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端医院上海国医中心:挂号1200元,资本方运盛
来源:理财周报 2014-06-09 09:31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背后的老大其实是地产上市公司运盛实业,它将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控股28%。
医疗资源的长期匮乏以及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令就医成为国人心中的隐痛。这边厢,社会资本正在敲锣打鼓的挺近民营医院收购,那边厢,有人企图玩转国内的高端医疗。
彼时,卫生部刚发布了2013年关于医疗机构的统计数据(民营医院占床位数比重由2012年的14.0%提高到2013年的15.6%,增速22.5%,高于公立医院8.0%);此时,即2014年5月29日,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却为高端医疗开启了医改试验田。此消彼长之间,资本作为幕后推手显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理财周报(新浪微博@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此番解析——高端医疗背后的资本运作模式。
地产商运营高端医疗存疑
300至1200元的门诊挂号费,这在公立医院也就是特需门诊才有的待遇,即使是民营医院也未必有这样的门槛。而上海国际医学中心(SIMC)收费窗口的赫然标价令人悚然,不过可喜的是,绝对没有大排长龙的可能。
然而,理财周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试运营时信誓旦旦说好的高级教授、科研领先团队并没有出现在指定的科室内。“他们并不是我们这里的专职工作者,我们签署的是一项多点合作的协议。”一名内部工作人员向理财周报记者介绍。坐落在浦东医学园区的医院大楼与同一区域内的仁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相比,硬件设施和人性化服务是其最大的优势,但人力资源的短缺也是它最大的尴尬。
回看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背后的资本推手,很快能发现形成这一短板的原因。此前,医院20%的建设资金来自于政府支持,其余的80%由社会资本形成。医院还未运行,股权转让就已演绎得风生水起。
有业内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称,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背后的老大其实是一家地产上市公司即运盛实业(600767.SH),它将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控股28%,成为第一大股东。此番运作自2013年下半年启动,至今已基本完成。届时,2.38亿元的收购资金将让这家地产公司成功跨界医疗领域。
然而,上述业内人士提出的质疑同样值得注意,“地产界的运作模式和医疗服务行业完全不同,运盛实业的加入或许会给上海国际医学中心(SIMC)带来硬件设备上和资金上的帮助,但这并不一定能吸引人才和技术资源的导入。如果医院的运作脱离了技术团队的支撑,高端医疗也只是华而不实的空壳。”
理财周报记者从相关券商分析师的采访中了解到,运盛实业转战医疗服务领域,极有可能与其在地产行业的频繁失利有关。“运盛实业亏损的事实无法逃避,公司设法将其拥有的物业直接投入到医疗服务领域,有点借鸡生蛋的味道。而医院的盈利模式与地产又大相径庭,运盛实业想玩金蝉脱壳估计也很难实现。”
回看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背后的运营和管理团队是经验丰富的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这家亚洲最大的高端私立医疗机构或许会为医学中心添翼。但医生在乎的不仅仅是待遇,还包括科研实力,学术地位,这些是目前很多资本运作无法实现的。”上述业内人士继续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一体化医疗蓄势待发
众所周知,国内的医疗资源几乎被北京和上海两地强势垄断,而同样带着“国际范”的北大国际医院,从资本格局到运营方式,都有着另一番光景。
北大国际医院隶属于北大医疗旗下,但它走的是非盈利性道路。这意味着,它带着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双重身份。北大国际医院的团队均为学院派出生,从韩启德教授到后来他的助理王杉(如今的院长)都具备北大医学的背景。有北大医学部的强力支撑,无论从人才储备还是技术输出方面,都有旁人无法替代的优势。
再看北大国际医院背后的资本方,不是别人,恰是北大校企方正集团。目前,方正持有70%的股份,剩下30%属于北京大学。
有知情人士透露称,“在资金筹备初期,方正内部存在一些矛盾,主要由于医院定位非盈利性,收入只能用于扩大再生产。而建设医院的各阶段性资金投入数额巨大,方正的犹豫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最后方正还是敲定了这项合作,理由也很充分,“即便在医院那里收不到盈利,但加强和北大的对接,可以获得与北大医疗相关的资产盈利。”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而事实与方正预期也高度吻合,如今北大国际医院打通了医与药之间的完整产业链,包括药品的研发、制药、医院并购、健康管理体系等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这一模式,更符合高端医疗的生存模式。
另一边,北大医疗也马不停蹄张罗其收购医院的步伐。之前,已有株洲恺德心血管医院的先例。今年,相较于其他药企和PE不同的境况,北大医疗锁定的是公立型三甲医院。目前贵阳的两家医院都在紧锣密鼓的洽谈之中,这在行业内实属罕见。
公立医院的政策干预强势,收购意味着专制,北大医疗能为他们输出什么?这是理财周报(新浪微博@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最大的困惑。
“北大国际医院的HIMSS系统评级已经达到7级,这意味着它问鼎了世界尖端的医疗机构水准。这套系统将助力北大医疗跨地区收购医院。”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解释说。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多点合作协议不同的是,该系统实现了远程操作、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医院人才缺陷。
有业内人士猜测,北大医疗如此深耕医院并购,旨在为其树立连锁型的品牌效应。而依托于北大医学部的实力,北大医疗下一步的计划恐怕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医疗服务,健康管理,高端医疗的经营模式。
养老及健康管理成未来趋势
业界另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已多次尝试运作高端医疗产业。与上述两家综合性国际医院不同的是,中信医疗另辟蹊径。在养老、健康管理方面下了功夫。
而与SIMC相似的是,中信医疗的幕后推手中信资本的团队中同样缺乏稳定的医学人才。最近,中信医疗的郭志荣又接触了另一资本方——睿金资本,而锁定的标的范围仍离不开养老和健康管理着两个产业。
“这是两个赚快钱的细分领域,对资本而言无疑是块肥肉,国内的人口结构和生活水平的变化趋势决定了市场的动向。”一名投资医疗服务领域的PE分析称,“这两项业务未来的延伸方向会与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结合,避开医疗行业的高壁垒,与金融产品握手,这也非常符合资本的胃口。”(生物谷Bioo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