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15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 世界最长寿女性付素清119岁曾顿顿离不开回锅肉 已去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22 09:0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 世界最长寿女性将迎119岁 曾顿顿离不开回锅肉

2016-08-21 07:17:00 中国新闻网



付素清老人睡醒后坐了一会儿

  近半年来,付素清的身体差了一些,体重也下降了一些,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即使短时间坐在客厅里,也都是闭着眼睛养神
  饮食习惯也变了很多,以前最爱吃回锅肉,几乎顿顿离不开,现在吃得最多的,是焖得烂熟的青豆、蒸过的南瓜红薯,喝得最多的是白开水
  天府新区太平街道,经场镇,拐几个弯,再开几十米机耕道,一丛竹林背后,毫不起眼的农家小屋里,住着全世界最长寿女性——付素清老人。今日,2016年农历七月十九日,她迎来自己119岁生日,而4天前,家里的第五代——老人最小的玄孙才刚刚出生。
  昨日下午2点多,成都商报记者来到付素清老人家中,尽管天气炎热,但院坝里,请来的家厨正忙活着整“九大碗”,预备当天晚上和今日的宴席。“天气太热了,就亲戚朋友来祝寿,有10来桌人。”付素清的曾孙女冷婷告诉记者。
  4天前 老人又添一玄孙
  在太平街道场镇,问起百岁老人付素清,在茶馆里打牌的男女老少都晓得,她又要过生日了。
  “今年过生啊,跟往年差不多,主要还是亲戚朋友过来。”冷婷说。昨日下午,在付素清老人家里的院坝里,已经垒好简易的炉灶,长木板上摆有做“九大碗”的蔬菜肉类,已经成型的几道菜即将被放进蒸笼。
  付素清老人膝下育有6个子女,家族里可谓是人丁兴旺,据冷婷粗略统计,加上4天前才出生的玄孙,一大家子大概已有68人,“一直没细算过。”她告诉记者,近两年里,老人添了5个玄孙,而玄孙辈里最大的已经23岁了。
  如今负责操持老人家生日的,已经是付素清的曾孙、曾孙女婿。每逢生日,谁家有空就要去定个3层高的水果蛋糕,“每年都要吹蜡烛。”今年,曾孙冷军还特意叮嘱老板要做得比去年更漂亮些。
  屋子里有几幅“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的不同字体、形式的字画,装裱精良。这些都来自一位叫做文成信的热心人士。“是位80多岁退休的老人家, 我们也没留电话通知他,但每年他都来。”冷军说,从付素清116岁生日开始,这位老人每年都会主动上门,带来自己所作的字画贺寿。
  去年,家住眉山市的一位热心人士王先生还特意为付素清老人准备了116只寿碗作为贺礼。
  从爱吃回锅肉到青豆红薯
  虽然天气炎热,付素清老人却仍穿着藏青色长袖衣裤和碎花衬衣,头上绑着头巾,脚下套着红色毛线袜和棉鞋。“扶我去阴凉的地方。”老人右手拄着几 十年没离身的拐棍,左手抓住身边人的手臂。她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坐到客厅太师椅上,吐字也有些不大清楚。“她又热了,一会儿又要喊冷。”家人赶忙解开老人 外衣扣子,又将她扶进开着风扇的卧室,和衣躺下,按老人的习惯,鞋子也没有脱掉。
  “她现在就是这样的,睡一会儿起来坐一下,一会儿又回去睡。”老人的二女儿、已经83岁的徐淑华说,跟往年行动自如相比,近半年来,付素清的身体差了一些,体重也下降了一些,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即使短时间坐在客厅里,也都是闭着眼睛养神。
  饮食习惯近半年来也改变了很多。“现在吃得很少了,今天就喝了几口汤。”徐淑华说,以前老人最爱吃回锅肉,几乎顿顿离不开,一日三餐都能吃上大半碗米饭。现在吃得最多的,是焖得烂熟的青豆、蒸过的南瓜红薯,喝得最多的是白开水,不爱喝炖汤。
  血压正常 细胞检测结果健康
  在付素清老人家的客厅里,挂着由扛旗世界纪录机构2013年、2016年颁发的世界最长寿女性的证书和奖牌,这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专门收录体育及非体育、赛事及非赛事、包罗所有的世界之最的世界纪录收录机构。
  上个月一次体检,付素清老人的血压值分别是高压119、低压74,完全在正常值范围内,细胞检测结果甚至比一般年轻人还健康。“前几年身体好得很,还在屋后头捆柴,扫院坝,100多岁的时候还拿她拄着的棍子去勾树上的脐橙。”冷婷说。
  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摄影记者 张建
责编:王志胜

http://health.huanqiu.com/health_news/2016-08/9337640.html

20160821071853302.jpg (22.43 KB, 下载次数: 56)

16-8-20日,付素清老人家的院坝里,寿宴正在准备中

16-8-20日,付素清老人家的院坝里,寿宴正在准备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6-8-22 09:09:52 | 只看该作者
在付素清老人家的客厅里,挂着由扛旗世界纪录机构2013年、2016年颁发的世界最长寿女性的证书和奖牌,这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专门收录体育及非体育、赛事及非赛事、包罗所有的世界之最的世界纪录收录机构。



应争取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更具权威性。



本例老人家的1897年出生证明很难。



查天府新区属四川省。
四川天府新区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主导的涵盖成都、眉山、资阳三市部分区域的一个经济新区。
http://baike.baidu.com/view/4228522.htm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C%E6%96%B0%E5%8C%BA



付素清
付素清,女,出生于1897年农历7月19日,成都市双流人。2013年3月11日正式被扛旗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女性。
2016年8月21日,全世界最长寿女性——付素清老人迎来了自己的119岁生日。[1]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811338/9941587.htm



两百亲友贺寿 世界最长寿老人119岁了

2016年08月22日



在生日宴席上,119岁的寿星付素清老人自己拿筷子夹菜。



四个玄孙给祖祖祝寿,最小的玄孙刚刚出生4天。



两百多名亲友前来贺寿。

  四川的长寿纪录是120岁,付素清老人将向这一纪录发起冲击
  16-8月21日中午,成都天府新区太平镇前进村,一个农家小院中人声鼎沸,四川最长寿老人付素清的119岁寿宴即将开始。
  这位和宋美龄同年出生的老人,先后跨越了两个世纪之交,走过了中国近现代的百年历史。四川的长寿纪录是120岁,由乐山犍为杜品华老人保持。过完这个生日,付素清老人就将向这一纪录发起冲击,并向仙寿之列迈进。为了庆贺老人寿辰,两百余亲友赶来给老人贺寿。而她也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女性,记者在老人家中看到,墙上挂着一幅由一家世界纪录机构所颁发的“世界上最长寿的人”的匾额。据了解,付素清老人拥有由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扛旗世界纪录机构2013年、2016年颁发的世界最长寿女性的证书和奖牌。
  寿宴上,孙儿们向她敬酒,高声说着祝寿词。但她已不能像去年一样端起酒杯回应,只是点了点头。整个寿宴,她只吃了一小块胡萝卜、两小块火腿,抿了一小口橙汁,便喊要离席回床上躺着。
  “近半年来,她再也不能像原来那样大口大口的吃回锅肉了,食量小了很多。”老人的儿孙们直犯愁。
寿宴现场
亲友贺寿五世同堂 4天前又添一玄孙
  16-8月21日中午12时许,成都天府新区太平镇,烈日炙烤下的一个农家院子热闹非凡。坝坝宴摆好,酒肉备齐,20桌200余名客人只等主人家一声响亮的“开席”。
  此时,寿宴的主角——119岁的付素清老人正慵懒地坐在厅堂之上,她头戴生日头冠,品尝着生日蛋糕。一旁,绕膝儿孙正高兴地相互道贺着谁谁谁又添丁增口了,一幅五世同堂的画面就此展开。
  很快,寿宴正式开席,付素清被请上了正座。她的两旁,分别是83岁的二女儿徐淑华和60多岁小女儿徐桂花。“妈,今天你过生,高高兴兴的哈,喜欢吃哪样就夹哪样!”徐桂花双手攀着母亲,乐呵呵地在她耳边高声道着祝福,之后又用筷子夹起一块胡萝卜喂到母亲嘴边。一小块胡萝卜、两小块火腿下肚后,再有人给付素清老人夹菜,她就用手推开,“不要了……不要了!”
  几分钟后,几个年轻人端着酒杯,排着队恭恭敬敬地向付素清一举,响亮地喊道:“祝祖祖生日快乐,寿比南山!”付素清点了点头,靠近小女儿端起橙汁,轻轻抿了一口。“去年过生的时候,她还能自己端杯子,今年就端不了了。”徐桂花说,今年,家里添了3个玄孙,其中一个刚出生4天。
  寿宴进行了20多分钟后,付素清说了句:“我要去躺到了!”家人见老人疲惫,就将她抱回了房间。
家人犯愁
顿顿回锅肉到青豆红薯 老人不再无肉不欢
  平时,徐淑华一家照顾着老人的生活起居。近半年来,徐淑华却为母亲的食量犯起了愁。
  付素清老人每天甚至每顿都喜欢吃回锅肉,但就在今年,无肉不欢的老人却突然没了食欲。“肉也不吃了,饭菜也吃得很少,有时候一天就喝点汤。”徐淑华说。
  久而久之,付素清日渐消瘦,“现在隔着衣服,都看得到背脊骨了。”徐桂花说,老人现在吃得最多的,是煮烂的青豆、蒸过的南瓜红薯,有时只喝点白开水。
  除了饮食锐减,跟往年行动自如相比,近半年来,付素清的身体差了一些,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有时即便是坐在客厅里,也都是闭目养神。
  16-8-19日,医疗人员曾对付素清老人做过体检。“血压和其他指标都显示正常。”徐桂花说,他们也一时找不到母亲嗜睡、饭量减少的原因。
家人印象
“老顽童”好动闲不住 百岁高龄农活抢着做
  在玄孙女看来,付素清相当好动,生活中尽是返老还童的可爱气质,“她坐不住哇,坐几分钟就要起来动。”
  “从堂屋挪到她房间,或者从这边逛到院坝对面,反正就是到处走。”玄孙女说,早些年付素清身体更好时,经常要转悠出去,现在转悠的范围缩小了,不过爱动的习惯没变。
  就算是坐下,付素清也不是“乖乖”的。一坐稳,老人就把随手拿的木杖怀抱在身上,随即自然地将两只脚交叉着搭到木杖上去,整个人看起来像是“攀”在木杖上,像极了贪玩的孩子。
  6月下旬,家里种的胡豆收割了堆放在院坝里,付素清见了就挽起袖子帮着捆扎,“不要她做还不得行,要冲你发火。”徐淑华说,付素清一直都闲不住,“看到有活就要做。”
她的长寿秘诀
脂质代谢能力超常体内藏着好基因
  四川的长寿纪录是120岁,由乐山犍为杜品华老人保持。过完119岁生日,付素清老人就将向这一纪录发起冲击,并向仙寿之列迈进。
  根据四川省老龄办的数据,截至2014年,全省100岁以上的老人有4942人,比前一年又增加了224人,位于全国前列。但进入仙寿之列的,却少之又少。付素清老人到底有何长寿秘诀?曾有专业人士通过基因检测试图找出其中奥妙。
  四川省保健科技学会基因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姜俊成曾专门采集了付素清老人的口腔黏膜,随即“打飞的”到了上海的专业机构进行基因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付素清的脂质代谢能力比较好。“从她每天吃回锅肉的量来看,完全可以将摄入的脂肪代谢掉,不易引起血脂水平过高。”姜俊成说,超过一半的中国人,脂质代谢能力都不如付素清,“如果像她这样顿顿吃,很多人血脂可能就会升高。时间长了,心脑血管病就难以避免,想长寿就是空想了。”
  此外,姜俊成还发现,她身体里还有很多令人羡慕的好基因。比如她的钙磷代谢调解能力、叶酸利用能力都非常好,不容易骨折,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很低。
  华西都市报记者吴柳锋实习生张超摄影张磊

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60822/341007.shtml



上文中:2016年119岁的付素清,83岁的二女儿徐淑华和60多岁小女儿徐桂花  

我推算: 付素清可能26岁生二女儿,44岁生小女儿,故2016年付素清可能是109岁,1907年出生的
可能有误差多算10岁左右即109岁?

我再放宽推算: 付素清可能31岁生二女儿,49岁生小女儿,故2016年付素清可能是114岁,1902年出生的
可能有误差多算5岁左右即114岁?



世界最长寿女性付素清-百度和谷歌搜索:

http://news.baidu.com/ns?word=%C ... &rn=20&ct=1

https://www.google.com/search?hl ... ..1ac.2.WggYhW5XEn0

3#
 楼主| 发表于 2016-8-22 13:36:21 | 只看该作者
著名新媒体营销培训师讲师刘杰克老师接受媒体采访谈吉尼斯创新营销策划

刘杰克科学网博客 博文

著名新媒体营销培训师讲师刘杰克老师接受媒体采访谈吉尼斯创新营

已有 228 次阅读 2016-1-26 21:4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新媒体营销 吉尼斯 培训师 style 创新

著名新媒体营销培训师讲师刘杰克老师接受媒体采访谈吉尼斯创新营销策划

著名新媒体营销培训师讲师刘杰克老师接受媒体采访谈吉尼斯创新营销策划。近年来,中国人创造了五花八门的世界纪录。其中很大一部分采用“人海战术”,以“规模”取胜。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纪录认证机构也层出不穷,其中一些被指“山寨”,甚至引发了有关商标权的诉讼。备受追捧的世界吉尼斯纪录,如今似乎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最近(有关吉尼斯纪录)的负面信息太多了。”一位曾组织过吉尼斯挑战活动的机构负责人如是说。随后,她拒绝了法治周末记者的采访。

在国内著名品牌营销策划专家刘杰克看来,吉尼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已经得到大量用户的认可。如果企业真的能够创造世界纪录的话对提升品牌会有显著的影响,“本质上也可以理解为小品牌傍着大品牌”。北京一家广告策划公司工作人员对法治周末记者透露,他就曾遇到客户指明要求用吉尼斯来做营销方案,因为客户认为这种方式能让更多人了解并信任。或许正是看到了吉尼斯纪录在中国的广阔市场,除吉尼斯之外,另一些纪录打造机构悄然兴起。这些机构包括:扛旗世界纪录(以下简称扛旗)、切尼斯世界纪录中心、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世界纪录协会等。

在刘杰克老师看来,出现多个世界纪录品牌说明吉尼斯类的项目是有利可图的,所以会吸引到更多的人和机构来进入这个行业。有媒体报道,曾被指“冒牌”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一开始就公开向国内的纪录申报者收取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费用。2001年,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被公开的收费标准以公益性、正常性、广告性区分,个人申报为2000元,单位申报为10000元,企业挂名申报为30000元。而吉尼斯方面,总部授权的中方机构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申报中心称:除了开辟“绿色通道”收取额外费用外,对挑战纪录者并不会收取任何认证费用。不过,其位于英国伦敦的总部解释,“如果认证人员亲自到申报现场,可以提出相关的费用”。早在2000年,吉尼斯总部派往中国的观察员告诉媒体,上海基尼斯纪录不会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可,他们正在起诉中国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侵犯了吉尼斯的商标权。

2003年,“高空蹦极王子”张迪状告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假冒吉尼斯世界纪录欺诈案败诉。但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判决书指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使用世界知名商标确属不妥行为。不过,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也承认自己只是“中国之最”,并无世界纪录一说。法治周末记者通过官网在线客服或服务电话试图联系基尼斯、世界纪录协会和扛旗。但未得到前两者的回应。扛旗在线咨询客服称,在扛旗,每年会有1万多个申请项目,近一个月来就有300至500个,但最终拿到认证证书的比例小于5%。一番交流后,这名客服将扛旗的基本资料、申请条件、申请程序、申报表、认证流程、某纪录认证机构的错误纪录案例等发送给记者。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在上述材料里,包括了两份报道。报道中,中国的两家纪录打造机构也被认为“糊弄人,没任何法律效力”。而在以往的媒体报道中,“山寨吉尼斯”也确实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山寨吉尼斯’和其他‘山寨’现象一样,是我们现实社会创新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直观反映,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对应产物。这种‘山寨吉尼斯’对于正牌吉尼斯来说,可能构成商标侵权,也可能构成‘搭便车’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丛立先说。

针对商业化的文化运营产品,丛立先认为过于热衷于申请吉尼斯纪录并不能成为值得充分肯定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民众个体的角度来看,个别人愿意倾注财力、物力、人力去追求纪录,这是个人的自由,无可厚非。但从社会文化的构建和培育来看,则不必过于鼓励和看重这类‘世界纪录’,也不应过于宣传其价值”。仅跳了4个多月广场舞的安冬梅是北京一名普通的退休人员。她没有想到且为之高兴的是,竟然有一天可以成为“世界第一”中的一分子。“这里面没有涉及个人利益。”她说,“主办方发了一套衣服、一顶帽子、一副手套,还有10元钱的饭补,接送都有专门的大巴车。”将近两万名中老年广场舞爱好者集结在一起的,是北京一家将服务对象定位为广场舞爱好者的互联网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黄伟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挑战活动全程都是公益性质的,大型的活动具有很好的推动力。

从数据来看,国人对待中国式挑战吉尼斯纪录活动的态度是多样的。一项来自媒体的调查显示:43.2%的受访者认为部分项目过于形式主义、毫无创造性;37.3%的受访者认为这只是一项民间娱乐活动;33.3%的受访者认为吉尼斯世界纪录沦为商业宣传和政绩工程;31.2%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28.4%的受访者觉得缺乏应有的内涵;28%的受访者认为有利于创新,值得追求。吉尼斯认证官吴晓红曾在采访时说,集体活动也是吉尼斯世界纪录接受的项目,“我认为,参与集体活动需要许多人为一个目标努力,共同取得大家期待的结果。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在她看来,中国人创造纪录的激情,是中国正走向繁荣的一个迹象,“正在追赶发达国家”。社会学家李银河更愿意从娱乐的角度看待这一现状。她认为,正是由于现在大家的生活都过得很幸福,所以才会出现国人申请吉尼斯热潮。作家韩寒也曾侧面表达过对中国式吉尼斯的看法。他在其博客中写道:“按照这个趋势看来,十年以后,一半的世界纪录都是我们中国的了……比如5000个学生同时做俯卧撑、10000个群众同时吃羊肉串,这样的纪录随时可以创造。”而针对前述“扬州炒饭”事件,也有来自国内某纪录机构工作人员认为,不能把板子打在扬州申报者身上,问题应该出在现场认证师没有履行监督职责上。买不到但可“量身定做”吉尼斯世界纪录诞生于英国。上世纪80年代,央视第一次引进了15集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集锦》。经几年间反复播放,吉尼斯热潮席卷了全中国。

一份重4吨有余的扬州炒饭或是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所在。10月23日,江苏省扬州市举办“最大份炒饭”挑战活动。现场300位厨师外加3台炒饭机炒制的扬州炒饭,最终成功汇集在直径约两米的巨碗中。然而,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表示,这场原本要挑战吉尼斯纪录的活动,由于存在浪费食物现象,其挑战纪录无效。舆论的批评接踵而至。不少人开始追问、反思制作“最大份炒饭”的意义所在,质疑之声很快蔓延到近年国人组织的一些挑战世界纪录活动。这些活动多采用“人海战术”,以“规模”取胜,如最大元宵、最大炒面、万人打麻将、万人刷牙等。在质疑中出现的“纪录们”。事实上,这并非质疑声首次出现,但这并未影响吉尼斯热潮席卷中国。吉尼斯官方网站2014年曾发布一篇报道称: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纪录增长最快速的国家,得到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可的纪录挑战数量已经增长到62%。法治周末记者梳理相关资料时发现,在中国,一场场挑战世界纪录的背后,组织者或申请者五花八门,包括地方政府、公益机构、品牌企业、旅游胜地以及个人。

2011年10月30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外宣办、重庆市旅游局等部门联合主办的万人同泡“五方十泉”活动,全市15个大小型温泉景点参与其中。活动中,共有14345人在同一时刻共浴温泉,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2015年9月19日,某药品生产企业爱心公益基金开展了“关爱老年痴呆症患者,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荣誉”活动,活动期间发放了十万个防走失手环,共收到27457份爱心宣誓,由此创下“一个健康活动收到的最多宣誓”的世界纪录。

2015年8月16日,北京潮白河一家酒店以450人次完成了“最多人在床上吃早餐”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不过,在某些行业内人士或研究者看来,吉尼斯所带来的光环是有限的。“世界之最算是营销的一个点,但旅游业讲究的是综合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品质、知名度的持续性打造才能形成一个综合的效应。”旅游财经新媒体劲旅网CEO魏长仁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授李宏也持有相似的观点。在她看来,吉尼斯并不一定会对旅游者产生非常大的吸引力,但是可以通过世界纪录创造新闻,增加曝光率。指望吉尼斯给当地塑造、提升旅游形象却并不太现实。除了旅游业,一些公益组织人士也表示了谨慎的态度。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张小海在公益行业工作多年,他不认为“公益+世界纪录”可以成为一种普遍的公益形式,而只是一种吸引公众对公益事业的注意力的尝试,其中也许还包括一些公益与商业的合作。“公益事业当然也应该追求效率。噱头并没有错,吸引公众对公益的注意是不错的,但不能将公益事业娱乐化。”张小海说,“公益组织或者公益项目需要商业组织的资助,商业组织的支持对公益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追求公益与商业的双赢似乎无可厚非,但还是要防止被商业目的利用,伤害了公益形象。”

不乏参与者乐在其不过,对于一些挑战世界吉尼斯纪录活动的参与者而言,还是乐在其中的。2015年11月7日,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气温只有3至6摄氏度。就在这寒冷的一天中,改编版的控烟广场舞《小苹果》以18431人的数字创造了新的“最大规模排舞”吉尼斯世界纪录。据报道,跳舞人群从集合到解散共经历了近8个小时。“认证官宣布挑战成功之后,都特别激动。大家欢呼雀跃,相拥而泣,并且一起合影。”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参与者安冬梅一脸骄傲。尽管天气寒冷,一万多人都在雨里站了很长时间,但据她所知,“没有人不愿意继续排练,每个人都精神可嘉”。

相关介绍:刘杰克,著名互联网专家、实战市场营销专家、品牌营销策划与网络营销专家、微信微博新媒体与电子商务专家;品牌与网络营销顾问;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EMBA总裁班品牌与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特聘教授;著名微营销讲师与移动互联网络营销讲师;《网络营销实战》、《微营销与社会化新媒体营销》、《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营销》等系列原创数字营销与品牌课程资深培训师讲师;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衡济堂集团独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资及民营企业任战略总监、营销总监及总裁;著有代表作《营销力》、《网络营销实战》等,电话:010-51290609,刘杰克老师官网: http://www.liujieke.info/,电子邮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杰克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9772-952681.html



我个人认为吉尼斯纪录更具权威性。严格和真实、准确最重要。不可有虚假。我个人更相信吉尼斯纪录。

4#
发表于 2016-9-4 12:26:18 | 只看该作者
世界最长寿女性突然辞世 曾顿顿离不开回锅肉

2016-09-04 03:28 来源:四川在线



资料图片
昨日16-9-3上午8:35,世界最长寿女性——天府新区太平街道前进村9组的119岁付素清老人在家中辞世,就在今年16-8月21日、农历七月十九,付素清老人刚刚过了119岁生日。
付素清老人的曾孙女冷婷(第四代)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按照风俗,老人将于今日出殡,因事发突然,远在外地的亲人不能赶到,送老人最后一程。
昨晚11:30,前进村9组的农家小院里头依然亮着灯火,“克勤克俭辛劳一生世,慈母慈心养育儿孙”,门口贴着挽联。付素清老人的灵柩就放在堂前“世界上最长寿的人”的牌下。桌上摆放了她的肖像照,是去年从身份证上弄下来的。十余名男女在屋门口烧纸,他们是付素清老人的二、三、四代后人。“都是从成都周边赶回来的。”曾孙女冷婷告诉成都商报记者。
最长寿老人突然辞世 头一天还吃了两块肉
付素清老人的曾孙女冷婷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昨天早上8点多,家人照常准备好早饭,到老人卧室叫她起床吃早饭,老人说不想吃,但又挣扎着要起来。因付素清老人站立不稳,家人便扶着她坐在床边上,然后就回到与老人卧室一门之隔的客厅里吃饭。不一会儿,付素清突然朝床上倒下去,家里人赶紧起身去看看,老人的眼睛一直睁着,但没有转动,然后发现老人已经没有了呼吸。因事发突然,付素清老人没能留下一句话,甚至连一个动作也没有。
“发生得太突然了,没想到(走得)这么快。”冷婷说,虽然今年以来,老人的身体比起之前弱了些,最喜欢的回锅肉不怎么吃了,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但老人去世,对家人来说,仍然十分突然。就在去世的前几天,老人身体状态还有所好转,头一天晚上还罕见地吃了两块肉。“昨天她还在给我堂哥扇扇子。”冷婷说,虽然老人分辨不了是谁,但头一天确实拿着扇子给曾孙扇了扇。
按照当地习俗,付素清老人的葬礼安排在16-9-4日出殡。时间紧迫,不少远在外地的亲人都无法赶回家中,送老人最后一程。“我们也想让她安安静静地走。”冷婷说。
一生艰苦十分节俭
曾顿顿离不开回锅肉
付素清出生在简阳,40多年前随丈夫搬到双流县,现在划归天府新区。
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老人总是头戴蓝色头帕、一身粗布衣服打扮,也不爱后辈给自己做新衣服。饮食上,老人喜欢吃粗粮,早上能吃一两稀饭,中午和下午都能吃2两最爱的回锅肉。“一天三顿必须有回锅肉,而且主要是肥肉,心情好的时候,一小碗回锅肉她一天就吃完了。”因为装有假牙,平时,儿孙们递小半边苹果或梨给付素清,她也能慢慢地吃完,“水果主要喜欢吃脆桃子和葡萄,有时候还要吃点花生,比较喜欢生花生。”
此前,老人的身体一直很硬朗,100多岁的时候还拄着随身的长棍去打院子里脐橙,闲不下来的她还能捆捆柴、打扫院坝。跟往年行动自如相比,近半年来,付素清的身体差了一些,体重也下降了一些,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即使短时间坐在客厅里,也都是闭着眼睛养神。
饮食习惯在近半年来也变了很多。“现在吃得很少了,今天就喝了几口汤。”付素清老人的女儿徐淑华说,以前老人最爱吃回锅肉,几乎顿顿离不开,一日三餐都能吃上大半碗米饭。现在吃得最多的,是焖得烂熟的青豆、蒸过的南瓜红薯,喝得最多的是白开水,不爱喝炖汤。
同样变化的,还有老人的脾气。前些年开始,付素清记忆退化,不认识孙辈、曾孙辈的孩子,但脾气可不小,不喜欢别人碰她。119岁生日前,曾孙女婿给老人剪手指甲,老人出奇地配合,几分钟就剪完了,她还自己摸了一下。
付素清老人膝下育有6个子女,家族里可谓人丁兴旺,据冷婷粗略统计,一大家子大概有68人。
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彭亮



http://xinwen.eastday.com/a/160904032831378.html

20160904032831_779f2130b85ddcaaf13ad3af9415a415_1.jpeg

33.08 KB, 下载次数: 7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6 05:16 , Processed in 0.086068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