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媒:中国加速囤积石油 显地缘关系紧张升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15 10: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外媒:中国加速囤积石油 显地缘关系紧张升级

[转贴 2014-6-14 10:31:50]   

    2014-06-13 09:09:37 来源: 参考消息

    据彭博社网站14-6月11日报道,官方数字显示,4月份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再创新高,中国正仿效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行动来构建石油战略储备。在中国与越南因南中国海资源发生冲突,而俄罗斯、非洲和中东的石油销售可能因制裁和暴力冲突而面临风险之时,中国政府正积累储备。

    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集团和野村控股公司说,中国的购买行为推高了油价。随着中国对原油的需求因应急储备和炼油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

    花旗银行驻伦敦分析师塞思·克兰曼10日通过电子邮件说:“这种恐慌性囤积是地缘政治紧张关系收紧现货石油市场的一种方式。抢购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炼油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基础设施需求推动的,但也反映了地缘政治紧张关系的升级。”

    报道称,1至4月中国购买的剩余原油每天超过60万桶,彭博社根据2004年以来追踪的中国数据编撰的资料表明,这个数字创一年中这个时间段的新纪录。过剩的供应是用净进口量和国内生产量的总和减去炼油量得出的。

    巴克莱银行大宗商品分析师程似锦5月30日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因为供应短缺和地缘政治紧张关系在继续,我们估计价格还会略有上涨。中国的持续购买也会使市场趋紧。”

    野村控股公司主管石油和天然气研究的地区负责人戈登·关(音)5月23日在电子邮件中说:“中国近海不断升级的海上紧张局势也要求中国加快石油战略储备。”



伊拉克战乱升级 原油价格创九个月新高



     外媒:中国加速囤积石油 显地缘关系紧张升级

    根据彭博社周四的报道,继10日占领北部的摩苏尔后,基地组织随后又攻占了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并且进一步威胁到 北部原油重镇基尔库克(Kirkuk ),向巴格达“挺进”。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基地武装分子夺取巴格达,再移向南部的原油重地 ,那将对原油的供应构成最大的威胁。

    伊拉克是全球主要原油输出国之一,日产原油约311.6万桶,日均出口约260万桶。

    伊拉克中部和北部的暴力事件近日迅速升级,增加了伊拉克内战的风险。伊拉克总理马利基领导的什叶派政府目前正竭力控制逊尼派居住的地区,但在北部与基地组织武装人员交火中,政府军几乎没有任何抵抗。

    彭博社稍早时援引两名美国官员的话称,伊拉克政府上个月曾请求美国对伊拉克西部的基地组织武装训练营地进行空袭,但美国尚未作出回应。伊拉克石油部长阿卜杜勒宣称美国飞机可能轰炸伊拉克,更让外界担忧。

2#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10:03:43 | 只看该作者
习近平: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2014-06-14  观察者网

    昨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习近平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5点要求,要求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张高丽出席会议。

    抓紧启动沿海新核电项目

    习近平指出,尽管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挑战。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

    习近平强调,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习近平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5点要求。

    习近平要求,要抓紧制定203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十三五”能源规划。抓紧修订一批能效标准,只要是落后的都要加快修订,定期更新并真正执行。继续建设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提高煤电机组准入标准,对达不到节能减排标准的现役机组限期实施改造升级,继续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加大中亚、中东、美洲、非洲等油气的合作力度。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强油气管线、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完善能源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能源统计制度。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启动能源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工作。

    会议听取了国家能源局关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汇报,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讨论。

    能源生产消费四项革命

    第一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第二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

    第三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第四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

    第五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能源改革将会有较大胆动作

    习近平13日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提出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方面的“革命”。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周大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官方此前曾一度使用“革新”一词描述能源战略的调整,此番使用“革命”一词,意味着中国能源战略将出现根本性的重大变化。他强调,在当前形势下,要确保中国能源安全,必须经过一系列重大改革,不能只是小打小闹。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林伯强也告诉记者,高层此次强调革命,意味着能源领域改革将会有一些比较大胆的动作。

    周大地分析说,从会议内容来看,中国能源生产领域的革命将致力于改变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格局,转向多元化供给模式。会议部署的能源革命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能否解决体制和价格这两个核心问题。

    除了改革的方向和原则,会议还围绕着“能源安全”,对中国能源领域的一些重点工作作出安排。

    13日召开的会议指出,要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加大中亚、中东、美洲、非洲等油气的合作力度。

    周大地分析说,此次会议对核电的表述,意味着中国未来将按照先沿海再内陆的方式发展核电。他表示,核电发展只能在沿海不能在内陆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但既然各方有疑虑,那么先从沿海做起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做法。

    将“一带一路”写入能源战略也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周大地分析说,过去中国的油气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东和非洲。此前和俄罗斯签订协议,意味着中国油气进口开始两条腿走路,而此番将美洲等写入规划,意味着中国将继续推进油气进口和国际合作的多元化。

    能源安全现状: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继续攀升

    今年2月份,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石油(成品油)和原油的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4.98亿吨和4.8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7%和2.8%;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8.1%,与2012年基本持平。不过报告预计,今年我国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将分别达到3.04亿吨和2.98亿吨,较2013年增长5.3%和7.1%,石油对外依存度将继续上升。

    中石油的报告还预计,我国将在今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据了解,从1993年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2009年突破50%的关键节点。而除了石油之外,我国天然气和煤炭的对外依存度也持续上升。去年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由2012年的25.5%上升至31.6%,首次突破30%;去年煤炭对外依存度为8.13%,较2012年的7.11%上升明显。同时在2013年,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主的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市场跑马圈地,以222亿美元的并购总金额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最大买家。

    充分多元化构建能源安全体系

    能源领域的多位专家表示,昨天会议当中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充分的多元化才能构建国家能源安全体系,高层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提出的要求,均直指要害并且具有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

    要推进多元化能源外交

    能源领域学者王韬指出,当今能源系统包括多个层次,从能源结构、输送途径、储能方式、基础设施和终端用能设备,再到能源产品的交易方式和金融手段相比以前都有了极大的丰富。只有充分多元化才能分散能源系统过度依赖某一能源供应和能源形式的风险,多元化的市场也能够鼓励竞争,提高能源生产与使用效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査道炯指出,要推进多元化能源外交,才能体现买方市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以石油为例,中东是目前我国石油主要进口源,但地区形势动荡影响供应,所以在巩固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深化与拉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我国应建立和巩固能源多边合作机制,广泛参与国际能源事务和规则制定。

    气电市场定价还需改革

    另外,昨天的会议中还提及要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对此,能源领域的多位专家普遍表示,目前我国的煤炭和石油两个行业的改革比较成功,已经基本形成了市场定价机制,不过天然气、电力等行业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改革。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力波认为,种种政策信号都表明,能源资源品定价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将不断提速,总体的方向是正在修正以往偏低、失真的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通过科学、市场化定价,更加真实地体现能源资源产品的稀缺性,促进企业和公众来节约、节能,此外还能有效地改善国内能源消费结构,推动能源技术的研发升级和新能源的普及。



大悲: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仍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未来能源需求仍将持续攀升,对外依存逐年加大,但从供给来看,全球动荡无可避免,而且没有一个动荡不与中国密切相关,能源安全形势严峻。目前全球三大动荡地带:一是直接围绕中国的东海、台海、南海、东南亚、南亚,美国重返亚洲,就是要拉日本等一系列“盟友”在海上围堵中国;二是直接针对俄罗斯的东欧、欧亚板块,乌克兰、格鲁吉亚、波兰等等;三是围绕中东的全球博弈,中国石油大约有一半来自中东。对于中国来说,动荡发生在欧亚板块,短期内美、欧、俄罗斯混战对中国相对最为有利,但是这种角力对俄罗斯形成巨大的消耗,中长期而言一旦俄罗斯最终向西方妥协,中国将面临O型包围的压力;如果动荡直接发生在南海、东海、南亚,对中国将形成直接的威胁,这是中国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中国不惧战,但是也绝对不希望战争发生在自己家门口或近邻;相当而言,中国不希望对决发生在中东,这里是美国的“重中之重”,这个地方是“三英(中、俄、欧)战吕布(美国)”的最佳场所,将美国困在中东,相对而言对三家均有利,但是这种形势下中国的能源,特别是石油供应必然遭遇巨大的压力。中国的能源供给中,压力最大的是石油,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的对外依存只是价格问题,不存在真正的缺乏,电力也就是一个结构和成本的问题,最大的担忧实际上就是石油,因为中国石油资源缺乏,老的油田,比如大庆油田都在衰竭,中石油,中石化能保证国内生产整体不衰竭就已经不错了,要持续增产十分困难。未来国内的亮点不是页岩气,页岩气也好,煤层气也好,天然气对中国而言只是一个能源结构问题,是优化配置的必然,并非必需品,但对石油的需求是刚性的,类似于农业的粮食,别的不说,不断增长的汽车对石油的需求就难以应对,除了全方位多元化拓展国际供给外,国内能当大任的只有海上石油,特被是南海深水区的开发。从美国的角度,很明显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俄罗斯,而是中国,美国的重心不可能再次发生转移;从欧洲的角度,最好是中美俄厮杀,自己坐山观虎斗,相当而言,欧洲的形势最为有利,中美俄都希望欧洲成为自己的盟友,而不是对手,欧洲没有天然的对手,故此欧洲就是骑墙观望;从俄罗斯的角度,尽管与欧洲有利益冲突,但是合作大于冲突,这种冲突是可控的,俄美之间当然有利益冲突,但是俄罗斯不是美国的主要对手,美国是以威逼为主,也不会朝死里逼,俄罗斯与中国是盟友关系,但是这个盟友并非牢不可破,是有保留的,俄罗斯支持中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中国与美国死掐,俄罗斯担心中国的强大。中国来自中亚和俄罗斯的能源供应正不断增加,但是这个增加从来都是以俄罗斯的衰落为前提,在中、美、欧、俄四角博弈中,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将是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全球角力中的地位实际上一直在下降,乌克兰危机更是把俄罗斯逼到了墙角,全球三大冲突地块中,最不具有悬念的其实就是俄罗斯,东部乌克兰是俄罗斯能够守住的最大底线,很快我们将会看到俄罗斯势力从叙利亚、伊朗、埃及、土耳其撤出,尽管拿到了克里米亚,但由于土耳其(北约)掌控着黑海出海口,俄罗斯的力量将会被逐步封堵在中东之外。很明显俄罗斯将失去乌克兰,俄罗斯已经无力承担支持乌克兰的沉重压力,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最终守住乌克兰东部,乌克兰分裂,但其结果是乌克兰长期陷入内战,俄罗斯必将在消化东乌克兰的过程中被大量消耗,最终不排除最终放弃,只能死保克里米亚和自身边境,但是出不了里海,对于全球争霸也不大用。要么整个乌克兰倒向欧洲,北约的士兵进驻到俄罗斯边境,其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俄罗斯未来能靠什么咸鱼翻生?十年之内,我们能看到俄罗斯逐步从全球争霸的舞台上逐渐消失,全球的竞争很快会进入中、美、欧三强格局。俄罗斯原有的地盘将逐步被中欧美所分割,中国可望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甚至于俄罗斯获得越来越多的能源和资源供应,俄罗斯拿下克里米亚只是“回光返照”,这是帝国最后的辉煌,随着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泥潭,其在中东的布局将不再有可靠的战略资源支撑,最终风吹雨打去,很明显,俄罗斯寄予厚望的“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已经在保加利亚被截停,这就是欧美合力要截断俄罗斯在中东通道的先导。中国不可能真正全力支持俄罗斯,中国支持是策略性的,而没有中国的战略性支持,俄罗斯必然最终妥协,而欧美恰恰是看到了俄罗斯的外强中干,才不断下狠手,其目的就是要彻底将俄罗斯清除出世界舞台,缩回到自身边境,以便集中精力对付中国。

    三大板块冲突中,乌克兰局势中国基本上是听之任之,尽管还会策略性支持俄罗斯,但是也不过是拖延时间,让欧美与俄罗斯火并,中国未必不能得利,总之,这个板块争斗的实质是中美欧分食俄罗斯,但是俄罗斯的核实力是客观存在的,一旦俄罗斯退出国际舞台,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大国,中美欧也不会进一步再紧逼,历史性俄罗斯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从侵占俄罗斯的基本盘中获利,中美欧要进入下一场世纪博弈,也不可能会花更多的精力啃俄罗斯这根硬骨头。对于中国而言,退守边境的俄罗斯将是中国天然的盟友,类似于加拿大之于美国,俄罗斯对中国而言,早已不是主要的威胁,而是可靠的能源供应地,目前之所以不可靠,是因为俄罗斯依然有争霸全球的雄心壮志,一旦俄罗斯被打回原形,短期内不可能再度崛起,一旦沦为能源资源供给国,俄罗斯要崛起几乎不再有可能,历史上不曾有靠资源能源称霸全球的主导者,俄罗斯受益于辽阔的疆土,丰富的能源资源,但是也因此颓废,中国整体上乐见俄罗斯的衰落,这样中国的中亚战略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实现,没有了俄罗斯的霸权,中欧陆上通道才有可能真正畅通。朋友们如果看过张文木的研究,大约知道俄罗斯中亚存在对中国的重要性,因为欧亚大陆只能并存2.5个帝国,一旦俄罗斯退却,中东阿拉伯力量必然崛起,中国将直接面对相关威胁,中欧直通车依然可能会有“中梗阻”。中国不会战略支持俄罗斯,但也不会坐视不管,中国会策略性支持,一如欧洲危机爆发时中国支持欧洲,都是为了支持他们他们与美国对抗,中国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何况俄罗斯还有一位自许彼得大帝的普京,中国会尽可能支持俄罗斯战斗下去,直到俄罗斯自己放弃。

    三大板块里面中国最在意的只有东亚东南亚,这里不容有失,这里就是所谓的家门口。首先是台湾,两岸统一是历史宿命,也是走向民族复兴的里程碑,南海、东海、台海大约类似于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南海将是锦州之战。中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不可能再次闭关锁国,而只可能迎难而上,经略全球。进退之间,“三海”是第一阶段,是整合亚洲的第一步,这里都拿不下,更不要说全球,这里不容有失。但是要拿下“三海”,就必须“放弃中东”,因为不放弃中东,以中国的实力,还无法确保拿下三海。但这个放弃,不是真正的放弃,东方环球甚至认为“三海”的战略意义都比不上中东,中东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的重中之重,是第一位的。为什么说是第一位的呢?因为一旦中东有失,中国也不可能真正拿下三海。之所以中欧俄联手抗美,就是看到了中东事关全球,一旦美国独家控制中东,则美国全球霸权之势就无法再逆转,美国独霸全球的图谋没有实现,也导致了美国从历史巅峰快速滑落,得中东者得天下,除了中东的核心交通枢纽位置,更在于中东的石油,比如中国的石油进口一半来自中东,加上非洲大约占2/3,没有了石油供应保障,中国只能妥协,因此不存在中国放弃中东而换取三海。但要拿下中东谈何容易?连美国都摆不平,中国靠什么控制中东?如果事态可控,只能徐图之,如果事态紧急,只能打烂之,毕竟在中东的经略,美、欧、俄都比中国的时间长,打乱中东,美国必然回救,以此拿下三海,再以三海为根基,一步步拓展全球。而且随着俄罗斯的收缩,中国要确保西部不受阿拉伯势力威胁,也只能打乱中东。

    站在美国的角度,当然希望能够独霸中东,但是一直做不到,撤出伊拉克之后,美国的手段只有一个,那就是引发教派冲突,让两派相互制衡;站在俄罗斯的角度,随着乌克兰陷阱越陷越深,最终不得以只能退出中东,那么俄罗斯会甘心退出吗?俄罗斯自身也深受三股力量危害,哪怕俄罗斯得不到了,也不会让别人轻易得到,俄罗斯战略收缩,也需要击鼓退兵;以往中东是美苏争霸,目前美俄在中东都被迫收缩,但都心有不甘。中国和欧洲在中东是有所进取的,但是谁都没有实力摆平中东,又都担心中东阿拉伯势力做大后威胁欧亚大陆安宁,毕竟中欧历史上都有过阿拉伯势力坐大后深受其害的血的教训。依次观之,我们可以预测中东之乱无可避免,除了历史上内部各派势力的恩怨情仇,更与全球大国介入其中有关,总之,未来十年既没有力量能够控制中东,也没有力量心甘情愿撤离中东,那就是各派混战,连绵不绝。对于中国而言,中东战乱可以牵涉美欧俄,可以获得弥足珍贵的战略机遇期,减轻自己的战略压力,最主要的是可以为自己整合东亚、东南亚、南亚创造条件,因此中国战略上支持中东大乱,以乱图治。但是中东大乱,必然影响中国石油供应,因此一般而言,中国支持持续但是不至于完全失衡的混乱,但如果情势急迫,也不排除中国支持中东“最暴力破局”,甚至以“最暴力破局”为筹码,换取可控但持续的动荡。形势走到这一步,就必然需要提前筹划确保最暴力破局发生后自己的能源安全。

    总之,中国希望天下太平,但是中国还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那么三大热点板块,中国是要确保家门口不出大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要“实控南海”,其它的两大区域,乌克兰中国坐山观虎斗,中东方面中国会主动出击,力争局面向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万不得已,也不排除放出杀手锏,让中东出现最暴力破局,从根子上动摇美元本位,让天下大乱,再徐图之。中东是全球的油桶,中东不稳,油价必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3 11:55 , Processed in 0.081257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