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炮总医院举办高峰论坛 关注胃食管反流病 发病率10% 北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8 09:5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牟一 战秀兰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4/12/4 10:02:37

二炮总医院举办高峰论坛 关注胃食管反流病



国内著名的血管专家,中国首家胃食管反流中心的创始者、中科院汪忠镐院士。



二炮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主任吴继敏教授作现场手术演示

14-11月29日至30日,2014胃食管反流多学科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和北京粲业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办,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北京同仁医院、海军总医院和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协办,第二炮兵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创始人、中国科学院汪忠镐院士担任名誉主席,第二炮兵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科主任吴继敏教授担任执行主席。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疾病,其症状涉及消化科、普外科、胸外科、耳鼻咽喉科、呼吸科等十余个科室,由于中国医疗的现状是各专科各自为政,平时交流很少,导致该病的诊治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多误区。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以吴继敏教授为首的众多该领域专家在不断地做着各种努力,本次大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本次大会的宗旨就是搭建多学科交流互动的平台,推广最新的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疗技术。来自各专业的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在论坛上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诠释胃食管反流病及其相关技术。

作为国内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的创办者,汪忠镐院士自己就是一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发病时因为只表现为咳嗽、哮喘症状,而毫无反酸、烧心等症状,而被误诊为 “哮喘”好几年,病愈后提出了“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的概念,并对他的概念进行广泛推广,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他在发言中用多个病历描述出胃食管反流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在大会上呼吁“胃食管反流病容易被误诊为哮喘、冠心病、咽炎、鼻炎等,特别是哮喘病人随时有窒息的危险中,他要求大家发现病人,这类病人的发现几乎就等于得到了救治,不能再让众多的胃食管喉气管反流的患者继续挣扎在痛苦和危机中。”

随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现任主任委员杨云生教授、301医院普外科田文教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克力木教授、二炮总医院吴继敏教授、同仁医院普外科伍冀湘教授、同仁医院胸外科李建业教授、海军总医院李进让教授等纷纷发表精彩演讲,内容新颖、立意独特、视角开阔,让与会的200多位医生大呼过瘾,会场气氛异常活跃,大会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经过了五场的学术交流后,参会者最期盼的,也是最精彩一幕就是30号的现场手术演示。由吴继敏教授亲自主刀,2例胃腔镜下胃底折叠术、1例胃镜下贲门Medi射频治疗。手术演示十分精彩,在充分的理论研讨之后,3例手术的演示,对胃食管反流治疗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带来更大的促进作用。

会后,吴继敏对记者说:“目前国内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0%,并呈逐年递增的状态,这主要和国人的生活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有直接关系。对于这个病的研究我国起步及较晚,在内科学第四版之前的教材中,都没有胃食管反流病这个章节,所以造成目前临床不是很重视这个疾病,另外就是疾病的科普宣传做的不够,很多老百姓不能像了解糖尿病、冠心病那样了解胃食管反流病,这些都是这个疾病容易误诊误治的根本因素。”

“我在临床上就见过一个这样的病历,”吴继敏继续说道,“曾经有一位患者持续胸痛,去某医院检查,只能查出冠状动脉有些狭窄,无奈之下,安装了七个支架,但症状依旧没有缓解,最后到我们科查出是胃食管反流病,经过抗反流治疗后,症状马上消失。”

针对药物疗效欠佳或需长期服药的患者,吴继敏介绍了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胃镜下Medi射频治疗等胃食管反流病微创治疗技术。这些微创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014胃食管反流多学科高峰论坛为广大的专家和学者筑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胃食管反流病专科医生与消化科、普外科、胸外科、耳鼻喉科和中医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将共同携手,让现有的各学科优势有机融合,交相辉映,为中国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技术提升作出最大贡献。(牟一 战秀兰)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10:36:32 | 只看该作者
年龄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副标题: 年龄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医学论坛网 日期:2013-08-07

此文章来源于www.cmt.com.cn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分析不同年龄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24hpH监测、食管测压的特点。研究指出,随年龄增长,食管动力障碍逐渐加重,食管酸暴露时间逐渐延长,中重度食管炎发生率逐渐增加。该文发表在2013年第10期《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上。

  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05-2010年2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24hpH监测、食管测压的资料 。

  (1)随年龄增长,内镜下LA-B至LA-D级食管炎比例逐渐增加,并且青年组与老年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vs36.5%,P=0.005);(2)随年龄增长,老年组DeMeester积分明显高于青、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99±26.52vs31.08±26.86;29.69±17.63,P=0.038;0.000).老年组pH<4的卧位时间百分比及立位酸清除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5);(3)随年龄增长,食管中下段蠕动波幅逐渐下降,非传导性收缩百分比逐渐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9±6.20vs16.88±8.86,P=0.007)。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hrxhzz.aspx

关键字: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内窥镜检查,食管pH监测

3#
发表于 2014-12-8 14:20:49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20 20:27 , Processed in 0.077286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