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南理工大学“沉睡论文”变身生产利器 43℃恒温治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12 08:5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王丹平 祝和平 刘盾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6/7/11 10:03:09

华南理工大学“沉睡论文”变身生产利器

通讯员 王丹平 祝和平 本报记者 刘盾

42℃以上,癌细胞出现蛰伏和凋零,但43.5℃以上,人体细胞出现热损伤。能否找到一种可精确控制温度的材料,杀死癌细胞却又不损伤人体细胞?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李静长期从事热管理方面研究,在和医生交流时,一个医工结合的创意迸发而出,她很快找到一种温度响应及时,且温度控制精度在0.07℃以内的复合材料。

“要是在以前,写一篇论文,申请一项专利,算完工作量,放在那里就‘死’了。”原本这项技术的命运,或将和李静此前的40多项专利一样,要么放到技术过时,要么等待失去保护。

一个被华南理工大学教师们称为“华南理工十条”的政策出台,让李静有机会把“沉睡论文”转化为“生产利器”。学校规定,对全职或者兼职到试验区内开展创新创业的科技人员,建立相关岗位晋升通道,设立成果推广类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系列职称评聘机制,并在政府扶持资金、科研团队建设方面给予支持。

政策出台后不久,李静就进驻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和学生们一起创业。目前这种医疗器械已进入医学临床试验阶段,李静正忙着成立公司,把产品推入市场。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房俊东发现,受到编制、身份、工资标准和职称评定等因素的影响,科研人员的创业热情没得到全面释放。“华南理工十条”打破了“以论文论英雄”的限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评价体系,点燃了教师的创业热情。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各类平台已成功孵化企业161家。

与企业有横向合作的高校科研人员常常担忧:好不容易培育壮大的项目,科研成果所有权却处于一个尴尬的灰色状态,未来会不会因此惹上官司?华南理工大学规定,在试验区内实施股权转化的科技成果,其无形资产所形成的股权分配比例由学校决定,原则上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可占股份的70%至95%。

该校科技处处长马卫华表示,技术转化为市场成果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持续地智力投入。如果分配机制不合理,只会出现大批纸面上的成果,这才是真正的损失。(原标题:华南理工大学出台支持成果转化新政策——“沉睡论文”变身“生产利器”)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7/350895.s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4-7 05:03 , Processed in 0.070765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