完成,问题也得不到解决。最后,我决定每周只审阅一篇期刊文章,并且专门在我的日历上规划出这段时间,然后会拒绝那些额外的请求,或者把下次的时间留给它们。现在,我的状态很好,只需要周五下午来做这些审稿的工作。

- Spaldin

您会如何审稿呢? 您的投稿是否遭遇奇葩经历?不妨留言告诉大伙

原文链接

http://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16/09/how-review-paper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91793.html

20161027180406910.jpeg

52.26 KB, 下载次数: 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8 22:13 , Processed in 0.084637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