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25 12:09:29
|
只看该作者
卢武铉自杀引深思 以法导廉成国际反腐主旋律(续2)
卢武铉自杀引深思 以法导廉成国际反腐主旋律(续2)
2009-05-25 11:30:36
国际反腐日渐重视“以法导廉”
“应该说,韩国近年来卓有成效的反腐工作与其完备严密的反腐法制有着密切关系。”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著名反腐学者林喆24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韩国设有专门的《公职人员伦理法》,对于公职人员的诸多行为进行了有效约束。比如,该法对公职人员所接受礼品的归属有明确规定,指出公职人员应该在申报同时将礼品归入国库。此外,该法还对公职人员退职后在有关私营企业的就业进行了限制。
据介绍,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以法导廉,就是运用法的手段,在社会内部形成以法制为主要手段的多层次监督机制的反腐倡廉理论和措施。
林喆说,世界各国以法导廉的方式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都具有较为完善的廉政立法,有一部或多部防止公职人员贪污受贿,或以贪污受贿为重点的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有的直称“反(或预防)腐败法”,有的以防止某类腐败形式为名,有的以反腐败机构为名,还有的以道德法或伦理法的形式,对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或与反腐败法相配套。
“一些国家还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考试或考核制度。”林喆说,像公务人员的聘用及晋升,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或考核,保证国家机关的内部纯洁,几乎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总的来看,反腐比较成功的国家,不仅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了政府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规定了他们接受礼品或竞选费用资助的限额,以及禁止经商或兼职活动的范围,而且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反腐机构和社会监督网络。”林喆说。
林喆还表示,以法导廉作为反腐败的一种措施,常常会与其他措施结合使用。比如中国、波兰等国家在实施低薪清廉模式时与以法导廉措施相结合;而美国,瑞典等国在对公务人员实行高薪“赎买”政策的同时,有较为完备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制度相配合。(法制网记者 杜晓)
 |
|